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八陣圖有多厲害?直令司馬懿猥瑣不出

2020-12-22 南城太守V

功蓋分三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八陣圖是諸葛亮重要的軍事創造之一。要解釋清楚八陣圖,首先得搞清楚一件事情:古代士兵是怎樣打仗的?

影視劇中的八陣圖

影視劇中經常有兩軍交戰,雙方士兵衝上去纏鬥在一起的情形,很像打群架。在真實的戰爭中,幾乎不可能出現,士兵(尤其是徒步兵種)大多是排列成一定的陣型交戰的。

凡戰之道,等道義,立卒伍,定行列,正縱橫,察名實。——《司馬法》

軍隊中最小的編制為伍,五人構成,由伍長指揮;十個人為一隊,由隊長指揮。漢語詞彙「隊伍」就淵源於此,是部隊的最小作戰單位。

即使這樣的作戰單位也不是各自為戰,而是排成整齊的隊列,共同進退。常規的指揮手段是:鳴鼓前進,鳴金後退,以旗幟指引方向。

擊鼓一次前進十步,鳴金一次,後退五步。如果金鼓大亂,就表示部隊失去指揮,很容易被擊敗。

伍長在訓練中,以木板模擬戰鼓,以瓦片模擬金屬器用以訓練士兵的隊列。一伍訓練成型,再與一隊合練;一隊練成,再與一卒合練,依次而行,最終由大將合練成為有戰鬥力的軍陣。

伍長教其四人,以板為鼓,以瓦為金,以竿為旗。擊鼓而進,低旗則趨,擊金而退。麾而左之,麾而右之,金鼓俱擊而坐。伍長教成,合之什長。什長教成,合之卒長。卒長教成,合之伯長。伯長教成,合之兵尉。兵尉教成,合之裨將。裨將教成,合之大將。——《尉繚子》

軍隊最基本的陣型,是方陣和圓陣。

在此基礎上,又可以演變為:方陣,圓陣,疏陣,密陣,鉤形陣,雁行陣,玄襄陣,錐形陣等。單機遊戲《三國群英傳》對此有適度還原,可作參考。

《風后八陣兵法圖》記載八陣為: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八種陣圖,《唐李問對》中李靖認為是誤傳。

太宗曰:「天、地、風、雲、龍、虎、鳥、蛇,斯八陣,何義也?」靖曰:「傳之者,誤也。古人秘藏此法,古詭設八名耳。八陣,本一也,分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號;風、雲者,本乎旛名;龍、虎、鳥、蛇,本乎隊伍之別。後世誤傳,詭設物象,何止八而已乎?」

八陣圖漫畫

李靖對八陣做出了解釋,八陣並不是八種陣。八應該解釋為「八方」。

方陣是最軍陣的最基本形態,類似於一個「井」字格,指揮員位於正中,指揮身邊八個方向的士兵。其中,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叫做「四正」;四個斜角叫做「四奇」,正兵與奇兵持有不同兵刃,進行戰術配合,保證軍陣發揮戰鬥力。

臣按黃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故井分四道,八家處之,其形井字,開方九焉——《唐李問對》

「八陣」這種最基本最基本的戰鬥隊形,在戰國就已經出現。

諸葛亮推演八陣,在這種基本形態下,做出了革新,並且配了圖。諸葛亮的八陣圖也已失傳,具體形態考證,是軍事專家的工作,我無從得知。但從文獻記載中,可以略略的適度還原諸葛亮的八陣圖。

