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獻公用了什麼辦法,傳位秦孝公時,另一競爭人贏虔心服口服

2021-02-11 通史全球

賈誼在《過秦論》中說:「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這裡說的「六世」,是從秦孝公開始的。

但實際上,在秦孝公之前,秦國還有一個君王的作用是被忽視了的,他就是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

(秦獻公劇照)

實際上,秦國的改革,是從秦獻公開始的,至少他實行了改革的預熱。由於他勵精圖治,經過一系列的變革後,秦國羸弱的國力,得到極大發展,同時軍事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秦獻公除了在秦國改革上的預熱外,還有一個貢獻,就是他發現了秦孝公。可以說,沒有秦孝公,也就沒有「商鞅變法」。沒有「商鞅變法」,也就沒有秦國後來的快速發展。

秦獻公本來年富力強,可惜,他在向外發動戰爭時,受了傷,後來因傷不治而亡。

在去世之前,秦獻公面臨這傳位的問題。當時,長公子贏虔能徵善戰,在軍中很有威望。按說,他正是理想的繼承人。可秦獻公在臨終時,卻把國君之位傳給了次子公子嬴,也就是後來的秦孝公。這是怎麼回事呢?

說到國君之位,秦獻公是深有感觸的。當年,他的父親秦靈公去世時,他才不過5歲光景。本來,他的叔父悼子,答應了他的父親,要好好地輔佐他成為一名合格的國君。但等秦靈公一死,悼子便奪了他的國君之位,並把他驅逐出了秦國,害得他在魏國流亡了29年。

悼子去世後,讓2歲的兒子出子繼承國君之位。結果子少母壯,一時外戚當道,惹得秦國朝臣百姓怨聲載道。也就這樣,秦獻公在大家的擁戴下,回國奪位,得以復闢,成為秦國國君。

吃盡了苦頭的秦獻公,深知國君之爭,不光會讓宗室相殘,還會引發內亂,最終導致國力衰弱。所以,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奪權之變,在選繼承人的問題上,他異常謹慎。

(嬴虔劇照)

秦獻公子嗣不豐,他一生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庶長子公子虔;另一個是嫡子公子嬴渠梁。

說起來這兩個兒子都很優秀。

公子虔英勇善戰,剛毅果敢,許多地方都很像秦獻公,因此很得秦獻公的疼愛。而且,公子虔不光有戰功,在軍中也有極高的威望。同時,秦朝的貴族對他也很支持。

嬴渠梁則沉穩謹慎,遇事往往能深謀遠慮,政治上能力上,顯得出類拔萃。

按古代「嫡長子制」的規矩,其實秦獻公就應該選王后所生的秦渠梁。

但是,秦獻公知道,選對繼承人,才能使秦國得以穩定富強,才能繼續他的改革,讓秦國脫胎換骨。所以他一直在猶豫。

除此外,他還擔心兩個兒子到時候為了爭奪國君之位,拼得你死我活。這樣,秦國又將陷入內亂。總之,他不光要立太子,還要使兩個兒子仍舊親密無間

秦獻公思來想去,沒有對策,所以他準備問問別人的想法。

他先問了王后,接著又問了朝臣,再接著又詢問老百姓。為此,他甚至還徵求了公子虔和秦渠梁的意見。等到大家的把大家的意見綜合起來後,他最終才確定立秦渠梁為世子。

(秦孝公劇照)

實際上,或許秦獻公心中早就有答案。他不過是採用這個辦法,在全國人心中搞一次宣傳,表明這個秦渠梁是你們選擇的,你們必須要好好支持他,不能造反,這也有點民選的味道。顯然,秦獻公這一招是成功的。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因舊傷發作而死,秦渠梁順利地繼承了帝位,是為秦孝公。

果然,在秦孝公繼位後,公子虔對他非常支持。

當時,衛國的庶公子商鞅由於在衛國不得志,於是改投到秦國,推行變法。

儘管秦孝公很支持變法,但法令推出後一再不被大家重視,

正在這時,太子嬴駟犯了法。

按理,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是由於太子是未來的國君,不便施以刑罰,所以商鞅就處理了嬴駟的老師公子虔。

