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天聽歌配故事會更好喲~
上一輩老一輩的人們總會說現在的小孩子真幸福阿,不像咱們以前哪有這些...
當老一輩偶爾感慨時,就會提起以前的事情,說起以前的澄海,講起小時候的故事...
聽到時感覺很驚訝,原來澄海以前不是這個樣子的...
(這是澄海以前的地圖)
01
聽說:
那時候佔空地為主
那時候一塊錢能買很多東西.
那時候抓計劃生育很嚴,超生就要罰錢.
那時候還在打戰,國家還不像現在這樣昌盛.
那個年代下地種田、撿牛屎、餵豬,放學回家就是去做這些,有碗滿滿的粥就是相當於現在的一頓大餐.
聽說以前自行車很多人還買不起,出門就是靠一雙腿;聽說自行車普及的時候摩託還沒這麼廣,大多數人出行都是踩著自行車.
聽說,以前大馬路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平坦,顛簸不斷,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坑,一到下雨天就會一路上水坑,當大雨來臨蔓延到腳踝之下,就看不見哪裡有水坑,就要小心翼翼地騎行...
以前跟現在差別很多很大,空氣很好,工廠不多,能吃飽就是最大的願望.
02
聽說:
原本人民醫院不是叫人民醫院,是叫便生醫院,知道名字的時候表示很茫然,歷史很是悠久,1922年就創建,直到1977年才新建改名為澄海華僑(人民)醫院,老照片的樣子跟現在大家看到的區別很大~
聽說:
澄海有一個地方叫「遊泳池」?這個地方現在就在華僑醫院的西面,填成了一片住宅區。
存在人們的記憶裡將近有30年時間(1950-1979),但在1980年遊泳池就被填平了,建成了友誼商店及華友旅社,聽說其中婦女泳池被建成了華僑醫院?但是對了下時間貌似不太對,有可能部分泳池先填平而沒有具體記載。
聽說:
八角樓是澄海標誌性建築,1740建,但在文革期間遭拆,不然保存到現在的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老古董阿!
如果我不說你認出是什麼了嗎
聽說:
下面這個名為水關亭,1953年建,1984年因為改建馬路被拆...活生生的歷史文化消逝在時間橫流中。
聽說:
下面這個是在盛安樓,位於蓮華新樓村,是一處客家土樓,有著將近三百年歷史,保存的較為完好,而且還有人在裡面居住,有時間可以去看看。
下面這個是隆都鎮南溪橋以前的老照片,對隆都不熟的人表示不清楚,有隆都的小夥伴可以具體介紹一下哦。
下面這個是蓮下鎮蓮陽橋閘,1959年建,看照片的話感覺區別不怎麼大,大概是角度問題吧..
澄中、倆鎮,看起來跟現在的學校區別也不太大..莘莘學子~
蘇北、新溪,以前的老照片跟現在的照片對比一下就會感覺差別還是有的。
茫然的圖
聽說:
這是澄海歷史最悠久,保存的最完善的一處西式建築:澄城天主教堂,位於小北門外吳厝村,俗稱番仔樓。主座建於1899年,側座建於1891年。
你看樟林古港。
以前是那個現在,現在變成了這個樣子...
文化路,中山路,文祠路,文化館~
時代的變化,世代的改遷,逐漸演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以上。
澄海的這些小變化大變化,都被遠史近代的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從老祖輩口口相傳至今,但是現在的我們知道的並不多,我們只知道現在這個澄海,在看這篇文章之前,你知道以前的一點點澄海嗎,是跟我一樣所知甚少,還是你了解之深。
如果你了解之深,想要和我們分享嗎~
如果你和我一樣所知甚少,何不妨找個時間陪陪家人聊聊家常,說說以前講講故事~
覺得以前的澄海會有很多故事~
·END·
金點子 ·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