八陣圖猜想

《晉史馬隆傳》中記載了馬隆使用八陣圖大破羌軍騎兵。

隆依八陣圖作偏箱車,地廣則鹿角車營,路狹則為木屋施於車上,且戰且前,弓矢所及,應弦而倒。——《晉史馬隆傳》

這裡的偏箱車是一種特製的糧車,車的一側有寬闊的木板,比車廂高。遇到敵情,八輛車圍成「井」字形,有木板的一側向外,敵騎兵無法跳躍而過。

糧車結合處,布置有「鹿角」這種防禦設施,其實就是一段準備好的樹枝,有向外的樹突,敵軍無法從結合部鑽入。士兵位於「井」字格中間,爬上糧車,用弓弩射擊敵騎兵。

當然,更多的糧車也可以組成「八陣圖」,一側多放幾輛車即可,但最低限度,需要八輛。

諸葛亮「推演」的八陣圖,最大的貢獻就是把八個方向的士兵換成了類似於「偏箱車」這種防禦設施或者可移動障礙物,士兵居於「井」字格中間,用弓弩進行火力輸出,抑制騎兵的衝擊力,充分發揮弓弩優勢。

眾所周知,諸葛亮除了八陣圖,另外一個軍事發明就是「損益連弩

《三國演義》電視劇,將諸葛連弩處理成一隻弩,同時發射十支弓箭,個人並不認同。

學者基本比較認可諸葛連弩是一種連發弩,這種弩箭比傳統的弩箭短,只有八寸,合現在十八釐米左右,殺傷效果比普通弩箭差,射程也很近,但通過機械裝置,一支弩箭發射出去後,另一支弩箭自動上弦,從而實現連續發射,類似於現在的自動步槍。這種連發弩的「彈夾」有十支弩箭,從而實現快速發射「一弩十矢」的效果。

「八陣圖」搭配連發弩,堪稱絕配。但這還沒完,諸葛亮還有另外一種發明「扎馬釘」。

扎馬釘

這是一種三頭釘子,隨便往地下一扔,總有一頭朝上,八陣圖陣型布置之時,緊急在敵騎兵可能的衝擊道路上撒上大量扎馬釘,那個酸爽。

諸葛亮的「八陣圖」除了正常的陣形之外,還設有「遊騎兵」,機動增援或者收割人頭。

當然,這只是「八陣圖」的大概形式,真正的「八陣圖」比這複雜得多。

如此,小編復盤了一下滷城大戰時,雙方交戰形勢。(純屬個人猜測,是否採信,諸位看官自行取捨)

司馬懿的大隊騎兵發起衝擊時,蜀漢士兵推出各種可移動障礙物,以障礙物為依託,組成一個個臨時小堡壘,遊騎兵在道路上撒下大量扎馬釘。魏軍騎兵都披了鎧甲,但馬蹄無法披甲,部分戰馬被扎得鮮血淋漓,被迫減慢衝擊速度。衝到「八陣」之前的魏軍騎兵發現無法縱馬跳躍過障礙物,手中長矛也根本刺不到障礙物後的蜀軍士兵,但蜀軍士兵卻可以在擋板掩護下,以驚人的發射頻率射出弩箭。部分魏軍士兵掉下馬來,奮勇爬上障礙物,被「八陣」裡掩護連弩手的長槍兵扎了個透心涼。個把神勇的士兵殺死蜀軍長槍手,跳入「八陣」中,卻驚喜地發現,「八陣」空間窄小,長矛根本無法揮動。被陣內持短刀的蜀軍反殺。面對這樣「銅牆鐵壁」的防禦,不少騎兵絕望了,開始逃命,但他們發現這一個個「八陣堡壘」居然可以移動,蜀軍推動障礙物「且射且前」,魏軍跟在騎兵後面的步兵成為屠殺對象,八陣過處,寸草不生。