公子虔雖說並不贊成變法,但為了使秦孝公的變法能夠成功,還是接受了商鞅的懲罰,無怨無悔。

既然公子虔都得接受懲罰,百姓還有什麼說的呢?於是變法得以順利進行。

由此可見,秦獻公在繼承人的選擇上,實在是很高明的。

(參考史料:《東周列國志》《史記》)

相關焦點

  • 秦獻公為什麼沒有傳位長公子贏虔,而是傳位於仲公子嬴渠梁?
    應該說大部分人知道秦國的長公子贏虔,都是從《大秦帝國》這部小說中了解到的,那麼我們就先從小說的內容來說,秦獻公為什麼沒有傳位給贏虔,而選擇了弟弟嬴渠梁呢。秦獻公的長子贏虔,是秦國著名的猛將,任秦國上將軍之職。但是也是武人脾氣,性格如霹靂烈火,但內心卻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如弟弟嬴渠梁。
  • 關鍵時刻,秦公子贏虔用一紙血書保全了自己,也成就了大秦帝國!
    電視劇《大秦帝國》中,秦獻公贏師隰臨死時留下的秦國,已經是一個風雨飄搖、內憂外患的危局,即便是這樣,仍然面臨著庶長子贏虔與嫡長子嬴渠梁之間的權力之爭。即使在權力交接的最後時刻,秦獻公還不忘在自己帳內埋伏一隊暗兵,才開始一步步試探贏虔,逼迫他寫下血書,發誓擁護贏渠梁即位。假如當時贏虔有半點反抗或猶豫,應該就會當場斃命,而老實重情義的贏虔本人卻並不知道這種溫情背後的驚心動魄。
  • 《大秦帝國》:秦孝公夢斷函谷關,倘若有二十年,定將平定中原!
    大軍東進,三千裡之外決戰齊國,一鼓可定中原天下……秦孝公於秦獻公四年(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出生。秦獻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其父秦獻公去世後,秦孝公繼位。秦孝公繼位時年僅21歲。秦獻公本來年富力強,可惜,他在向外發動戰爭時,受了傷,後來因傷不治而亡。在去世之前,秦獻公面臨這傳位的問題。當時,長公子嬴虔能徵善戰,在軍中很有威望。按說,他正是理想的繼承人。秦獻公在臨終時,卻把國君之位傳給了次子公子嬴,也就是後來的秦孝公。
  • 秦獻公生平簡介 秦獻公早年時期流落在魏國
    秦靈公趙肅死後,作為宗室的趙悼子奪得君位,當時的秦孝公少年,為了防止不測,逃亡魏國,這一逃就長達了二十九年之久。  公元前408年,吳起連續擊敗秦國之後,秦穆公時期奪得的河西之地完全被奪取,面對魏國的攻勢,秦國也有著滅亡的危機。
  • 樗裡疾能言善道,嬴駟殘暴,秦孝公為何選後者當國君?
    在秦獻公的時期,秦國就已經開始了沒落,在秦獻公去世了之後,秦孝公嬴渠梁就成為秦國的國君,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秦國就開始了徵途。本來國家的發展一直是在正途上,但是秦孝公的身體不好,所以找好找尋繼承人。他一個人輔佐了三任秦王,這樣的貢獻按理來說可以當君主,秦孝公為什麼沒有選擇他?在商鞅剛剛在秦國發起變法時,秦國的那些舊貴族都是持有反對的意見,在商鞅無法進行下一步的時候,在一些人的唆使下,太子嬴駟,殺害他領地中的數十位百姓,犯下血案。
  • 秦國君主—秦孝公
    秦孝公名字叫嬴渠梁,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獻公之子,在位24年。秦孝公是非常有膽識和才能的人,他為秦國的崛起和強大奠定了堅定的基礎,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厚的筆墨。秦孝公大膽起用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鹹陽,建立郡縣制,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訓練秦國新軍,積極支持發展軍功制,是秦國漸漸強大起來!秦孝公繼位之前,秦國經歷了好幾代君主的內亂,內政混亂,國力大大削弱,還被魏國趁機奪走了河西之地。
  • 秦孝公丨他們是秦版的劉備和諸葛亮,但是結局卻令人唏噓!
