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若華蘭疫苗此次成功上市,未來其疫苗業務或有可能與血製品業務分庭抗禮。
華蘭生物(002007.SZ)「A拆A」計劃又有新進展。
12月4日,華蘭生物公告,控股子公司華蘭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華蘭疫苗」)創業板IPO申請獲深交所受理。
根據華蘭疫苗招股書,此次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4001萬股,預計募資24.95億元。將用於流感疫苗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凍幹人用狂犬疫苗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新型肺炎疫苗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等5大項目。
其中,新型肺炎疫苗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正是華蘭疫苗針對新冠肺炎,採用腺病毒疫苗和滅活疫苗兩種不同技術路線開展的疫苗研發,同時還包括相關生產線的建設。
不過,在全球即將展開新冠疫苗接種的當下,今年3月已經官宣進行新冠疫苗研發的華蘭生物,至今未有疫苗進入臨床階段。
對於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問題,華蘭生物董秘辦相關負責人12月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新冠疫苗當前研發進展以及面臨的問題還要等相關披露,我們(華蘭生物)這邊暫不清楚,但招股書中明確的關於新冠疫苗開發項目會繼續推進。」
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緩慢,華蘭生物核心板塊血液製品也陷入低迷。根據歷年財報,血液製品板塊的收入增速從2016年的34%跌至2019年9%增速。
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生物製品企業高管12月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主業的瓶頸或是華蘭生物急於跳出血製品板塊,推動疫苗板塊上市的原因。
醫藥行業分析師、深圳中金華創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濤12月4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分拆華蘭疫苗上市是為推動疫苗製品和血液製品兩個細分領域的分隔,從而突出主營業務,實現單個主體募集資金的限制。
12月4日收盤,華蘭生物股價報46.07元/股,微增0.63%,總市值840.49億元。
疫情催熱疫苗板塊
近年來,華蘭疫苗業績表現快速增長趨勢。根據財報,2017年至2019年,華蘭疫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5億元、8.03億元、10.4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91.88%;淨利潤-7688.16萬元、2.7億元、3.75億元。
目前,華蘭疫苗已上市的疫苗有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組B型肝炎疫苗(漢遜酵母)、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同時多個疫苗產品在研發或者註冊過程中。
醫療健康研究員楊靂12月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疫苗業務是當前「明星業務」,具有高成長性,在後新冠疫情時代,疫苗接種趨勢、戰略儲備制度等都將為疫苗行業帶來中長期利好。
身處黃金賽道,人用疫苗創業板上市公司如沃森生物(300142.SZ)、智飛生物(300122.SZ)、康泰生物(300601.SZ)等,市盈率都在50倍以上。例如2019年智飛生物淨利潤為23.66億,同比增長63.5%,市盈率為52。康泰生物淨利潤為5.73億,增速31.62%,市盈率為145。
對標上述幾家公司,如果華蘭疫苗上市後也能達到相近的估值水平,以50倍市盈率預估,市值將達到185億。相比高瓴驊盈和晨壹啟明入股時138億元估值,高出了34%。
企業併購專家王耀武12月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當前疫苗領域備受資本市場關注,推動疫苗板塊上市意味著上市公司將擁有更多的融資渠道,不僅有利於擴大行業知名度,也能最大限度實現股東價值。
核心血製品板塊增速放緩
儘管疫苗板塊表現搶眼,但華蘭生物另一核心板塊血液製品業務卻陷入低迷。
2019年報顯示,其血液製品收入佔比約7成,疫苗製品佔比約3成,毛利率方面,血液製品盈利能力遠遜於疫苗製品,前者毛利率約為60%,而疫苗製品毛利率超過80%。
受疫情影響,國內血製品需求量激增量價齊升,據前瞻網數據,2020前三季度國內共批籤發血製品 7408.20萬瓶,同比增長 11.91%。由於上遊血漿供應量增加,部分血製品呈現不同程度上調,如人血白蛋白5g每瓶的價格從原來的310元-320元漲價至340元/瓶。
但從三季報來看,華蘭生物前三季度血製品收入約19.6億元,同比減少6%,板塊淨利潤約6.6億元,同比減少16%。
華蘭生物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對時代財經表示,血製品收入下降主要由於疫情影響了採漿與生產。血製品從採漿到完成批籤發一般需要5-8個月,年初疫情大概影響3個月左右的採漿及原料血漿檢疫期,致使三季度批籤發較上年下降較多。
隨著單採血漿站設置審批監管不斷趨嚴,華蘭生物血液製品業務增速早已出現放緩跡象。
根據國信證券研究數據,2016-2019年,華蘭生物血製品營收增速分別為34%、14.5%、15.9%和9.8%,下滑趨勢較為明顯。
上述資深生物製品企業高管對時代財經表示,主業的瓶頸是華蘭生物急於跳出血製品板塊的重要原因,但很難改變血製品板塊獨大的局面。
事實上,華蘭生物也一直在尋找新的增長點,2013年,華蘭生物與股東共同成立華蘭基因,正式進軍基因重組與單克隆抗體領域。目前,華蘭生物持有華蘭基因40%股權。
華蘭生物在2020年中報透露,華蘭基因目前共有7個單抗品種取得臨床試驗批件,其中阿達木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貝伐單抗正在按計劃開展III期臨床研究,德尼單抗、帕尼單抗和伊匹單抗已經進入I期臨床研究,另有多個處在不同研發階段的單抗藥物正在穩步推進,為公司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不過,目前國內已有大量藥企從事單抗藥研發,其中頭部企業恆瑞醫藥(600276.SH) 、君實生物(01877.HK)、信達生物(01810.HK)等開發的阿達木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貝伐單抗等產品均已上市銷售。
上述資深生物製品企業高管也對時代財經指出,「單抗藥物雖前景大,但競爭對手眾多,華蘭生物單抗藥研發進度早已落後於國內頭部藥企。」
對於進軍單抗領域,華蘭生物相關負責人表示,「單抗僅是我們(華蘭生物)參股企業涉及的業務,對此並沒有具體參與和了解。」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