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南宋是什麼樣啊」
「是萬家燈火,是綠草如茵,是我們的家鄉和根源。」
文能提筆震詞壇,武能騎馬安天下。可誰知一代詞宗辛棄疾其實只想當一名武將實現山河一統。
北方角落的一間屋子裡,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醉倒在桌前,微風吹過,一張紙從桌上滑落,筆鋒強勁地書寫著: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01年少文武兼修
公元1140年,此時靖康之變剛過去15年,一代名將嶽飛還在前線奮勇殺敵。
同年5月28日,在山東省濟南市一個名為四風閘的地方誕生了一個男嬰。這個男嬰便是辛棄疾。
由於家父早死,辛棄疾便是由祖父辛贊撫養長大,辛棄疾最後成為一代英雄與詞宗也是和這位老人分不開的。
祖父辛贊由於族人的緣故並沒有隨皇帝南遷,而是在金國就任,然而他始終都想能夠有一個機會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可無奈是一個文人。
也因此他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到了這個孫子身上,從名字上就可見一斑。
起名為辛棄疾,希望他能夠像霍去病一樣上場殺敵,攘除金人。
年少的辛棄疾在祖父的薰陶下,從小便文武兼修。祖父也經常帶他登高望遠,指畫山河。
清晨傍晚,總能見到一個小小的身影執一把長劍,嘶嘶破風,掃下一片落葉。轉眼間,十八歲的辛棄疾已經成為文武兼備的青年才俊。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祖父辛贊的提議下,辛棄疾踏上了去金國的旅途,兩年的時間內,他觀察到金國的山川形勢和內部關係,同時也見證了金人對漢人的壓迫與掠奪。
這次遊歷也令辛棄疾更加堅定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02少年英雄真氣魄
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奮受金人壓迫的漢人奮起反抗,遍地揭竿而起。
其中耿京帶領的隊伍最為壯大,期望報國的辛棄疾帶領著他聚集的二千人投入耿京門下,由於軍事和文才出眾,擔任掌書記一職。
年少遊歷的經驗使辛棄疾想出的諸多計謀,也經常帶頭迎敵,短短幾個月便攻下了幾個城池。
公元1622年,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聯絡,收復失地的夢想近在眼前,獲得朝廷的支持,一舉攻破便能實現九州歸一,山河一統。
然而回到營地的他沒有聽見歡迎的聲音,只看見滿眼的素服,只得知首領耿京在醉酒後被下屬張安國殺害了。
03那一夜,他也想過了卻君王天下事
「嗒嗒嗒嗒嗒」,夜色裡,少年辛棄疾率領著五十騎前往南邊金人的佔領區去,這一去,不問生死。
氣血翻湧下的他已顧不得那樣多了,一心只想將這叛徒張安國捉拿歸案。五萬多人的佔領區赫然眼前,辛棄疾令人將馬蹄子包裹起來,一行人悄聲地進去黑夜裡,他們摸索到張安國的帳篷,只見因殺死耿京而受賞的張安國已然醉倒,正想藉此機會將張安國帶走,然而此時金營拉響了警報。
「辛棄疾,你果然還是來了」
「此等不來,非丈夫也,此人我一定要帶走,以正軍威。」
五十對五萬多人的隊伍,明眼看似乎不可能會成功,但在那一晚,刀光劍影之下,金軍首領被一騎長矛刺中沒了性命,渾身是血的辛棄疾在親衛的掩護下帶著張安國就此離去。
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只有這種不要命的打法才有可能在這絕對的劣勢中找到一點生的希望。萬幸,張安國已經捉住,身上的傷也有了價值。想到此,身下的馬跑得更快了。
及至皇宮,將叛徒張安國交給朝廷,與鬧市斬首示眾,極大地振著了軍心。本以為自此便可帶領著將士們去戰場收復失地,實現九州一統、天下歸一的志向了。
然而,帝王之心難以捉摸。
這個從小在金人佔領區成長起來的人,如今能五十人深入到五萬多人的敵營全身而退將人帶出,若能為我所用,定能所向披靡,可萬一…
多疑的帝王始終不敢給這個驍勇善戰的將士更多的兵力。
04四十年光陰驀然回首
第二天,年僅二十三歲的辛棄疾被任命為江陰籤判,相當於江陰的秘書長,掌管文書工作。滿懷希望的他積極工作,並向上提出了許多抗金北伐的建議,匯集成《美芹十論》《九議》等抗金謀略著作。得到許多將士的贊同。
然而朝廷對他著作裡提的抗金內容十分冷淡,只關注到了他的實於能力,將他頻繁調任到江西,湖北,湖南等發生荒亂和盜賊猖獗的地方,基本上哪裡出事就將他往哪裡調。
為官二十年間,曾於湖湘地區討伐平定過盜賊,於湖南邊界招兵買馬兩千人與草寇作戰,於江西地區饑荒時賑災深受百姓愛戴,可始終沒有被調任到一線去領兵打仗。即使如此,他在任期間創建的飛虎軍最後也成為了抗金的一支強力軍隊。
05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公元1169年,年已41歲的辛棄疾遭到彈劾,朝延讓他回鄉隱居,主和派已然佔領了主位。
把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此後二十年時間內,偶有皇帝想再度調任辛棄疾,不出幾月,辛棄疾又再次被彈劾。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可憤自己一生空有本領,卻未能一直上陣殺敵。
公元1207年,辛棄疾溘然長辭,享年六十八歲,死前口中仍呼「殺賊,殺賊」。
如若可以,我只想當一名將士
這位文武雙全的英雄在最後的二十多年裡創作了六百多首作品,詞皆上乘,只有親歷過戰場的殘酷與激烈才能創造出如此凜然殺氣的詞作。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是他嚮往的那個抗金戰場。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豪邁沖天,卻是他的真實寫照。
然而,更多的是他於天地間苦苦追尋的平衡。
這個浪漫的人也曾說: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這個深情的人也曾說: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南宗很美,有萬家燈火,有綠草如茵,卻沒有可以上戰場抗金的機會。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卻道天涼好個秋。
如若可以,我只想當個將士為國家實現九州為一,山河一統的夢想。
圖源網絡侵權刪,本文由小暖看歷史原創,謝絕轉載。
參考:《宋史辛棄疾列傳》、《稼軒詞》
往期精選:雨霖鈴堪稱北宋離別詞之最,看柳永如何寫出這千古名篇,感同身受
初唐四傑之首,天賦異稟,卻飽經挫折,連上天不忍他在人間受苦
杜甫的兩首詩帶你看唐朝短短幾十年的社會變化,盛唐轉入衰敗!
四大發明之活字印刷術,發明後為何沒有很快傳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