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蘭生物「A拆A」:核心板塊增速連年放緩新冠疫苗遲遲未有進展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若華蘭疫苗此次成功上市,未來其疫苗業務或有可能與血製品業務分庭抗禮。

華蘭生物(002007.SZ)「A拆A」計劃又有新進展。

12月4日,華蘭生物公告,控股子公司華蘭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華蘭疫苗」)創業板IPO申請獲深交所受理。

根據華蘭疫苗招股書,此次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4001萬股,預計募資24.95億元。將用於流感疫苗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凍幹人用狂犬疫苗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新型肺炎疫苗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等5大項目。

其中,新型肺炎疫苗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正是華蘭疫苗針對新冠肺炎,採用腺病毒疫苗和滅活疫苗兩種不同技術路線開展的疫苗研發,同時還包括相關生產線的建設。

不過,在全球即將展開新冠疫苗接種的當下,今年3月已經官宣進行新冠疫苗研發的華蘭生物,至今未有疫苗進入臨床階段。

對於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問題,華蘭生物董秘辦相關負責人12月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新冠疫苗當前研發進展以及面臨的問題還要等相關披露,我們(華蘭生物)這邊暫不清楚,但招股書中明確的關於新冠疫苗開發項目會繼續推進。」

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緩慢,華蘭生物核心板塊血液製品也陷入低迷。根據歷年財報,血液製品板塊的收入增速從2016年的34%跌至2019年9%增速。

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生物製品企業高管12月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主業的瓶頸或是華蘭生物急於跳出血製品板塊,推動疫苗板塊上市的原因。

醫藥行業分析師、深圳中金華創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濤12月4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分拆華蘭疫苗上市是為推動疫苗製品和血液製品兩個細分領域的分隔,從而突出主營業務,實現單個主體募集資金的限制。

12月4日收盤,華蘭生物股價報46.07元/股,微增0.63%,總市值840.49億元。

疫情催熱疫苗板塊

近年來,華蘭疫苗業績表現快速增長趨勢。根據財報,2017年至2019年,華蘭疫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5億元、8.03億元、10.4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91.88%;淨利潤-7688.16萬元、2.7億元、3.75億元。

目前,華蘭疫苗已上市的疫苗有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組B型肝炎疫苗(漢遜酵母)、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同時多個疫苗產品在研發或者註冊過程中。

醫療健康研究員楊靂12月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疫苗業務是當前「明星業務」,具有高成長性,在後新冠疫情時代,疫苗接種趨勢、戰略儲備制度等都將為疫苗行業帶來中長期利好。

身處黃金賽道,人用疫苗創業板上市公司如沃森生物(300142.SZ)、智飛生物(300122.SZ)、康泰生物(300601.SZ)等,市盈率都在50倍以上。例如2019年智飛生物淨利潤為23.66億,同比增長63.5%,市盈率為52。康泰生物淨利潤為5.73億,增速31.62%,市盈率為145。

對標上述幾家公司,如果華蘭疫苗上市後也能達到相近的估值水平,以50倍市盈率預估,市值將達到185億。相比高瓴驊盈和晨壹啟明入股時138億元估值,高出了34%。

企業併購專家王耀武12月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當前疫苗領域備受資本市場關注,推動疫苗板塊上市意味著上市公司將擁有更多的融資渠道,不僅有利於擴大行業知名度,也能最大限度實現股東價值。

核心血製品板塊增速放緩

儘管疫苗板塊表現搶眼,但華蘭生物另一核心板塊血液製品業務卻陷入低迷。

2019年報顯示,其血液製品收入佔比約7成,疫苗製品佔比約3成,毛利率方面,血液製品盈利能力遠遜於疫苗製品,前者毛利率約為60%,而疫苗製品毛利率超過80%。

受疫情影響,國內血製品需求量激增量價齊升,據前瞻網數據,2020前三季度國內共批籤發血製品 7408.20萬瓶,同比增長 11.91%。由於上遊血漿供應量增加,部分血製品呈現不同程度上調,如人血白蛋白5g每瓶的價格從原來的310元-320元漲價至340元/瓶。

