揭秘朝鮮電影:功夫片惡人都被日本和美國人包攬

2021-01-09 搜狐網

軍隊會在戰爭片中臨時出演

  來源:譯言網

  1.由韓國人導演的賣座電影

  金正日本人是電影愛好者,在上世紀70、80年代他曾經大量投資本國的電影業以確保其充分發展。然而,他對朝鮮人導演的作品質量卻不太滿意。

  1978年他下令綁架韓國導演申相玉,逼迫其根據自己的指令拍電影。申相玉的前妻,女演員崔銀姬同樣遭到綁架。

  有豐富導演經驗申相玉將朝鮮電影的質量提高到了另一個高度

  《朝鮮電影史》的作者Johannes Schonherr說:「申相玉能夠將比較老舊的朝鮮宣傳片轉化為偉大的電影。」

  他(申相玉)提高了朝鮮電影的質量,其他的朝鮮電影也深受他的影響

  申相玉導演的眾多膾炙人口的電影中包括動作片Runaway(譯者無法查到關於該影片相關資料,因此片名直譯),影片以列車的爆炸為結尾。另一部是受日本電影《哥斯拉》啟發而拍攝的《平壤怪獸》

  申相玉和崔銀姬在1986年去維也納的旅途中逃脫了金正日的控制。

  當時《平壤怪獸》的拍攝剛剛完成,金正日不願承認影片是由申相玉所導演,因此所有的冠名都給了電影的副導演。

  申相玉之後繼續在美國和韓國從事電影業,直至2006年逝世。

  2.壞角色都是美國人

  多數朝鮮演員都在朝鮮平壤話劇電影藝術大學接受教育。

  但作為宣傳工具,很多朝鮮電影也需要外國人的參演,特別是需要很多美國人扮演反派。

  Schonherr先生說:"如果朝鮮電影中需要外國人,導演通常會找已經居住在朝鮮的外國人。"

  "幾乎每個人都會被問到,他們會找留學生,教授或者體育教練。通常情況下人們都不會拒絕。"

  "然而這些外國人對電影內容沒有話語權,通常情況下他們都是扮演惡人。"

  其中比較著名的美國演員有Charles Jenkins, Larry Abshier, Jerry Parish 和James Dresnok,以上演員都在上世紀60年代叛離朝鮮。

  上述四人都在1978年朝鮮電視連續劇《無名英雄》中出演反派大資本家。

  Charles Jenkins之後曾說他被迫參演該電視劇,還說去朝鮮是他做過"最愚蠢"的事

  James Dresnok被認為現今仍居住在朝鮮。朝鮮人都叫他Arthur(此名源於他出演的一個著名角色),他在觀眾中也頗受歡迎。

Charles Jenkins說他曾被迫參演電影。

  3.電影會自動找上門

  由於晚上的消遣不多,電影在群眾中大受歡迎

  Schonher說:"看電影現在是,或者至少曾經是人們最喜歡用來打發時間的方式之一。"

  Schonherr先生採訪的叛變朝鮮人都描述了上世紀80、90年代他們在電影院度過的歡樂時光。"電影院是他們和朋友聚會的好去處。" Schonherr先生說。

  劍橋大學亞洲及中東研究專業的講師Mark Morris表示,朝鮮電影也會在工場,農場,甚至是軍隊裡拍攝。

  "這並不是你買票去看自己喜歡的電影的問題,影院通常會告知你要上演的內容是什麼,這樣看來,去看看電影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政治委員會經常出現在電影放映現場,詢問觀眾對電影的評價。

  因此人們都會非常謹慎的解讀電影中所傳遞的政治思想。

  4.一個信念—歌頌偉大領袖

  朝鮮電影雖分幾種不同類型,但其實表達內容都一致。

  影評人以及朝鮮電影博客博主Simon Fowler表示,所有的電影都圍繞著歌頌金日成,金正日,或者偉大的朝勞動黨展開

  Fowler說:"在金氏家族統治前的時代,電影會展現『過去的慘狀以及現在美好生活(金氏家族的領導下)的對比。"

  朝鮮電影《賣花姑娘》描述了在日軍佔領下的朝鮮社會,影片中主角遭到由日軍撐腰的地主的殘酷虐待。

  在朝鮮解放軍推翻地主後事態明顯好轉,影片在此展現了在金日成軍隊"解放"朝鮮後的美好未來。

  同時Schonherr表示,在武打片中"惡人都被日本人和美國人包攬了"。

  儘管朝鮮同韓國局勢緊張,韓國人在朝鮮電影中卻免遭扮演壞人的厄運。Schonherr 說,"如果影片中有韓國人,這些角色通常都是充滿希望的,在影片結束他們通常都會受到良好教育或者戰勝惡人。"

