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蛇」藏故宮600年,如今仍守護著故宮,佩服古人智慧

2020-12-21 網易新聞

說起故宮大家一定都很耳熟能詳,但是故宮裡的秘密可能知道的少之又少。從古至今,故宮作為皇家的固定住所,有著很多秘密還深埋其中,有些無從下手,有些則成為民間廣為流傳的佳話,而故宮中的一條「大蛇」則和故宮有著頗為不解的緣分。「大蛇」的位置在故宮布局的中心位置,在時代的悠悠變遷中默默地幫助故宮脫難於水火之中,但是它並不是真正的蛇,而是有著蛇的身形與長度的河———金水河。

從古代的玄學風水來看,「金」的含義是對應著東南西北的西方,通俗來講就是從西邊流出的河水。它是順著故宮的高低走勢起於西北而流於東南的一條河,從高處看神似一條長蛇,它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保衛著故宮裡的一木一草一屋一物。這樣的理解並不是我們的主觀猜測,而是科學家的分析而來的,金水河不僅在保衛故宮中有著獨一無二的作用,在抵抗自然災害中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我們第一個該說的就是火災作用,因為古代時的建築主要都是木質構造,所以非常容易著火而且涉及面也特別的多;宮中的建築也比較緊湊,說不定一旦著火便會處處遭殃。不僅如此,宮中的人員也分布的十分廣泛,古時候照明也只能靠火光維持,所以這就更加增大了火災的風險,可能一不留神就會發生火災,而且古代並沒有現在的科技,想滅火只能靠人力接水滅火,而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金水河的作用,它也逐漸變為了故宮安全的先鋒者。

說完了金水河在火災中的重大作用,我們現在就再聊一下它的第二大作用——排水系統。不管是在什麼時代,最必不可少的就是排水系統,如果沒有排水系統的話那道路很容易就會被淹或者發生洪澇災害,可我們仔細想想,故宮存在這麼多年卻從來沒有發生這種狀況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故宮的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而金水河的走勢也是如此,所以每當大水時,路面的積水都會流入金水河,最後流入宮外,保證了故宮中不會受到水災的侵害。

