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陝西歷史博物館走到大雁塔北廣場很快且不累,但是從北廣場走到大慈恩寺南門,卻感覺好長,好累,因為一抬頭就能看見大雁塔,但卻不能立刻靠近它,折磨人。懷著熱切的心情走在北廣場臺階上好似膜拜,因為北廣場南北高差9米,分為9級,由北往南拾級而上,每個踏步為5階,組合為「九五之尊」。
時值下午一點半,廣場處還沒有聚集看噴泉的人,我知道這裡是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噴泉水面面積達2萬平方米,其八級迭水池中的八級變頻方陣是世界最大的方陣,而且每級水池有7級迭水,與大雁塔7層相。諸多的元素都暗中契合著大雁塔與皇家寺廟大慈恩寺,建設者如此有心,為何不在北邊或者東西邊開一個門呀!堅持走到南門,取票進寺,直奔雁塔而去,因為雁塔處也需買票,也需排隊,時間緊迫,得先住重點。
取經歸來
玄奘法師是卓越的佛學家、旅行家和翻譯家,唐代著名高僧,漢傳佛教八宗之一的唯識宗創始人,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好多人對他的印象首先來自《西遊記》,《西遊記》唐僧原型確也是他,但兩者差別還是有的,他從長安出發,可沒有太宗相送,親兵陪伴,而是靠雙腿步行,且還是偷渡出境,因為當時西域尚未平定,大唐不允許子民隨便出關,所以玄奘只能如此行事。
公元629年,玄奘偷渡出境後西行五萬裡至天竺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後又遊學天竺各地,學遍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並在佛教辯論會上一戰成名,名震五竺(印),被小乘尊為「解脫天」,被大乘尊為「大乘天」。十七年的留學算是成功了,歸國該提上日程了。
正月二十四日,帝都長安,大唐用隆重的典禮歡迎玄奘回歸,宰相房玄齡親自接待他,城門內沿路擠滿了「追星」的人群,大家都想親眼目睹這位傳奇人物的容貌。
二月一日,玄奘日夜兼程趕到了洛陽,見到了李世民,隨後的20天裡,玄奘與唐太宗兩人進行了數次密談。惜才的李世民繼平定高昌,佔領焉耆之後,下一步徵戰計劃便是想繼續向西擴大版圖,玄奘談吐不凡,對西域各國地理、歷史和國情了如指掌,李世民便起了勸說玄奘還俗,入朝為官,甚至是做軍事顧問的念頭。
本以為態度極好的皇帝能幫助自己弘揚佛法,萬裡回國的玄奘沒想到見面後是這個態勢,讓自己當入朝為官,不~不可能!
玄奘是什麼人,一個大毅力的佛學家,當年的九死一生的求學旅程,讓他這一生堅定的只為佛而活。於是玄奘向唐太宗請求準許自己到少林寺去翻譯佛經。李世民很不高興,也不許他走,讓他在長安弘福寺待著。
玄奘深知只有在皇帝和朝廷的支持,他的譯經大業才能完成,多次請求去少林寺都不被批准後,於是他妥協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記》、梵文版《道德經》便是妥協的產物,這樣的妥協還有很多……但他的譯經大業還是完成了,回國後直到圓寂,他與其弟子共同翻譯出75部(1335卷)佛教,而大雁塔便是玄奘在唐高宗主政時為保存從由天竺帶回來的經卷、佛像,舍利才修建的。
塔與寺
塔內
塔內聖教序碑、釋迦摩尼佛像、舍利、貝葉經、釋迦如來足跡碑、玄奘鮮為人知的數首詩詞、唐代詩人的詩作、塔頂聖潔的蓮花藻井,一層層記錄著佛教文化、大唐風華、玄奘輝煌的文物被人們一一看過,在第七層,空間最小的一層看向氣孔外,視線由近及遠,從大雄寶殿、鐘鼓樓、山門、南廣場劃到遠處正在醞釀流光溢彩的盛世大唐的不夜城,感覺這塔像是一座困牢,困的是玄奘。
大慈恩寺
大多數旅客都因欽佩玄奘大師的經歷和信仰,和我一樣,慕名而來瞻仰大雁塔。但寺呢?在你看完塔後,你有想過大慈恩寺為什麼沒有供奉彌勒佛和韋陀菩薩的天王殿?