但從三季報來看,華蘭生物前三季度血製品收入約19.6億元,同比減少6%,板塊淨利潤約6.6億元,同比減少16%。

華蘭生物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對時代財經表示,血製品收入下降主要由於疫情影響了採漿與生產。血製品從採漿到完成批籤發一般需要5-8個月,年初疫情大概影響3個月左右的採漿及原料血漿檢疫期,致使三季度批籤發較上年下降較多。

隨著單採血漿站設置審批監管不斷趨嚴,華蘭生物血液製品業務增速早已出現放緩跡象。

根據國信證券研究數據,2016-2019年,華蘭生物血製品營收增速分別為34%、14.5%、15.9%和9.8%,下滑趨勢較為明顯。

上述資深生物製品企業高管對時代財經表示,主業的瓶頸是華蘭生物急於跳出血製品板塊的重要原因,但很難改變血製品板塊獨大的局面。

事實上,華蘭生物也一直在尋找新的增長點,2013年,華蘭生物與股東共同成立華蘭基因,正式進軍基因重組與單克隆抗體領域。目前,華蘭生物持有華蘭基因40%股權。

華蘭生物在2020年中報透露,華蘭基因目前共有7個單抗品種取得臨床試驗批件,其中阿達木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貝伐單抗正在按計劃開展III期臨床研究,德尼單抗、帕尼單抗和伊匹單抗已經進入I期臨床研究,另有多個處在不同研發階段的單抗藥物正在穩步推進,為公司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不過,目前國內已有大量藥企從事單抗藥研發,其中頭部企業恆瑞醫藥(600276.SH) 、君實生物(01877.HK)、信達生物(01810.HK)等開發的阿達木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貝伐單抗等產品均已上市銷售。

上述資深生物製品企業高管也對時代財經指出,「單抗藥物雖前景大,但競爭對手眾多,華蘭生物單抗藥研發進度早已落後於國內頭部藥企。」

對於進軍單抗領域,華蘭生物相關負責人表示,「單抗僅是我們(華蘭生物)參股企業涉及的業務,對此並沒有具體參與和了解。」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相關焦點

