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大秦帝國頂級設計師秦孝公看天下

2021-02-13 考見

秦始皇完成了中國大一統創華夏偉業,功在千秋。而秦國另一位天才領袖功不在秦始皇之下,他就是大秦帝國的頂級設計師秦孝公。賈誼《過秦論》:「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秦孝公制定了秦國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樹立了吞併八方、統一中國的雄心。他打破了人才重用規則,任用一個中庶子衛鞅總領國政,開啟徹底變革!《史記﹒秦本紀》記載:「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秦國經歷四代亂政後,秦國內憂外患重重,在國內,民生困頓、私鬥成風、老世族專權;在國外強大的魏國還對秦國虎視眈眈!各諸侯國都對秦國投的是鄙視的眼光,就連權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願搭理秦國。秦獻公為恢復祖上秦穆公時期的強秦地位,重新喚起了秦人的血性,但是秦國內憂外困的局面並未改變。秦國屬於窮國弱邦,隨時面臨滅國的炸彈並未拆除,就在這個時候秦獻公去世,年僅21歲的贏渠梁臨危受命,繼任為秦國國君。秦孝公真不愧為一位天才領袖,他的眼界、心志已不是那個二十歲出頭的少年,不得不讓人心生敬意!《鬼谷子》曰:「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只有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才能接下來去獲得別人的真實情況,才能更精準的去應對時局。秦獻公與魏國在少梁邑之戰雖然贏得了的勝利,俘獲了敵方主將公叔痤,但秦孝公沒有沉迷於秦國勝利的喜悅,深刻的意識到此時的秦國已元氣大傷,改變不了弱秦的事實,打仗除了打血性,持久之則打的是綜合國力。秦孝公繼位後,主動與魏國示弱進行秦魏議和,將河西之地割給魏國。秦國打勝利了為何還讓出河西之地呢?那不是做傻嗎?這恰恰是秦孝公高明之舉。據《資治通鑑》記載:顯王七年(己未), 魏敗韓師、趙師於澮。秦、魏戰於少梁,魏師敗績;獲魏公孫痤。從史料來看,當時魏國處於兩線作戰,其主要戰場在魏國龐涓率領的魏武卒在東線與韓趙聯軍作戰於澮水,這一點上並不是像《大秦帝國﹒裂變》劇情所演的秦國打敗魏武卒精銳之戰。號稱戰國時代最著名的特種部隊之一的魏武卒(吳起所創)當時被龐涓調到了東線戰場去對付韓、趙聯軍去了,況且作為魏國當然不希望兩線作戰,從魏國派出年老的公叔痤為主帥來推測,秦國看到了魏國精銳調到了東線,西線沒有主力部隊的空檔,才「趁人之危」藉機出戰意在奪回河西之地,秦國率領主力與魏二流軍隊打,導致魏軍大敗。據《史記.魏世家》記載:「與秦戰少梁,虜我將公孫痤,取龐。」也證實了少梁之戰秦國大敗魏軍,並取得了龐城!隨著龐涓打敗了韓趙聯軍後,韓、趙重新對魏國屈服,魏國就有充分的時間及主力來滅秦國,倘若魏國能徵善戰龐涓率大軍壓境,秦國根本無法對抗。《道德經》曰:「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意思是想要奪取它,必先給予它。秦孝公選擇示弱議和,割讓河西之地給魏國,放公叔痤回國。以麻痺魏國及山東六國,讓人們認為秦孝公連國家主權都送人是一位軟弱溫順的君主,不足以成為各國爭霸路上的絆腳石,中原地區的爭霸大戰將秦國拋到九霄之外。河西原為晉國的國土,秦穆公時,由於晉國爆發了驪姬之亂,進而引發晉國內亂,晉惠公夷吾當時就躲在梁國的都城少梁。晉惠公為了回國即位,就向秦國借兵並許諾,即位後把河西割給秦國,結果秦穆公派百裡奚護送晉惠公返國後,晉惠公毀約,後來經過韓原大戰,晉惠公被俘後為了活命,才同意把河西割給秦國。秦國經四代君王庸政後為名副其實的弱國,相反魏文侯任李悝為相率先變法,軍事上用吳起創建了武卒制,魏國實力強大,成為中原霸主。三家分晉國指的就是韓、趙和魏,在魏國看來河西原為晉國國土,魏國取河西之地只是收復,秦國認為河西為晉國割讓,且屬於秦國已久已視為秦國國土。河西在軍事上屬戰略要地,若秦國要東出,或者魏國要西進,河西都是戰爭的前沿陣地,他的地位舉足輕重。秦孝公這招主動求和、拱手相讓更是麻痺了魏惠王。多年以後,秦國在河西之地的爭奪當中獲勝,魏國人才如夢初醒,被他們忽略已久的秦國,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積貧積弱的國家了,已經成為了戰國時期真正的強國。

