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拍禁片還能混好,也只有賈樟柯了

2020-09-17 邑人電影院

作者:方舍予

賈樟柯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後來者。

早前張元和王小帥拍《媽媽》的時候,賈樟柯才剛進入大學,張元探索出了一條地下製作電影的道路,即不找電影製片廠,不上院線,自籌資金去國外電影節參展,賣拷貝拿獎金盈利。

因為被國內電影人反對,在1994年的鹿特丹電影節上,轟轟烈烈的舉辦了一場「中國電影專題」的新聞發布會,回國後遭到廣電痛批,被稱為「獨立電影前七君子事件」

雖然此次事件被指是國際意識形態鬥爭的結果,但這個開始仍然奠定了國內第六代導演一開始就是與體制對立的基礎,此後在拍片風格上更加肆無忌憚了起來,被影迷戲稱,「警察妓女黑社會,窮山惡水長鏡頭。」

前獨立電影七君子被稱為中國電影界的「持不同政見者」,打入體制的黑名單,正頗為難堪。

北電文學系出身的賈樟柯偷摸繼承了這一套,用獨立製片的方式拍完了自己的「家鄉三部曲」----《小武》、《任逍遙》、《站臺》,分別講述了自己家鄉山西汾陽街頭的小偷、妓女、混混。

這三部電影,因:「影響我國正常的對外文化交流」,成了賈樟柯被禁的理由。

這個時候第六代導演的鏡頭,對準勞苦大眾,聚焦社會異己,關注城市邊緣,拍了一堆與主流格格不入的影像。張元拍攝了《東宮,西宮》,講述同性戀,暗喻主流與權利反抗,王小帥拍攝《極度寒冷》,講行為藝術家怎麼自殺。

90年代時,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好萊塢大片每年僅引進10部,卻佔據國內票房的半壁江山。電影成為大眾娛樂的消費品,失去曾經在意識形態中的批判,喪失曾經在陳舊觀念的虛偽性中的掙脫,中國電影喪失了國民精神上的志向與力量。

第六代導演的作品接近自娛自樂,不可否定其藝術價值,卻難衡量其商業價值,難以走入院線,難以走入大眾視野。

中國電影漸漸開始市場化進程,必須在體制內革新。北京電影製片廠新任廠長韓三平主動找到第六代導演,啟動:「1998-1999青年電影工程」,將昔日被懲戒的地下導演們放出來,推向商業市場,但一系列作品均不如人意。

解禁後的張元拍攝了三部電影,《回家過年》、《我愛你》、《綠茶》,在其家鄉南京遭遇0票房,張元無奈感慨:「藝術與市場是對立的。」

大陸六代導演,第六代出師不利,長久在對抗體制與國際政治鬥爭的環境下成長,曾把中國電影規則攪的天翻地覆,卻在面對商業電影的價值體現與觀眾心理的把握上,顯得尤為施展不開。

第六代如果想走向主流的市場,需要更宏觀的思考,而非小眾狹隘的自證歷史曾經存在過。之後第六代導演裡走向國際的代表性導演賈樟柯,就看開了許多。在面對電影局領導的倡議書中,賈樟柯也被納入了「獨立電影後七君子事件」的導演之一。

2004年1月8日,賈樟柯被解禁,《世界》的見面會上,賈樟柯邊說邊哭,:「我拍了八年電影,這是第一次在國內公映。」

曾經的霹靂舞少年賈樟柯,也許是因為命運多舛,格外知道機會的來之不易,珍惜的可貴。高考復讀以後學了美術,還是考了三年,25歲才走進大學,成了北電文學系旁聽生,在第六代導演裡,也許是年齡使然,賈樟柯面對現實難得一見的多了一份沉著冷靜。

在第六代初嘗自由的美妙滋味的時候,卻悄然被市場打入地下,那會他們一定不知道,審查機制並不是電影最大的敵人。

賈樟柯沒有跟隨第六代潛入地下,漸漸拋卻叛逆,順應時代潮流,走入大眾視野。

經歷了獨立導演到體制內導演的變化,賈樟柯沒有喪失自己在電影內涵上的活力,以及國際電影節的寵愛。不改一貫的關注弱勢群體,但思考的更多是時代變遷與城市建設。

《三峽好人》、《山河故人》、《江湖兒女》等作品,地域性的揭示了現在社會進程最大駁論性的展現,即建設也是毀滅,死亡也是新生,結束亦是開始。迎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卻失去自我身份的存在。

飛速的城市建設也攜帶著巨大的破壞力,傳統社會連接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已經失效,社會機制在城市變遷中失效,曾經備受尊重的社會大哥,轉眼成了他鄉打工的底層人民。社會轉型經濟飛速增長的時期,普通人面對命運改寫身份轉變的失落,荒誕不經又暗含許多現實隱喻。

如今的人大代表賈樟柯,坐擁十家公司一個影展,拋卻一個成功的藝術家身份,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屠龍少年終變惡龍,曾經受過體制之苦的年輕人,漸漸成為維護者。在王小帥走入製片行業服從電影產業化的道路上因胡波事件備受爭議時,人大代表賈樟柯已悄然完成轉型,站著把錢賺了。

