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到了,搶折扣,買買買是大多數網友的必備活動。但你也許並不知道,別有用心的騙子們也盯上了這個日子,許多披著「雙11」外衣的詐騙套路應時而生,設計了不同的套路,引誘消費者入坑。
近期,渝北區公安分局反詐民警根據近期發生的多起案例,從購物前、購物中、售後、退款等階段,給出「雙11」反詐套路提醒,警醒消費者在購物時謹防上當受騙。
售前詐騙套路
案例:「雙11」搶優惠券 女子被騙5萬
11月2日,小蔡向渝北寶聖湖派出所報警,稱其參加「朋友」推薦的搶「雙11」優惠券活動,被騙近5萬元。小蔡稱,一個月前,她在網上認識一個微信暱稱「夜空中最亮的星」的網友,其自稱是阿里巴巴推广部的員工。後來,該網友表示,「阿里巴巴」正在搞「雙11」搶優惠券活動,但公司內部人員不能參加,於是叫小蔡幫他搶。
小蔡用對方提供的連結註冊和登錄,按照提示在這個平臺上提供自己銀行卡信息,進行充值和提現。從10月28日到10月30日,小蔡多次向該平臺提供銀行卡轉帳充值。
10月30日,小蔡曾嘗試從平臺提現,但頁面顯示提現失敗,並要求充滿5萬元成為商城的商戶後才能提現。一小時後小蔡再次轉帳近3萬元,隨後提交提現申請,還是提現失敗,平臺客服表示周末財務不上班,要等工作日才行。11月2日,平臺客服聯繫小蔡說要再次充值5萬元驗證資質才能提現,小蔡這才意識到這是一場騙局。
警方提醒:「雙11」購物前,消費者一定要警惕高薪刷單、高額返現等詞彙,這些也許是騙子精心設計好的臺詞。如何防騙?首先是明白折扣、優惠是建立在商家一定程度的讓利基礎之上,天下沒有白給的好事。另外,可靠的電商平臺是購物的關鍵,切忌盲目信任所謂「朋友」「商家」推薦的平臺。驗資、保證金一個都別相信。
售中詐騙套路
案例:中大獎交保證金,詐騙老套路
11月4日,家住渝北某小區的李小姐在家中接到自稱淘寶客服的電話,客服稱李小姐購買的商品在店鋪「雙11」活動中抽中特等獎,獎品是價值1999元的蒸汽微波爐,但需要李小姐先繳納888元保證金,在收到獎品後確認收貨並好評,就把保證金退還。
隨後,李小姐向對方發來的連結支付888元保證金。事後,她在丈夫的提醒下與淘寶APP上客服核實,才知抽獎純屬子虛烏有,遂報警。
警方提醒:這是一個很老的騙術,但仍有很多人上當受騙。不論打著怎樣的旗號,中獎後需要繳納保證金才能領獎必是詐騙套路無疑。希望廣大網友千萬不要輕信所謂的中獎信息,若對方打著各種官方旗號,請及時經正規渠道與官方聯繫核實。
售後詐騙套路
案例:來電收取安裝費的師傅可能是李鬼
11月1日,朱女士在淘寶預售購買了一臺兒童學習桌,才到貨就收到「安裝人員」的電話,稱要朱女士先支付200元安裝費,安裝後店鋪會退給朱女士。朱女士在沒有和客服核實的情況下將200元通過掃描對方發來的收款碼支付給對方。直到11月3日,接到另一個安裝師傅的電話,稱要上門安裝時才知道被騙,遂報警。
警方提醒:這是一種新型詐騙類型,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消費者很容易因為一時疏忽被騙。如果大家在購買商品後接到類似安裝、售後的電話,切記多與商家溝通核實,避免被忽悠。
退貨理賠詐騙套路
案例:退款變打款 退支口紅被騙4萬元
10月27日,雙龍派出所接到轄區倪先生報警稱其因辦理商品退款被騙4萬餘元。10月26日,各網絡平臺「雙11」預售開始,倪先生給妻子買了一款口紅,沒想到第二天接到一自稱某平臺「客服」的電話,稱其購買的口紅有質量問題,需要辦理退款。
雙方先是協商通過銀行卡退款,但倪先生與妻子按照對方的指示,掃描二維碼,綁定銀行卡退款卻未能成功。隨即,對方要求用支付寶退款,按其指示操作,倪先生很快進入「網商貸」,分三次貸款4萬餘元,均進入倪先生支付寶綁定的銀行卡內。
倪先生並未警惕,還告訴對方自己手機剛收到的「驗證碼」。沒過多久,倪先生發現支付寶自動退出,重新登錄發現有轉出4萬餘元的記錄,遂明白之前對方是在用自己的驗證碼登錄支付寶轉帳,於是報警求助。
警方提醒:退貨、退款都是騙子常用的詐騙伎倆,這類詐騙手段主要是利了受害人貪小便宜的心理,受害人往往被對方的高額退款吸引,實則是嫌疑人騙走受害人各種貸款的資金。他們以向受害人銀行卡退款不成功為由,讓受害人使用支付寶借唄貸款,並引導受害人將借款向指定帳戶轉移實施詐騙。防範此類詐騙套路,切記不要貪圖小利,購買時遵循網商平臺正規渠道,退款、退貨亦是如此。
快遞運輸詐騙套路
案例:快遞公司搞「活動」 女子被騙396元
11月3日,家住渝北區仙桃街道的黃女士接到自稱快遞員的電話,稱因為系統檢測到黃女士購買量比較大,可以申請成為快遞公司的VIP會員,享受大量優惠服務。
黃女士在對方發來的「官網」註冊了一個會員,但申請頁面顯示要先繳納396元的會員費,「快遞員」解釋說這是公司推出的「雙11」活動,只要繳納會員費就可以享受VIP服務,服務內容其中一項就包括永久退貨免費。黃女士隨後在該頁面繳納396元會員費。支付完成後,黃女士回撥過去發現對方無法接通,意識到被騙的黃女士遂報案。
警方提醒:接到快遞員電話,首先要核實對方身份,再核實對方告知的情況,瀏覽網頁時要注意是否是偽造網站或者釣魚網站。如果自己無法辨別,可以撥打各家快遞公司的官方電話核實或者撥打110求助,以免受騙。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彭光瑞 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