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傷從醫志 懸壺濟世秉初心——記航空總醫院神外專家金永健

2020-12-25 健康界

值此第三屆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奮戰在醫療戰線的白衣戰士。

航空總醫院創傷腦血管病神經外科金永健主任

中國醫師節是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節日,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關懷和肯定。正是因為有這些辛勤工作、默默奉獻的醫師,許多人才能從各種意外中脫險,從各種疾病中康復。在航空總醫院,就有這樣一位神經外科醫師,他的身影每天在辦公室、手術間、病房之間穿梭。不知有多少生命在他的手中救活,不知有多少病痛在他的手術刀下解除,他就是航空總醫院創傷腦血管病神經外科(神外三科)金永健主任。

初入神經外科,金永健深受觸動,決心改變現狀

上個世紀60年代,金永健出生在吉林延邊的一個普通家庭。他從小就天資聰穎,成績優異,在很早時候,就表現出對醫學的濃厚興趣。高中畢業後,金永健以優異的成績,如願以償考入醫學院,潛心學習醫術。

大學畢業後,金永健進入當地一家醫院神經外科工作,憑藉堅韌的毅力和勤奮的工作,他一點一點地積累著臨床經驗和醫療技術,很快成為了科裡的業務骨幹。但隨著醫療工作的深入,他清醒地認識到國內對於一些腦血管病的治療水平相對落後,尤其是對於他所遇到的煙霧病、頸動脈狹窄等疾病,治療技術局限,效果不佳。

有一次,金永健在門診上遇到一位煙霧病患者,出現腦出血,導致劇烈的頭痛,伴有口齒不清及意識障礙,金永健緊急為他行腦室外引流術,這才穩定下來。後來完善檢查,診斷患者其實是煙霧病。這是一種罕見病,當地無力治療,金永健只能讓他們到別的大醫院去治。這位患者是一位年輕的父親,只有37歲。當時,一個十幾歲的女兒跟著一直哭,他妻子也慌亂得手足無措,只知道一個勁地求醫生一定要救救她丈夫。金永健不知道這位年輕的父親將面臨怎樣的命運,因為治療煙霧病的最先進技術在日本。這件事深深觸動了他,他認為自己有責任改變這一現狀。

毅然留學日本,學習練就精湛的神經外科技術

1997年,金永健毅然留學日本,到了日本國立高知大學醫學部攻讀醫學博士學位,師從日本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森惟明教授,專攻腦血管病的基礎研究。在那裡,金永健跟著森惟明教授接觸到了大量的、各種類型的煙霧病、頸動脈狹窄等疾病案例,他每天跟教授和團隊成員一起分析病例,制定手術方案並上臺實操,練就了一手精湛的外科技術,包括煙霧病聯合血管搭橋手術、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等。

留學日本攻讀醫學博士學位的金永健(左三)

留學日本攻讀醫學博士學位的金永健(左二)

金永健並不是刻板地學習經驗和成例,他還有自己的創新和發展。有時候,金永健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想法,頻頻獲得森惟明教授的讚許,讓其他夥伴也眼前一亮。他不僅提前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而且受邀到全日本規模著名的腦血管病治療中心——大阪國立循環器病治療中心神經外科學習進修,臨床經驗和手術技術更加精進。

導師向金永健頒發醫學博士學位證書

載譽歸國,純熟技藝成功救治數以千計腦血管病患者

回國後,金永健首先在北京市順義區醫院組建神經外科,於2006年3月調入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外科工作,於2012年5月調入航空總醫院,任創傷腦血管病神經外科主任。多年來,金永健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地鑽研和改進技術,如今他所開展的聯合血管搭橋術成為治療煙霧病的前沿技術,所開展的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也是國際國內公認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

金永健主任手術中

金永健主任就像一位「紅娘」,用他純熟的搭橋技藝讓原本不相干的兩條血管「相遇、結合併攜手相伴一生」,為煙霧病患者大腦提供充足的血供,讓患者恢復健康。

近年來,金永健的聯合血管搭橋手術為數以千計的煙霧病患者解除了病痛,這其中上有六十多歲的老人,下有1歲的幼兒。而金永健主任所治療的頸動脈狹窄患者中,最高年齡者達90歲,另外也不乏很多八十多歲的高齡患者。這些患者,通過金永健主任精湛的醫療技術,獲得了滿意治療效果,重獲了健康生活,對金永健充滿由衷感激。金永健主任因此多次受到北京衛視、河南衛視、新華網、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科技文摘報、追夢中國雜誌等媒體的採訪報導。

