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城市中軸線上的長沙火車站有著巨大的體量和強大的氣場,足以成為一座城市的紀念碑式建築。
①廣廳平頂上的葵花,是當時經典的象徵性圖案。②站臺洗手池平面圖。 ③廣廳柱頭上有精美紋飾。 ④從長沙火車站後視圖中,同樣可以看到這座建築的巨大體量
感謝著名古建專家劉叔華、湖南省建築設計院副總建築師朱旭峰為本文提供資料圖片。
長沙火車站建成之前,建於清末民初的小吳門老火車站已運行了六十多年,嚴重超負荷運轉。建一個新的大站,是鐵路運輸上的客觀需要。如果僅僅是這樣,長沙站還不足以成為一座重量級的建築。讓它升華為一座紀念性建築,是那個時代人們主觀上的強烈願望。
舉全國之智建全國第二大站
信仰可以造就偉大的建築,是貫穿於人類歷史的美學規律。
長沙站因此被傾注了無數的智慧心力。湖南省建築設計院副總建築師朱旭峰向我們介紹,長沙火車站從1974年7月開始做方案設計。當時全國16個省市的設計院和大專院校提供了60個平面方案以及70個立面方案。湖南省建築設計院負責當時所有設計方案的歸納與綜合整理。時任鐵道部部長的萬裡與國內許多著名專家參加了評議。可以說是舉全國之智來完成這件大事。
不僅僅是舉國之智,長沙火車站在物力和人力方面的投入同樣巨大。2400萬的建設投資,在當時是一個驚人的數額。根據《長沙鐵路車站建設工程提綱》記載,長沙鐵路車站共計有10多個項目。城市火車站工程量巨大。對於新站的建設,長沙市民傾注了極大的熱情。20世紀50年代前後出生的城區居民,幾乎都參加了火車站的義務建設。據1977年長沙車站通車典禮大會上的指揮長講話稿,全市廣大人民參加建站義務勞動有40多萬人次,各有車單位支援車站運輸材料物資30多萬噸。
京廣鐵路線上城市密布,長沙並不是最重要的城市,為什麼長沙火車站要建成全國第二大站?原因在於長沙獨特的政治地理方位。作為毛澤東主席故鄉的省會城市,長沙是當時人們心中的聖地。時任長沙火車站副站長的龔順元曾說過:「當時長沙建設新車站更多的是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可以說是要什麼有什麼。」
1975年,鐵道部正式批准長沙新客站的修建,選址於東郊的一片雜草叢生的沼澤和低洼地段,即東屯渡、五裡牌一帶,同年7月破土動工,10月全面動工。
1977年7月,長沙火車站建成通車,落成典禮被特別安排在國慶節舉行。國慶當天,長沙火車站前坪聚集了上萬人慶祝,甚至還有一些外地遊客特意坐火車過來參觀。這是一場充滿了狂歡氣氛的盛會。
所有為長沙火車站付出過智力與體力的人們,都會記得它的存在,那是一座他們為之付出青春與熱血的集體主義精神紀念碑。
長沙火車站哪些方面「超越時代」
湖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柳肅認為:地標建築須「經得起時間考驗」。長沙火車站作為一個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建築,為什麼能夠經得起漫長時間的考驗?這要從它的建築性質說起。
長沙火車站被建築學家們歸納為「具有特殊意義的大型功能性建築」。如果這個定義略顯生澀,或許可以把它解釋為:一座具有紀念性的火車站。它的設計既要體現紀念性,又要保證「以人為本」的功能性。朱旭峰副總建築師告訴我們,從功能性上講,長沙火車站最大的特點是「前後錯層、地道進站、分散空間候車」,這在當時是具有先進性的設計思路。
一座偉大的歷史建築不僅僅要記錄時代,它還要擁有一些「超越時代」的經典特質。
不同的人在長沙火車站,往往會看到不同的美學特質。有人看到了對稱性和高聳的鐘樓,說它像史達林式建築;有人說它的圍合式庭院和三層簷琉璃瓦頂的鐘樓很中式;有人說它的立面具有強烈的包浩斯(現代主義)風格。而我覺得它真正的偉大之處恰恰在於:它融合了上述的所有特性,在矛盾和衝突中完成了統一。
長沙火車站誕生在極端反傳統的特殊時期,它為了表達紀念性所採用的建築形制、裝飾風格卻依然延續著傳統的模式。它的傳統,在於建築精神。宏大而內斂,一直是傳統紀念性建築的特徵。它的現代,在於拋棄了傳統的繁瑣,用最簡潔的方式來表達宏大意象。對傳統性的包容讓長沙火車站超越了那個特殊時代。與同時期建築相比,長沙火車站莊嚴而樸素。
柳肅教授認為,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極端的反傳統的思潮已經開始退卻,而那個時期的建築師們「還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的」。長沙著名古建築專家、長沙市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推動委員會委員劉叔華認為長沙火車站屬於重視功能性的現代主義,而追求對稱、重視細節則體現了新中式的風格訴求。
一百多年來,中國建築與歷史同步劇變。傳統與現代或分裂或融合,成就出一個異彩紛呈的建築時代。從租界對西式建築的引進,到國民政府時期對「中國固有形式」的復興,中國建築完成了一次中西文化的融合,而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繼續著「民族形式」與「國際化」的融合。裝飾主義、折中主義,各種思潮不斷影響著我們的建築之路。長沙火車站誕生在新中國兩個歷史時期的交匯點上,是一種局部突破。那個時代需要有一座建築,既能紀念人們曾經走過的路,又可以寄託對未來的某種期待。
作為特殊歷史時期建築的長沙火車站是稀有的。它是一座關於建築、關於城市、關於時代的紀念碑。柳肅教授說長沙火車站是革命時代的象徵,而那個時代的建築在長沙只有三座了,分別是清水塘中國共產黨長沙歷史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校區的圖書館與長沙火車站。如果將它們拆掉,我們就再也看不到那個時代了。
撰文/本報記者常立軍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