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獻公為什麼沒有傳位長公子贏虔,而是傳位於仲公子嬴渠梁?

2020-12-25 心動趣歷史

應該說大部分人知道秦國的長公子贏虔,都是從《大秦帝國》這部小說中了解到的,那麼我們就先從小說的內容來說,秦獻公為什麼沒有傳位給贏虔,而選擇了弟弟嬴渠梁呢。

秦獻公的長子贏虔,是秦國著名的猛將,任秦國上將軍之職。但是也是武人脾氣,性格如霹靂烈火,但內心卻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如弟弟嬴渠梁。

而次子嬴渠梁,相比於大哥贏虔有兩個優勢,一方面是獻公正妻所生的嫡子。另一方面他性格沉穩,文武兼備,善於動腦子,在少梁之戰中,就是他抓住魏軍分兵的戰機,生擒了魏國的老丞相公叔痤。

同時,在秦國國內,雖然秦獻公贏師隰沒有立太子,但是在兩位公子中,基本都認為嬴渠梁是繼承人。

贏虔在秦軍中,隱隱有統帥的形象,但是文武百官之中,嬴渠梁的威望要更高一點,贏虔也很服氣自己的弟弟,經常維護他的權威。

秦獻公在臨終前,交代嬴渠梁的三件事,說明了他為什麼要選擇仲公子嬴渠梁作為太子,繼承國君之位。

第一是不要急於復仇,他認為經過自己二十多年的徵戰,秦國已經打光了,成為一個爛攤子了。秦國接下來必須要富國強兵,這一重任唯有嬴渠梁可以承擔,長子贏虔不是這塊料。

第二是要善待臣下,秦獻公擔心老大脾氣暴躁,萬一臣子得罪了贏虔,他脾氣上來了,非把人砍了不行。

第三就是要兄弟齊心,贏師隰擔心未來兄弟二人因為利益產生爭執。其實在這方面老爺子看得還挺準的,嬴渠梁性格包容,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

贏虔看似內明,其實小心思不少,因為與商鞅的私仇,在自己的府邸蟄伏了八年,最後聯合老世族,誣告商鞅謀反,車裂商鞅,險些被老世族利用,破壞了變法的成果。

秦獻公一方面是為了秦國的未來,唯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把秦國帶出深淵,這個必須要仲公子嬴渠梁來實現。另一方面對兩個兒子的性格有準確的認識,所以將國君之位傳給嬴渠梁。

正史中,公子虔為什麼沒有獲得君位呢?

首先,秦獻公要確立自己君位的合法權,必須要維護傳統的宗法繼承制

公元前415年,秦靈公贏肅去世,本該繼承國君之位的贏師隰,被他的叔祖父贏悼子搶了君位,年僅十歲的贏師隰開始長達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公元前385年,贏師隰聯合秦國庶長返回秦國,重新奪得秦國國君之位。他能夠順利復位,一方面靠的是他提出實行新政,帶領秦國走出貧弱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依靠是他曾經是秦君之位最合法的繼承人,他被叔祖搶奪君位,獲得秦國貴族的同情和支持,所以大家願意配合他奪回國君之位。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遭遇,他不願意看到秦國再陷入爭奪國君之位的混亂中,所以他必須要維護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這是為自己的君位背書,更是保護合法的繼承制度,確保未來的安定。

