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安鄰水馮氏族譜錄

2021-02-28 中華馮氏網

請點上面中華馮氏網」免費訂閱!

中華馮氏網微信公眾號:fenghomecn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馮」,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中華馮氏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馮氏大家庭。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馮氏文化,傳播馮氏正能量。

族 譜 序

四川大學副教授 德育教研室副主任

馮永德

族有譜,國有史。國史,朝復一朝,以記興衰、發展;族譜,「諸之百家」無不公認。譜敘其祖源流衍,昭穆世次。氏族史與民族發展史、地方志史和國家歷史,都是人類社會寶貴遺產。它對弘揚民族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民族愛國熱忱,都具有重大作用。

我雖然是鄰水籍人,青年時期離家在外,對家鄉又是特別吾族整個歷史知之極少,今昔展閱一大又疊馮氏族譜資料,覺得頗有價值。這是經過許多熱心家族事業的族人艱苦努力和無私奉獻年取得。在新續譜諜即將出世之際,家鄉族眾委我重任,確難推卸,僅寫一點感受,以鑑後人。

新的譜諜問世,是一件艱巨而又繁重的工程,苦在當代,功在千秋。年少的及未來之子孫,要深知我們的祖先之來龍去脈,父子相繼,代代相傳,以至今日之不易,也可以深思自己處在何位置?欲能奮發圖強,讀書育人,使更多的為國為民、為人類社會多作貢獻,出類拔萃。這就是我的一點期望。

譜志包括了有史以來可考的年有馮氏人物,良莠俱陳,只寫實而不評論,著眼於血緣關係,不以政治分野。乃是作者辛勤筆耕,秉筆直書,沒有刪去任何一個曾經有過劣跡的歷史人物。希望族人理解,其目的是尊重歷史。

這本譜,是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如實系統地記述馮氏族史和現狀。認真做到法古而不泥古,繼承又有創新。它準確地反映出我族的歷代精神和特徵,古今兼備。雖然並不完美盡善,畢竟為馮氏族人提供了一部可借鑑的比較完整而系統的文獻。它有存史、育人和鑑前啟後的作用。「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比較老譜更加完整,基本上把上川始祖萬武之後裔,一代一代理順世次,概括了各個分支譜的全貌。惟願它能喚起族人,代代傳頌,永駐春天。

我這個久居外鄉的鄰水人,與故鄉相距千裡之遙,本不敢發言,但又說了這麼多話,一是回贈族人的厚愛,二是完成故鄉族人對我的殷殷囑託。

但願我氏族中,在未來的歷史長河裡,同心協力,艱苦努力,奮發圖強,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以較快更好地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各類英才,為馮氏族人爭光,為人類社會作貢獻。這就是我的願望。

續 修 敘

編修宗譜,華夏各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氏族有譜,猶地方有志,國家有史,名人之有本記、世家、列傳。國家史、地方志,不記不編,不知興衰、發展之由。氏族譜志,同樣不續不敘,則為人父、子、孫者來自何處,不識其源,而亂世次,如侄不識叔、史不知弟,遇若途人而混戰,故珍珍斯譜,以永其傳。百家姓譜史聚沙成塔,集成地方志史,民族發展史料。志、史、譜都是人類社會的寶貴文化遺產,都具有重大作用。

孫中山云:族譜記述中華民族,由宗族團聚擴充到國家民族團結,這是中國人才有的良好傳統觀念,應妥加利用。1958年3月,毛澤東中央成都工作會議上講:「搜集家譜,族譜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也可以為人文地理提供寶貴資料。」1961年11月,國家檔案局、文化部發出通知中指出:「關於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綜合》,是我國寶貴遺產中亟待發掘的一部分,譜諜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民族學、經濟學、人物傳記、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資料,它不僅對開展學術研究有重要價值,而且對當前某些工作也起著重大作用。」正確地認識、理解編修譜志,是光大譜學,絕非是灌輸延承封建意識、助長風水迷信、變相宣傳血統論。它是一門研究新時期社會科學的科學。

