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叫天官、禮部尚書叫春官,清朝官員別稱知多少?

2021-01-18 左都御史

清代的官員名稱特別繁複,職官都有很多的別稱,比如我要說總督大家都知道是個什麼官,那要是說「總制」很多人就不明白了,再如學政,若是說「大宗師」照樣很難理解,所以覺得有必要把清朝一些重要官員的別稱作一番介紹。

清代中堂、相國、首揆、協揆,都是稱呼宰相的官員,清代主要是內閣大學士等。稱大學士為相國,是沿用前朝宰相的官稱,軍機大臣是類似宰相的職務,因而也以相國稱之。

宮保,是一個榮譽性的頭銜,沒有實權,主要是指三公、三孤,即太師、太保、太傅等,能得這類名號的不多,所以官場上以此稱呼表示對對其尊崇。

下面我們來看看清代的六部。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又按天、地、春、夏、秋、冬名稱對應,吏部對天、戶部對地,禮部對春,以此類推。所以吏部尚書稱之為天官、禮部尚書則成為春官,我們在講到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這個歷史迷案時都會提到一句詩「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躬逢太后婚」,這裡的春官指的就是禮部長官。

當然六部的尚書還有一些別稱:

吏部尚書:稱冢宰、太宰;吏部侍郎:稱少冢宰、小宰。

戶部尚書:稱大司徒、大司農;戶部侍郎:稱少司農、小司徒。

禮部尚書:稱大宗伯;禮部侍郎:稱少宗伯、小宗伯。

兵部尚書:稱大司馬;兵部侍郎:稱少司馬、小司馬。

刑部尚書:稱大司寇;刑部侍郎:稱少司寇、小司寇。

工部尚書:稱大司空;工部侍郎:稱少司空、小司空。

都察院左都御史:稱憲臺、總憲;左副都御史,稱為副憲。

通政司的長官通政使,別稱銀臺。

再來看看地方行政機構官職的別稱:

總督:又稱制軍、制臺、總制、部堂等。

河道總督:稱為河臺、河帥。

漕運總督:稱漕臺、漕帥。

巡撫:又稱中丞、撫臺、撫軍、部院、撫院、撫憲等。

學政:別稱學臺、大宗師、學院、學憲。

布政使:又稱藩臺、方伯、藩司、東司。

按察使:又稱臬臺、廉訪、臬司、西司。

道員:稱道臺、觀察。

知府:稱太守、太尊、五馬、黃堂等。

知州:稱州牧。

知縣:稱邑宰、邑令、邑尊。

縣丞、主薄都是知縣的屬官。縣丞,別稱左堂、二尹、捕廳;主薄,別稱三尹。

典吏,是知縣衙門的首領官,品級很低,管理雜務,別稱有右堂、少尉、少府、少尹等。

上面的地方官尤其是地方長官的別稱大致就這些,當然也有很多不詳盡的地方,只供各位參考。

另外,老百姓一般都有稱地方長官為「公祖」的稱呼,其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道員、知府都可稱為公祖。

