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經典的臺詞,「如果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對啊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那與鹹魚有什麼分別呢?
人要有夢想,夢想的前提要有一個目標,毫無目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明天去做什麼?去完成什麼?那有什麼可能去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夢想呢
你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能成就自我!
蛇無頭不行,人無目標就什麼都不能做成。
先為自己設定一個小目標,再到大目標,然後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每一處出口是另一處的入口。每一處出口都是另一處的入口。上一個目標是下一個目標的基礎,下一個目標是上一個目標的延續。
細分階段目標,要保證目標的延續性。把最終目標分成幾個臺階之後,就要把每一個臺階走好。
實現大目標從小目標開始。目標是什麼樣,人生就是什麼樣,有人問哈佛畢業的羅斯福總統:「尊敬的總統,你能給那些渴求成功特別是那些年輕的、剛剛走出校門的人一些建議嗎?
總統謙虛地搖搖頭,但他又接著說:「不過,先生,你的提問倒令我想起我年輕時的一件事:那時,我在本寧頓學院念書,想邊學習邊找一份工作做,最好能在電訊業找份工作,這樣我還可以修幾個學分。
我的父親便幫我聯繫,約好了去見他的位朋友一-當時任美國無線電公司董事長的薩爾洛夫將軍。等我單獨見到了薩爾洛夫將軍時,他便直截了當地問我想找什麼樣的工作,具體哪一個工種?我想:他手下的公司任何工種都讓我喜歡,無所謂選不選了。便對他說,隨便哪份工作都行!
只見將軍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眼光注視著我,嚴肅地說:年輕人,世上沒有一類工作叫隨便』,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標鋪成的!
總統的話令人深思,而其母校哈佛大學商學院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也印證了總統的話。哈佛商學院調查了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布現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佔3%者,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
25年來他們都朝著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那些佔10%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的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
而佔60%的模糊目標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來都沒有目標的人群,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的生活都過得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只有你知道你要做什麼,你才能做成什麼,否則你只會成為那27%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