其次,公子虔是否為長子,不得而知,小說可不是真正的歷史

史書中記載,秦獻公有兩個兒子,嬴渠梁和贏虔,《奉氏族譜》中記載,秦獻公生二子,長子嬴渠梁,次子贏季昌。

史記中並沒有贏虔的單獨傳記和生平介紹,僅在《商君列傳》中有隻言片語地提到。

所以,依靠這些內容,是不足以說明贏虔就是秦獻公的長子,甚至其是否為獻公的兒子都存在疑問。

最後,贏虔的才能,應該是極為平庸的

《大秦帝國》中將他描述成為秦軍的統帥式的人物,但是在正史中,也只有他的兩段記載,一次是嬴駟違法,作為太子老師的贏虔被處罰。

第二次是,秦國遷都鹹陽後,推行第二次變法,贏虔再度犯法,被施行了劓刑。然後他閉門謝客,八年沒有出門,孝公去世後,跳出來誣告商鞅。

正史中看不到他任何展示自己才能的表現,淨看到違法亂紀的行為了。那會不會是他有功績也沒有記載呢,那可能性不太大。

參見秦孝公的兩個兒子樗裡疾和嬴華,他們隨軍參戰,或者領兵作戰的記錄都有所記載,功績突出的單獨列傳,參與較少的出現在別人的列傳中。

反觀贏虔,僅僅出現在商鞅的列傳中,在獻公、孝公時期的戰爭中,並沒有出現他的身影,恐怕他是真的沒有什麼才能,沒啥機會參與吧。

總之,不論從身份,還是從能力上,贏虔都沒有繼承君位的資格,秦獻公又沒有老糊塗,怎麼會傳給他呢!