相關焦點

  • 清朝六部尚書的排行次序是如何的?
    清朝六部按次序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尚書之首是吏部尚書,自隋唐開始吏部尚書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書之首。甚至曾經改稱為天官。吏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全國文官的任免、考課、勳封、升降、調動等事務,除了皇帝欽點的官員,一般官員的升遷調動都要經過吏部的。類似於今天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所以按實際權力來說吏部尚書是最大的。戶部主要的功能就是掌管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俸餉、賦稅等一切財政事宜。(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也就是除了皇帝的小金庫內帑及其皇家財政外,戶部尚書掌了全國的財政。
  •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誰最憋屈?
    從孫嘉淦的升遷履歷來看,他由工部侍郎調任吏部侍郎、由刑部尚書調任吏部尚書,都是獲重用升遷。其實,在清朝中早期,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六部左右侍郎都為從二品,同為尚書與侍郎為何還會分有三六九等呢?最初,六部與尚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清朝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為何還分貴賤高低?六部中數誰最憋屈?
    從孫嘉淦的升遷履歷來看,他由工部侍郎調任吏部侍郎、由刑部尚書調任吏部尚書,都是獲重用升遷。其實,在清朝中早期,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六部左右侍郎都為從二品,同為尚書與侍郎為何還會分有三六九等呢?原來,六部雖然同為直接對皇上負責的從一品機構,由於其職守不同,各部職官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略有不同。
  • 吏部貴,戶部富,禮部窮 兵部刑部工部又是什麼呢
    清朝沿襲明朝制度,依然不設置宰相,以內閣加六部的形式,來架構中央行政機構。由於清朝時期的內閣大學士實權更少,形同虛設,權力便落到六部手裡。這裡的六部,指的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尚書為從一品,僅次於內閣大學士。
  • 清朝的六部尚書中,誰掌握的實權最大?
    順治年間,清朝才正式定下六部尚書的職位。從職權而言,順治年間六部尚書的職權跟明朝相差不大。吏部掌管全國文職官員的升遷任免調動,戶部掌管國家財政。清朝設立內務府,本是為了將宮廷財政跟國家財政分開,但實際操作中,宮廷財政往往跟國家財政經常緊密相連。所以,戶部尚書又多少會參與到宮廷財政中。禮部掌管禮儀和教育。過去王朝最重禮儀,從君王大臣到平民百姓,都有禮儀的約束。
  • 清朝的六部都是哪六部,六部的尚書誰最大?
    福垊先告訴您,清朝也有三省哦!三省六部原本是五省六部。因內侍省、秘書省非中樞,故以中書(內史)省、尚書省、門下省(隋併入集書省)以及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兵部為三省六部!其實用集書代替門下省挺好,剛好三書嘛!而六部起自西魏,蘇綽建議復古周制而立。明朝廢除三省,可清朝恢復了三省!清朝的三省。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明清兩朝,官階等級從一品到九品,每個等級又分正從兩級,所以明清兩朝的官階等級一共有18級,晚清出現率最高的封疆大臣總督一職,官階等級為正二品,而且擁有實權,至於今天要介紹的六部尚書,官階等級比總督還高,是從一品,但是在明朝,尚書是正二品的,清朝入關奪取全國政權後,把尚書等級提升到從一品,並延續至清朝滅亡。
  • 從一品的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六部很容易理解,分別是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九卿除了6部尚書以外,還有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和通政使。其實,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又被成為大七卿,明顯比大理寺卿、通政使高了半個檔次。那麼,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六部和都察院的權力劃分。在朝廷的六部中,吏部的權力最大,主要負責官員的選拔、升遷和考核。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免會聽到一些清朝的官職的名稱,例如常常聽到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巡撫、尚書等等。「尚書」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和珅、紀曉嵐到底是多大的官?明晰一些清朝的官職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清朝的官職。
  • 清朝「六部尚書」分別是哪六部?哪個部門最厲害?
    "六部尚書"是一個在古裝電影、電視劇中經常被提及的名詞。所謂"六部",指的是從隋唐時期開始設立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大部門。而"尚書"則是從秦朝開始就被設置的一種官名,到了三省六部制出現後,六大部門的主管就被叫做尚書。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這一套確立於隋朝,職能承襲秦漢,直到清末才廢除的中央官制,在上千年的時間中,尚書六部基本上沿襲未改。隋唐年間,尚書省由六部組成;元朝年間,六部又歸中書省管轄;明朝初年廢除中書省後,六部此後直接對皇帝負責;由於清朝末年續添新部,六部之名因此廢除。雖說人人皆知六部之名,但是,許多人對於各部獨立的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卻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六部的具體分工又是如何呢?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管什麼,哪個部門地位最高
    六部依次是: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唐朝時期六部統一歸尚書省管理,到了元朝的時候尚書省改為中書省,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只是換了個名稱而已。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當了皇帝,朱元璋對前朝的滅亡進行了反思,他認為前朝之所以滅亡,主要是權力太分散,要想千秋萬代地傳下去,那麼就必須權力集中,什麼中書省、尚書省,都取消掉改為六部直接由皇帝負責。
  • 《禮部尚書姐》
    胡八一取名:禮部尚書姐 1、禮部尚書是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代表人物紀曉嵐。2、古為今用,借指從事禮品服務行業。尚書,一語雙關,暗指喜歡寫作,讀書。精準定位個人職業和特點。3、禮部尚書姐,典雅精妙,厚重大氣,借勢歷史文化中的超級符號,轉化為個人IP,別出心裁,過目不忘。
  • 明朝的六部尚書,哪個權力最大?
    六部各部置尚書一人,總管本部政務,下有左右侍郎各一人,為尚書之副。其中以吏部最為重要,戶部人員最多!  我們看下六部的分工是如何的  吏部:被稱作天官,掌管全國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封勳。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  戶部:被稱作地官,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貨幣、賦稅、俸祿、財政。
  • 真實的清朝官員
    歷任太常寺少卿、內閣學士、禮部侍郎、軍機大臣、戶部侍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兩廣總督、文淵閣大學士等等重要官職。戶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董恂,腦滿腸肥,沉醉在本人的生活中,絲毫不關懷大清能否要淪亡。董恂死後,光緒皇帝賜予祭文,評價其「性行純良,才幹稱職。
  • 富平文化 | 明誥封吏部尚書孫丕揚夫婦聖旨解讀
    此後歷任浙江道監察御史、巡按天津西河務、大理寺右寺丞、保定巡撫、南京府尹、大理寺卿、戶部侍郎、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吏部尚書等職。78歲白首當朝,再次出任吏部尚書。三年後掛冠辭歸,居家二年卒,享年83歲,贈太子太保,追諡恭介。孫丕揚一生在朝為官33年,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為人清正廉潔,剛直挺勁,高風亮節,節操英揚,「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 曾經成為「階官」的吏部尚書,在宋代究竟負責什麼工作內容?
    宋代吏部尚書的任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吏部尚書的首次出現時間應該是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這個官職承擔什麼功能呢?我們重點關注第一個字「吏」,這個吏也就是官家的官吏,也就是官家的人、朝廷的人,掌管人的人,相當於現在的人事部,主要負責的就是低級官員的選拔。
  • 宋代的吏部尚書,官職很明確,為什麼還要在前邊加上一個字?
    宋代元豐改制之前,吏部尚書是有實權的,但是在改制期間,一度淪為只有虛名的「階官」。這段時期,吏部尚書無職事,其職掌視差遣而定,因此不具有共性。元豐改制後,其階改為金紫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成為職事官,領吏部七司,恢復實際職務,總領文武百官選試、注擬等政令。
  • 吏部尚書在古代可是位高權重,那它是幾品官呢?具體是做什麼的
    三省六部制中,尚書省是中央行政執行部門,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吏部為尚書省六部之首,是中央重要的行政部門,主責銓選官員等人事職能。吏部尚書作為吏部長官,其地位不同尋常。我們以唐代和宋代的吏部尚書為例,來介紹一下這個職官的權掌和職能。吏部尚書作為重要官職,有唐一代多與宰相關係密切。
  •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三省指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六部,從周開始,中央行政機構中,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的總稱。其職務在秦漢時本為九卿所分掌,魏晉以後,尚書分曹治事,曹漸變為部,隋唐始確定以六部為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以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禮》的六官,秦漢九卿之職務大部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