  • 流感疫苗市場又添新對手 華蘭生物上半年盈利5億元 下半年能否力挽...
    流感疫苗看下半年  對於華蘭生物的全年業績,多家券商表示有信心,這和企業的疫苗業務關係較大。安信證券認為,2020年上半年,華蘭生物疫苗業務實現銷售額-579萬元,同比下降148.37%,實現淨利潤-2528萬元。但這主要與流感疫苗銷售集中在下半年有關。
  • 康泰生物、華蘭生物:跳水的疫苗板塊,被拋棄的千億投資機會
    關於新冠疫苗的價格問題首先,祝賀新冠疫苗上市,且保護率達到預期,79.3%的保護率,如果大家都接種了,足夠形成免疫屏障。然後,中午正式公布,新冠病毒疫苗肯定是為全民免費提供。結果康泰,智飛等疫苗股股價閃崩,跑路的和接盤的互道一聲:憨批你沒看懂。
  • 預告一出立刻閃崩的華蘭生物,機構瘋狂出逃,四家券商卻力挺
    而去年的華蘭生物也就26元-27元左右,後來同樣是在機構的助推下,到了40元+的高位。這次的機構逃亡,不知是否拉開了這家「白馬」公司由盛轉衰的過程?有行業分析師稱,華蘭生物四季度疫苗業務或出現下滑,成為拖累全年業績的主要原因。
  • 4天3漲停:輝瑞新冠疫苗需-70℃存儲 A股冷鏈板塊直接飆了
    輝瑞新冠疫苗需-70℃存儲,冷藏設備在美遭瘋搶,A股冷鏈板塊直接飆了傅蘇穎 周璐璐據報導,為了能夠安全儲存輝瑞公司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美國各州、城市和醫院開始爭相搶購超低溫冷藏設備。設備被瘋搶的同時,股票市場上的冷鏈相關板塊也有所反應。
  • 艾美疫苗集團:納米顆粒新冠疫苗研發獲重要進展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艾美疫苗集團:納米顆粒新冠疫苗研發獲重要進展中證網訊(記者 郭新志)西藏艾美生物疫苗技術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艾美疫苗集團」)4月8日通過官方公號發布消息稱,集團與合作方浙江鼎持生物製品有限公司
  • 海外疫苗進入交付周期:國內大量生產在即 關注抗疫常態化主線
    財聯社12月3日訊,進入冬天,在新冠疫情年內的第二輪爆發中,被感染人數規模再度擴大。11月份美國的新增病例數佔疫情暴發以來全美病例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前局長戈特利布本周表示,以此趨勢,預計到2020年底,將有30%的美國人感染新冠病毒。
  • 疫情突然加碼,疫苗板塊重現機會!投資者是時候「跑步上車」了?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激增,病毒病變在丹麥出現,疫苗研發工作持續受到各界關注。就國內看,當前已有4款候選疫苗進入臨床III期,研發進度居於世界前列。在此推動下,其背後的A股疫苗板塊也再次站上風口。11月9日開盤,疫苗指數在短暫下挫後持續上漲,板塊內14隻個股全部紅盤,高歌猛進。
  • 新冠疫苗研發國際合作衝刺 康泰生物接棒「牛津疫苗」 復星醫藥或...
    不只一例,復星醫藥(600196.SH)與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BNTX.US)8月5日聯合宣布雙方合作研發的新冠mRNA 疫苗BNT162b1臨床試驗進展,截至當日有72名受試者接種該疫苗。與此同時,各國新冠疫苗研發進入衝刺階段甚至宣布成功。據俄媒8月11日報導,俄羅斯衛生部長稱該國有望在今年10月開展大規模疫苗接種。
  • 中泰證券--醫藥生物行業月報:調整提供布局良機 把握高景氣子行業...
    本月新冠疫苗的積極數據陸續披露,全球新冠疫苗整體進展順利,已有輝瑞&BioNTech、Modera、以及阿斯利康三家公布新冠疫苗臨床III期的進展數據,其中BioNTech和輝瑞合作的新冠疫苗BNT162b2的臨床III期取得積極中期分析數據:在接種完整2劑次的BNT162b疫苗(或安慰劑組)7天之後,觀察到疫苗的保護效力達90%以上。
  • 進展最快國產疫苗!國藥中生新冠疫苗在阿聯獲批上市 明年產能...
    12月9日,國藥股份(600511)漲停,國藥一致(000028)、智飛生物(300122)、復星醫藥(600196)等新冠疫苗概念股跟漲。  消息刺激來自阿聯,該國衛生和預防部當日在官網宣布,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在該國進行註冊。
  • 國產新冠疫苗目前進展如何?各家企業的研發和生產情況怎樣?產能有...
