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為什麼韋陀菩薩三洲感應?而不是四洲、九州……?

2020-12-24 百家名寺錄

我們這個世間是不完美的,但是也有很多值得慶幸的事兒, 比如,有佛法修學,有韋陀菩薩的護持。

長春萬壽寺天王殿

走進寺院的天王殿,看見正中央供奉的是彌勒菩薩,仿佛是告誡眾生要學習大肚能容的精神,心懷天下,慈悲喜舍。當我們轉過彌勒菩薩的背後,供奉著身穿金盔金甲,手拿寶杵一副將軍模樣的菩薩,他就是韋陀,或稱韋陀天!

一 . 韋陀菩薩是誰?

南無護法韋陀尊天菩薩

韋陀菩薩是佛教叢林的重要護法,負責寺院清淨和平,為修行人掃除障礙,降服魔擾,他發願成為賢劫(注釋1)千佛中第1000尊佛——佛號名為「樓至佛」,在他成佛以前,擁護前面的999尊佛相繼成道,以及佑護佛陀弟子修行之人。所以寺院的早課結尾都會祝讚韋陀。

其贊云:

韋馱天將 菩薩化身

擁護佛法誓弘深

寶杵鎮魔軍 功德難倫

祈禱副群心

南無普眼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二 . 為什麼是「三洲感應」?

我們知道,佛教的世界觀是廣大的,最圓滿有「華藏莊嚴世界海」的法界觀念,在《瑜伽焰口》裡面也提到了普施甘露解救他方世界的苦趣眾生。

有文云:

南北東西四部洲

百千剎土亦能酬

須彌頂上安宮殿

大地孤魂脫苦丘

但是,當我們走出天王殿,在殿後韋陀菩薩的上方,懸掛著一塊匾額,上寫著「三洲感應」的金字。為何只提到了「三洲」?另外的一洲是什麼?難道就不感應了嗎?這就要說到韋陀菩薩的故鄉——北俱蘆洲了。

實際上,很多佛菩薩並不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居住的,韋陀菩薩也是如此,他不是我們娑婆世界、南瞻部洲的人。以須彌山為中心,分布著四個大部洲,在我們對面世界的北俱蘆洲,韋陀菩薩便是這裡的人。由於這裡的人,福報非常大,對生死和業果幾乎是沒什麼概念,所以不學佛法,無三寶住世,韋陀菩薩作為佛法的護持者,自己老家沒有佛法,自然是「無法感應」的了,所以這就是「三洲感應」的來歷。

三 . 他的老家什麼樣?

1. 《長阿含經》:「四北鬱單越梵語鬱單越。華言勝處(即『北俱蘆洲』)。以其土勝三洲故也。在須彌山北。其土正方。猶如池沼。縱廣一萬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長三十二肘。人壽一千歲。命無中夭。」

2. 《起世經》節錄:「欝單越人,身長七肘」「欝單越人,無我我所,樹枝若垂,男女便合,無復婚嫁。」

在經中描述北俱蘆洲的地方很多,看起來也是很有意思,簡單來概括就是,北俱蘆洲人長得高大,壽命1000歲,不會有夭折的情況,人們不用上班,地上自然長出食物,那裡的人沒有家庭,在樹下戀愛後七天產子,孩子放在路邊,往來行人手指出乳,餵養成長,一切看起來就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所以這裡人沒有痛苦,不知道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尋求出離,得成究竟圓滿的佛道。

. 珍惜現前三寶並感恩自身的世界

我們這個世間是不完美的,是痛苦與快樂並存的,正是這樣的一個環境,才讓我們有成佛求道之心,有對比才會令自己上進,以至於真實的修行佛道,最終圓滿無上大菩提。

韋陀菩薩不能與自己故鄉的人感應,這聽起來有趣又無奈,就好像一個渾身充滿能力的人,卻無法為自己的國家效勞。其實這也驚醒了我們南瞻部洲娑婆娑婆世界的眾生,要珍惜現前佛、法、僧三寶的境界,對於眼前的世界要用平和的眼光去看待,要用感恩的心態來面對,利用已經聽聞、接觸佛法的暇滿人身,好好修行,早日證悟真實智慧,這才是一條光明坦途。否則,像北俱蘆洲的眾生,終日享樂,無半點憂愁,難免種下墮落之因緣。