據《史記》記載秦公發布了一篇求賢令曰:「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裡,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君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秦孝公求賢令的背後乃「天下士子不入秦」的窘迫,五百年雄文如何破解危局呢?        求賢令中強調秦穆公東邊平定了晉國內亂,疆土擴張到以黃河為界,西邊稱霸了戎狄,擴張了千裡疆土,天子致伯、春秋五霸之一的榮耀。這裡有兩層意思:       第一、喚起人們對國家強盛的嚮往,引出改革的想法,容易產生共鳴。       第二、如果直接說要面向他國吸收人才,必定會引來諸多世族親貴的極力反對。那就提出以秦穆公新政為榜樣,目標確立了,將大家焦點引向當時國家是如何強盛的呢?那自然引申到當時重用的5位核心能臣:       1、通過五張羊皮換來的百裡奚為虞國人成為秦國一代名相;        這樣一看原來五位重臣均不是秦國人。既然先祖建立了客卿制度,秦孝公想從其它國家引進人才一事,正好借先祖用才不避國籍來堵住反對者的嘴。所以秦孝公確實有非凡的才能和謀略。      中國文化歷來講究百善孝為先,一般作為後繼之君很少出現數落先祖的不作為,而秦孝公這一數還連數了四位。秦孝公為何在公示的求賢令中細數厲公、躁公、簡公、出子四代君主不作為呢?        第一、正視歷史問題,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我們求賢的態度是史無前例的;        第二、不同的求賢姿態所形成的效果完全是不一樣的,秦孝公的求賢令放到現代也堪稱一場經典的廣告營銷。        通常的方式:各位注意了,秦國正在招兵買馬,我可以給你施捨一個讓你發展的機會。這種方式對於一個強大的國家適用,但對於一個按周邊強國心眼中「煙囪都不冒煙的秦國」真正的人才誰願意到這樣的環境來受罪?        從高姿態到低姿態,把自己拉下神壇,突出了真正的意境,作為國家的名義真誠的突出「求才」,換取了心理學上的「共情」。義士講究士為知己者死,能夠為這樣的國君分憂,那能不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嗎?劉備三顧茅廬意境均在於此,試問一下如果劉備叫人直接到諸葛亮處傳話,我家主公給你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能請動諸葛亮嗎?        為何求賢令還專門描述獻公即位,意要東徵、重修穆公時的政令呢?言下之意告知世人經歷獻公一朝努力以後,我們還是有一定可取之處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形成了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的政治環境。        作為改革家來講,國家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內部勾心鬥角,沒有一個清明的政治環境談何改革,很容易造成變革不成,命喪黃泉的悲劇。歷時103天的百日維新,影響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時,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啓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宣告變法失敗。      賓客君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意即可以讓變法功臣分疆裂土啊,只要能將秦國帶入富強,不管你是哪國人,只要你能做出貢獻即可。這在君王中是少有的,為了中央集權漢朝皇帝劉邦就為後世定了一個規矩,非劉氏不得封王;晉朝以家族掌權為要封27位王。這一點更顯示了秦孝公的博大心懷,        商鞅在魏國看到秦公求賢令,從中可以說明,當時的求賢令不單單是在國內公告,實則是面對各國,面對天下進行公告,面對這種正式公告面向各國發布,雖為秦孝公的一大創舉,同時面臨諸侯國的嘲笑,可見秦孝公具有創造性的政治才能和大格局。        