而它除了這兩大作用外還對後代的旅遊價值也做出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作為故宮中最重要的一條河,多少名言名文都是為它而寫!多少風花雪月都是它親自見證!因為它無私的奉獻和百年如一日的堅持,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依舊矗立在故宮之中無時無刻不守衛著故宮的每一寸土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故宮600年來為何少有火災,知道原因後,太佩服古人的智慧!
    如今,故宮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它不僅是一段歷史的見證地,也是後人了解和走近歷史的重要場所!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處理朝政,生養子嗣的地方,可以說是中國最有貴族氣息的地方,也正是因為如此,故宮才成為中國最大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接待數萬遊客!當進入紫禁城,會被它的壯麗和磅礴霸氣所震撼和吸引,其實故宮之所以能保存至今,不僅僅是因為這些肉眼可見的表面的壯麗,還有其中蘊含的古人的心血和智慧!
  • 故宮周邊「一條蛇」,長達3840米,守護這裡600多年
    「一條蛇」,久久3840米,守護著這裡600多年!風水的需要很講究這條河的裝飾,古代帝王使用的是最好的風水師、最好的建築師,這個護城河在風水方面有大學提出的問題,水生財,水能招氣,所謂山環水必有氣,所以故宮正是鍾靈毓秀之地,距今已超過600年,根據水渠的建造歷史,距今已有60年。
  • 圍繞著故宮的一條「長蛇」,600多年來一直默默守衛著故宮
    來故宮的時候,這座巨大的宮殿多麼光彩奪目啊?但是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故宮也失去了當年的光輝,現在作為觀光景點向遊客觀光,很多遊客來故宮的時候,最想看的還是皇帝住的行宮和大臣去朝廷時的正殿,今天小編介紹的是擁有600年以上歷史的護城河,像蛇一樣,一直守護著故宮。
  • 故宮「正大光明」匾亮了!網友:佩服古人的智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19日,北京冬至日將至正午十二時故宮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十分壯觀2020年12月19日,冬至日將至,北京天氣晴好,陽光明媚。正午十二時,故宮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 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
    《過華清宮》李約:「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猶有樹長生。」 故宮,一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古代宮殿,皇家建築。它經歷了兩個王朝的興衰覆滅,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交替。青磚紅瓦、綠樹紅牆、斑斕屋簷、亭臺樓閣、各式園林是它展現給我們的日常面貌。
  • 為何故宮幾百年來屋頂都沒鳥屎?專家研究後:佩服古人的智慧!
    為何故宮幾百年來屋頂都沒鳥屎?專家研究後:佩服古人的智慧!說起旅遊,那就不得不提到時下火熱的各個景點了,由於時下經濟的快速發展,驢友的人數越來越多,再加上處於網絡時代,被推薦的、必去打卡的網紅景點也是與日俱增。但是,不管怎麼變化,我覺得,有一個景點一定是必去的,那就是——故宮。
  • 600年的故宮,風華正茂
    中國文物報記者 李瑞(原標題:《600年的故宮,風華正茂 ——訪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初冬暖陽下的北京故宮,一如既往的人潮湧動。走進600年歷史的紫禁城,穿行在龐大壯美的建築群,漫步在常設文物專館,欣賞頻繁推出的專題文物展覽,可以感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工藝美術的璀璨,也可以感受到故宮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 故宮中隨處可見大水缸,用途是什麼?佩服古人的智慧
    大家好,請看新旅行,北京是我國的經濟政治中心,既有現代意義,又有現代意義,這幾年,旅遊業蓬勃發展,北京一年的遊客數量一直很高,去北京旅行的人正在去故宮和長城兩個著名景點,其中故宮最受國內外遊客的歡迎。故宮的意義是絕對不能複製的,除了這些看似虛無的文化細節外,故宮的建築風格和技術也非常值得我們去探索,故宮幾乎到處都能看到大水缸,可能在牆壁的根部,也許在門前,你知道這些水壺的作用是什麼嗎?
  • 故宮600年特展開幕:排隊給故宮「過生日」,觀展攻略來了
    在這三個主題中,又節選了600年裡,18個重要的歷史時間點,從紫禁城最初的規劃、布局開始,到建築、宮廷生活、歷史事件等方面,讓我們全面立體的了解了紫禁城這600年的經歷。如果故宮是一本書,這個展覽就是書裡的序言,從展覽出來,走在故宮這個大展廳裡,在9處地標性建築打卡,真正用腳步丈量,用心感受紫禁城600年的魅力。
  • 故宮600年紀念:小米有品&《上新了故宮》限量手錶發布
    故宮元素與手錶能夠擦出什麼樣的火花?近日,小米有品與《上新了故宮》聯名推出故宮600年限量紀念款手全自動陀飛輪機械錶,融合紫禁城古典設計與表界最高科技。據《上新了故宮》,本次節目主題是「雙子星",譬如手錶來源於故宮建築紋理的圖案,代表紫禁城外的另一個"我」。
  • 正午12時故宮驚現一幕奇觀……評論區沸騰了:古人有智慧!
    正午12時故宮驚現一幕奇觀……評論區沸騰了:古人有智慧! 12月19日,北京冬至日將至正午十二時故宮乾清宮
  • 600歲故宮何以延續鮮活生命力?《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中找到答案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12月31日晚,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登陸央視紀錄頻道,通過聚焦故宮600年歲月之河中的歷史印痕,發起人們對於故宮的新觀察。2016年,展現故宮匠人修復故宮文物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經播出,便風靡網絡,掀起了對於文物修復的關注。
  • 誰在修繕保護600歲的故宮?《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年末央視開播
    聚焦故宮600年歲月之河中的歷史印痕,紀錄片啟動了人們對於故宮的新觀察。片中,故宮的每塊磚、每片瓦、每根梁、每幅彩畫,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只有與它們相處足夠長時間的人,才能夠聽懂它們。2016年,展現故宮匠人修復故宮文物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經播出,便風靡網絡,掀起了大眾對於文物修復的關注。如今,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再次聚焦故宮匠人與學者,細膩呈現了故宮古建修繕的過程和技術。
  • 閻崇年:讀懂故宮600年
    這裡曾經是明清兩代的政治心臟,承載著王朝國運與帝王家事的命脈,距今整整600年了。某次去故宮開會,聽到導遊催著遊客,「趕緊下一間了,哪有時間細看啊?故宮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呢!」「不跟傳統文化聯繫起來的話,那故宮就是黃琉璃瓦蓋的一堆房地產。
  • 故宮為何從不見鳥屎?專家解釋其中玄機,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不過動物們可不會在乎你是皇帝還是什麼,只要是適合自己居住的,那就照闖不誤,如今故宮就有很多流浪貓,數量大概在200多隻左右,他們棲息在故宮的城牆各個角落,優哉遊哉的吃著遊客投餵的食物。實際上,這些貓都是過去故宮所留存下來的後代。
  • 故宮今年600歲了!同視角新老照片對比, 一眼跨越600年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直言,「爆款」不可預測,但故宮要對「獻寶」展說不,未來會更加關注學術的支持,盡力避免觀眾來故宮「到此一遊」,更希望他們看展有所悟。他說:「目前為止,故宮展出的文物接近院藏5%。博物院將通過研究,設計一些專題展覽,讓更多文物走出來。」
  • 這條「金蛇」藏在紫禁城內600年,至今依然守護著故宮,不離不棄
    我國有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現在祖先留給我們的古老歷史遺蹟非常雄偉,其中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紫禁城,現在仍佇立在我們這中華大地上,關於故宮的傳說也很多,今天的小篇給大家閒談,是故宮裡隱藏的一條600歲的「金蛇」,說到這條蛇,可能是世界上最長的蛇,我在紫金城內散步將近600年,可能不太相信,但實際上存在著。
  • 故宮——聽見你的600年》公益音頻節目,多角度...
    解密故宮文化符號,深度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近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酷我暢聽,邀請故宮專家團隊與「你好呀!故宮」節目研發團隊,正式官宣公益音頻節目《你好呀!故宮——聽見你的600年》。節目於9月28日正式上線酷我暢聽APP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平臺,將圍繞多角度故宮文化,向聽眾弘揚傳統文化、傳遞文化正能量。公益節目《你好呀!故宮——聽見你的600年》,是為慶祝世界著名遺產紫禁城600年特別策劃,此次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平臺向全國人民免費播放。
  • 《我在故宮六百年》開播,600年故宮背後有這些故事
    (《我在故宮六百年》製作團隊供圖)故宮跨年,一跨就是「六百年」。從2020年12月31日到2021年1月2日,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檔與觀眾如約見面。作為《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依舊聚焦故宮裡的人和物。這一次,主角是古建築,還有故宮古建的守護人。
  • 故宮」系列活動重磅來襲!——故宮新春遊學,解鎖紫禁城...
    故宮》系列歷史科普繪本,以故宮遊學之旅開啟騰星點點的2021新春,實現:  線上花樣雲遊故宮建築,線下沉浸體驗宮廷文化。  參與「故宮新春遊學,解鎖紫禁城600年歷史」系列活動,你就能了解故宮一磚一瓦、一事一物,品味古人的建築智慧和生活哲學,領略故宮的壯美風華和宮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