相關焦點

  • 在中國,拍禁片還能混好,也只有賈樟柯了
    作者:方舍予賈樟柯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後來者。早前張元和王小帥拍《媽媽》的時候,賈樟柯才剛進入大學,張元探索出了一條地下製作電影的道路,即不找電影製片廠,不上院線,自籌資金去國外電影節參展,賣拷貝拿獎金盈利。
  • 中國大陸禁片史
    當然,當把問題攤開來談論的時候,不時也有個別「其他人」表示:要是中國什麼事情你們拍電影的都能拍,那還了得? 禁片,是一個稱謂。被禁止的影片。禁止的動作範圍可能有以下幾種:禁止拍攝、禁止發行、禁止宣傳、禁止當事人繼續從事電影工作等。禁止的理由無限多。這是正當的,因為在禁止行為的施與者看來,允許一部影片的理由不也無限多嗎?
  • 1990後中國禁片史
    當然,當把問題攤開來談論的時候,不時也有個別「其他人」表示:要是中國什麼事情你們拍電影的都能拍,那還了得?  禁片,是一個稱謂。被禁止的影片。禁止的動作範圍可能有以下幾種:禁止拍攝、禁止發行、禁止宣傳、禁止當事人繼續從事電影工作等。禁止的理由無限多。這是正當的,因為在禁止行為的施與者看來,允許一部影片的理由不也無限多嗎?
  • 中國禁片佳作,被禁的往往是最真實的
    而以前同樣反應社會現實題材的電影,則沒有像《我不是藥神》一樣幸運能登上大屏幕,它們被認定為禁片。什麼社會犯罪、流浪、生活、貧富差距、城鄉結合、同性戀……種種社會問題都能在不同的禁片中得到展現,似乎還能找到答案。
  • 中國本土的禁片有哪些
    這樣的片子都很經典,看他就像看自己,以往不知道中國人什麼樣,但看了至少知道「哦,原來這樣!」 社會上什麼亂七八糟的關鍵詞都有,什麼社會犯罪,流浪,生活,什麼城鄉結合等。在禁片中似乎都能找到答案。他們大多都是一些摯著的人,在禁片裡他們慢慢記錄這自從改革開放後到現在國家和社會的變化及人們的變化,記錄著社會進程的對與錯,交織在這個複雜的民族裡,看到了很醜陋的一面,也看到了人性真誠真實的一面,感覺拍電影的人心理也同樣交織著這樣的感受,還有些片子不得不說是讓我大開眼界,有些是永留心理。有的更是讓我哭笑不得,有些則是苦笑。
  • 中國禁片簡史
    彭寧拍完該題材電影當即被禁,又被臺灣導演王童於1982年翻拍了一次,電影名叫《苦戀》。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風氣、經濟和政治初步開放,各大國營製片廠也開始根據觀眾的需求拍攝商業電影,銀幕上開始出現了喜劇、武打、犯罪、驚悚、乃至裸露鏡頭。這期間,小有名氣的禁片有導演牟敦芾的《打蛇》
  • 屌絲青年逆襲禁片導演,國內票房連連慘敗的賈樟柯為何享譽國際
    賈樟柯出生於1970年的山西汾陽,那時候的汾陽還是個縣,他還有個小名叫賴賴。賈樟柯十七八歲之前一直在這裡生活,小時候的他長相一般,學習成績差的要命,卻能夠寫的一手好文章。不到一年,國外瘋狂讚譽的賈樟柯卻被國內禁止拍攝影視作品,原因是影響對外文化交流。賈樟柯此時正在構思《站臺》,他想盡辦法奔走疏通,關於《站臺》的準拍證還是沒下來。倔強的賈樟柯決心轉戰地下,終於在第二年春天的末尾完成拍攝。
  • 【藝仔日記】賈樟柯退出平遙電影節……
    兒是中國夢接班人俺是茶酒局見證人 我不會將平凡整成「宏大敘述」 , 也不會將普通弄成「史詩巨製」, 我的一切來自煙火人間,也就是俗稱的接地氣……下午四時,與調班周一休息的妻去幼兒園接小兒。為給小兒一個驚喜,我讓妻躲一旁再現身。接到小兒後,我問: 「愛媽媽嗎?」 「愛。」 「想媽媽嗎?」 「想。」
  • 電影 揭秘被禁真相:中國10大禁片,你看過哪部?
    所以有人說,中國禁片,它們不但好看,而且是了解中國社會的極佳窗口。什麼社會犯罪、流浪、生活、貧富差距、城鄉結合、同性戀……種種社會問題都能在不同的禁片中得到展現,似乎還能找到答案。今天,「影音新生活」為大家帶來中國內地10大禁片,而且這10部電影都是很不錯的佳作,都曾在很多電影節中獲得過大獎。
  • 第一期,那些有趣的電影(部分禁片)
    該片因為沒有送審就參展柏林電影節,被禁止在中國內地公映14:霸王別姬(神作,中國電影巔峰,被禁過,陳凱歌作品)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 270部,國產禁片【升級版】+【深扒版】