馮氏,乃中華民族中的一大姓氏,僅鄰水地域而言,數百年來系望族之一。而吾族譜諜早在清代嘉慶七年馮愷思譜成,到了光緒元年才印出木刻本。隨後各支族也在不同時期復錄了譜諜,均是手抄本,而且傳抄中有誤。可見先祖譜敘之艱辛。這些老譜離今雖有二三百年,但讀起來,仍覺興奮,頗有價值,它畢竟是先祖留下來的寶貴遺產,時過千秋,其內容也早已成為歷史的陳述了。在漫長的歲月裡,經過朝政更迭,人丁繁衍、遷徙,宗支演變,有的斷代失考,不知祖名支脈。迫切急待續修一部新的、比較完整和全面綜合性的新譜。若無視「搶修」毫無疑議,族史將永遠斷代失考。此次修譜難度雖大,但都是吾族一項跨世紀的工程,既光榮而艱巨,我等知難而上,立誓修譜,敬獻餘力。

由是觀之,續修譜志之重要、緊迫,基於尊祖敬宗傳統,旨在光大馮氏族譜文化,有益於上傳下教,了解馮氏的發展史。繼八九年馮氏部分族人在清明節祭趙氏祖墓時,眾族盼望續修新族譜的要求下,九龍特生、子清、國華及城北宗友、柳塘詩榮等熱心之士,欲先修譜,但終歸一地或幾支之譜,難恬始祖發源之全貌。先覺者世宗與詩榮商確並舉薦宗銀出面,召集城區馮氏族士代表會議,於一九九七年七月組建《鄰水馮氏族譜編委會》(前身為籌委會),並相繼設立專職編輯人員。在各鄉、鎮的境外鄰近縣建立34個聯絡網點,聯絡員90多名。在編委會統一指揮下,眾志成城,同心協力,不計得失,共商良策。將近二十個月在境內三山兩槽及周邊群縣,爬山涉水,搞嚴寒酷暑,走院串戶,採集資料,訪古問今,並向省、縣外族人發函聯繫,均受到族人熱情支持和參與。

馮氏宗族,歷代仕宦、名流源源不斷,人才輩出,老譜多有記載。而續譜重在盡力理順入川始祖發源各支脈世系;選錄近代聞人,記述現代志士、英才和從事各項事業的後起之秀,以為後來者借鑑。

遵循歷史唯物主義原則,本著「以史為鑑、以史育人」的宗旨,辯證對待前輩「睦宗族,正人倫、端風化、敦孝悌」的傳統觀念,刻意在理順馮氏近代、現代血緣關係基礎上,採精擷萃,認真發掘家族深遠悠久的歷史淵源以及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報國為民的奉獻精神,使之留存譜諜,激勵族人奮進有為的功能。這樣,才能不負時代對我們這一代續修譜志的要求和眾望。

續編這本新譜,本著現代要求,以橫排豎寫,述而不論,貫通古今兼顧的原則。史料廣泛徵集,反覆考證,重在事實,去浮詞,擇要錄取,文語力求通俗。對老譜生、難、繁字和夾漢字,以簡化注釋,便於閱讀。全譜共分六章十節,除附錄外,加前序、續修敘和後記。在研讀二十一本以上老譜的基礎上,對其篇章作了精粹錄用,以保存先祖的文風遺著。缺乏資料而又無從考實和不達列譜條件之名人,只好割愛。尚希相關族仁原囿和鑑諒。

世系一章,載始祖萬武后裔四世應春、應龍、應禎三房開支至現代二十八世及柑子太和、石滓六角丘世系。由於篇幅有限,絕大部分祖名未記載生辰和卒世時間及葬地。附此註明,以備後考。

聯宗合輩一章,墊江高豐、黃沙、龍風及倒水橋、馮家堡、馬廊邊等支族,在近幾年先後聯宗,按鄰水八十字輩合輩序輩,將其合譜記要載入本譜。基本上川東地帶達到了統一。

本譜的修成,參與者盡心盡力,自覺上無愧於祖先,下能遺澤子孫;為馮氏宗族、為中華民族地方氏族文化集存,做了一件的益的事。但願若干年後,吾族後起之秀再事續修更臻完美。謹以為敘之際,向族內外年有關心、支持並參與編修的同仁、志士,表示誠摯的謝意。

