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暑假,我有幸作為西安外國語大學英語教育學院旬陽中學支教隊伍的一員,與旬陽中學的孩子在盛夏相約,在「雲」端相聚。何其有幸,能夠參與到為期兩周的支教活動中,通過完成考勤、督促孩子們上課以及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來完成自己的工作。在鍛鍊自己能力的同時,也有了特別深的感觸。
自己作為後勤組的組長,雖然沒有奔赴前線到教學組,給學生們備課、授課,但我覺得後勤組的工作同樣重要,尤其今年特殊的線上教學方式,使得聯繫學生變得尤為困難。我們將支教課程安排的細則打電話通知到每一位同學,確保他們都能按時上課。每節課前通知本節課的會議號,在每節課上做好考勤,再聯繫缺勤的同學。上課的每一天,每一節課都重複這樣的工作,雖然很單一,但是需要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去做,所謂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也會有很棒的收穫。身為志願者,參與到支教活動中來,是無私、是奉獻、是熱愛的表現。支教是實踐、是鍛鍊、是收穫。參與支教活動,不僅豐富了自己的實踐經歷,鍛鍊了自己處事能力,比如如何授課,如何和學生友好相處等,也收穫了許多經驗和朋友。
我一直都很想參與一次支教活動,期待和孩子們近距離接觸,給他們教授一些知識,傳授一些我的經驗,和他們一起玩,一起成長,成為很好的朋友。今年如願以償,我參與了學院的支教活動,但是由於今年的疫情,我們沒有辦法在線下見面,可絲毫不影響跟孩子們的情感聯絡。我們組織班會,讓大家「雲」見面,互相了解;有時也會在QQ閒聊,聊學習、聊生活。文字本身是沒有溫度的,但輸入文字的人,滿懷熱情,飽含真誠,就會讓收到的人,內心向陽,倍感溫暖!
我們的支教不僅只有豐富多樣的課程,同時也開展了一系列精彩的線上活動,尤其是在線上舉行的知識競賽讓我很有感觸,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強大。在此次知識競賽中,我發現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十分的廣泛,能夠學習了解到文學、歷史、體育、化學等不同類別的知識,並且都在知識競賽中取得了比較優秀的成績。由此可見,旬陽即便是一個貧困縣,其教育也並不落後,學生接受到的教育是比較先進的,並且富有多元化。正所謂,真正好的教育是不受地域條件的限制的。他們現在正接收著真正好的教育,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在支教過程中,有的學生由於特殊原因,不得不離開我們的支教班級。在離開之前,她特意留言給各位老師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謝謝,謝謝老師們的課堂讓她學到了許多未曾接觸過的知識;謝謝老師們的鼓勵讓她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謝謝班主任老師的考勤讓她沒有錯過每一節課。質樸的文字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但卻傳達出了學生真摯的感情。她也是第一次作為支教的學生,能夠受到新知識的薰陶,接觸自己未曾見過的東西,在豐富經歷的同時,也增長了見識。這是她的收穫,也是作為支教的老師最希望看到的。在學生看來,老師們就像陽光雨露,她們就是裂縫中的小草,把光亮照進了裂縫中,雨露滋潤著,讓他們感覺到有了希望,有了生機,有了茁壯生長的動力。老師們又何嘗不是呢,他們的辛苦備課、授課,也讓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配合的同學,點燃了她們內心的熱情。希望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應,這便是最好的結果。作為老師,要時刻記住自己選擇教育的初心,傳道授業解惑,像園丁一樣,用心灌溉每一朵祖國的花朵,讓他們都茁壯成長。
線上教學、舉辦活動的方式使得本次的支教變得尤為特殊,也更有意義。我們沒有辦法線下見面,只靠著網絡一線牽。但即使是這樣,我也覺得本次的支教活動很成功,我發自內心的感覺到開心和自豪。作為一名大學生,需要社會實踐來提升自己的能力,磨鍊自己的意志,開闊自己的視野,然而最好的實踐方式就是去支教,投身於貧困地區的教育中去,在支教的過程中體會感受教書育人的意義。我學的是教育專業,未來勢必要從事教育事業。我希望的是,我能夠親自實地去經歷一次支教,懷揣著我對教書育人的憧憬,對山區孩子的熱愛,對參與支教的執著,教授孩子們知識,拓寬他們的眼界,助燃她們走出大山的夢想。我們的政治書上有說過: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支教就是對社會貢獻的一種形式,未來我也要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到基層去,讓小我融入大我,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為社會的發展,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泰戈爾曾經說過:儘管走下去,不必逗留著,去採鮮花來保存,因為在這一路上,花自然會繼續開放。暑期的支教實踐只有短短的兩周,但熱愛志願活動、充滿奉獻精神的內心會驅使著我們一直走下去。志願實踐的路還很長,本次的實踐只是未來眾多實踐中的一份開胃菜,為了以後的志願實踐一路坦途,需要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儘自己的所能,做自己真正熱愛、真正想做的事。
但行前路,不負韶華。本次支教的短暫實踐,並不能阻擋我們的支教熱情,為了我們真正熱愛、真正想做的事,奮力前行,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完成自己的心之所向!
往期精彩:
(點擊圖片查看原文)
來源於英語教育學院暑期旬陽「雲」支教團隊
選編 | 孫荻欣
編輯 | 張嘉鈺
責編 | 康欣怡 吳子靜 嚴曉荷 張嘉鈺
審核 | 王博 蔡紫軒 巨馨雨
指導老師 | 趙桐羽 王博 盧文博 張夏蕊
校團委新媒體發展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