北京衛視等媒體報導金永健主任

仁心仁術,待病人如親人,治病又暖心

多年勤奮的耕耘,金永健獲得了許多獎項和證書,他曾獲得北京衛生系統經濟技術創新標兵稱號;獲得北京首發基金、留學歸國人員基金、清華-裕元醫學科學研究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2019年,金永健獲評中國醫師協會「德技雙馨 」2019人民好醫生年度人物。目前,他還兼任著日本神經外科關西地區腦血管病神經外科分會會員、北京市醫學會介入醫學分會(第一屆)委員、第二屆中國醫師協會神經損傷培訓委員會委員、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小兒微創神經外科專業學組常委、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神經損傷學分會委員等職務。

辛勤的耕耘,金永健主任收穫了許多獎項和證書

金永健主任曾不止一次地跟團隊的醫護人員強調:「要把每一位病人,當做我們的親人一樣對待,不僅讓他們的疾病得到康復,而且讓他們的心靈感到溫暖。」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每一位患者經過金永健主任治療,都深深折服於他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面對患者的種種疑問,他總是不厭其煩、耐心細緻地解釋。金主任的每一步治療都會站在患者角度考慮,並儘量為患者節省費用。在地方做過的檢查,把片子帶過來便不需要再重複做,金主任還會儘量給患者用醫保範圍內的藥物。

曾經有一位頸動脈狹窄患者康復後對金永健主任嘖嘖稱讚:「金主任技術這麼高,待人這麼和善,一點架子都沒有,我真的是打心裡佩服。」

重獲健康的眾多患者,是金永健主任團隊不斷前行的動力

春去春來,花謝花開,金永健主任秉承著一顆懸壺濟世的醫者初心,帶領著他的團隊一步一個腳印走在救死扶傷的醫學大道上。金永健表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醫學道路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為了更多病患重獲健康,自己將帶領團隊在創傷腦血管病神經外科領域繼續努力,不斷提升,不負新時代醫者的使命責任與擔當。

(楊凱 田琨)