相關焦點

  • 秦獻公為何不傳位於長公子嬴虔,而是選擇仲公子嬴渠梁?
    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中,對於秦獻公為何傳位於老二嬴渠梁,有了比較詳細的回答。當時秦獻公在臨死前,先後召集了老大嬴虔,老二嬴渠梁會見。
  • 秦獻公用了什麼辦法,傳位秦孝公時,另一競爭人贏虔心服口服
    可以說,沒有秦孝公,也就沒有「商鞅變法」。沒有「商鞅變法」,也就沒有秦國後來的快速發展。秦獻公本來年富力強,可惜,他在向外發動戰爭時,受了傷,後來因傷不治而亡。在去世之前,秦獻公面臨這傳位的問題。當時,長公子贏虔能徵善戰,在軍中很有威望。按說,他正是理想的繼承人。可秦獻公在臨終時,卻把國君之位傳給了次子公子嬴,也就是後來的秦孝公。這是怎麼回事呢?
  • 關鍵時刻,秦公子贏虔用一紙血書保全了自己,也成就了大秦帝國!
    電視劇《大秦帝國》中,秦獻公贏師隰臨死時留下的秦國,已經是一個風雨飄搖、內憂外患的危局,即便是這樣,仍然面臨著庶長子贏虔與嫡長子嬴渠梁之間的權力之爭。秦獻公終於放心把自己決定傳位於贏渠梁的想法告之,贏虔非但不反對,為了讓父親安心,自斷手指一根,寫下決不覬覦王位的血誓。在國家權力交接的敏感時刻,舍己之私慾,尊親秉公,謂其「大忠大孝」之楷模,「孝子之至,莫大於尊親」《孟子》。
  • 《大秦帝國》之裂變41-嬴渠梁交待後事,贏虔假死
    歷來的變法者,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嬴渠梁也深知此道。他自己也是很明白,贏虔與衛鞅有私仇,太子與衛鞅也有過節(雖然現在看上去已經和解),一旦自己死去,老世族必然會拼命復闢,到時候秦國變法有可能毀於一旦,衛鞅以及支持變法的老臣,都可能會被殺。
  • 《大秦帝國》之裂變4-嬴渠梁上位第一難,釋放公叔痤
    贏虔備戰,嬴渠梁需要在最快的時間內想到避站的方法。魏國大軍沒有到,卻來了龐涓帶著三萬鐵騎攻驪山的消息。三萬鐵騎是不能滅秦的,龐涓打著營救公叔痤的旗號,實際上是想殺公叔痤。獻公死後,秦人一心想要復仇,殺不了公子卬,起碼要殺掉公叔痤。這時候龐涓領兵來打,只要開打,秦人勢必會更加怨恨魏國,就更希望公叔痤死。當然了,龐涓本人,還是太自信了,低估了秦人的頑強。
  • 看《大秦帝國裂變》裡的表演細節-衛鞅嬴渠梁篇(1)
    太子亂法殺人後,秦孝公最愛的大哥贏虔遭遇劓刑,太子也被以贏氏公法驅逐山野。嬴渠梁隨後來看衛鞅。景監在旁邊睡著了,衛鞅正在忙。這一段劇集只有短短五六分鐘,王志飛和侯勇,把二人內心活動的層次感演繹的淋漓盡致。
  • 觀大秦帝國有感:兩度放棄君位,安定國家的公子
    隨著電視劇大秦帝國的熱播,很多人掀起了「秦國熱」的浪潮,的確,秦國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它的強大程度甚至超越了同時期的亞歷山大大帝國,然而如此強大帝國的在最初的時候不過是偏居西垂的蠻夷小國,商鞅變法最終使秦國強大,但是秦國的安定,卻離不開兩度錯失君位的長公子贏虔。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為什麼不叫大秦帝國之天下而叫《大秦賦》呢?
    最近大型古裝電視劇《大秦賦》登上觀眾的銀幕,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晚飯後追上幾集,感受感受秦帝國的強大,宏偉,還能長知識,看看移動的「兵馬俑」。兵馬俑那為什麼這一部劇一改往日的風格,不起名大秦帝國,而叫《大秦賦》呢,小編就來給大家捋一捋。
  • 《大秦帝國》:嬴渠梁與墨家弟子玄奇的愛情
    嬴渠梁與玄奇這段愛情很柏拉圖,看前期的劇情,嬴渠梁對玄奇似乎就是停留在兄妹的情分上,卻在嬴渠梁病危時,被神醫扁鵲爆出是造成其心力衰竭的兩大原因之一(一是為情所困思念所致,另一個自然是為變法強秦殫精竭慮)。
  • 《大秦賦》公子虞是誰?歷史上他並不是嬴政時期的人
    《大秦賦》中的公子虞是什麼人?歷史上真的有嬴虞這個人嗎?其實在歷史上的確是有這個名字的,不過此人並不是出現在嬴政時期。劇中,嬴虞是秦國宗室子弟,駟車庶長的侄子。嬴虞與公子成蟜關係不錯,因成蟜被殺而深恨呂不韋,欲除之而後快。於是他一個人在呂不韋乘車回相府的途中埋伏,想用箭射死呂不韋。然後他射了兩箭,沒射中,就落荒而逃,逃到了李斯府內。然後呂不韋的人向李斯要人,李斯一口咬定沒看見,暗地裡卻把嬴虞困在府中,要嬴虞與他做個交易。
  • 《大秦帝國》之裂變23-贏虔遭劓刑,太子風波過
    就連贏虔,都要絞殺叛亂,不知會衛鞅。變法又遭遇危機。太后讓熒玉公主將贏駟交給衛鞅,並讓他轉告衛鞅:國君不在,有太后給你撐腰,只要秦國不亂,什麼法子都行(太后智慧再一次彰顯)。太后自己親自去攔截贏虔。太后跟贏虔說明白緣由,畢竟牽扯太子,你不替太子擋下來,還能有誰?贏虔自己都震驚到了。趕緊撤兵去找左庶長衛鞅。贏虔是很可愛的,腦袋裡覺得你說服我我就聽。
  • 秦獻公老當益壯,親自指揮大軍收復少梁之戰,不料被狼毒箭所傷
    當夜,為了次日的全面勝利,秦獻公作了戰略部署,任命長公子嬴虔為前軍大將,率領六萬騎兵摧尖拔銳,直撲魏武卒的方陣;仲公子贏渠梁率領一萬輕兵、兩萬步兵護持全軍輜重糧道,同時兼任戰場上的救治;子岸任飛騎大將,統領三萬騎兵策應各方,追殺逃敵;而秦獻公本人則親自率領八萬步騎主力,正面掩殺魏軍的騎兵。部署就緒,眾將領各自準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