朝鮮的第一位領導人金日成,在多部電影中被大肆讚揚。

  5.並不直接出場

  儘管大多數電影都著力強調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重要性,但人們很少看到電影中對二人的直接刻畫。

  相反,他們都通過一種間接的方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Morris說:"比如在一部戰爭片中,片中主角會接到金正日打來的電話,給出一條重要的戰略指示。"

  "電話響起時每個人都會整理自己的著裝,接著將軍接起電話,仿佛那是一個閃閃發光的活物。"

  同樣的,Fowler描述了電影Marathon Runner中的場景之一,電影主角跑上小山坡只為了看一眼金正日的車隊

  儘管主角錯失了看到車隊的機會,她還能蹲下來觸摸金正日車胎碾過的痕跡。

  Fowler說:"她激動地哭了出來,因為她終於摸到了金正日的汽車開過的痕跡。"

  6.軍隊也參演

  朝鮮與鄰國日本聯繫密切,這其中也伴隨著一段心酸的歷史,朝鮮曾在1910-1945年活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這也就使得戰爭電影是朝鮮電影中的一大類別。

  Morris說:"從結構上來說,講述日本佔領朝鮮的電影絕對是朝鮮電影的重要類型之一。"

  金日成以及滿洲軍正是在反抗日軍的活動中崛起。抗擊日軍使得金正日及其戰友擁有了能夠代表朝鮮國的權利。

  朝鮮軍隊專門下設了一個部門供戰爭電影拍攝。「他們免費提供士兵和其他軍隊器械出鏡」

  Lynn Lee曾在朝鮮取景拍攝紀錄片《偉大的朝鮮電影》。

  由於拍攝需要,Lynn有機會去到朝鮮導演Pyo Hang的電影拍攝現場,攝製一組"上百名朝鮮士兵"的特寫。

  Lynn的紀錄片中真實的記錄下了參演士兵由於拍攝被迫向日軍繳械的場景時表現得不夠悲傷而被導演斥責的場景。

  最後,導演不得不使用催淚劑使這些士兵"流淚"

一些士兵群眾演員會因在表演時微笑會悲傷力度不夠而被導演斥責

  7.著力刻畫堅強女性和普通男性

  雖然朝鮮一直由男性所領導,其電影卻傾向刻畫堅強卓越的女性。女運動員,女士兵,女間諜,女交管員等都曾出現在朝鮮電影中。

  Schonherr說"電影描述了堅強、辛勤的女性為領導或國家犧牲自我。"

  雖然男英雄也曾出現在較早的電影中,特別是武俠電影。但近年來的電影多刻畫的是軟弱的男人。

  多數情況下是由女性指導男人如何做一名好的追隨者。

  Morris認為這種現象也比較符合平壤的自身背景,他說"在朝鮮的掌權人物是金氏家族。"

  "他們不希望出現任何的競爭者,因此影片中不會出現那種白手起家的男英雄。"

  即使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個性堅強,但她們最終也知道自己地位何在。

  Morris說:"電影中的女性通常都以結婚作為圓滿結局—而在此之前他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8.《憨豆先生》曾在朝鮮拍攝

  雖然朝鮮嚴格控制媒體和網絡,外國電影偶爾也有進入朝鮮的機會。

  有部分電影會借每兩年舉行一次的平壤國際電影節的契機在朝鮮拍攝。例如英國電影《憨豆先生》和《伊莉莎白:黃金時代》,《貝隆夫人》被認為是唯一在朝鮮取景拍攝的美國電影。

  除開電影節之外,朝鮮人很少有機會接觸外國電影。不過,喜劇電影《我愛貝克漢姆》曾於2010年在朝鮮電視臺播出,該片是第一部在朝鮮電視上播出的西方影片。影片的播出是英國大使加強本國與平壤聯繫的產物。

  影片的內容對熱愛足球的朝鮮人有很強的宣傳效果。當時的英國大使Peter Hughes說影片似乎在朝鮮很受歡迎。

  9.自行車禁令

自行車和電纜的鏡頭與審查員的意見相左

  一些外國的電影攝製人曾有幸進入朝鮮,了解朝鮮電影審查制度的真實狀況。

  當電影攝製人Lynn Lee和JamesLeong獲得進入朝鮮拍攝關於其電影業的紀錄片的機會時,他們被要求必須遵守當局嚴格的規定,包括每天都要將拍攝鏡頭提交給審查員過目。

