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題也有講究,有效提問四大原則

2021-01-18 師訓君

閱讀時間:4分鐘

感謝張國棟老師投稿

一個理科教師從「小白」階段成長到精熟教師,筆者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以初中數學為例:

第一為新教師階段,從能講明白一個概念、一道題到有邏輯地講解一個知識點,再到可以掌控一節課。

第二為成熟教師階段,從完整地闡述一個專題、連貫性地上完一個季度的課,再到對三年四季課程體系的熟悉。

第三個階段為精熟教師階段,對同學科縱深串聯研究,再到同學段其他學科研究。比如用數學知識解決初中物理的聲光力熱電,用英文翻譯初中語文的古詩詞等等。

而在這些歷程中,課堂提問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

以下從暑假QAD大數據分析,研究了大量的書籍、期刊,總結出了課堂提問的四個原則——課堂提問「加熱」(HEAT)法。

第一部分 暑假QAD數據分析

QAD(Quality Assurance Development)的定義為教學質量保證與發展。

具體分為管理教學質量的工具、教師行為、課堂步驟、學員收穫的評估方式,以及基於數據的教學觀摩。

2020財年新東方合肥學校暑假全校488位老師被進行了QAD,單項滿分3分,提問技巧1.926分為最低分。

主要表現為:

◆ 教師提問形式單一;

◆ 教師提問的學生數量有限;

◆ 教師對學生回答無有效處理和回應(忽略學生的回答)。

翻看文獻會發現同樣的問題。1912年Rommiete Stevens調研數據顯示,一個老師平均每天提問395次, 其中大約三分之二的問題是需要學生死記硬背的問題。

而到了幾十年以後的1988年,學者Swift、Dooding同樣在調研中發現,中學科學課上85.9%的提問是在考學生的記憶水平。

第二部分 課堂提問四原則

根據過去二十多年的課堂提問問題調研結果,筆者總結為以下三大類:

第一是問題本身:過於簡單、漫無目的、沒有趣味;第二是針對對象:用來控制課堂紀律的懲罰;第三是時間使用:提問過快、沒有等候3-5秒、沒有啟發作用等。

那什麼是有效課堂提問?

有效課堂提問的定義為——教師在精心預設問題的基礎上,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在教學中生成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參與對話,全面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並對提問及時反思與實踐的過程。

從定義中可以提煉出課堂提問四原則,提煉首字母為HEAT:

Hierarchical層次性

Enlightening啟發性

Anchored目的性

Tantalizing趣味性

1

層次性

關鍵詞:拆解清晰;搭腳手架

問題分類

根據布魯姆認知領域六層次,把問題分為了六個層次,並給出了反應行為以及具體的示例問題,供教師在備課中參考使用。

解答距

什麼是解答距?解答距就是讓學生經過一番思考才能解決問題,讓思考的「軌跡」有一段「距離」 。同樣的課堂提問一開始應該是從初級階段開始的,不能直接跳到創造階段。

2

啟發性

關鍵詞:變換形式;疑問句式

變直為曲。比如語文學習到三峽,可以提問:如果你是三峽的導遊,請介紹三峽的美景;引導發散。比如語文學習到《愚公移山》,可以設計辯論題目:愚公移山好還是搬家好;新舊銜接,承前啟後。比如數學課堂中利用轉化化歸思想,一元二次方程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來設計提問的問題;語言形式與結構。多採用疑問句,突出學生的看法與感受,比如:你怎麼知道……呢?

3

目的性(又稱針對性)

關鍵詞:聚焦目標;具體明確

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具體的問題類型。教學目標這裡重點說明一下。

首先需要具體明確,並用可以觀測的外顯行為描述出來。明確地指出學習結果是什麼,所採用的行為動詞要明確、可測評。比如舉例、說出、指出、讀出、知道。

再者,教學目標檢測的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某項工作。

格式應該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行為條件),學生(行為主體)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行為動詞)自己的主要觀點(表現程度)。

4

趣味性

關鍵詞:搭橋關聯;相聲評書(積累段子)

類比法。數學:等式性質與不等式性質;物理:水流與電流。懸念法。物理:用手可以抓住子彈嗎?太空人怎麼上廁所?矛盾衝突。語文:死海不死矛盾嗎?創設情境。「在你們眼中,春天是什麼顏色的?」 VS 「孩子們,你們喜歡春天嗎?」生活故事。數學:函數定義與生活中的菜譜,突出變量之間的對應關係。另外,除了提問,傾聽也是很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總結了課堂提問傾聽七要素:

眼神接觸——直接看著發言者,並保持眼神接觸;面部表情——比如微笑,表現出好奇心、興趣、驚喜;肢體語言——比如攤開的手勢,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身體距離——調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更接近正在發言的學生;保持安靜——學生發言保持安靜,不要打斷學生;口頭肯定——比如「嗯對」 「是的」 「我同意你的觀點」;小 結——複述學生在討論中提出的主要觀點。

誠然,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需要在大量的真實課堂中刻意練習的。從預設問題到真實課堂的實現,需要綜合設計。

教師要對每節課的教學進行具體思考:

學生現有的起點是什麼?

