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五年的國產青春片,終於可以看了!

2021-02-17 海飛工作室

我 們 負 責 提 供 優 質 劇 情

來源:電影美劇控

青春是很常見的影視題材。電視裡有陽光白衫,有愛恨糾纏,我們只有深夜題海。

因為太美好,所以不現實。但太現實的又被禁得找不到影。

比如今天小編準備為大家推薦的這部青春片,它幾乎是近幾年國內最好的青春片。2013年,這部電影在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上剛剛上映,就被徹底封禁了,至今未能公開放映。被禁五年後,今天這部電影終於能看了。

這部電影就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果靜林等人主演的電影——

《狗13》

Einstein and Einstein

狗是一隻名叫「愛因斯坦」小狗,13是張雪迎飾演的13歲小姑娘李玩

連在一起的「狗13」,是導演給這個社會的悼詞。

豆瓣8.3

導演曹保平就是拍《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的那個導演,看小人物在並不複雜的故事中掙扎扭曲是他的特點。

小編一直很好奇,一部青春電影到底講了什麼,能被封禁的如此徹底?

看完後,我覺得可能近十年,它在國內都不能公映……

十二年一輪迴,13歲是一個很尷尬的年紀,想脫離父母的管束,卻又沒有獨立的能力。

既敏感不安,又暴躁易怒。

李玩就是這麼個小姑娘,在青春期的作用下,她變得古怪而沉默。

特別是當父親再婚,繼母生了一個弟弟。

可能是怕女兒一時接受不了,父親沒和李玩說,讓她先來爺爺奶奶家住。

怕女兒寂寞,父親給她買了只小狗。

李玩一開始很牴觸它,但無依無靠的小生命總是粘著她。

同樣是無所依靠,兩個被「拋棄」的生命就這樣有了聯繫。

小狗被李玩取名愛因斯坦

有了它的安慰陪伴,李玩變得開朗許多。

愛因斯坦成了祖孫三人的共同語言,爺爺上街買菜也會帶著它。

但是爺爺的遛狗習慣是散養。

一隻小白狗從它面前經過,爺爺一個不留神,愛因斯坦追隨愛情去了。

狗丟了,在成人眼裡不是什麼事,等同丟了一鍋肉,或丟了一個玩具。

但對和愛因斯坦吃一碗飯的李玩來說,天塌了。

瘋了似的跑出去,不斷呼喚愛因斯坦。

爺爺姐姐隨後追了出來,勸她天冷回家。

李玩心裡只想著愛因斯坦,在爭執中,她失手推翻了拽她回家的爺爺。

狗沒找到,爺爺的腳扭傷了。

後來,繼母給父親出了個主意,再買只一樣的,就騙說是愛因斯坦。

這種伎倆是中國父母慣用,但為什麼就不能陪伴她承受失去呢?

新買來的小狗,李玩一眼就看出它不是自己的愛因斯坦。

姐姐怕妹妹再鬧,也撒謊勸她:我覺得它應該就是愛因斯坦。

李玩堅持找回愛因斯坦,爺爺大發雷霆:狗都找回來了,你還想幹什麼!

委屈,不甘,我從李玩的眼神裡,看到的更多是憎恨。

這就是我們生存法則,越少掙扎,越少傷害。

恨?埋藏心底吧!