從求賢令在民間傳播來看,戰國時期民間信息傳播功能已非常強,《大秦帝國》描述的洞香春類似於現代論壇之類的信息交集場所,在信息不發達的當時社會,應該是主流的信息集散地,推測應該存在許多「論壇」以了解天下事的場所。秦孝公繼位之後,首先向魏國示弱歸還收回的土地河西,重歸於魏國。奇蹟般的騰挪出近20年無戰歲月為秦國贏得了發展的時間,可以說是秦孝公的智慧讓秦國實現了軟著陸。有了喘息時間立馬在秦國實施變法,在商鞅變法的全過程中,私鬥罪殺700人這麼大的事,就連大哥受劓刑也未動搖變法之決心,整個國家也沒有發動騷亂,可見秦孝公政治平衡力有多強,而秦孝公始終秉持國事為重,全程做變法大臣最有力的後盾,不管什麼人什麼事都不能影響變法,與同樣經歷變法被魏國催毀的韓國的命運形成天壤之別。公元前349年,秦國將都城從櫟陽遷都鹹陽。原都城已無法滿足強大的秦國,另一方面為統一戰爭帶來可迴轉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與蜀國更近,為攻佔蜀國埋下了伏筆,秦國要想統一一定要拿下可源源不斷提供資源的天府之國。公元前340年,變法後國力、軍力大增的秦國大敗魏國,俘公子卬。魏國才反應過來悄無聲息這些年變法後秦國的有多強大,魏王及獻河西之地與秦議和,丟失河西的魏國只有遷都大梁。公元前338年,秦國與晉軍在雁門又俘虜了魏國將軍魏錯,本來變法變強的秦國又有了河西之固,讓其它諸侯國難以酣睡。可惜天不假年秦孝公於同年去世。《大秦帝國﹒裂變》有一段非常中肯的對白可領悟孝公之偉:秦孝公說:「商君,你這一句想與不想,便是意味著大艱大險啊!「商鞅說:「君上,天下紛擾割治五百年,一統大業自是千難萬險,而且,決非一代所能完成。商滅夏,歷時兩代,周滅商,歷時三代,近百年,僅僅秦國由弱變強,就用了二十多年。若要東出,與六國爭天下,直至掃滅六國,一統天下於秦,鞅不能測算,何年何月才能成此偉業。可是,有一點可以測算,以天下時勢,秦統一天下當比周滅商,更難,至少要經歷幾代人反覆較量!「賈誼《過秦論》記載:「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從以上六代君主中真正有重大貢獻的為秦孝公、惠文王、昭襄王三位君王,另外三位君王在位時間太短,沒有可圈可點的助功。
       商鞅變法能夠成功與天才領袖秦孝公的雄韜偉略是分不開的,秦孝公開啟了秦國頂級設計規劃,為後代君主打好了堅實的基礎,制定了秦國統一天下之志,他的功績不在秦始皇之下。如果上天再給秦孝公20年時間,我相信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將提前大半時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從孝公去世之年起耗時117年)。

秦國往期文章回顧:

    溫馨提示:原創不易,最近公眾號改了推送方式,若長期沒有點亮在看,會出現新文推送不到的情況,特麻煩多點亮右下角」在看「。

       歡迎轉發本章及點本文標題下方掃下圖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謝謝!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 大秦帝國之天下變成大秦賦的原因解析
    《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改名成了《大秦賦》?這個系列的作品評價都非常高,很多人都喜歡看,畢竟是正兒八經的歷史正劇,但第四部卻改了名,讓很多人覺得難以接受。  大秦帝國系列前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和《大秦帝國之崛起》,第四部原本是叫《大秦帝國之天下》的,卻在開播前改成了《大秦賦》。
  • 迎接《大秦帝國之天下》歸來,回顧《大秦帝國之裂變》
    文|愛影私談&JASON(原創)|首發於百家號《大秦帝國》系列目前已播完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據相關報導《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即將在2020年4月與5月份之間播出,想必這定會令不少《大秦》迷們激動萬分。
