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一部分三國迷認為,如果諸葛亮採納魏延的建議,冒一把險,由子午谷偷襲長安,或許能早日北定中原。
《魏略》、《資治通鑑》的確記載了子午谷奇謀
其實《三國志》並沒有寫子午谷奇謀,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出自《魏略》、《資治通鑑》: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唯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危計,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魏略》
諸葛亮將入寇,與群下謀之。丞相司馬魏延曰:「聞夏侯,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長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亦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危計,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資治通鑑》大唐和阿拉伯帝國到底誰厲害?突騎施的蘇祿可汗告訴你
這裡面有個明顯的漏洞,那就是魏延不可能用十天時間由子午谷抵達長安。雖然諸葛丞相沒讓魏延走子午谷,但是曹真後來替魏延實踐了一把。
曹真曾經對蜀漢發動了一波反攻,其中一路從子午谷出發,花了一個多月,魏軍一邊修路,一邊行軍,居然連一半的路程都沒走完。這還是蜀漢沒有往子午谷派出一兵一卒的情況下。雖然當時有下雨的因素,但也從側面說明這條路有多麼艱險。魏延即使在路上沒有發生意外,十天時間未必能從谷中走出來,再別說出了谷後抵達長安的路程了。
另外還有幾個致命的邏輯漏洞是魏延這種久經戰陣的老將不可能犯的
第一個漏洞,魏國不能在子午谷有伏兵;
第二個漏洞,魏延一路不能遇到抵抗,拖延時間;
第三個漏洞,夏侯楙必須是智障加膽小鬼,不能有任何反常行為,必須一看見魏延,就立馬跑路,身邊的任何人都不能說服他;
第四個漏洞,攻下長安後,魏國不能立馬反攻,一定要等到諸葛亮同魏延會師才行。
《三國志》記載的版本更加符合邏輯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之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三國志》
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魏延不過是要和諸葛亮分兵而已,並沒說非要走子午谷。另外,魏延的目標不是長安,而是潼關!
這就符合邏輯了,如果魏延帶一隻兵馬奇襲潼關,打魏國一個措手不及,那麼一旦成功,可以利用潼關險要地勢,切斷魏國與關中的聯繫,幾乎是將魏國的一條胳膊斬斷!這樣諸葛亮便可以慢慢消化關隴地區。
雖然《三國志》記載的這條策略依然有風險,比如,魏延要是搞不定潼關怎麼辦?但是起碼比「子午谷奇謀」靠譜得多。
結論:三國志更可信,魏延不過是要獨自帶兵而已,並沒說過一定要走子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