    禁片是指禁止任何途徑傳播的影片或影視作品。我們先定義一下此文所謂禁片的範圍:一、此文羅列影片包含拍攝之初遭禁,後又解禁的電影;二、包含香港、臺灣地區未經允許在大陸公映的電影;三、電影製作方迫於各種原因未向廣電總局申請《公映許可證》的電影;四、不包括通過刪減鏡頭、修改劇本、壓縮時間等手段獲取公映資格的電影。
  • 賈樟柯王小帥婁燁寧浩:第六代導演的二十年
    這一代人看到的中國,正站在變革的街口,世界的輪廓從經濟的裂口中透露出來,未來的一切都是未知。這群青年導演用自己獨立的精神撕開了鐵幕,在密不通風的官方話語空間之外,開始了個人的訴說。他們持之以恆地關注中國底層社會,堅持呈現著被社會變革拋到邊緣的人群。這批人中,有我們熟悉的張元、賈樟柯、婁燁,王小帥、寧浩,還有何建軍、管虎、王全安。
  • 中國十大禁片,有多少人看過的?
    【中國十大禁片】禁片是指被禁止的影片或影視作品。中國十大禁片名單。 第十名:《過年回家》(1999年) 獲1999年第56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是一個關於寬容和愛的故事,主人公過年回家,傾訴了17年的難言人生。因詆毀社會主義形象,導演張元受到處罰。
  • 文革後禁片的政治問題:不見影像,唯有掙扎
    但爭議的焦點《苦戀》成為「文革」後最著名的一部「禁片」,至今仍不得見天日。作家阿城的父親是著名電影評論家鍾惦斐,阿城曾向父親請教,為什麼每年總有幾部影片出麻煩,而書就相對好點?鍾老答道,電影是唯一能進中南海的藝術,唯其能進,所以麻煩。  導演彭寧也與禁片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前他導演的電影《瞬間》,以「文革」期間林彪事件為藍本,影片被禁。
  • "溫柔一刀"賈樟柯
    "賈樟柯的媳婦,演員趙濤在微博表示"慶祝","賈導再也不用為影展求人了。"賈樟柯為何會突然退出?只有賈樟柯自己知道,但是他不會說。馬雲曾經有句名言,員工不想幹了,無非兩個原因,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心,委屈了。
  • 從「被禁」到「解禁」,中國第六代導演與他們的禁片
    對此,電影主管單位對這些導演下重手,第五代導演當中,張藝謀1994年的《活著》成為禁片,田壯壯更因1992年的《藍風箏》十年不得拍片,兩部作品都涉及禁忌。另外,電影主管單位對導演的處罰通常是三到五年不得拍片,田壯壯的十年確實是誇張的極刑。
  • 【彼岸花開好電影推薦】禁片導演作品-風雨雲
    【彼岸花開電影推薦】禁片導演作品-風雨雲🎬中國禁片導演[婁燁]說到中國好電影,不得不給大家推薦一下婁燁導演。曾在外國獲獎無數的影片,在中國大陸能上映的,確寥寥無幾…這是為什麼呢?當然是因為「大鍋」獨特的「🈸茶」制度。
  • 賈樟柯:拿日本人的錢,用中國老婆當女主角,拍法國人愛看的電影
    賈樟柯也想考這所學校,但導演系沒要他,去了文學系。讀大學的時候,他已經二十幾歲,比同齡人大,身上帶著從小闖蕩江湖的匪氣。坊間流傳一個段子,看不慣只有導演系有拍片特權,賈樟柯曾經高喊「打倒導演系!」遺憾的是,這三部片子,只有《世界》獲得國內公映資格,且最終內地票房只有45萬。對於這個現象,賈樟柯不太介意,「賺多少錢並不重要,銀幕長期匱乏我們生活真實的痛苦,我希望能喚醒觀眾。」他憑什麼如此鎮定?說到底,還是北野武給的底氣。
  • 賈樟柯:拿日本人的錢,用中國老婆當女主角,拍法國人愛看的電影
    《世界》獲得國內公映資格,且最終內地票房只有45萬。賈樟柯按照自己的審美拍完電影後,北野武工作室會動用銷售渠道推廣,最後變現。在他們的操盤下,這三個片子的版權,都賺了錢。,自稱是「中國最貴的廣告片導演」、「如果專心做生意,不比馬雲差」。
  • 「叛徒」賈樟柯
    一副退隱姿態的他,2014年只在韓寒的《後會無期》裡打了個醬油,說著「大家都是沒本事的人」,當年的項目,明面上也只有為陌陌拍的新廣告。直到《山河故人》上映,人們才發現一切都是在賣關子。晉商本色盡顯的賈樟柯,不僅收割了一波久違的情懷,三千多萬的票房,也打破了這個文藝導演的歷史記錄。《後會無期》中的賈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