相關焦點

  • ...懸壺濟世秉初心——記航空總醫院腦血管病診療專家金永健
    原標題:救死扶傷從醫志 懸壺濟世秉初心——記航空總醫院腦血管病診療專家金永健中國醫師節是經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的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節日,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關懷和肯定。正是因為有這些辛勤工作、默默奉獻的醫師,許多人才能從各種意外中脫險,從各種疾病中康復。
  • 第三批北京健康科普專家遴選結果公布 航空總醫院10位專家入選
    近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發文公布了第三批北京健康科普專家遴選結果。航空總醫院10位專家入選。航空總醫院此次入選專家分別為:內科專家劉芳、張潔、董鵬,外科專家任師顏、張智海、金永健,婦產專家餘立群,口腔專家趙強,皮膚專家劉永生,腫瘤專家耿鳳勇。
  • 濰醫附院——醫者仁心,懸壺濟世
    人命貴逾千金,濰醫附院為醫者,皆如至親之想,不避忌艱難困苦,亦不瞻前顧後,自慮吉兇,全心全意地去救護病人,以仁心妙術,懸壺濟世。 古人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此謂之醫道」,作為醫者,需心懷天下世人,悲天憫人,治療病痛。在我國古代就提出醫學必須關注人本身,要求醫者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
  • 宜陽縣中醫院陳戰國:懸壺濟世守初心 逆行馳援上「疫」線
    懸壺濟世初心不改,他從醫經驗豐富,先後就職於張塢、三鄉、柳泉衛生院,2012年2月調入宜陽縣中醫院工作至今,多次獲得優秀工作者、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他是患者眼中沉穩細心、隨和憨厚的好醫生「老陳」。好醫生「老陳」 患者最安心在中醫院,無論年老年少,都親切地稱陳佔國醫生為「老陳」,隨和是他的代名詞。
  •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國醫專家與你分享一段不忘初心的行醫之路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國醫專家與你分享一段不忘初心的行醫之路 2020-11-04 0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蔡衛平:懸壺濟世醫者心
    (央廣記者 周羽 攝)從醫30多年,蔡衛平有著各種響噹噹的名頭: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感染病領域知名專家、衛生部愛滋病臨床專家工作組專家,全國愛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專家組專家,廣東省愛滋病治療領域的領軍人物、廣東省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同時也獲獎無數。
  • 《仁醫》懸壺濟世的夢想
    懸壺濟世的夢想    如果說現世我可以有一個最厭惡的職業群體,大約就是醫療者們了。一個原本與天下蒼生福祉最直接息息相關的行業,一個本來應該心懷天下的聖潔行業,隨著時間的推移,走進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還有幾個從業者沒有完全良知泯滅?更不提紅包先行、腐敗叢生,以自我待遇為藉口發洩於客戶,視病人為牲畜草芥。
  • 廣州市健膚兒童胎記專家門診 暨北京航空總醫院劉永生教授聯合會診
    專家提醒:專治才能專精。  廣州市健膚皮膚專科門診作為一家胎記規範化診療門診,自建立以來,始終堅持「專病專治」的祛記理念,依託精準的診療設備,資深的專家團隊,規範精細化的治療技術,幫助眾多的胎記血管瘤患者康復,恢復健康皮膚。
  • 四川內江王家拳申遺:懸壺濟世百年 習武更習德
    學成歸來後,融合了蜀中拳派風格,並結合骨傷科醫理創建了王家拳,在內江桂湖街王家祠堂設館授徒,行醫濟世。  當時地方文武官員路經王家祠堂分別施以落轎下馬禮以示敬重。創始人還憑藉自己在內江武術界的威望,被列為內江武林「五虎之一」。張向華說:「『練拳先練氣,學武亦學醫學』是祖師爺為王家拳設下的基本理論,教導我們,習武之人,不僅僅只是動手,也要幫人。」
  • 從醫七十多年,他們的故事詮釋了醫者初心
    回望70多年,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一個個再尋常不過的內心獨白,豎起的是匡威濟世、仁醫德行的醫界豐碑。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拍攝製作了《人民的醫生——我從醫這70年》大型視頻訪談,講述老一輩醫療衛生工作者的感人故事和精神風骨。他們,以人民之名,點燃了患者的生命之燈;以國家之名,唱響了護佑生命的大愛行歌。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 航空總醫院參加2020年北京市衛生健康系統主題宣講活動喜獲佳績
    經過激烈的角逐,航空總醫院兩名宣講員贏得佳績。口腔醫學中心王東傑主任醫師的《對口支援敖漢旗:難忘的記憶,幸福的收穫!》、急診科張洲醫師的《戰「疫」一線,我是奔湧其中的90「後浪」》獲得三等獎。活動旨在充分展示首都廣大衛生健康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風貌,為推進首都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奪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 航空總醫院召開第三屆「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
    航空總醫院第三屆「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現場8月19日,航空總醫院召開第三屆「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表彰2019-2020 年度「十佳醫師」並與與會醫師代表進行座談。搭建海外遠程醫療諮詢平臺,組織專家為航空工業海外員工新冠感染患者開展遠程診治會診4次,防疫知識講座2次,有力支持了航空工業海外事業發展。
  • 何為懸壺濟世?——專訪西安灞橋趙老先生
    作為懸壺濟世的老醫仙,趙老先生的病人可謂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不論什麼膚色,什麼國家,皆是趙老先生的中醫信徒,不論是千萬裡漂洋過海來朝聖,還是日日夜夜來拜訪,都早已見慣不慣,西安有句話叫,萬人空巷為什麼,因為趙先生問診啦!從醫50多年,趙老先生堅持把中醫當做做善事,而非掙錢。
  • 【雲來集】懸壺濟世濟什麼?
    > 懸壺濟世濟什麼
  • 不忘初心堅守「醫」線——航空總醫院醫務人員國慶假日堅守崗位
    不忘初心堅守「醫」線——航空總醫院醫務人員國慶假日堅守崗位發布時間: 2019-10-09 14:50:47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10月1日清晨,伴著一縷陽光,120又送來了一位昏迷病人。航空總醫院急診科的醫護人員們,又開始了平凡而忙碌的一天。
  • 聆聽醫者故事,感知科學精神,東方肝膽醫院吳孟超懸壺濟世的一生
    在七十多年從醫生涯中,吳孟超為祖國肝膽醫學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也因此獲得了許多的褒獎。吳孟超主刀完成了我國第一例成功的肝臟手術;翻譯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專著;製作了中國第一具肝臟血管的鑄型標本;創造了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和常溫下無血切肝法;切除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達36斤的肝海綿狀血管瘤……他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醫藥衛生界第一個摘得該獎項的科學家。
  • 一壺千金 懸壺濟世(成語裡的中醫)
    在古代,葫蘆除了各種用處之外,它與中醫、中藥有很深的緣分,我們常說「懸壺濟世」,就是專指醫生行醫施藥。這個成語來自《後漢書·費長房傳》。說在汝南市集,有一老翁賣藥,他在商鋪的上頭懸掛起一個葫蘆,「懸一壺於肆頭」。每當市集關閉時,他就跳入葫蘆。費長房受邀進入老翁的葫蘆裡,只見其中「玉堂華麗,旨酒甘餚盈衍其中」。
  • 白癜風、白斑大普查,省內專家攜手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白癜風...
    由江西省紅十字基金會發起,國丹白癜風專項援助基金特邀國內知名白癜風專家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劉永生主任,原江西省皮膚病專科醫院劉紅光主任開展夏季白斑大普查暨京贛專家聯合公益巡診。同時愛心企業也參與了對貧困白癜風患者的幫扶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