  在訪問拍攝的過程中全程有朝鮮工作人員進行監控,因此拍攝任何有爭議性畫面的機會都是非常小的。但即使是這樣,審查員也有一些令人意外的規定。

  "審查員不喜歡看到有自行車的畫面,或者是看到有人的襯衫扣子沒扣上",Lynn說,"電影中也嚴令禁止任何電纜出現在街道上的畫面。"

  "我認為,他們這樣的想法是出於讓街道和人群看起來整齊乾淨,不散漫,,Lynn說,"不過這也只是我的猜想,因為我們從未有機會見到審查員本人。"

  10.把金氏家族的人都得照全

  Lynn提出的另一個關鍵點是關於金日成和金正日肖像的拍攝。

  "審查員不喜歡看到二人肖像不完整的畫面。"Lynn說,"二人的肖像必須完整的出現在畫面中。如果二人的肖像或雕塑的畫面不小心被切割,這條鏡頭就肯定不會通過審查。"

  "這樣的拍攝方式也導致了很多問題,因為鏡頭中出現的人物太多,有時候你在拍攝某個人時根本無法意識到二人的肖像就在此人身後。"

  她的紀錄片《偉大的朝鮮電影》中有一組場景被要求全部重拍。因為影片在朝鮮電影博物館取景時關於金日成、金正日二人肖像的畫面不符合審查員的要求。

  朝鮮電影史

第一部朝鮮電影是My Home Village

  第一部朝鮮電影是My Home Village(1949),該片在朝鮮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上映,影片表示金日成領導的軍隊結束了日本殖民統治。在金正日指導下拍攝的兩部作品被認為是朝鮮電影的「不朽之作」,一部是《血海》(1968),另一部是《賣花姑娘》(1972),兩部作品都是基於金日成的口述,後來整理成位文字的劇本,集中表現了朝鮮人民反抗壓迫勢力的英勇場面,韓國導演申相玉首次將吻戲搬上朝鮮電影銀幕,該鏡頭出現在他執導的電影Love, Love, myLove (1984)中。朝鮮電影產量在20世紀70、80年代達到高峰期,在90年代由於本國饑荒嚴重而產量下滑。朝鮮愛情電影代表作之一是《在綠地毯上》(2001),影片講述了兩位體操訓練員為紀念朝鮮勞動黨創建55周年而舉行的大型集團體操和藝術表演做節目準備的故事。最近的一部朝鮮電影是《女生日記》(2006),影片描述了一個平凡的青春期女生和忙於工作的科學家父親之間的故事,是一部家庭片。

