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世間是不完美的,但是也有很多值得慶幸的事兒, 比如,有佛法修學,有韋陀菩薩的護持。
走進寺院的天王殿,看見正中央供奉的是彌勒菩薩,仿佛是告誡眾生要學習大肚能容的精神,心懷天下,慈悲喜舍。當我們轉過彌勒菩薩的背後,供奉著身穿金盔金甲,手拿寶杵一副將軍模樣的菩薩,他就是韋陀,或稱韋陀天!
一 . 韋陀菩薩是誰?
韋陀菩薩是佛教叢林的重要護法,負責寺院清淨和平,為修行人掃除障礙,降服魔擾,他發願成為賢劫(注釋1)千佛中第1000尊佛——佛號名為「樓至佛」,在他成佛以前,擁護前面的999尊佛相繼成道,以及佑護佛陀弟子修行之人。所以寺院的早課結尾都會祝讚韋陀。
其贊云:
韋馱天將 菩薩化身
擁護佛法誓弘深
寶杵鎮魔軍 功德難倫
祈禱副群心
南無普眼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二 . 為什麼是「三洲感應」?
我們知道,佛教的世界觀是廣大的,最圓滿有「華藏莊嚴世界海」的法界觀念,在《瑜伽焰口》裡面也提到了普施甘露解救他方世界的苦趣眾生。
有文云:
南北東西四部洲
百千剎土亦能酬
須彌頂上安宮殿
大地孤魂脫苦丘
但是,當我們走出天王殿,在殿後韋陀菩薩的上方,懸掛著一塊匾額,上寫著「三洲感應」的金字。為何只提到了「三洲」?另外的一洲是什麼?難道就不感應了嗎?這就要說到韋陀菩薩的故鄉——北俱蘆洲了。
實際上,很多佛菩薩並不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居住的,韋陀菩薩也是如此,他不是我們娑婆世界、南瞻部洲的人。以須彌山為中心,分布著四個大部洲,在我們對面世界的北俱蘆洲,韋陀菩薩便是這裡的人。由於這裡的人,福報非常大,對生死和業果幾乎是沒什麼概念,所以不學佛法,無三寶住世,韋陀菩薩作為佛法的護持者,自己老家沒有佛法,自然是「無法感應」的了,所以這就是「三洲感應」的來歷。
三 . 他的老家什麼樣?
1. 《長阿含經》:「四北鬱單越梵語鬱單越。華言勝處(即『北俱蘆洲』)。以其土勝三洲故也。在須彌山北。其土正方。猶如池沼。縱廣一萬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長三十二肘。人壽一千歲。命無中夭。」
2. 《起世經》節錄:「欝單越人,身長七肘」「欝單越人,無我我所,樹枝若垂,男女便合,無復婚嫁。」
在經中描述北俱蘆洲的地方很多,看起來也是很有意思,簡單來概括就是,北俱蘆洲人長得高大,壽命1000歲,不會有夭折的情況,人們不用上班,地上自然長出食物,那裡的人沒有家庭,在樹下戀愛後七天產子,孩子放在路邊,往來行人手指出乳,餵養成長,一切看起來就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所以這裡人沒有痛苦,不知道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尋求出離,得成究竟圓滿的佛道。
四. 珍惜現前三寶並感恩自身的世界
我們這個世間是不完美的,是痛苦與快樂並存的,正是這樣的一個環境,才讓我們有成佛求道之心,有對比才會令自己上進,以至於真實的修行佛道,最終圓滿無上大菩提。
韋陀菩薩不能與自己故鄉的人感應,這聽起來有趣又無奈,就好像一個渾身充滿能力的人,卻無法為自己的國家效勞。其實這也驚醒了我們南瞻部洲娑婆娑婆世界的眾生,要珍惜現前佛、法、僧三寶的境界,對於眼前的世界要用平和的眼光去看待,要用感恩的心態來面對,利用已經聽聞、接觸佛法的暇滿人身,好好修行,早日證悟真實智慧,這才是一條光明坦途。否則,像北俱蘆洲的眾生,終日享樂,無半點憂愁,難免種下墮落之因緣。
佛學小知識
注釋1:賢劫
劫,是佛教的時間觀念,分為小劫、中劫、大劫。
20小劫為1中劫,4中劫成已住,住已壞,壞已空,如是成,住,壞,空四中劫為一大劫,即80小劫為1大劫。
依據佛經所云,此劫有千佛出世。即多賢聖,故稱「賢劫」。
--------------
編輯:耀穩
責編:利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