李玩當晚出去找朋友傾訴,學起了喝酒。

奶奶不放心孫女,深夜出去尋找,當李玩拎著酒瓶回家時,正撞見了要出門尋母的父親。

奶奶找不到了。

父親摔碎女兒手裡的酒瓶,火冒三丈的拉著她去找老母親。

父親扭傷的腳,母親差一點失蹤,為了一隻畜生,女兒把家攪的天翻地覆。

為人子,為人父,他抓住李玩狠狠地打了一頓。

李玩的哭喊聲,父親咆哮聲,奶奶的懇求聲,一場伴著血與淚的成長,開始的蓄謀已久,結束的乾淨利落。

儘管時候父親向李玩道歉,但是這個道歉聽起來更像是一種為自己行為的開脫。

"爸爸是為了你好,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你啥時候才能長大啊?」


每一次成長都是一場兇殺案。

這次殺掉的是李玩對愛因斯坦的執著,她一夜之間長大了。

在小兒子兩歲生日那天,父親帶著女兒去看他滑冰。

那個穿黑衣服的,是你弟弟。

本來父女二人還有說有笑,在這句話出口後,我以為她會扭頭就走。

但沒有,李玩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雖然震驚但很平靜。

沒有任性,沒有發作,可見那份不懂事剝離得很成功。

當桌上最後一個雞腿不再屬於你,當眾人的焦點不再在你身上,當父母說你怎麼這麼不懂事時,你就該長大了。

在傳統意義上懂事就是成熟的標誌之一。

痛而不哭,悲而不言,總是為他人考慮。

被剝奪童真,被剝奪幻想,被剝奪執著,最後被扒的一乾二淨……

其實,這塊土地上沒有成長,只有閹割。

弟弟來到奶奶家,和所有小孩一樣,混世魔王,無法無天。

拿著小棍的打愛因斯坦,愛因斯坦被打急了露出了尖牙,先嚇哭了他。

繼母第一次提出把愛因斯坦扔了。

李玩輕輕推開想上前卻不敢的父親,難過的安慰著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別害怕。

這句話是對狗說的,也是對自己說的。

13歲的年紀,在逼迫下放棄童話,正視現實。

充滿惶恐,卻無濟於事。

愛因斯坦最終咬了弟弟,繼母歇斯底裡的要父親把它送狗肉館。

李玩不敢阻攔,只是不斷的哀求父親:送哪都可以,求求你不要送它去狗肉館。

真是心痛啊。

心痛無助的李玩,也心痛那時同樣無助的自己。

當時帶愛因斯坦來的,是你;把它弄丟,我發脾氣痛打我一頓的,是你;又買一隻小狗,騙我說它是愛因斯坦的,還是你;現在要把它送走的,仍是你。

全部都是你,父權社會的高壓下,我突然覺得李玩就是愛因斯坦。

全然不顧自己的感受,隨他意志決定自己的去留。

愛因斯坦還有李玩幫它說話,可李玩有誰呢?

父親把愛因斯坦送去了流浪狗救助中心,但愛因斯坦不吃不喝,沒能等到李玩去看它那天……

李玩保送重點高中,聚會上叔叔特意給她點了紅燒狗肉。

我以為她會搖搖頭,禮貌的說一句:我不吃。

但沒有,李玩停留片刻,說了句:謝謝叔叔,然後把狗肉塞入嘴中。

一個愛幻想,任性天真的女孩,長大了。

只是這個過程,太殘忍

原來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如果你沒有共鳴,你不知道你有多幸運……

《狗13》的殘酷,劍鋒直指中國傳統教育。

弟弟正在經歷的是李玩過去的縮影,被一家大人寵著,可以胡作非為。

弟弟拿棍子敲了奶奶的頭,這和之前李玩失手推倒爺爺一樣。

弟弟害怕選擇了哭泣,李玩害怕選擇了逃跑。

兩位老人都受傷了,但父親的態度截然不同。

他原諒並安慰弟弟;他抓住李玩痛打一頓。

原因很簡單:他還小。

小就可以不懂事,小就可以不道歉,可沒人給「懂事」畫一條鮮明的年齡線。

父親抓住李玩斥責道:你怎麼越來越不懂事了?