  • 《大秦帝國之天下》慶祝中國70周年!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秦帝國之天下》定檔國慶開播。《大秦帝國》是由孫皓暉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大型歷史連續劇,一共有《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和M《大秦帝國之天下》四部連續劇組成。
  • 《大秦帝國之天下》今年將播,歷史正劇來襲,值得去看
    歷史題材的電視有不少,但是真正讓觀眾記憶深刻的卻不多,《大秦帝國》系列的電視劇就是其中之一。這部以孫皓暉原著小說改編的歷史劇,盪氣迴腸、金戈鐵馬,展現了戰國時期七國爭霸的古老歲月。2009年《大秦帝國之裂變》上映,譜寫了秦孝公與商鞅可歌可泣的君臣之義;2013年《大秦帝國之縱橫》來襲,張儀與秦惠文王拓地千裡;2017年《大秦帝國之崛起》,秦昭襄王與白起打的六國一蹶不振。如今該是秦始皇贏政「振長策而御宇內」的時候了,此時《大秦帝國之天下》終於來了。
  • 從大秦帝國之天下到《大秦賦》,中國人兩千多年的暴秦觀沒了
    ,但後面我們知道了歷史遠非那麼簡單,就從最近幾年的大秦帝國變化來說,一開始是以秦孝公和商鞅為主的秦國崛起史,到後面則是秦惠文王的東出歷史,到秦始皇時代終於一統天下,而今天所說的這部劇——《大秦賦》就是敘述的秦始皇統一前夕的壯麗歷史,而這部恢弘大作卻經歷了一個由天下到賦的轉變,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深意呢?
  • 從大秦帝國之天下到大秦賦,中國人兩千多年的暴秦觀沒了
    大秦帝國這是最近幾年中國人對於秦朝的一個新的認識,過去的我們都是批判秦朝的暴政,把秦朝看成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朝代,但後面我們知道了歷史遠非那麼簡單,就從最近幾年的大秦帝國變化來說,一開始是以秦孝公和商鞅為主的秦國崛起史,到後面則是秦惠文王的東出歷史,到秦始皇時代終於一統天下,而今天所說的這部劇—《大秦賦》就是敘述的秦始皇統一前夕的壯麗歷史,而這部恢弘大作卻經歷了一個由
  • 《大秦帝國之裂變》吊打《大秦賦》
    作為喜歡大秦系列的忠實粉絲,其實從第三步開始就沒有看了,至於第四部本來也想好好看一下,但是看了網上的評論和後來的一些內容後,著實很失望。不自主的開始跟第一部第二部去比較。這麼一對比,感覺真的是天差地別。大秦帝國系列的第一部為裂變篇,其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1分,這個分數在高產的國產電視劇中實屬少見。
  • 《大秦帝國之天下》終於迎來了秦始皇 為了這部劇建了一座影視城
    《大秦帝國》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電視劇總共預計是80集,講述了戰國晚期累世奮發的秦國在嬴政、呂不韋、李斯、王翦等明君強臣的共同努力下,滅六國,一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是系列歷史劇《大秦帝國》的收官之作。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為什麼不叫大秦帝國之天下而叫《大秦賦》呢?
    首先小編給大概的順一順大秦帝國的幾部作品: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從公元前362年冬日的黃昏, 秦魏兩軍鏖戰數日,死傷無數,勝負未分,戰局混亂。大秦帝國之裂變第二部:《大秦帝國之縱橫》自商鞅變法後,秦國邁入嶄新的崢嶸歲月。日趨強大的秦國,使列國陷於極度恐慌之中。
  • 《大秦帝國之天下》即將上線,能否是再續輝煌?
    《大秦帝國之天下》近期終於登上了視頻平臺的待播預約序列。從2009年《大秦帝國》第一部《裂變》問世到現在的《天下》,歷經十年時間,正如秦王嬴政統一六國所花的時間一樣長。十年磨一劍,《天下》作為《大秦帝國》的收官之作能否給這個大國傳奇一個響亮的結尾?十年前,《大秦帝國之裂變》的出現可謂是橫空出世,振聾發聵。
  • 《大秦帝國之天下》定檔,段奕宏飾演一代名臣呂不韋
    《大秦帝國》從《裂變》開始,一直受到許多網友的好評,《大秦帝國之裂變》也是最為經典的一部,講述了秦孝公和商鞅之間的君臣之情,兩人經過20年的努力,一步步將弱小的秦國變為軍事大國的故事,也是整個系列的開頭。
  • 從《大秦帝國》三部曲到《大秦賦》,看秦國一統天下的強國之路!