相關焦點

  • 美國野蠻欺壓朝鮮的歷史曝光,連美國人都看不下去了!
    這構成了朝鮮領導層在朝鮮國民心中執政合法性的來源:他們是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民族主義革命者;當美國空軍在韓戰中地毯式轟炸朝鮮全境時,又是他們站出來抵抗美軍,讓人民在地下防空洞中得以生活、工作和學習;自從那以後,他們始終如一地對抗著美國……金日成抵抗日本的故事在朝鮮被神化和誇大,然而在韓國被統統否定。
  • 韓戰,美國人究竟輸在哪兒?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敗,結束了對朝鮮的殖民統治。早在二戰末期,各國就開始討論朝鮮戰後的接管問題。蘇聯支持北方的金日成政權,早年,金日成曾在中國東北和中國軍民一同抗擊日本人的侵略,並得到了蘇聯的援助,金日成也因此成為了一名紅軍指揮官。有了這層關係,蘇聯希望金日成回到朝鮮之後,能成為自己的代理人。
  • 韓戰給美國人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戰爭電影從來不敢涉足朝鮮
    眾所周知,美國的戰爭電影一向拍的十分出色,而美國人也熱衷於戰爭電影,許多優秀的戰爭題材片《拯救大兵瑞恩》、《決戰中途島》、《血戰鋼鋸嶺》等等,不但反映出了美軍作戰能力的強大,也在電影中透露著作為勝利者的驕傲的姿態。
  • 叛逃朝鮮的美國大兵都經歷了什麼?40年後在日本賣餅乾
    上世紀50年代,在朝鮮半島上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戰爭,1953年,隨著韓戰的和平停火,三八線附近誕生了兩個國家朝鮮和韓國,戰爭結束後,美國軍隊依然派軍隊駐紮在三八線附近,1965年1月的一個寒冬深夜,一位喝醉酒的美國大兵翻越三八線,大難不死的越過雷區,叛逃到了三八線以北的朝鮮,那麼這位叛逃朝鮮的美國大兵都經歷了什麼?40年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
  • 朝鮮是怎麼拍電影的?
    自1948年建國到20世紀末,朝鮮電影事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從朝鮮取得解放開始到韓戰時期,為第一個階段。儘管朝鮮在建國之初戰爭不斷,但朝鮮電影的產出也從未間斷,即使美軍在平壤上空投彈不休,製片廠依然在創作著各種各樣的戰爭片。片中反派被日本人和美國人「包攬」,故事的內核則基本上都指向了金家。
  • 功夫片巨作,一部暴揍日本人,卻讓日本影迷大喊過癮的神奇影片
    作為一代功夫巨星,李連杰和成龍一樣,拍攝過許多經典的功夫電影,至今依然為功夫迷們津津樂道!有人曾說,香港功夫片的黃金時代就是由李連杰與成龍聯手開創的,這兩人的老去也宣告著香港功夫電影的老去!雖然此話聽起來有些誇張,但不可否認的是,李連杰與成龍對於功夫片這一類型電影的影響還是非常巨大的!
  • 《葉問4》:十年最好的功夫片和尊重電影的人
    ​ 《葉問4》:十年最好的功夫片和尊重電影的人整體感覺更像是《葉問1》結尾與日本軍官的速戰速決之感。不夠強刺激,但卻夠合理。甄子丹打出了無人可比的拳腳生風,那份從容化為震怒,最終堪比「一個打十個」這種寫進動作電影歷史的經典片段般讓人印象深刻。
  • 美國拍刺殺金正恩電影 被朝鮮評骯髒且受詛咒(圖)
    美國拍刺殺金正恩電影 被朝鮮評骯髒且受詛咒(圖) 2014-06-24 10:51:51來源:西安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它講述的是兩位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得到了採訪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機會,正當他們準備前往朝鮮首都平壤時,美國中央情報局卻徵集他們倆去刺殺金正恩。  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出,「金正恩」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一個充滿怪癖的角色,比如,他總是全副武裝,並且堅持認為自己既不大便也不小便,而且能和海豚對話。  預告片公布之時,朝鮮官方媒體便稱這部影片「骯髒且受到詛咒」。
  • 亞洲馬拉松日本朝鮮選手奪魁
    新華社廣州12月22日電(記者荊淮僑 黃浩苑)第17屆亞洲馬拉松錦標賽暨2019東莞國際馬拉松賽22日開跑,日本選手神野大地和朝鮮選手李光玉分別摘得男子組、女子組冠軍。作為亞洲範圍內最高級別的洲際馬拉松賽事,本屆「亞馬」吸引了來自中國、日本、朝鮮、泰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42名運動員參賽。
  • 日本被原子彈炸了沒幾年,又跟著美國踢朝鮮的門,這是委屈求全?
    那個時候,韓軍和一些美軍已經退守到釜山周圍一個只有幾十平方公裡的防禦圈裡,他們中有不少人剛從朝鮮半島中部一路撤到南部,這些人惶惶不可終日,在近乎絕望的形勢下,9月15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仁川登陸,憑藉著空中優勢,自仁川往東整條線很快被美軍控制,深入南部的朝鮮人民軍突然失去了物資補給,戰局發生扭轉。
  • 《葉問4》:十年最好的功夫片,和那些尊重電影的人