馮氏族譜編委會

姓氏由來及祖籍源流

第一節 姓氏由來

馮氏世系遠派出有熊氏,黃帝之先(即母系氏族)姓公孫,帝母生於姬水,後姬姓派軒轅黃帝故姓姬氏。帝的曾孫高辛氏妃姜嫄生后稷,高辛氏以長子后稷繼位黃帝為周始祖,周武王將他的兄弟畢高公封於當時的馮城(即陝西省興平東南的槐裡),享用那裡物產。傳至十八代孫畢萬,因伐霍有功,仕晉獻公,將馮字去右邊的耳旁,始姓馮(馮字右邊的耳旁等於一個邑字,即地方,古代的古字中右邊的字大都與地名有關,總是省去邑旁後作姓)。此為我族傳根本。

第二節 祖籍源流

畢萬傳後裔馮正乾,世居陝西後移河南(今江蘇淮安市)元慶(今江寧)縣,進士出生,仕任湖廣黃州府(號三楚,古曰荊州領十五府十七州,首府武昌)知府,後升封鄭國公名卿內閣兼管護廷候,朝政變革,自甘安流浸也餘心甚幸,落業湖北麻城縣孝感鄉落安鎮高幹堰大牛角壪,卒葬牛棲山乾山巽向,妣黃氏,餘氏葬左右。黃、餘氏生四子,西漢元帝永光元年生長子馮異,異祖自幼聰慧過人,成年後文武經緯,累著功勳,哀帝(劉欣)時擢穎川(淮陽縣、陳州府)父城(寶豐縣)令淮旭候。更始帝(劉玄)時異祖擢穎川郡(許昌)椽兼五縣,佐光武帝(劉秀)誅滅王莽,帝論功不伐,稱為大樹將軍,建武九年癸已春月發封穎陽侯,率師徵西,次年甲午(公元34年),封夏陽侯,戰記亡陵寢在四川順慶府南充縣景村溝,墓前有牌坊。正乾祖的湖北嫡系後裔馮萬武(字若經),南宋時進士,仕北直真定府(正定市)知府,南宋末大戰,而改官填室西川(今成都)又徙居渝城(重慶)未仕,卒葬府堂後桂花園。妣趙氏益祖攜帶五子皆同萬武祖入川,僅攜帶九四、九五兩子由渝相宅鄰水懷遠(今復盛)鄉寶谷山坎下老虎溝大屋咀落業。鄰水裔人尊為一代祖,趙祖卒葬中咀,享年九十六歲。二代祖九四乏嗣,與趙祖母同墓,妣倪氏葬盧家灣宅後,九五祖既得鄰水,仍往來重慶,卒葬桂花園與萬武祖同墓,妣唐氏高葬中咀與趙氏祖同墓。九五生德盛,盛祖生四代祖應春、應隆、應禎三房開支。在五代彥字輩以下各代繁衍甚廣,散居本境一山兩槽及大竹、西充、渠縣、宣漢、墊江、長壽、江北等群縣。

炎、黃緣由考

湖南、湖北省有個大湖,叫雲夢澤,南邊叫夢澤。相傳古代少典之子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兩人追戰蚩尤,蚩經不住炎、黃兩支部落攻打而被俘全部人、馬、財既而潰敗。

為了慶祝勝利,軒、神商議,由軒帶人動手築窯,神帶人砍柴做飯。由此軒的人築窯而滿頭都沾滿黃泥,神見了軒的模樣笑說:「你這個軒,乾脆叫黃帝好了」。神的人由於煮飯,而滿身和臉被燻烤成紅赤色。軒也發笑了:「你這個神莫笑我,你呀,乾脆叫炎帝」。