    《大秦賦》以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7年著名的「邯鄲之戰」開篇,可謂是吸引了不少影迷的關注,然而影迷們本以為《大秦賦》的豆瓣評分會一路扶搖直上,卻沒有想到該劇在維持了一段時間的8.3分後,驟然降到了7.7分。不管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大秦賦》得不到更多影迷的認可,值得肯定的是,《大秦賦》是《大秦帝國》三部曲的延續,完成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最後拼圖。
  • 看劇聊史-大秦帝國之裂變(1)
    司桐:最近一個叫《大秦賦》的電視劇很火,袁騰飛卻把它貶的一無是處。這反而提起了我的興趣,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老克拉:袁騰飛說,一看《大秦賦》的名字就是爛劇,因為它一定是正面歌頌秦朝的,這與歷史上大都貶損秦朝相悖。司桐:自孔子編撰《春秋》以後,歷代前朝史書大都由當朝大儒組織編修,對歷史的評價不乏充斥大量儒家史觀。
  • 【好書推薦】熱播電視劇《大秦賦》原著小說《大秦帝國》
    歷時十六年,創作了長篇小說《大秦帝國》。2011年,《大秦帝國》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並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提名和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作者以敢為天下先的藝術勇氣和歷史眼光,開宗明義地宣告了他的大秦史觀:「大秦帝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我對大秦帝國有著一種神聖的崇拜」。《大秦帝國》是一部描述秦興亡生滅過程的長卷歷史小說。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際,建立了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
  • 歷史劇-大秦帝國
    電視劇大秦帝國目前共播出三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預計2020年將播出終結篇《大秦帝國之天下》。裂變講述了秦孝公嬴渠梁重用商鞅,進行一些列變法更章,由弱秦變為強秦的事跡。
  • 騰訊視頻《大秦帝國之天下》,年度最期待電視劇鎖定!
    騰訊視頻《大秦帝國之天下》,年度最期待電視劇鎖定!在中國歷史上,秦朝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秦人的隱忍、自強、拼搏的精神值得被傳頌。而今又一部關於大秦帝國的電視劇來了!
  • 終於翻到《大秦帝國》第10本,看到嬴政駕崩,再沒勇氣繼續看
    2009年,《大秦帝國之裂變》橫空出世,當時一看到這部劇,就被深深吸引,一句「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看得讓人熱血沸騰,尤其是秦孝公與商鞅之間的信任令人回味無窮。商鞅變法,商鞅與秦孝公的意志如鋼,兩人中但凡有一人不夠硬,變法都會失敗。
  • 《大秦賦》開播在即,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大秦帝國前三部的劇情!
    期待已久的大秦帝國系列終結篇《大秦帝國之天下》終於定檔了,《大秦帝國之天下》現已改名為《大秦賦》,於12月1日晚八點三十分在中央八套首播,並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同步播出。嬴異人在呂不韋等人的支持下逃回秦國登上王位,秦國內亂平定之後,開始徵討六國,漸有統一天下之勢。
  • 張魯一、段奕宏《大秦帝國之天下》難成爆款?別開玩笑了
    去年,《大秦帝國之天下》順利殺青,預示著該系列電視劇永久性關機。由於自身演員陣容強大,聚集了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眾多戲骨,所以一時之間還掀起了一波期待熱潮。作為系列電視劇的終章,《大秦帝國之天下》意義非凡。
  • 張魯一、段奕宏《大秦帝國之天下》難成爆款?別開玩笑了
    去年,《大秦帝國之天下》順利殺青,預示著該系列電視劇永久性關機。由於自身演員陣容強大,聚集了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眾多戲骨,所以一時之間還掀起了一波期待熱潮。作為系列電視劇的終章,《大秦帝國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