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其實只是司馬懿,給諸葛亮下的套而已

2021-01-12 明升工作室

曹魏佔的是中原和關中,是當時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雖然因為連年戰亂和天災人口和經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但是曹魏統一北方後必定會滿滿恢復起來的,相反四川因為地理隔絕於中原,並沒有受到多大的衝擊,也就是說哪怕苦心經營一段很長時間,也不過如此,長期發展肯定比不過中原地區的,所以孔明心裡應該很清楚。

諸葛亮應該不是怕魏延投敵,他對魏延很不錯,魏延在諸葛亮時代地位極高,主要應該是這個子午谷奇謀本身就不靠譜。蜀漢兵少,並不像演義裡一樣動輒出動十萬大軍,除去各地駐軍和都城留守以外諸葛亮每次出徵手頭可用的兵力可能也就五萬上下,就這個軍力而言,五千精兵實在不是可以隨隨便便拿出去賭一把的數字。至於子午谷奇謀本身,這個事情在明末發生過,初代闖王高迎祥走子午谷意圖奪取長安,結果是被孫傳庭堵在黑水峪,兵敗被擒,凌遲處死,當時高迎祥的軍隊可不止五千,而是數萬之眾,但孫傳庭麾下秦兵總數不過萬餘,就算再加上其他地方調來的軍隊,我也不認為明末到處漏洞的情況下孫傳庭的兵力會比統一北方數十年的曹魏要強。

子午谷奇謀很難,而且意義並不大,甚至都有可能是個圈套,長安位置重要,居然是一個夏侯楙在守,而旁邊就是郭淮和後方的司馬懿,何況就算打下來憑魏延的那一點人馬能不能守住也是一個大問題,按照20天的時間來算,雖然諸葛亮可以到,同樣郭淮和司馬懿也一樣可以到,所以說無論從哪個角度想,諸葛亮都應該不會同意。個人覺得,蜀漢拿下長安,反而加速蜀漢滅亡,只能以攻代守,蜀漢經不起大敗。

隴右不在手,就取關中長安。就算撞大運打下來,一塊飛地怎麼守。不派大軍去,魏延就是肉包子打狗,大軍後方如何保證,被斷糧道怎麼辦,大概率全軍覆沒,蜀漢滅亡。說白了位置決定腦袋,魏延作為將領成了後世留名,敗了無非就是一死。諸葛第一目標肯定是蜀漢存在,然後才有北伐。

鄧艾如果陣亡對魏的影響並不會很大,但魏延是諸葛亮麾下為數不多的大將,還可以獨自領軍,蜀漢人才匱乏,兵源也很緊張,為了一場勝算不大的偷襲,折損大將和精銳實在冒險。況且,就算魏延費勁打下長安必然也是損失巨大,長安孤城一座,就地怎麼補充兵源?依靠魏國降兵降將等待諸葛亮大軍?長安只要堅持一點時間,魏國援軍必到,到那個時候,蜀軍回撤已無可能。諸葛亮正是看到了這個奇襲計劃的可操作性太差,才不能同意的。

因為奇襲戰爭就算成功國運也不會長久。從玄學上講,有個叫氣運的東西,我們過去講得國之正,要堂堂皇皇,才有國運延綿。鄧艾後來奇襲是成功了,但這種本來就屬於需要靠很多很大運氣才能成功的事情,失敗便罷,成功了就會消耗很大一部分國運。所以魏晉國祚都很短。蜀漢當時的國運足以支持一次這樣程度的奇襲麼?大半是不夠的,就算真的成功,國運也消耗一空,平白便宜了東吳。鄧艾突襲只是加速了蜀漢的滅亡,即使正面打滅蜀也只是時間問題,不能因為諸葛保守打法輸了就說冒險是對的。諸葛是三國唯一入選武廟十哲的人,在國力,軍力均不如對手的情況下,打的對手只能堅守,這在戰爭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相關焦點