又有說,火、黃是熊國少典一父異母所生兄弟,而後各領部落,其間有分爭戰。此時由蚩尤討伐,炎帝戰敗而投靠史長軒轅典帝合圍殲蚩尤。由此在中原大地出現聞名的炎、黃兩大部落的華夏民族,也就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淵源。

史記《王帝木記》說:「黃帝乃熊國君少典之子,因母附寶生典帝軒轅於丘,居於姬水之濱,附寶氏之美人稱美姬,故制姬姓。

而神農炎帝的生母神相貌奇異,不多為少典國君所喜愛,故將神農、嬌氏置於姜江之濱,故炎帝以姜為姓。

黃帝敗蚩尤(黎族)之後,統一了中華,立下了不朽功勳,佔了絕對統治地位,黃帝軒轅親自察訪各地,發現古代部族園騰,黃河一帶有人建設有熊部族的「熊」為圖騰,被黃帝否定了,要以「龍」為圖騰。所以後人稱黃帝為龍的傳人的說法。

史記載:黃帝三十而婚,有妻四,又說有六。原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功勞最大,發明植桑巢絲織布,人民逐漸擺脫了以樹葉、獸遮體的原始生活。

黃帝還命倉頡造文字,上古時代人們都是「以繩打結記事」,隨著時代推移,生產發展,推動了人類由愚昧向文明發展過渡的歷史。

還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中有十四人得姓,就是被封國君,建立新的氏族,後這些氏族和其他氏族融合遍布各地,繁衍子孫。因此,黃帝被除數世代子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銘刻中國人的心中。

昭穆世次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族之的譜。族譜以序昭穆,昭穆能明,則家派無得而混戰。則人知其所出,知其所出則尊祖,知其之祖則愛已慎身修行積德,自不容以不謹亂世敗倫,由家族團結擴展到民族聚結,乃華夏之良好傳統。欲加尊愛,以永其傳。

以下是統一字輩後的排列:

萬九德應彥 如文尚振秉

廷元繼舉士 天開學大成

賢達喬宗永 仁聖克志平

宏才長能育 時兆泰和春

積慶昭先志 貞修懋爾行

連榮增秀髮 立本任芳聲

肇澤綿嘉錫 延祥際宇新

流光世濟美 俊選會昌明

(一)原遺字輩:

萬九德應彥,如文尚振秉,廷元繼舉士, 奇建克治新(後五個字未用,按新敘字輩起用)。

(二)明朝後期由湖北移民傳入字輩:孟宗傳慶永,惟安道有昌,克忠廣弘志,象光景泰春(存不用)。

(三)字輩一度出現混亂狀況:始祖馮萬武南宋末年(1279)入川居渝赴鄰,後裔按原遺字輩不亂,至元末(1369)年間第八世尚字輩以後,從第九世振字輩起至十五世士字輩,字輩就有些含混,如:四世祖應春的長房彥章(居大竹江水一帶)的後裔支譜上,第九世振字輩變成「世」,接下是秉、加永元再興、榮貴福祿安(有的是榮貴學大成或天開學大成),賢達喬宗裕.彥清、彥才、彥秀三房(大部分鄰水九龍一帶)後裔基本上是按原遺字輩排列的,但也有一些錯亂,如:有的將九世「振」字輩改為「正」字輩,十三世「繼」字輩改成「立」字輩,十四世「舉」字輩變成「啟、舉」字輩不等。

四世祖應隆遷大竹龍安裡,而大竹的支譜敘應隆遷墊江,墊江的支譜載:由於輾轉,前六世只知入川祖馮萬武,其餘祖名失考。其譜敘字輩是:金榮德驛友、天舜景文元,萬世學大成、賢達喬宗永..譜上有金字輩,但無祖名,將榮字輩排在萬武祖後列二世。