教學重難點是什麼?

為達目標,要選擇什麼樣的教學內容作為資源和手段?

選擇什麼樣的教學策略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資源?

如何組織師生之間多向、有效的互動?

何以知道目標是否具體得以落實……

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才真正值得我們提問;沒有規範模版的優秀,才真正值得我們追求。

相關焦點

  • 職場溝通中如何提問?好的問題把複雜變簡單,那該怎麼問?
    ——威廉·布萊克職場中怎麼提問題。提問有技術嗎?問問題還用學嗎?回答問題難,提問題不是張嘴就來嗎?你在職場中真的會提問嗎?職場溝通的目的,是和別人建立值得信賴關係,然後去解決問題。提出好的問題,好的問題本身遠比問題的答案更有力量。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特別會提問呢?怎麼才能問出一些重要的問題呢?
  • 內丹修煉四大原則
    內丹修煉四大原則 內丹修煉的四大原則,對於初學內丹功法的人來說,很有指導意義。若能深刻領悟,照旨而行,必能事半功倍。這四大原則是:「務實不務虛,論事不論理,貴逆不貴順,重訣不重文。」 有時碰到問題,你若強究其理,反而越弄越糊塗,所以內丹修煉過程中講究就事論事。在民間,有許多功力深厚的氣功師,你要他講道理,他也許說不清,或說出來的道理你覺得莫名其妙,但就事論事地談功法,談練功經驗,他就能講得頭頭是道。所以丹經古籍中常以各種形象的比喻,來描述功理及練功景象。例如把養生比喻一盞油燈來闡明開源節流的宗旨,是再形象貼切不過的了。
  • 之時間管理四大原則(上)
    時間管理是指通過事先規劃和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對時間的靈活以及有效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時間管理四大原則:從圖中不難看出,越有成就的人對自己的目標越清晰也越長遠,而大部分人則對自己的目標比較模糊,生活在社會的中層地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領」階層。那如何制定有效而清晰的目標呢?你可能要問什麼樣的計劃才能稱之為是好的計劃呢?
  • 楊瀾高情商提問馬伊琍獲全場稱讚:你與會聊天,只差一個有效提問
    小孩子總愛問十萬個為什麼。中學生總是問這道題怎麼解。走上職場後,我們看到同事總是拿銷售冠軍,我們也會忍不住問他銷售的心得。這些提問構建了我們智慧大腦的一磚一瓦。如果不主動提問,我們只是單方面被動地接受社會信息,很難獲得成長。只有通過不斷提問,才能提高認知。2.提高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的領域已經提不出好問題了,那意味著他在這條路上已經沒有什麼發展了。比如當老闆開完會之後,提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意見或問題。如果你每次都回答沒有問題,會讓老闆怎麼想?
  • 漳州白癜風醫院,治療白癜風疾病期間,患者要注意四大飲食原則
    漳州白癜風醫院,治療白癜風疾病期間,患者要注意四大飲食原則 時間:2021-01-02 08:36:49 泉州中科白癜風醫院 漳州白癜風醫院:中醫學認為,冬天天氣寒冷時,人的生命活力會由盛轉衰,此時正是「補冬」的好時機。因此,白癜風患者冬季進補應注意哪些原則?
  • 丨《學會提問》
    這個時候就更不好意思問了——問就是不專業,問就是不會,問就是不適合,問就是無法勝任。直到某個瞬間,我們突然不再提問了。很多人在成年之後都不再問問題,尤其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數年之後,似乎是所有的不解都已消失,於是變得不怎麼愛提問了,反而認為自己不應該問別人,而是別人應該向自己請教。
  • 導師問這個問題有何用意?研究生:提問的都是好老師
    近日,有網友提問:研究生導師為什麼喜歡問學生家境?是想了解什麼呢?這樣一個很少人注意的問題卻在某乎引發了熱議,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一些網友就好奇: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已經算是離開原生家庭,有不少人甚至都成家立業了,為什麼還要問家庭情況?
  • 提問是個技術活,提對問題,升職加薪沒難度
    回憶一下面試時,面試官在結束面試前,都會問「你還有什麼問題嗎?」這時,你會如何回答?網上有很多教程,教大家要問公司戰略布局,不要問薪資等等。胖妹以前做過HR,有個畢業生令人印象深刻,最後這個環節問了一個問題:「貴司現在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直接把胖妹問懵了,當時作為一名小HR,哪裡知道公司遇到啥大困難啊。
  • 當你有問題要問老師的時候
    現在講課提倡以學生為主,以問促學,所以課下和課上總會湧現一大批來問我問題的童鞋。問問題是好事,可是,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很多時候學生的問題都會讓老師很抓狂,一面作為人類很想打他,一面作為老師又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感情來給TA解答。
  • 圖解:你不知道的幾種百度知道提問方法
    問題1:在網上看到一張靚照,想問問是哪個女明星。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圖片直接貼出來,讓眼尖的網友來回答就行了。其實百度知道可以支持直接貼圖,一貼便知。當然,回復也可以貼圖的。融會貫通:1、一個你打不出來的生僻字,想問讀音和含義,手寫吧,拍照後上傳百度知道。