影視劇中的司馬懿

這也可以理解,司馬懿滷城大戰後,再也不敢與諸葛亮正面交鋒了。

取得如此輝煌勝利的蜀軍,為何卻輸掉了這場戰役?請看下回《僥倖的勝利》

完。

本文為「職業鏟臺」原創,授權發布於百家號「南城太守V」」,轉載請註明,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諸葛亮設置的八陣圖有何玄奧神妙
    此時孔明的嶽父黃承彥正在八卦陣旁,因不忍見數百名性命妄送於此,特為陸遜指明了出路,陸遜眾等這才得以逃脫。 杜甫有一首很著名的詩: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諸葛亮八陣圖多厲害?可擋十萬大軍,千年只一人識破,卻不敢破陣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一個非常厲害而又神秘的人物,他在生前創造的很多東西也是引發了人們無盡的著迷,比如木牛流馬和諸葛連弩,但是熟悉三國的朋友一定會對另一樣諸葛亮的作品印象深刻,那就是神秘而又極富傳奇色彩的「八陣圖」。
  • 說說諸葛亮的諸葛連弩、木牛流馬和八陣圖
    今天就講講諸葛亮在軍事設備和陣法上的造詣,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諸葛連弩、木牛流馬和八陣圖。《三國·蜀志·諸葛亮傳》記載:「亮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鹹得其要雲。」 (這個陳字可能是陣字的磨損)    之前我們推文也有說過單發弩,其發射原理大家可以看文章後的連結。
  • 諸葛亮的「八陣圖」,是如何變成怪力亂神的? | 短史記
    比如,《水滸傳》有「九宮八卦陣」「太乙混天象陣」,《三國演義》有「一字長蛇陣」「八門金鎖陣」,名目繁多。其中,又以諸葛亮的「八陣圖」最為神奇。《三國演義》中對該陣的描述是,江邊「亂石八九十堆,並無人馬」。陸遜帶人進陣後,只見「飛沙走石,遮天蓋地」,當即被困在裡面。
  • 諸葛亮的八卦陣到底有多神奇?歷史書上絕對看不到!
    可以說唯獨似乎有點關係的就是傳說中的諸葛亮的八卦陣,在《三國志》裡有點記載: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鹹得其要雲。所以,《三國演義》藉此將諸葛亮的八卦陣演繹的出神入化,足以當十萬精兵。
  •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的軍事才能略勝一籌?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有《諸葛氏集目錄》,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包含《兵法》《兵法秘訣》《作木牛流馬法》《八陣圖法》《軍令》《便宜十六策》等軍事著作,其中包含諸葛亮一生的軍事總結,如果不是卓越的軍事才能,是寫不出如此大作,相比之下,司馬懿在這方面就差一些。
  • 三國諸葛亮發明的奇陣「八陣圖」,千年僅有一人識破,卻不敢破陣
    說起諸葛亮用兵,用「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再恰當不過。尤其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本無意用石頭擺下的奇陣「八陣圖」,陸遜誤闖,差點困死陣中。後世對諸葛亮「八陣圖」更是推崇有加,杜甫就有詩讚「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諸葛亮最後侃侃分析兩軍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300多裡,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歸順;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聽後十分高興,決定聯劉抗曹。
  • 諸葛亮的「八陣圖」和迷宮有什麼區別?看完就知道了!
    功蓋三分國,江流石不轉,名高八陣圖。遺恨失吞吳。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八陣圖》詩,吟詠的是三國諸葛亮巧設「八陣圖」,阻擋東吳兵馬的故事。傳說,三國時期,蜀吳兩國經常發生戰爭,蜀國丞相諸葛亮為了防禦東吳的進攻,在長江邊上用石塊擺設了一個陣圖,名叫「八陣圖」。一次,東吳大將陸遜率領人馬來到江邊,只見江邊有亂石八九十堆,其間隱藏著一股殺氣。他考慮再三,帶領數名騎兵進入石陣觀察虛實,但見四面八方,皆有門戶,一霎間「飛沙走石,遮天蓋地,怪石嵯峨,重疊如山,江水猛湧,有如劍鼓之聲。」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用事實說話!
    歷史上關於司馬懿和諸葛亮誰更厲害的話題,時至今日還爭論不休。有人說,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軍事能力,諸葛亮更勝一籌;論政治能力,則司馬懿更勝一籌。也有人說,諸葛亮知彼但不甚知己,司馬懿既知彼又知己。下面我們來看歷史的真相就知道司馬懿和諸葛亮誰更厲害了。