四世祖應禎的後裔(散居豐禾、復盛、石永、興仁及鄰城周圍甚廣)。又分三譜:長房彥文一脈(稱一甲)譜上的字輩是從第九世、十世振秉二世為「良、伯」,以下排序是「守從明一國、天開學大成、賢達喬宗永.」,二房彥貴祖的後裔(稱七甲),從十世秉字改為「興」,以下排序是:加友良朝廷、貞開學大成、賢達喬宗永.三房彥成祖的後裔(稱九甲),基本上是按原遺字輩,只有個別字因音同字不同而誤用,如七世「文」字輩變為「為」,九世振字輩變為「政」、或「正」,十世秉字輩變為「興」。

錯亂的原因主婪是:(1)連年戰亂加瘟疫,人丁減少,有的東奔西移,老譜遺失無從考,有的後來只憑口傳而敘。(2)梁山人命案,官府將同名同姓的拿解問罪,故分三譜。(3)戰禍平靜後,當朝為了安民,一是再次移民,二是號召外奔的回籍,以插佔土地為業減稅等政策。從此人丁繁昌,居徙遙遠,無時會晤,各支脈重新敘譜排輩。

(四)合族統一字輩修正情況:清康熙四十六年三月,大竹縣彥章祖後裔馮貴德(號懋官)赴鄰水拜趙氏祖(上川祖母)墳之際,與族紳天從(號永吉,貢生)、國琪(號以德,歲貢)、志章(號子程、舉人)、懷貞(號際泰,貢生)、士襄力(號養素,貢生)、會一(號遠升)及天雄、天朗、天敘、敘安等聚於復盛寶谷山(馮氏發源地),與會集議:謂屬一祖脈傳,未免相疏,以一甲(彥文祖後裔居住地)支譜的天字輩(天顯奇一,即原遺字輩後五個字的第一個字奇)為始,下接取新敘的天字輩,即天開學大成,賢達喬宗永。。。。。。至時兆泰和春和字章祖起草的吉慶昭先志至俊選會昌明後四十字輩,依次取之,庶無錯亂之弊。

民國十六年(1927),馮梓榮在鄰水城馮氏宗祠自治會上提出:原字輩:「仁壽克中存」,其中的壽字原本是聖字,當時不能用,恐犯朝廷而用壽;中存兩字與先祖的成字或宗字雖字義不同,其字聲相似,恐年久混淆,應改為治平二字;鴻(有的譜寫成洪或英)才長南毓,應更改為宏才長能育。赴會代表拍手通過。

上列字輩錯亂,經過先祖的苦心慮浸推敲統一定立起來,沿著譜輩取世無疏,爾疆接見,位屬公孫叔侄史分明。鑑於個別地域已經用了永與裕、聖與壽、中存與治平的字輩,則接世系推算。

附:先祖字輩譯文

先祖制定的馮氏字輩,以五言詩句組成,數百年來代代相傳,至今已用到近三十世,現將全詩大意譯於後:

「很多品德高尚而又有才學的人,以他們的才德文墨能夠掌握和振興時政。只要朝廷不斷薦賢用能,而最高權力者又積極興學,那麼這些人,一經學習就會有偉大的成就,在我馮氏宗族裡具有高尚德行和才華的人會永遠存在的,憑著他們的德育智能,是完全可以振興和服務於人類社會。若我馮氏族中長期不懈地培育出德才兼備的人才,他們將時時預示著定能染出安泰祥和的春天來。」

全詩中心意思:說明我馮氏祖先希望和鼓勵後嗣子孫努力讀書,把自己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為馮氏宗族爭光,為人類做貢獻。