  • 婚宴菜單定製四大原則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定製菜單的幾點原則。婚宴菜單定製四大原則原則一:菜餚的數目應為雙數婚宴菜餚數目通常以八個菜象徵發財,以十個菜象徵十全十美,以十二個菜象徵月月幸福。原則二:菜餚的命名應儘量選用吉祥用語比如婚宴中的菜品如果是色、料、味成雙成對,我們通常以鴛鴦命名如:鴛鴦魚片、鴛鴦雞淖、鴛鴦酥等來寄予新人和諧美滿的祝願。菜品的命名中比較避諱類似二龍戲珠、一龍盤柱、二鳳朝陽之類的名稱。
  • 戒除奶睡前,明白了這四大原則讓你事半功倍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在戒除奶睡時需要遵守的四大原則。有些媽媽嘗試了幾天就跑來問我:「為什麼你說的方式沒有用呢?」大部分新的模式的建立都需要2-3周(當然不排除因個體差異,有些寶寶2、3天就可以接受,但是大部分都很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希望你認真地堅持一段時間。另外,孩子的邏輯非常簡單,如果你在嘗試新的安撫方式失敗後發火生氣,他可能就會很直接地將「新的安撫方式」和「媽媽生氣」聯繫起來,也就更加排斥了。
  • 直面真問題,找到根本解:如何有效解決問題?
    有學員問我:如何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因為他在經營管理中,常常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有一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想解決,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我說,分析和解決問題,也有一些方法。在場的其他企業家,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更多情況,想給他一些建議。高管具體是什麼職位?收入多少?合同中有沒有什麼風險?……但,這是一個「真問題」嗎?我聽了一會,忍不住打斷了大家。
  • 日本四大料理都有什麼講究?
    這種說法有一點道理,不是說窮與不窮的問題,而是說出了中國料理(日本稱「中華料理」)與日本料理(和食)的根本不同——日本料理多崇尚自然美味,而中國料理多喜歡加工美味。去年,我在東京接待了一位來自重慶的朋友,多年不見,特地約了一家日本料亭,想請他品嘗最正宗的日本懷石料理。沒吃幾口,他就跟我說「有沒有味精?」我說「一般不會有」。
  • 《學會提問》:比知道答案更重要
    想要做出正確的決策,我們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每一次正確判斷都是基於結論、證據和相關的推理做出的,抓住關鍵點,問幾個關鍵問題,結果往往就會清晰明了。如何抓住關鍵點,問出關鍵問題呢,其實是是有科學方法的。
  • 銷售話術的四大技巧:掌握這些,閉著眼也能賣貨
    中醫講究「看、聽、問」,只要掌握了這四項技術,診斷就容易了。在我們的銷售行業,有四種技能:聽、問、說和切。它們是什麼意思以及如何使用它們?讓我們看看!一、銷售對話中的的四個能力聽:就是傾聽顧客的講話內容問:關心顧客需求,適當提問說:表達自己的目的,說服顧客購買產品
  • 答網友問:入境日本時必須注意的四大問題
    原創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靜說日本昨天寫了一篇文章,談了日本從10月1日開始打開國門,允許持有3個月以上日本在留資格的外國人入境的事,有不少網友留言諮詢,諮詢各種問題。第三,無論是日本人還是外國人,進入日本之前,都必須在所在國和所在地區,事先做好PCR檢測,而且這份檢測報告必須是72小時之內才有效(檢測報告籤發時間必須在你入境日本之前的72小時之內)。特別提醒各位:PCR檢測報告的檢測項目與結果說明必須是英文,中文無效,有可能會被拒絕入境。檢測報告標準樣本可以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或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的網站上下載。
  • 最有效減肥食譜要遵循哪些原則
    核心提示:減肥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入小於出」,也就是說,只有攝入小於消耗的熱量時,才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因此,減肥者注意控制飲食很關鍵,每天都自己進行有效合理的控制,那麼最有效減肥食譜要遵循哪些原則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 白巖松問劉欣:為啥全程不提問?
    」但是,外界此前大多期待是一場「辯論」,對於最後呈現出場採訪的形式,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也在《新聞1+1》連線劉欣,提出大家都想問的問題:為什麼全程都在回答沒有提問?劉欣表示:我可以提問,但我選擇不提問。因為她的節目她會說導語,她會說劉欣我來問你這個,我來問你下一個,然後我們走廣告,然後我們再見。整個節奏都是她把握,你不知道她要說什麼,但是我覺得這是我必須付出的。雖然我到了客場的狀態上,但是我得到的東西遠遠大於我可能失去的東西。董倩:你得到的是什麼?
  • 上交所發布指引 科創板公司自願信息披露錨定「有效」,講究「分寸」
    9月25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第2號——自願信息披露》(下稱《指引》),進一步細化和豐富了科創板上市公司自願信息披露的一般原則和具體要求,並結合市場實踐給出範例和說明,為科創公司的「自願披露」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規範建議。  作為法定信息披露必要和有益的補充,自願信息披露的「火候」實有頗多講究:少一分,投資者難窺全貌;多一分,則有「自賣自誇」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