    整體感覺更像是《葉問1》結尾與日本軍官的速戰速決之感。不夠強刺激,但卻夠合理。甄子丹打出了無人可比的拳腳生風,那份從容化為震怒,最終堪比「一個打十個」這種寫進動作電影歷史的經典片段般讓人印象深刻。編導這個設定很巧妙,父女間關係作為正面襯託,讓葉問認識到了自己處理子女問題時的粗暴和不講道理,進而有了那個電話鈴聲響起來時,讓人淚目的對話。
  • 香港功夫片的衰落:能打的人都老了
    拳拳到肉的香港功夫片,依舊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合家歡電影。看今朝,「成龍」的金字招牌叫不響咯,李連杰離觀眾的距離比新加坡到中國還要遠。哪有賽博人還看香港功夫片的?只是這些電影已經不再是傳統功夫片了。光憑一個「打」字就能撐起整部功夫片的時代,從來都只屬於李小龍。
  • 再見了,功夫片
    再見了,功夫片。功夫片是香港電影中最特別的類型片,功夫電影有其強烈的魅力和局限性,時至今日,曾經火爆全球的功夫片如同香港電影一樣開始日薄西山了。功夫電影的大門就是由李小龍開啟的,1971年,李小龍以1.5萬美金的片酬和嘉禾籤下了兩部電影——《唐山大兄》和《大俠霍元甲》(也就是後來的精武門)。當時的邵氏公司覺得李小龍的價格太高了,索性就放棄了找其拍片的想法。
  • 香港功夫片的衰落:能打的人都老了
    拳拳到肉的香港功夫片,依舊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合家歡電影。 看今朝,「成龍」的金字招牌叫不響咯,李連杰離觀眾的距離比新加坡到中國還要遠。哪有賽博人還看香港功夫片的?只是這些電影已經不再是傳統功夫片了。 光憑一個「打」字就能撐起整部功夫片的時代,從來都只屬於李小龍。
  • 揭秘 朝鮮中央電視臺都播什麼
    朝鮮中央電視臺主要反映朝鮮政府的觀點和立場,每周播放近50個小時的節目,平時是從下午五點到晚上11點,共六個小時。周末和公休日是從上午10點開始到下午1點,從下午3點開始到晚上11點半分兩次播放。而在2013年9月,日本一家電視臺對朝鮮中央電視臺主播的採訪中,一名叫做金永信的女主播說:去年2月的時候金正恩書記說過,主播們都太嚴肅了,要稍微柔和一點。當然最高指導者和正式文獻相關的內容報導另當別論,但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新聞報導要讓人覺得親近。於是我們改變了語調,儘量多的使用生活化的語言,以消除嚴肅播報方式為目標進行努力。
  • 《柏青哥》——四代朝鮮人在日本無法改變的命運
    想必再沒有比被迫離開故土,去他鄉異國討生活的人更能理解家的含義了吧。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秘密籤訂之後,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的時間長達35年。無數的朝鮮青壯年被輸送到日本充當勞工,備受歧視。而《柏青哥》的故事就發生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之下,講述了從朝鮮到日本生活的四代人,面對日本政府和社會的不公對待,卻仍舊拼搏奮鬥,頑強與命運抗爭。
  • 揭開神秘的朝鮮電影產業面紗
    而電影誕生後的第三年,1897年日本控制下的大韓帝國正式成立,電影也在這一年正式傳入了朝鮮。與中國在1905年就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不同,電影傳入朝鮮的20多年內,一直都是屬於舶來品。1910年,大韓帝國與大日本帝國籤訂《日韓合併條約》,朝鮮半島正式併入大日本帝國,成為日本領土。
  • 美國拍攝的「韓戰主題電影」30部(附觀看網址)
    眾所周知,韓戰在美國是「被遺忘的戰爭」,其實美國拍攝的韓戰主題電影比中國多——至少有30部(文尾附電影清單)。本文向大家介紹中美韓三國拍攝的韓戰主題電影52部,並特別精選了美方的10部進行詳細介紹(包括簡介、劇情、觀影網址等)。大家如果覺得有價值,歡迎轉發擴散。不走冷菜,直接上「主食」:《決不撤退!》
  • 朝鮮空戰:美國啞巴吃黃連
    ——蘇聯航空兵參加韓戰揭秘之六 陳 輝 為防止暴露蘇聯軍人身份和裝備真相,蘇軍參戰人員一律身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軍服,佩戴志願軍的徽章、符號,胸前佩戴史達林和毛澤東側身頭像的徽章。出境時對蘇聯物品進行了清除,甚至連士兵喜愛的蘇聯製造的手風琴也進行了收繳。作戰飛機和地勤車輛全部改塗了志願軍空軍標誌。蘇聯飛行人員的個人檔案都做了修改,每個人都要宣誓絕不洩露到過朝鮮戰場的秘密。
  • 神秘的朝鮮電影產業|文娛地理
    而電影誕生後的第三年,1897年日本控制下的大韓帝國正式成立,電影也在這一年正式傳入了朝鮮。與中國在1905年就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不同,電影傳入朝鮮的20多年內,一直都是屬於舶來品。因為在當時中朝兩國有著相似的意識形態以及邏輯、思維和話語表達體系,譬如陣線鮮明的敵我二元對立模式以及從肉體上消滅敵人的解決方式。對於當下的中國內地觀眾而言,再看往昔的朝鮮電影,難免會對此類鮮明、強烈的時代印記有所排斥。但是,作為曾經的歷史性存在,無論從社會研究還是文化領域的角度與層面,都有進一步重溫和反思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