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簇微紅的楊梅花開在枝葉間,少量楊梅樹上已經微微坐果。「再過段時間就要開始疏果和保果了。」看著一株株開滿花的楊梅樹,仙居步路鄉梅農吳小蘭滿心歡喜。
而在半個月前,吳小蘭卻是憂心忡忡。以往,楊梅樹的修枝剪枝、翻土、施肥等工作需要在正月裡完成。吳小蘭告訴記者:「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楊梅春季管理比往年推遲了半個月。春季管理不做好,就會影響楊梅的產量,我們都很擔心。」
在步路鄉,愁的不止吳小蘭一人。步路鄉是中國楊梅小鎮,全鄉有楊梅種植戶2500多戶,種植面積1.3萬畝,楊梅產量1.5萬噸,產值1億多元。而放眼仙居全縣,這一數據更為可觀——全縣楊梅種植面積13.8萬畝,全縣預計楊梅年產值超過7億元,僅此一項可幫助全縣農民人均增收1800餘元。可以說,楊梅產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當地農民一年的經濟收入。
服務隊的農技人員,手把手指導果農進行果樹管理 陳月明 攝
為此,如何「搶」回延誤的農時,保證楊梅不減產、不減量成了重中之重。「『搶』時間,就需要人,需要技術。我們分兩步走,幫梅農接了燃眉之急。」步路鄉常務副鄉長李勇華介紹,鄉裡第一步聯繫省農科院專家,提煉了今年春季管理的技術要點,彙編成冊;第二步組織楊梅協會的「土專家」成立了18支服務隊伍,每隊3-5人,帶著技術要點手冊到村裡手把手指導梅農,確保讓他們儘快搶回農時,減少損失。
為了將疫情對楊梅產量的影響降到最低,從2月18日開始,全縣共有100多支由縣、鄉楊梅專家組成的楊梅管理服務隊深入到田間地頭,為梅農提供春季管理技術。「這幾日,可算是能喘口氣了,疫情延誤的農時,也基本『搶』了回來。」仙居縣農業農村局特產技術推廣站站長王康強覺得之前與楊梅管理服務隊一起天天跑楊梅山上都值了。
服務隊的農技人員,手把手指導果農進行果樹管理 陳月明 攝
看著樹椏間的楊梅花,懂行的人都明白,趕上農時,不是楊梅管理的結束,而是開始。「上午去看了我們縣裡比較大的一個網上銷售公司,下午要跟郵政再了解下物流情況。」這口氣王康強沒喘上多久,又忙了起來。王康強介紹,由於剛剛過了個暖冬,今年楊梅開花的時間比往年提早了十多天,相對的他估計今年楊梅的成熟期也會前移。因此,很多工作就要往前趕。
王康強表示,他們要做的就是確保楊梅產銷無憂,產的工作已經穩步推進了,銷的準備工作自然要跟上。「雖然,不知道疫情的影響會存在多久,但只要我們把工作都往前提一提,總能將影響降到最低的。」王康強信心滿滿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