佛學小知識

注釋1:賢劫

劫,是佛教的時間觀念,分為小劫、中劫、大劫。

20小劫為1中劫,4中劫成已住,住已壞,壞已空,如是成,住,壞,空四中劫為一大劫,即80小劫為1大劫。

依據佛經所云,此劫有千佛出世。即多賢聖,故稱「賢劫」。

感恩關注留言 敬請評論轉發

--------------

編輯:耀穩

責編:利楊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韋陀菩薩,無邪自能降魔
    明 銅鍍金彩繪韋馱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韋馱信仰的起源韋馱菩薩,又稱韋陀(違陀)天,梵名Skanda,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於是,韋陀被尊為佛教護法。韋馱菩薩手持的法器為金剛杵,或稱降魔杵。凡有規模的寺院大多供奉韋陀菩薩像,韋陀菩薩是佛法的護法神,也護持修行中的眾生。《大般涅槃經》卷七雲︰「為欲供養天神故入天祠,所謂梵天、大自在天、違陀天、迦旃延天。」
  • 恭迎消除修行中違緣、業障的護法神韋陀菩薩聖誕
    恭迎遣除修行中違緣、魔障的護法神韋陀菩薩聖誕 :你若修行,我必護法(轉發功德無量)農曆六月初三,佛教護法韋馱菩薩聖誕。在佛教寺院中,韋馱菩薩像一般在寺院門口的天王殿內,面向寺院,背對彌勒菩薩像,守護伽藍道場。
  • 【韋陀菩薩的降魔杵】:護持佛法誓願深,寶杵鎮魔功德勝
    韋陀菩薩在娑婆世界護持佛陀正法,為賢劫千佛最後一尊佛,號「樓至如來」。       在《悲華經》卷第六《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四中,韋陀菩薩名「持力捷疾」。在經中,韋陀菩薩說自己護法的大願:……持力捷疾言:「世尊!彼賢劫中諸佛世尊般涅槃已,最後妙音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那羅延勝葉。世尊!我願於爾時修菩薩道,修諸苦行、持戒、布施、多聞、精進、忍辱、愛語、福德智慧,種種助道悉令具足。
  • 石雕韋陀菩薩寺廟護法神鵰塑
    石雕韋陀菩薩又稱韋陀天,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是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他將護持賢劫千佛中九百九十九尊佛出世,為他們做護法,是賢劫中最後一位成佛者,名樓至佛!他面如童子,表示對佛教懷有赤子之心;手持金剛降魔杵,表示有能力摧邪輔正、除魔衛道。
  • 海濤法師開示:「韋陀菩薩」坐相由來及韋陀拿 「杵」的3種法意!
    然後他就去韋陀菩薩的面前跪著說:「菩薩!我雖然是個住持,但是無德無能,讓兩百多個出家眾跟我一樣只能喝水過日子...我是沒關係,但是不忍心大家跟我這樣受苦...請韋陀菩薩大顯慈悲,照顧僧眾啊!」那個時候,年輕的住持看到眼前的危機終於解決了,就非常誠懇的跑去跪拜韋陀菩薩,當他在跪拜感恩韋陀菩薩的時候,#就看到韋陀菩薩整身都是水啊溼答答的。他就想「哎呀,應該是韋陀菩薩用祂的神力,把整艘船推到這邊來的!」
  • 韋馱菩薩感應事跡,真實不虛!具有息災、降伏等四種濟世功德!
    南北朝時,梁代的昭明太子在天目山分《金剛經》,因目力耗竭,導致失明,經過韋馱菩薩點化,取天池水洗眼而復明的故事。宋末元初的高峰禪師在西天目山蓮花峰頂坐禪,兩次墜崖,都感得韋馱菩薩現身相救的故事,很多人早已耳熟能詳。到了近現代,在臨安地區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韋馱菩薩的感應故事。如此種種,更使天目山成為名播寰宇的韋馱菩薩應跡道場。