二十三世孫 石永鎮喬榮意譯

時年七十二歲

相關焦點

  • 四川廣安:「341」產業的發展「秘訣」
    裝備製造業發揮支柱效應   在鄰水經開區,以摩託車整車製造為主的四川嘉逸股份有限公司正忙著趕製訂單產品。得益於過硬的質量,該公司的產品已在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佔有足夠份額。而今年,企業又把目光對準了非洲、俄羅斯等市場。
  • 熱烈祝賀四川廣安龍安梅氏家族與九親文化籤訂族譜數位化協議!
    籤訂合作協議2020年1月5日,四川廣安龍安梅氏家族代表梅三富、梅中華、梅竹、梅松一行四人到訪九親文化重慶分公司,九親文化市場部總監郎鳳以及經理陳夢雙進行了接待。籤訂合作協議我們深知這份信任的可貴,更是深切感受到廣安龍安梅氏家族族人們對於這部家譜的期盼之情。
  • 湖南衡陽馮氏十三修族譜序
    「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馮氏大家庭。居蒸水之濱,依衡山之麓,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涵育我馮氏宗族,發揚我中華文明,弘揚我炎黃祖德。盡一族之力為漢族爭光,獻一家之情為國家增榮,故不可無衡陽《九裡渡馮氏十三修族譜》之編纂,為中國歷史添一史籍,何樂而不為乎?  願我馮氏愛家、愛族、愛祖國,穆鄰友鄉,奉公守法,建設鄉土,完交租稅。幹實在事,作文明人,儘自己力,保國家安。
  • 四川廣安:做厚「家底」 下活現代產業「一盤棋」
    他說,廣安市以廣安龍安柚、鄰水臍橙、廣安蜜梨「三大拳頭」產業為引領,推進糧油、畜禽、蔬菜、果茶、花卉藥材、蠶桑6大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夯實現代農業種業、現代農業裝備、現代農業烘乾冷鏈物流3大支撐產業,紮實推進廣安現代農業「363」產業體系建設,各地農村實現「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的美麗嬗變,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迸發出新活力。
  • 廣安相親遂寧徵婚巴中離婚女單身徵婚群,廣安同鄉遂寧巴中人在成都徵婚交友啦
    目前在四川鄰水工作。擇偶標準,希望能性開朗,脾氣溫和。要求正式編制。騙子.套路的勿擾。個人資料未婚26歲魔羯座(12.22-01.19)160cm42kg工作地:廣安鄰水月收入:3-5千中學教師大學本科籍貫:重慶體型:保密不吸菸不喝酒沒有小孩是否想要孩子:想要孩子
  • 廣安發布一批人事任免 涉及多名正縣級幹部
    四川在線記者 何浩源任命:舒偉為華鎣山旅遊文化景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馮渝為廣安友誼中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孫愛明為武勝職業中專學校校長(試用期一年);李金竹為武勝職業中專學校副校長(試用期一年);楊松為廣安中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肖國平為廣安第二中學校副校長(試用期一年);遊士林、彭志剛為鄰水中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 長壽流動少年宮走進鄰水 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重慶長壽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流動少年宮走進四川鄰水縣「童伴之家」。新華網發(鄭涵丹 攝) 新華網發(鄭涵丹 攝)  新華網重慶12月14日電(葛琦 李文龍)近日,重慶長壽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流動少年宮走進四川鄰水縣「童伴之家」,為鄰水縣「童伴之家」30名留守兒童送去了愛心教育物資和特色主題課程。
  • 廣安鄰水:精幹內行 甘當「背景牆」
    精幹內行 甘當「背景牆」——四川省鄰水縣公安局民警王勝工作紀實四川新聞網消息(黃昌斌  文/圖)王勝,男,35歲,大學文化,中共黨員,三級技術主管,四川資陽人,現為四川省鄰水縣公安局指揮中心科技通信股負責人,主要負責全局信息化建設、
  • 追根尋祖,馮氏來源最全版