    截至目前,我國有5個疫苗正在開展三期臨床試驗,分別是: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中生武漢」和「中生北京」滅活疫苗、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滅活疫苗、軍事科學院聯合康希諾公司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飛龍科馬共同研發的新冠重組蛋白疫苗。國產疫苗目前進展如何?各家企業的研發和生產情況怎樣,供應量能否保證呢?科技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 國產新冠疫苗正式申請上市 概念股已聞聲漲停
    隨著我國新冠疫苗研發進度的推進,大概率未來將通過附條件批准的申請,或將實現加速上市。  雖然國藥集團研發的新冠疫苗還未正式上市,但此前已納入緊急使用,市場表現良好。  11月17日,中國國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敬楨曾公開表示。國藥集團研發的新冠疫苗在緊急使用中已有近百萬人接種,目前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接種後到世界150多個國家工作學習的人員,無一例感染。
  • 新冠疫情終結者?美國又一新冠疫苗被爆有效!關注疫情受到重創的板塊
    前有瑞輝和德國初創生物技術公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存在90%有效,今天又被爆出美國Moderna公司研製的疫苗有效性達到94.5%。疫苗有效性不斷加強,這極大的提高市場抗疫信心。提高市場抗疫信心的同時,美國Moderna公司競爭對手的股價受到影響。 從兩個公司研究的新冠疫苗上看,都是屬於mRNA技術路線。據資料顯示,mRNA可以通過無細胞體外轉錄過程生成,因此無需細胞培養或動物源基質、生產工藝簡單。
  • 生物疫苗板塊異動!疫苗進入衝刺階段,A股潛在受益股名單流出
    板塊方面,汽車產業鏈早盤再度衝高,東風汽車、小康股份衝擊漲停;醫藥板塊表現活躍,疫苗、眼科、仿製藥等細分板塊均有異動;白酒、軍工等板塊也有亮眼表現,農業、銀行、半導體板塊表現較弱,兩市跌多漲少,北向資金小幅流出。疫苗大規模生產準備。
  • 我國新冠疫苗或很快獲批 有機構不懼板塊調整大宗買入
    11月11日,國藥集團官微發布中國生物新冠疫苗Ⅲ期臨床接近尾聲、試驗各項數據均好於預期的文章。據我們得到的消息,該新冠疫苗Ⅲ期臨床已取得較多病例,在病例數和相關指標達到我國疫苗審批要求後將獲批,時間上看可能就在近期。此外,國家藥監局正在對三葉草生物等新冠疫苗企業密集調研。
  • 棄HPV疫苗選擇mRNA新冠疫苗 沃森生物又一次資本運作?
    作者 | 丁景芝閱讀所需約8分鐘2020年12月11日,有公開消息稱,中國首個mRNA新冠疫苗生產車間建設奠基儀式開啟,這一疫苗產業化建設項目是由沃森生物(300142.SZ)主建,預計項目投資2.8億元,一期產能為每年1.2億劑,預計開工後8個月內建成投入運營。當天,沃森生物股價漲幅6.91%,不過,該上漲沒有持續,第二天又開始其微跌態勢。
  • 批籤發新規出臺,新冠疫苗上市障礙掃清
    截至目前,國藥集團、科興中維、康希諾/軍科院、智飛生物的新冠疫苗正在各國展開Ⅲ期臨床試驗,有的已獲得部分國家的審批。而復星醫藥、沃森生物在國內的臨床試驗也進入到了衝刺階段。業界預計,新冠疫苗最快將在明年第一季度在中國上市。此番《辦法》的出臺,正是為新冠疫苗在國內的上市鋪路。
  • 沃森生物「賤賣」資產鬧劇:疫苗股高處不勝寒
    不過,此次轉讓風波也讓投資者的目光轉移到疫苗股估值問題探討上。  疫苗股市值不斷膨脹  在新冠疫情下,新冠疫苗的研發無疑使得疫苗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相應疫苗概念上市公司市值也不斷膨脹。  Wind顯示,12月7日,A股疫苗指數(8841313.WI)收於2693.64點,雖然較8月4日4047.76點的歷史最高收盤價有所降低,但年初至今漲幅依然高達98.65%,近一年漲幅達113.97%,遠遠高於所有滬深市場核心指數。
  • 新冠疫情終結者? 又一新冠疫苗有效率達94.5%,又是mRNA疫苗
    幾乎同時,這則消息傳遍了全世界:Moderna公布了該公司的新冠候選疫苗在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的第一個中期分析數據,該疫苗的有效率達94.5%——一周前輝瑞/BioTech公司的疫苗有效率是90%。
  • 曾靠行賄疫苗獲批,成大生物能否成為「A拆A」第一股?|IPO研究院
    據公開資料顯示,成大生物為遼寧成大(600739.SH)旗下子公司,遼寧成大持有其超六成股權。此前成大生物曾欲於香港上市失敗,此次公司擬在科創板上市,如若成功上市,成大生物將成為國內「A拆A」第一股。然而,成大生物公司本身存在產品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