  • 韋陀菩薩託夢|雍正年,鼓山湧泉寺現糧荒,韋陀顯靈米船來護法!
    他派人下山購糧,但時值荒年,米價漲高,也四處缺糧,雖然採購了一些,仍然不夠寺內所需,象先法師於是到韋陀護法像面前,拈香禱告,心中求韋陀護法幫助渡過難關!結果,過了幾天,米糧仍是不足,只好下令僧眾煮稀粥過堂,再過幾天,寺中粒米皆絕,只好燒開水過堂,這時,象先法師到韋陀菩薩面前,拈起禪杖柱地喝道:「佛令諸天護衛修道人,今寺院無糧無米,雖然是我福報不足,也是汝輩護法不力,再無糧食,我把你遷單(趕走之意!)」
  • 佛教:從天王帳下神將到賢劫最後一佛,韋陀菩薩的傳奇經歷
    因為他最早根本不是菩薩,只是持戒修福而升到四天王天,並成為四大天王麾下的三十二位神將之一,然後他又因為發下大願,憑藉願力成為菩薩,並最終被授記為樓至佛——也就是我們這個賢劫千佛的最後一位。此外韋陀菩薩還是整個三寶的第一護法,尤其對於僧眾們來說,他們犯戒最擔心的就是受到韋陀菩薩的懲戒,而誠心修行的則因為有韋陀菩薩的存在而無比安心。正因為韋陀菩薩的經歷如此特殊,和三寶的緣分又如此深,因此各大廟宇一般都有韋陀菩薩的塑像,而且不同姿態的韋陀護法還分別代表不同的寓意,咱們也一併來討論下。
  • 全球典藏護法韋馱(韋陀)尊天菩薩聖像集錦(30尊)
    農曆六月初三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聖誕韋陀(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後來歸化為佛教的護法天神。在漢傳佛教寺廟中,韋馱菩薩都是立於天王殿彌勒佛的背後,身披鎧甲,手持金剛杵,威風凜凜。明代銅像尺寸:180 x 90 cm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文/ 胡國強3、(清)漆金木雕 韋陀菩薩立像清代 漆金木雕 像高50.9 cm 美國加州私家典藏
  • 今天7月23日(四)農曆六月初三「韋陀菩薩聖誕」敬請點燈、誦經
    今天7月23日(四)農曆六月初三【韋陀菩薩聖誕】韋馱菩薩,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護法神。中國佛教寺院中,韋馱菩薩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門口的四天王殿內,面向著寺院,以守護伽藍(即道場之意)。
  • 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明顯感應和秘密感應!
    言其你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時候就得到明顯的感應,有時候就得到秘密的感應。明顯的感應,就是人人能看見,人人也都懂得。譬如觀世音菩薩救護眾生,〈普門品〉上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焚。」《楞嚴經》上,觀音菩薩述耳根圓通時也說「火不能燒」、「性火真空,性空真火」。
  • 獲得觀世音菩薩感應最殊勝的方式
    我們細心看《觀音感應錄》,很容易發現,得感應者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虔誠。比如,他們深深信仰菩薩,幾十年如一日,在危難中全身心皈命菩薩,平常誦經念咒態度恭敬,在菩薩面前許願不雜半點虛假,這一類都是內心誠懇的相,誠懇就是和菩薩相通的關鍵。
  • 念地藏菩薩聖號的親身感應
    2015年自從學習佔察後,對地藏菩薩的信心不斷的增加。從一開始的半信半疑到現在的堅定不移,這個過程是挫折與感動並行的,在這過程中,真正體會到地藏菩薩的善巧方便,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方法來引導我和我的家人,而且菩薩每次一出手便是一箭多雕。