她還是原來的她啊,只是你們的底線在無形變高。

中國的孩子被圈養在一個看不見的鐵籠中,這個鐵籠的形狀隨父母的意志而改變。

我們曾都是愛因斯坦……

片子是被禁,可這個現實還在不斷上演,可能永無盡頭。

李玩看著正在學滑冰的弟弟,他哭的哇哇叫,父母在旁眯眼笑。

可能他並不喜歡,可父母喜歡就夠了。

李玩面無表情的看著這個未被閹割的愛因斯坦。

一種同情個人並可悲現實的情感,浮上我心頭。


縱容嬌慣自己的,是他們;打壓教訓自己的,還是他們。

「以後這樣的事兒還多著呢」。

片中每當這句話出現時,都會伴著認命、妥協和嘆息。

影片最後,姐姐和李玩走在路上,碰見一隻狗。

剛才那隻狗長得真像愛因斯坦啊。

姐姐聽罷,扯她回去質問狗主人狗的來路。

李玩什麼也沒說,只是向狗主人道過歉,然後轉身離開。

真怕愛因斯坦認出我啊……

此時的李玩表情平和,早已不再是當初的自己。

她羞愧於再見到愛因斯坦,慶幸愛因斯坦沒有認出她。

她被拉去父親的公司聚會,父親在家不讓她喝酒,卻讓她敬領導紅酒。

金鍊金表,阿諛奉承。

領導滿嘴老孟孔莊,仁義道德,批評李玩正在讀的《時間簡史》,是沒有營養的書。

李玩將所有情緒都深埋心底,顯得平和溫順。

如父親所願,她一步步的陷入行屍走肉、表裡不一的成人社會。

大人們會說她長大了,就像當時「誇」我們一樣。

帶上溫順的假面,學會偽裝。

可以瞬間陽光明媚,也可以瞬間痛徹心扉。

伴著撕裂,伴著血與淚的煎熬疼痛,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成熟」

虛偽,油腔滑調,玲瓏八面,就是這個世界需要的大人。

去掉這些被逼著長出來的盔甲,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

父親的現在,就是李玩的未來。

弟弟,李玩,父親,可悲可怕可嘆,卻又無法反抗。

這就是此片不能見光,只能存於黑暗的原因之一吧。

生活在鐵籠裡的生命,怎麼能知道自己的處境有多悲慘呢?


相信有平行宇宙的李玩,堅信另多個宇宙裡,會有多個自己。

希望李玩在那些宇宙裡可以活的率真爽朗,自在灑脫。

也希望我們都不要在這個狗13的社會裡,活成愛因斯坦。

敬請品嘗美酒——海半仙

-END-

海飛工作室

負責提供精良優質劇情

已涵蓋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微博、豆瓣、博客、知乎、簡書、百家號、百度派等眾多媒體平臺

★聯繫我們:
微信號:haifeistudio
博客:海飛工作室 微博:@寫字的海飛

今日頭條:海飛工作室

聯繫方式:hfgzs2015@126.com


★閱讀往期文章: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點擊[查看歷史消息]

