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大多數國人從狂熱中慢慢冷靜下來,把目光和精力放到了日常的生活中,於是,各自鍾情於木工、泥水匠、種花、養鳥、裁縫、繡花、打毛衣、燒菜做點心……
我則滿足於口腹之慾,也虧得嘴饞貪吃,羸弱之身才得以擺脫多病的困境。對於美食,凡看到、聽到、吃到時感興趣的,都會去試一試。
春節放假四五天,親友們常籍此聚一聚。我先生家的兄弟姐妹們,在年假裡,一天一家輪流喝酒吃飯,無形之中,大家的廚藝得到了交流。
那天,在我家吃飯時,我端上一道蒸菜——五色絲。盆中紅、黑、黃、白、褐色分成五「叉」,上桌後用筷子拌勻,呈現在眾人目中的是「五彩繽紛」。大家你一筷我一筷地挾起來,一吃,滿口鮮香。這道菜獲得一致好評,連續幾年,到我家吃飯,必有此菜。
五色絲的做法:
五色絲,就是把五種顏色不同的食材,切成絲,一種顏色擺成一「叉」,五種顏色絲各自調好味,放在盆子裡,澆上雞湯上鍋蒸熟,上桌時拌勻。此菜略有些湯汁,有葷有素,十分鮮美。因為不放生抽,不用油炒,所以很清口。
當時,物資匱乏,好多東西買不到,所以,湊滿五色確屬不易。那年的五色絲中,紅色是香腸,現在改作火腿。黑色是木耳,當時得憑票購買,黃色是自家攤的蛋皮,白色是冬筍,熟雞絲,褐色是水發海參。
以上食材都是預先煮(蒸)熟,這樣,幾種食材就沒有先熟後熟的問題,而且上菜速度也快。現在,臨上桌時,可考慮臨時加些淖熟的芸豆絲或荷蘭豆絲,使菜的色彩更豐富。
【作者簡介】董紹桐,女,祖籍濮院。1945年出生,在嘉興市實驗小學任教37年,擔任語文等科的教學工作。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曾任嘉興市民進二屆、三屆、四屆市委會委員,嘉興市二屆、三屆、四屆政協委員。著有《晚霞集》《夕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