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的一篇採訪被大量轉載,其中有一段描寫是這樣的:「網易雲音樂的社區評論堪稱中國最和諧的社區,這裡除了一些正經的音樂短評,聽友們或分享情感,或求好運,或分享聽音樂的反應等評論,也成為聽歌必看的歡樂吐槽段子。」
在這篇專訪中,作者把較多筆墨著重在網易雲音樂目前和同類產品最大的差異化亮點「音樂社交」上。
但有心之人會發現,對外一直標榜自己獨特算法及社交評論的網易雲音樂,並非只做差異化音樂社交平臺,這個外表「很清新」的音樂產品,其實也有一顆「主流的心」。網易雲音樂其實一直在慢慢布局著自己的商業版圖。
行業變革年,網易雲音樂攪動版圖之爭
業內把2016看作是音樂行業大變局之年:阿里發布了阿里星球,並成立了包括阿里音樂在內的「阿里大文娛版塊」(目前已升級為阿里文娛集團);騰訊旗下的QQ音樂與酷狗、酷我所在的中國音樂集團CMC正式合併。有人說,如果把過去十年比作上半場,在線音樂行業多少還處在蠻荒階段,在進入2016年的年中之後,一連串的變動,可能預示著這個行業將要開啟一個速度、節奏都更快的下半場。
2016年,網易雲音樂陸續拿下《十三億分貝》、《天籟之戰》等音樂綜藝節目獨家音頻版權。這一年,網易雲音樂還拿到了《我是歌手》的節目音頻版權。
這一切都勾勒出丁老闆一貫的作風:謹慎下手,著眼長遠。
《天籟之戰》音樂在網易雲音樂獲用戶熱議
以10月16日開播的東方衛視《天籟之戰》為例,網易雲音樂攬下其獨家音頻版權,第一時間為用戶免費提供《天籟之戰》正版原聲的試聽、下載服務。同時網易雲音樂與節目還進行了深度的歌單合作,明星歌手演唱的歌單,全部由網易雲音樂用戶投票選出。而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熱議,也二次助燃了《天籟之戰》的節目熱度。
比如新生代創作歌手華晨宇,由於改編了膾炙人口的網絡神曲《我的滑板鞋》,獲網易雲音樂網友超過一萬熱評,有不少網友都表示對華晨宇「路轉粉」。有網友在評論區寫道:「他是新生代歌手中很有實力的,毋庸置疑,24小時內不是改編而且作曲,看了這場live的視頻,更能感受到他的魅力。很棒啊,好喜歡」(獲近3000點讚)、「真是路轉粉啊 然後打算讓我媽也粉上花花的我給我媽聽了原唱 然後我媽也路轉粉了還一邊念叨: 這小夥子原來不止臉蛋子帥啊 哈哈哈」(獲4000多點讚)。這種評論區討論的形式,不但能給歌手帶來正面的輿論效應,同時也能帶動節目重複點播效應,而歌手華晨宇本身的粉絲可能也會因此使用網易雲音樂這款產品。這種有利於歌手(唱片公司)、節目、音樂平臺的聯動效應,可謂一舉三贏。
華晨宇在《天籟之戰》節目現場演繹改編版《我的滑板鞋》
與此同時,有評論認為,網易雲音樂的評論數據在反饋到唱片公司後,能提升後者對市場的敏感度和把握力,幫助音樂行業生產要素的配置趨向合理。
重回版權戰場的網易雲音樂,能走多遠?
打開蘋果應用商店,可以看到網易雲音樂穩居暢銷榜和免費榜前三位,而且產品獲得的用戶評論有口皆碑。「增速第一、口碑第一、社交互動性最強」,這些都是網易雲音樂依靠「用戶體驗+精心運營」獲得的口碑標籤。作為一款2013年才誕生的應用,網易雲音樂依靠用戶體驗殺出了一條血路;用精心運營,打造出了一個直擊同行軟肋的評論和社交的音樂消費氛圍。
穩獲用戶口碑後,此時拿下《天籟之戰》的節目獨家音頻版權,對於網易雲音樂來說,無疑是恰到好處的。而網易雲音樂對《天籟之戰》的再次傳播推動,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無疑是一次雙贏的攜手。
好的音樂節目必定需要有「段子手」般受眾的推波助瀾,而這恰是網易雲音樂的優勢,如果說此次合作展現了網易雲音樂對電視音樂節目推助的功力,那麼網易雲音樂更大的招式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