相關焦點

  • 這部電影被禁5年,上映後被譽為「最好的國產青春電影」
    近年來,國產電影中的青春片部分開始缺失,真正能夠引人共鳴的青春片越來越少。人們都說,長大這件事來的晚一點才好呢。小時候不懂,現在卻覺得,這句話說得真是沒錯。因為成長的代價太大了,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痛苦。
  • 這部電影被禁5年,上映後被譽為「最好的國產青春電影」
    近年來,國產電影中的青春片部分開始缺失,真正能夠引人共鳴的青春片越來越少。人們都說,長大這件事來的晚一點才好呢。小時候不懂,現在卻覺得,這句話說得真是沒錯。因為成長的代價太大了,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痛苦。青春期的孩子總是風波不斷,敏感而又脆弱,應這一時期,許許多多的青春片就此誕生。
  • 國產青春片為何集體萎靡?臺灣青春片好看在哪?
    國產青春片的票房爆發始於2013年上映的《致青春》,以6000萬成本博得7.26億的票房之後,國產青春片便以星火燎原之勢,批量生產,沿用《致青春》的成功模式,熊熊燃燒了好幾年,屢屢創下市場票房奇蹟。當下的國產青春片大多反映了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80後、90後的喜怒哀樂,講述校園的青春和走出校園的職場故事,情節多為戀情、友情、競爭及背叛。
  • 被禁62年,這部200分鐘電影,終於可以看了 (高清版)
    它上映於1950年,片長3小時,但後來被禁了62年,直到2012年才悄然解禁。........從上映開始,它就經歷了毀譽參半的波折命運。1950年,《武訓傳》上映之初,在社會上引起轟動,群眾好評如潮,報刊熱烈討論,一時洛陽紙貴。
  • 國產青春片你夠了沒?爛片扎堆嚇死寶寶
    國產青春愛情片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讓他們以為終於找到了一個講故事方式,於是我們就看到了2015年青春片的狂轟濫炸模仿時代。◆2005年之前的青春片是那樣兒的青春片主題,不論放在哪個國家哪個時代都是相同的。若是要給那些年的青春片一些關鍵詞,是沒有關鍵詞的,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歷程也不盡相同,真要總結出來那就是「看對眼兒了」
  • 沒有打胎和休學,國產青春片終於像點樣子
    可沒有錢,逃離的腳步也無法那麼堅決。其實,誰的青春不是狂放而又危險的呢?就在你感覺嗅到了一絲「國產青春片」套路的時候,《過春天》悄悄改變了視線裡的焦點。它把鏡頭,對準了佩佩內心世界的荒蕪。她所經歷的,不是親友間血和淚的大徹大悟,而是一點點地去彌補內心深處的空洞。
  • 深度:2016年中國國產電影已經無片可看
    我的一位在國內某著名院線做影院經理的朋友說:今年夏天,國產電影沒有一部片子值得看。市場永遠是對的。據可靠調查,口碑已經成為影響中國電影觀眾掏錢看電影的最重要的因素。去年的《煎餅俠》、《大聖歸來》都是開始排片不高,後來直接受口碑影響排片逐漸提高的。而今年,絕大多數國產電影實在太爛,如果我受到了某一部國產電影海量營銷的蠱惑,掏錢去了影院。
  • Netflix的這部2020年最佳青春片,給國產電影帶來了哪些啟示?
    在著名評分網站爛番茄上,《真心半解》更獲得了高達96%的新鮮度,在不少觀眾和評論家看來,儘管影片由華裔導演執導,但《真心半解》卻呈現出了近年美式青春片最好的模樣,在獎項和口碑的雙加持下,可以說影片想不出圈都難。
  • 說電影:《狗十三》被禁五年,你心裡的結被禁了幾年?
    ​電影《狗十三》是被禁五年後才上映的。挺有意思的。好像青春期時那種不可言說的情緒,在我們在心裡被禁了五年之後終於可以坦然地和朋友說出。和前幾年風頭正盛的青春題材電影不一樣。這部電影一點也不狗血,但卻是我們中大多數人經歷過的青春——平平淡淡卻別彆扭扭,堅持真理卻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矯情的傻子,也曾反抗,但終究不被認真對待。狗十三讓我感受到了那種「被自願」的妥協式成長。