首先寺不是唐朝佔地半坊之大的原皇家名寺,只是明憲宗成化二年(1466年),大明在唐慈恩寺西塔院的基礎上修建的,佔地76畝餘,主要建築只有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藏經樓、寮房等,熟悉寺廟的人會不會有疑問?山門和大雄寶殿中間好像少了供奉彌勒佛和韋陀菩薩的天王殿,待會我們去找原因!
玄奘三藏院是現代建築,其內供奉有玄奘銅質佛像和頂骨舍利,但我們沒趕上好時機,施工沒讓進。
法堂
出塔逛寺,總不能浪費手上的門票啊!玄奘三藏院去不了,那就往南走,走近法堂,發現匾額竟是「兜率」二字,殿內供奉的是天冠彌勒貼金銅像,心中不解,之後查證才知道,其實是我們學問太淺,大慈恩寺是唯識宗的祖庭,而唯識宗信奉的是往生兜率天,兜率天是彌勒佛的淨土,所以在中軸線上,大雄寶殿後有一座兜率殿供奉彌勒佛就有理有據了。這樣一聯繫,山門與大雄寶殿之間沒有供奉彌勒佛和韋陀菩薩的天王殿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咯。繼續往前,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雙層漢白玉須彌座託起的大雄寶殿,加上高大挺拔的大雁塔和威武森嚴的漢白玉石獅,形成了極為莊嚴大氣的氛圍。二十四級臺階,三米多高度,讓人們自認而然的仰視殿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像,而臺階中間上鑲嵌的漢白玉團龍丹陛石和排水口,應該是皇家寺院的身份象徵。
平臺前飄揚著國旗及一面佛教五色旗,還有唯識三十論經幢和尊勝咒經幢。大慈恩寺是玄奘創立的唯識宗祖庭,《唯識三十論》是唯識宗成立的根本和基本論典。《尊勝咒》原來叫《佛頂尊勝陀羅尼》,是漢傳佛教中持誦的咒語,要知道在唐代,《尊勝咒》比現代最流行的《大悲咒》還更盛行。
正殿門前楹聯書「法海仰玄公西土亦稱大遍覺;宗學宏唯識此地堪比那爛陀」。上聯是頌揚了玄奘法師高深的佛學造詣和在佛教界的影響,下聯表明玄奘法師創建了唯識宗並明確大慈恩寺唯識宗祖庭的地位。聯中「大遍覺」是唐高宗李治賜玄奘法師的諡號。
雲水堂與客堂
大雄寶殿前廣場兩座歇山頂青磚牆的五開間,紅柱青磚灰瓦,梁枋雀替枋頭彩繪,門窗上有「壽」字窗欞,樸素中帶著精緻,正面兩側的牆壁刻有磚雕。
西側是雲水堂,又稱眾寮,「雲水」得名於「雲水僧」,也就是在外遊方行腳的雲遊僧。是專門接待四方僧侶雲遊參學的地方;東側是客堂,是寺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中心,負責寺院的所有日常事務。
鐘鼓樓
寺院的鐘鼓樓與西安城的鐘鼓樓功能不同,這裡的不僅是寺中僧人作息的時鐘,還是做法事時的法器。這兩座樓都是建於光緒十三年,我們所看見的大慈恩寺中,除了大雁塔,它們就是最古老的建築了。
山門
大慈恩寺出口,山門共有並列的一大二小三座門:中間較大的門叫「空門」,東門是「無相門」,西門是「無作門」。門戶的這樣安排象徵著「人生三解脫」。求人生的「解脫」是佛教的人生態度。在人們的眼中,常以「空門」象徵「佛教」,用「遁入空門」象徵出家。但作為遊客,只能是檢票口和出口。
結語
大慈恩寺與大雁塔、玄奘與唯識宗都在這裡,景區應該深耕文化,發揚文化,類似沒有天王殿、法堂既是兜率殿這樣的「彩蛋」,讓更多人知道,讓更多人知曉的唯識宗,不僅僅止步於唯識宗三個字豈不是更好!
喜歡我請關注我,我知道你會來,所以我願意等!下一站大唐芙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