  • 前有孔明八卦陣,後有李靖六花陣,二者有聯繫嗎?哪個更厲害?
    如在軍事思想上,有著作《將苑》(一說為後世託名所作);在排兵布陣上,有著名的「八卦陣」(又「八陣圖」);在武器裝備上,發明了「諸葛連弩」等,還有著名的「木牛流馬」(真實性待考)。所謂「一招鮮,吃遍天」,諸葛亮一生的軍事傑作,其實都在他所發明的「八卦陣」上。
  • 深度解讀諸葛亮八卦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至今無人能破!
    太湖山莊莊主澹臺仲元化用此陣,訓練八人立於八門位置上,攻敵時進退自如,來去如潮,古怪厲害之極,並曾用此陣法困住大內八大身懷絕技的高手。再如任天吾家的假山樹木即按八陣圖古法布置,普通人若不熟悉此陣,絕對走不出去。
  •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兩句讚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第一句是從總的方面寫,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三國並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許多因素,而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地創建蜀國基業,應該說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這一高度概括的贊語,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真實。第二句是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製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毛澤東評價司馬懿、諸葛亮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 1,司馬懿和諸葛亮他們倆誰更有才能?
  • 與諸葛亮難分伯仲的司馬懿,歷史形象為何截然不同?
    後人為了美化、神化諸葛亮,於諸葛亮失街亭之後,編出一出「空城計」的故事,以圖貶低司馬懿。「空城計」故事最早的版本見諸於《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所引注的《蜀記》中,內容是司馬懿之子扶風王司馬駿鎮守關中時,與其部屬司馬劉寶、長史桓隰等人一起議論諸葛亮的才能,當時議論者「多譏亮託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
  • 1700年前,諸葛亮獨創威力無比,可抵10萬大軍的八陣圖,真的嗎?
    話說,古人行軍打仗多習慣使用陣法,歷史上的諸葛孔明先生用兵如神,自然也會是布陣高手,這個所所謂的「八陣圖」,歷史記載確有其事,其玄機暗藏,變幻莫測,可演變出八八六十四陣。當年,東吳大將陸遜就因此不慎誤入其中吃了大虧。
  • 名人家族譜系:諸葛亮後裔子孫,參照八陣圖規劃建設村莊
    作為名門之後,王羲之的後裔子孫世代傳承,為後人謹記,但很少人能說清諸葛亮的後裔世系。其實諸葛亮的後裔子孫傳承至今,綿延不絕。諸葛豐傳數世後,有諸葛矽,為太山郡丞,其弟諸葛玄,為豫章太守。諸葛矽生有三子: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三子諸葛均。諸葛瑾為吳國大將軍、左都護,封宛陵侯。諸葛瑾生諸葛恪、諸葛喬,諸葛恪曾為中書令、揚州牧,諸葛喬生諸葛攀,為翊(yì)武將軍,諸葛攀生諸葛顥。
  • 為什麼司馬懿的兒子那麼厲害,諸葛亮的兒子卻是草包?原因很簡單
    只要談到三國,總有一個永遠避不開的話題:那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到底誰厲害?一部三國演義將諸葛亮推上了神壇,而近幾年關於司馬懿的作品大熱,又將司馬懿推上了神壇,二者到底誰厲害,恐怕再爭論個一千年都沒有結果。
  • 此人謀略遠超周瑜,司馬懿不敢與他對戰,諸葛亮一生不與此人交手
    國際花邊,人物時尚,這裡傳播有態度的文字,有能量的信息。
  • 【諸葛亮之八】諸葛亮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下)
    另有一次,諸葛亮採用聲東擊西之策,想要調離魏軍攻下陽遂,被郭淮識破,預先有備而進攻失敗。魏、漢兩軍相峙了百多日,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其後諸葛亮故意讓人帶一套女人的衣服、頭巾送給司馬懿,表示司馬懿就像女人一樣,想要利用激將法,激怒司馬懿出軍來進攻自己布置好的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