  • 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佑華夏,保江山...
    觀世音菩薩以其宏深的大悲願力現三十二化身 發十二大願施十四種無畏 化千手千眼眾生只要懇切禮念觀世音菩薩聖名就能與觀世音菩薩感應>有求必應 所願皆成佛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無論是因地修行或果上利生事業,皆本乎大慈大悲的精神,平等愛護眾生,作無限度、無止境的救濟工作;何止悲心拔苦,且大慈與樂。
  • 學佛的真實感應地藏王菩薩感應
    為了感恩地藏王菩薩的大悲大願。和讓大家都堅定學佛菩薩的信心。特把這件事情寫出來供養大家!  一個月前我的女友很著急的跟我說她姐姐在廣州出事了。說是被別人把錢騙了,還被人打又生病了現在在醫院,叫我們去廣州接她回武漢來。於是我的女友就想要我去接她姐姐回來。我就問:那她說沒有說在哪個醫院?她說:我忘問了。我說:你怎麼這麼糊塗,不問清楚廣州這麼大去哪找?
  • 別只看大雁塔了,大慈恩寺沒供奉彌勒佛和韋陀菩薩的天王殿是為何
    在你看完塔後,你有想過大慈恩寺為什麼沒有供奉彌勒佛和韋陀菩薩的天王殿?首先寺不是唐朝佔地半坊之大的原皇家名寺,只是明憲宗成化二年(1466年),大明在唐慈恩寺西塔院的基礎上修建的,佔地76畝餘,主要建築只有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藏經樓、寮房等,熟悉寺廟的人會不會有疑問?山門和大雄寶殿中間好像少了供奉彌勒佛和韋陀菩薩的天王殿,待會我們去找原因!
  • 感應故事~14歲少年學佛感應,竟見菩薩出現在天空
    我那時對神通有點痴迷,但是後來修習佛法後了知不可追求感應神通,我才開始逐漸放下。可是我沒有想到,僅僅這一個修行的微小漏洞,魔王便化身於我的夢中企圖把我引入地獄。    最近在勸一個同修精進修法,他在我的勸說下每天修寶篋印陀羅尼42遍、百字明42遍(為什麼42遍?搞不懂——看雪客注)、緣起咒不限、蓮師心咒五千遍(每天最低)。可是就在前兩天吧!
  • 進廟禮佛是先拜彌勒還是先拜韋陀?別再拜錯了,其中大有講究!
    進廟禮佛別再拜錯了:先拜彌勒還先拜韋陀?,其中大有講究!普通人逛廟先拜彌勒後拜韋陀,出家人進廟,為何先拜韋陀後拜佛?一、進廟是先拜彌勒還是韋陀?古代寺廟都是出家人修行的地方,偶爾也會接待來布施的香客。而現代寺廟中,逛當最多的為買票參觀的遊客。
  • 感應故事~地藏王菩薩撲滅火災!治好我的子宮肌瘤!
    第一聆聽的《地藏王菩薩本願經》,第二聆聽的《觀音菩薩普門品》,無論颳風下雨,皆能放下一切煩惱,前往恭聽,直聽到圓滿,內心清涼,經常在夢裡見到,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王菩薩,與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賜我無法比喻的喜樂,這大概法喜充滿吧!
  • 韋馱菩薩三種動作暗示寺院三種狀態
    降魔杵扛在肩上的韋陀像(圖片來源:資料圖)相信很多去過寺院的人都見過韋陀菩薩,其以嚴肅的表情立於咧嘴大笑的彌勒佛背後,面向大雄寶殿。韋馱,佛教的守護神。在後世,我國佛教徒漸將印度之韋馱天與道宣夢感之韋將軍混而為一,乃形成國人所傳的韋馱菩薩。 韋陀菩薩的降魔杵的方向也跟寺院的大小也有關係: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杵杵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