    英雄總在人們需要他的時候出現,於是我們的主人公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他就是秦孝公。在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繼位之前,秦國已經經歷了四代動亂,處於內憂外患的危急時刻。秦獻公上位第一年就廢除秦國實行了三百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從根本上來避免了青壯年勞動力被白白地殺死。
  • 秦國的真正強大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不是秦孝公,也不是商鞅變法
    孔夫子這話罵的是相當狠,最初製作人俑殉葬的人,一定會遭到報應,斷子絕孫的。孟子解釋說,孔子認為用像人的俑去作為陪葬品,等同於用真人陪葬無異,那些最初發明俑的人一定沒有好下場。這話又代指開啟不良風氣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 原創|大秦帝國頂級設計師秦孝公看天下
    秦獻公為恢復祖上秦穆公時期的強秦地位,重新喚起了秦人的血性,但是秦國內憂外困的局面並未改變。秦國屬於窮國弱邦,隨時面臨滅國的炸彈並未拆除,就在這個時候秦獻公去世,年僅21歲的贏渠梁臨危受命,繼任為秦國國君。秦孝公真不愧為一位天才領袖,他的眼界、心志已不是那個二十歲出頭的少年,不得不讓人心生敬意!
  • 秦獻公為何不傳位於長公子嬴虔,而是選擇仲公子嬴渠梁?
    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中,對於秦獻公為何傳位於老二嬴渠梁,有了比較詳細的回答。當時秦獻公在臨死前,先後召集了老大嬴虔,老二嬴渠梁會見。
  • 歷史大家說秦孝公和商鞅的微妙關係?或如老夫老妻!
    辦法總比問題多,解決的方式肯定不一個。但是以我們今天對當時的了解詳盡層度來說,是沒有辦法為他提出一個最佳解決方案的,甚至很難提出幾個真正有可行性的方案。不過,作為後來者看往事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反過來看,看這件事最終形成了哪些影響,從而反推主人公當時作出的考慮。影響自然是:自那以後,秦國上下都遵守新法!再進一步解剖一下這場戲如何能形成這麼大的影響力。
  • 甘龍是個怎麼樣的人?
    有野心甘龍是秦獻公上位的重要支持者,收益自然很豐富,在整個秦獻公時期,甘龍的官職、爵位一直在上升,秦獻公末年,已經位列上卿,實際上行使著相國的職責。期間任勞任怨,為秦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比方說秦獻公的一道主要國策,廢除人殉制,就是甘龍提出的。甘龍在獻公時期做了很大的貢獻秦孝公上位後,重用商鞅進行變法,甘龍作為太師,被高高掛起。
  • 秦孝公和商鞅這對完美君臣為了打造一個強大秦國,都犧牲了自己的愛情
    把秦國打造成一流強國的秦孝公和商鞅,為了秦國的強大,不僅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了富秦強秦上了,還雙雙犧牲了自己的愛情。3秦孝公與玄奇是一見鍾情,兩人互相愛意。當時秦孝公剛剛接手了秦國的爛攤子,滿腦子想著強秦富秦,想著怎麼瓦解六國分秦盟約,怎麼招攬人才,把秦國變成一個強大的國家。並且當時還年輕,二十二歲,還顧不上談情說愛。
  • 戰國時期,秦國從秦孝公到秦始皇七代君主的簡述
    秦孝公即位後,他任用商鞅在全國進行變法,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秦孝公去世後,經過歷代秦王的勵精圖治,秦國最終橫掃六國,一統天下。下面就簡單的來介紹一下從秦孝公到秦始皇這七位君主。1、秦孝公贏渠梁自秦厲共公以來,秦國經歷了幾代君位的動蕩,國力大不如以前。魏國趁機奪取了河西之地。秦獻公曾多次東徵想要收復河西之地,但直到去世時都沒能實現他的這個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