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生日時收到一直視為精神導師的好友來信,在信的結尾她寫,「如果說我26歲有什麼心得體會,大概就是當一隻廢柴好像也不錯。」
這可是她呀!每天的時間分割精確在15分鐘之內,學習各種技能,工作再忙也要堅持夜跑,「那出差怎麼辦呢?」,「去酒店的健身房呀!」,她瞪我一眼,我們一起逛街,從她嘴裡蹦出來最多的一句話是:「我都不知道你還不去買單杵在那裡東張西望些什麼」。我常常戲謔她,「把人生活成一道公式。」
如果說「廢柴」有什麼反義詞的話,我腦海裡蹦出來的第一個就是她的名字,而如今一個堅決的anti—廢柴者竟然發出「當一隻廢柴好像也不錯」的奇怪言論,我不禁好奇的致電詢問順便表達人道主義關懷。
「長久以來我害怕『舒服』的感覺,總覺得待在舒適區是所有不安全感的來源,一直拼命遠離,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我現在拼命的讓自己不舒服,不過是希望在未來能舒服些,也就是說能夠在未來當一隻『廢柴』,而未來總是未知,所以現在舒服也很要緊。」,她在電話那頭懶洋洋的說,「而且當一個廢柴比想像中的要更不錯。」
//
紀德在《人間食糧》中甚至也記錄了一次相似的經歷,他是這麼寫的,「十五年間,我像守財奴一樣拼命積攢,不遺餘力地充實自己,勤奮自學,掌握幾種古代語言,閱讀許多書籍,還學會彈奏多種樂器.」,「50歲那年,我瞧準機會,賣掉了所有的東西」,然後便開始田野調查一般的「廢柴」體驗。
與其說這是一種選擇,還不如說這是一種人生狀態的切換,而「廢」與「不廢」又哪有什麼標準呢?有的人講究健康飲食,頓頓蔬菜瓜果悠然見南山,沒準過段時間他們又認為大口吃肉、油光鋥亮才是好人生。
//
年少時,總是野心勃勃的想一口氣攀上最高的那座山,最好是珠穆朗瑪峰,當然那樣很累,也會耗時很久,但帶來的反饋感與成就感也最強烈,景色也最稀奇。
而能登頂的畢竟寥寥無幾,退而求其次發現或許可以去爬爬少女峰,搭火車就能上山,景色也奇美,還可以嘗嘗奶酪火鍋,哪怕是在山頂吃一杯辛拉麵也是美滋滋。
而戀家又無閒階級情願每天起床去攀一攀家門口的那座南山,輕輕鬆鬆便上山,不想走了隨隨便便就可以下山,好吃的好喝的慷慨供應,時間慢悠悠的絲毫不催人。
要我說,你永遠也不能斷言某一種人生不是好人生,也不能認定第一種一定是人生贏家而第三種一定是廢柴,因為這三種人生狀態可能會隨時切換,處在第一種精英人生的時候可能會很孤單,時常疑惑是不是平淡才是唯一的答案,而第二第三種人生也會懷疑眼前的一帆風順也許只是虛妄。
人生不過是無數體驗的構成與結合,而每一種體驗都不絕對是完美的、永動機一般讓人永不倦怠長久保持的,過於信奉其中某一種,是自由,也是失去自由,連謝耳朵都向Amy求婚了呢。
//
我曾經在火車上與一個年輕的德國小夥子交談,他說,我沒有什麼野心也不想賺大錢,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德國小傻比,有啤酒就著花生米就很開心,下一陣子的目標是在街頭彈吉他,看看能不能賺到請朋友喝啤酒的錢。
我就簡明扼要的說吧,他的夢想似乎是當一隻廢柴,說得體面一點,當一個「普通人」,一下子就被第一梯隊的夢想精英們踢到八丈開外。
而如果「幸福感」這種東西真的可以被量化的話,第一梯隊的數據未必能全面碾軋廢柴們的,他們未必有廢柴們活得爽,有太多東西傍身必定束手束腳些,一身輕鬆反而更能飽食終日泛若不系之舟。
//
民國時期有兩個著名女神,林徽因與陸小曼,都出自名門,有顏有錢並且兼著才華擔當,前者就樂意活成人生贏家的版本,談戀愛、嫁良婿、做學術、搞創作,樣樣不含糊,而陸小曼只喜歡可勁的作,作得清新脫俗,拋棄大好夫婿,嫁給男神徐志摩,再把摩摩的口袋掏空,最後把摩摩作死了,終於作成了「作界翹楚」,可是如果讓陸小曼再選一次,她可能還是情願當陸小曼,因為興許還是當「陸小曼」活得更盡興些。
這無非是不同生活方式的選擇,就好比年少時我們以為物質不重要,傻兮兮的奔跑在理想的精神草原上,大了些便開始更追求物質享受,而物質享受當真就沒有可取之處?通常追求物質的盡頭通向的依然是精神富足。
這也像是打定主意要有所斬獲與隨便逛逛看看風景兩種旅行姿態之間的對決,你很難說得清楚究竟哪種更好。我們無須為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而感到內疚,當林徽因還是當陸小曼都是自己的事兒,任憑哪樣自己覺得高興了就行。
//
我們也應該學著去尊重其他的生活方式,她們既不想當林徽因也不想成為陸小曼們,也不去追求諸如「夢想」這類閃閃發光的詞,就像韓劇裡面那些傻兮兮的女主角,生活之於她們的意義從來不是什麼重大命題,而平凡生活中的細微瑣碎一樣能帶來歡欣與慰藉,泡菜拌飯也能吃得有滋有味,至於減肥,那是明天的事了。
順便再姿態僵硬的蹭一波熱點好了,近期大熱的由亦舒《我的前半生》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像前陣子的《歡樂頌》一樣給無數公眾號提供了靈感與素材。
男神如賀涵,為了除了穿衣打扮之外身無長物的廢柴女主羅子君,flop掉樣樣出色的精英女友/未婚妻,精英女友還是女主多年閨蜜,當然我對這種沒有底線的追求情愛非常不齒,撇開這些,只是覺得這種廢柴女上位的橋段無獨有偶,30歲的金三順贏到小軒軒,30歲的柴田美和子贏到主任,你看,廢柴們也能看到生命之光,並不只是精英們才會被編成電視劇歌頌。
//
我本身不是有什麼大夢想的人,如果說對長期的生活存有什麼期待,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平和些、從容些、滿足些、包容些、感性些、性感些,當然最重要的是要開心些。
今年年初的時候一個妹子給我留言,「沒有夢想的人生跟無憂無慮有什麼區別」,雖然我現在還不能認同這個觀點,可誰知道以後呢?
感謝觀賞
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