  • 2019年國產青春片的遺珠
    這個名字一方面劇透了電影女主角的身份,另外「春天」也表明年輕人在青春期這段美好時期的寄望,即使有那麼多的不美好,但這終於是難忘的時光。故事講述女主角佩佩,身為一個居住深圳,在香港上學的跨境學童。為了和朋友一起去日本看雪,攢錢外出。於是16歲的她去香港的店面打工兼職。
  • 她好看不是因為沒有墮胎,國產青春片只有臺灣能拍好?
    該的理由是:國產青春片終於來了部像樣的。但不該的原因是,又是臺灣拍的。相信不止一小撮毒友已經猜到Sir今天要說的電影——是的,《我的少女時代》。昨天公映,根據貓眼實時票房顯示,截至22:00,累計票房4106萬。
  • 看完這篇,你就知道這部國產13禁成人動畫為何這麼拽
    ,三部都截然不同,《大聖》看技術,《大魚》靠畫風,《大護法》最為特立獨出,以暗黑的世界觀、暴力美的呈現方式、成人也要三思尋味的種種隱喻,直接將兒童觀眾拒之門外,電影雖然自分級為PG-13,但其實將這部影片列為18禁也並不為過。
  • 那些被禁的高分國產佳作
    國產電影≈爛片的概念已經在我們的腦海中深深根植,但是看到最近的這些國產電影(比如獲獎的《我不是藥神》《大象席地而坐》),心中不禁燃起了一份希望。還是有人在真心實意的愛著電影,還是有人在為中國電影行業默默耕耘。時代創造資本但也同樣激勵著那些真正有才華的電影人。
  • 《會痛的十七歲》:國產青春片已經「墮落」到這種地步了嗎?
    文/追劇者們《會痛的十七歲》是根據饒雪漫系列小說《我不是壞女生》改編,由彭發執導,徐嬌、胡夏、蔡卓妍(阿Sa)、魯諾、王力宏等明星主演的青春愛情電影。這部《會痛的十七歲》是徐嬌和彭發導演繼電影《通靈之六世古宅》後的第二次合作,徐嬌也終於還是把她最愛的二次元搬上了銀幕。
  • 《一生有你2019》國產青春片已死
    《送別》大概是影響最多70、80、90後的一首舊歌,可以成為國民歌曲,多年後,《夜空中最亮的星》會是另一首。不打架不出國不國產青春片。居然沒上床,這很不科學。所謂的音樂夢想有點虛。又消費《海闊天空》、黃家駒。
  • 武瑤做客《今日影評》多維評析國產青春片《最好的我們》
    中新網6月11日電 以小說與網劇形式風靡網絡的八月長安作品《最好的我們》,終於在這個初夏於大銀幕與全國觀眾見面。耿耿與餘淮甜中帶酸、「耿耿於懷」的「振華往事」在電影版中展現出全新樣貌,何藍逗與陳飛宇兩位主角的演繹在收穫好評的同時也遭到了來自劇版粉絲的質疑。
  • 周杰倫《蒲公英的約定》將拍成電視劇,國產青春片爆點在哪裡?
    《蒲公英的約定》是周杰倫2007年11月1日發行的第八張專輯《我很忙》中的第五支歌曲,由方文山作詞,講了懵懂初戀時男孩和女孩沒有說出口的話。看來喜歡這首歌的朋友們有福了,終於可以看到喜歡的歌曲成為電視劇,少年時不能圓滿的愛情,青澀時的愛戀,統統能在這部電視劇中得以實現,小編非常期待這部青春電視劇開拍。除了這一首歌改編成電視劇外,還有一首《三年二班》也將改編成電視劇,也是由周杰倫和方文山共同開發,這又是另一個勵志青春故事了。
  • 電影《頤和園》是最好的國產青春片
    在很多年後,她哭著和一個愛她但她不愛的男孩ML,心裡卻在說「周偉,為什麼我總是急於和你們,我的男孩們做那件事情。因為,只有在做那件事情的時候,你們才懂得我是善良的。」     2006年婁燁拍了頤和園,郝蕾奉獻了教科書級的表演,那時候的她真是美。
  • 看完這5部國產青春片,讓你哭到撕心裂肺!
    想起了自己的青澀青春,想起了那個他(她)?想起了那段久久難以忘懷的青春歲月?那麼讓我們來看幾部國產青春電影,勾起那漸行漸遠的回憶吧!1.《了不起的高二八班》是由愛奇藝、合眾睿客、CFDG青蔥計劃合作推出的網絡電影,由編劇董潤年監製,青年導演姚學執導,梁振倫、王歆霆等主演。
  • 電影《狗十三》上映收穫好口碑,曹保平交出「最好國產青春片」
    這些從小聽到大的話就出自曹保平導演的青春片《狗十三》。和國產電影青春片慣常表達的「殘酷」不同,《狗十三》用平實的故事真真切切地講述了許多尋常孩子的成長曆程,影片也因此被稱為「最好的國產青春電影」。12月9日,記者在大商影城(麥凱樂店)觀看了這部口碑超爆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