    此外,先秦時期,馮氏已有徙居今山東者;而三國以前,馮氏還有遷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馮氏則分布於今內黃、寶豐、焦作、南陽、安陽等地,其中潮陽為當時的大族;到了東晉末,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的馮氏又有徙居和龍(今遼寧朝陽)者。
  • 韓國馮氏山東尋親記
    這期間,我還曾與臺灣同姓人士和族譜學者書信問議。1982年,訪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閱覽《馮氏族譜》,則是我1973年所編修贈送的韓國《馮氏族譜》而已。又問議於中國人族譜最多所藏處「聯合報社」,則說沒有山東省等中國中部以北的人譜。
  • 馮氏家族的不了湘情
    根據《始平堂石、漢馮氏族譜》,馮氏家族在湖南長沙一帶定居了約500年後,有兩股先後遷居陝南。  石漢馮氏開譜第30世馮尚珍告訴記者,南宋末其先祖由今南京市江寧區的江寧上元縣遷至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沉香保。
  • 「橙意鄰水」文化旅遊活動還缺點啥?
    從2000年以來20年裡,在文化界的呼籲及廣大群眾的助力之下,12月21日「橙意鄰水」文化旅遊宣傳活動成功舉行。從舞臺搭建、燈光效果、演員表演來看,確實鄰水建縣以來最好的,在廣安位居前列。「橙意鄰水」今年剛落地就取得驕人成績,值得表揚。
  • 好吃好耍歡樂購 廣安美食文化周即將開幕-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2020廣安美食文化周將於12月30日正式開幕。屆時,遊客不僅能夠品嘗購買上百種廣安本土以及國內知名美食、小吃,還能體驗「網紅」橋、壩壩電影、製作傳統手工等遊樂項目。  本次活動以「食全食美·品味廣安」為主題,設有「美食嘉年華」「直播帶廣貨」「元旦喜樂會」等6大主題活動。
  • 四川鄰水縣第三屆大麗花節開幕
    重慶墊江、長壽、梁平、渝北,四川廣安、達州等地文旅部門領導和川渝文旅企業負責人、「非遺」傳承人和來自川渝等地的遊客出席開幕式。開幕式演出開幕式演出明月山綿延230餘公裡,橫跨四川廣安鄰水縣,達州達川區、大竹縣、開江縣,重慶梁平區、墊江縣,是長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之一。
  • 夜宿鄰水純屬偶然
    夜幕降臨了,我們的車還在往廣安方向奔馳,又是臨時決定晚上住廣安。我打開手機在廣安的附近搜索民宿、選房、下單,這一系列的操作做完之後,心安理得地等待下高速入住休息。未曾想下高速後,與民宿老闆一聯繫,我們所處的位置離民宿還有70多公裡的路途呢。
  • 湖南衡陽九裡渡馮氏即將籌備組建宗親會,請各位馮氏宗親相互轉達!
    >」 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馮氏大家庭。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馮氏文化,傳播馮氏正能量。告各同胞書尊敬的各位長輩,兄弟姐妹及各位族人,大家好,相聚2019初夏,共商家族大計,首先恭祝大家生活幸福,合家安康,事業有成,財源廣進,人丁興旺。吉祥如意。
  • 雲南省巧家縣馮氏源流
    >」 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馮氏大家庭。畢公高者,文王之庶子也,封於畢國,食採於馮邑,因之為馮氏。畢公高者,實馮氏受姓之始祖也。周幽王無道,平王東遷,諸侯王綱不正,群雄割據,紛紛自相攻伐,以強並弱,以大吞小,故馮氏土宇不守,子孫振振,分蕃海旬。秦漢以下,或隱或現。烏呼,燔炕之餘,帝王統緒尚有脫,何況無爵士者世系,千載之下行得以詳述乎?
  • 海南馮氏各支系源流及字輩
    清光緒海南《馮氏族譜》元公支系稱:渡瓊始祖馮元公,生有二子,均出仕於海南。長子馮佳,授任瓊州府通判,居瓊山馮村(今稱馮昌村)。次子馮雀,授任澄邁知縣,遷居于澄邁石(石矍)村。馮元公支系字輩元佳仁希華,進必孔麟子。
  • 小平特型演員來到四川廣安
    小平特型演員陳沈茂在四川廣安
  • 四川省鄰水實驗學校:以青春的名義 奏響時代主旋律
    四川新聞網廣安5月5日訊(田祖國 陳友軒攝影報導)為傳承「五•四」精神,展示青年學子報國情懷,5月4日下午,四川省鄰水實驗學校「『心』本源,不忘初心,『新』出發,繼續前進」慶祝「五四」青年節大會在田徑場召開,全校4000多名青年學生歡聚一堂,載歌載舞,慶祝自己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