  • 司馬懿也贊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為什麼不用魏延之計?
    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諸葛亮並沒有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他覺得太過於冒進了,那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有可取之處呢?
  • 從子午谷奇謀看司馬懿諸葛亮軍事水平:誰指揮魏延,能攻取長安?
    魏延和馬謖的軍事水平誰高誰低,那是不言而喻的,咱們要聊的,是從子午谷奇謀看司馬懿諸葛亮軍事水平:誰指揮魏延,能攻取長安?  諸葛亮為什麼不讓魏延走子午谷,咱們沒有生活在後漢三國亂世,沒有多大發言權,但是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說話應該比較有分量,按照司馬懿的說法,那就是「換做是我,早拿下長安了!」
  • 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真的是因為他「不善奇謀」嗎?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三國志》中對此事並無詳細記載,只是說魏延欲率領萬人,效仿韓信,從小路奇襲關中,與諸葛亮會師潼關,諸葛亮沒有同意。在裴松之補註《魏略》中,對此事有更加具體的記載。「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如此精妙,為何得不到諸葛亮的認可?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率師北伐,令馬稷為前鋒,前去鎮守街亭。後來,由於馬稷的剛愎自用,丟掉六盤山的重要關隘街亭,諸葛亮只能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以失敗而告終。據《資治通鑑》記載,在諸葛亮制定北伐方案時,魏延曾獻上子午谷奇謀。然而卻沒有得到諸葛亮的認可,世人多為魏延扼腕嘆息,以為諸葛亮因此錯失關中,更有甚者認為諸葛亮並不擅長用兵。
  • 三國時期,魏延獻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為何嚴令否決?
    論子午谷奇謀成功的可能性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蜀中丞相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中提到,蜀國大將魏延提出與諸葛亮分兵進軍,其具體計略是:諸葛亮率軍兵出斜谷,進攻長安及潼關,而魏延親自帶萬餘精兵,兵出子午谷
  • 魏延獻子午谷奇謀,為何遭到諸葛亮否決?只是因為忌憚其才華?
    三國蜀國諸葛亮北伐曹魏時,魏延曾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卻被諸葛亮拒絕,後世很多人常以為憾,批評諸葛亮用兵過于謹慎,導致錯失良機,當代也有人將這一案例運用於職場,認為魏延不懂職場潛規則,所以其計劃才不被採用,對此,六甲番人認為,子午谷奇謀被否決只是一次決策而已,與決策者諸葛亮生性謹慎關係不大,更與什麼職場潛規則沒半點關係。
  • 三國:3個原因,說明「子午谷奇謀」就是個坑,幸好諸葛亮沒聽!
    豫薦你|文【全文2347字,圖片6張】三國:「子午谷奇謀」就是個坑,諸葛亮不採納是對的,有3個原因!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之時,魏延曾提出過一個建議,即自己效仿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帶領部分精兵,經由子午谷,在魏軍支援未到之時,快速拿下長安,和諸葛亮會師於潼關。這個建議被後世稱為「子午谷奇謀」。
  • 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魏延的這條計策之中,是否存在三個漏洞?
    諸葛亮伐魏,一直堅持出祁山而不聽從魏延的建議走子午谷。於是有人說諸葛亮根本就沒想過跟曹魏決戰,他數次出兵只是為以攻為守,同時也要化解蜀漢日益嚴重的內部矛盾——益州本土派一直蠢蠢欲動,如果大家沒有外敵可打,很可能會發生內訌。
  • 圖說三國——諸葛亮自始至終沒有採用的「子午谷奇謀」
    羅貫中在近十五回的篇幅中,將諸葛亮的每一次北伐的過程都刻畫的非常詳細,通過描繪諸葛孔明與司馬懿之間的相持對立,將兵家的韜略,爾虞我詐描繪的非常形象,成為《三國演義》後半段最吸引讀者的部分,而在諸葛亮出師未捷,近乎悲壯病逝五丈原之後,《三國演義》也快就走向了收場。由此可見,諸葛亮的北伐中原是《三國演義》中,蜀漢勢力的最後一次高潮。當然了,小說畢竟是小說,並非真實的歷史。
  • 不存在的子午谷奇謀
    相當一部分三國迷認為,如果諸葛亮採納魏延的建議,冒一把險,由子午谷偷襲長安,或許能早日北定中原。《魏略》、《資治通鑑》的確記載了子午谷奇謀其實《三國志》並沒有寫子午谷奇謀,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出自《魏略》、《資治通鑑》: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爭執1000多年,諸葛亮真的是走了一步臭棋嗎?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600多裡的子午谷山道,兩邊高山對峙,中間水流湍急,全靠架在岫巖上的棧道通行。一旦遇到降雨,勢必將大大影響軍隊的行進速度。曹真以十萬之眾,尚不能搶修好被雨水破壞的棧道,一個月連一半的路都沒有走完。而僅有萬人的魏延一旦遇到大雨,又怎麼可能在十天之內走出子午谷?誠然,魏延如果取道子午谷,未必會遇降雨。
  • 為何不用「子午谷奇謀」?了解這4點,才發現諸葛亮真高明!
    本期《墨說三國》我們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的一段公案: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到底有沒有用?為何諸葛亮就是不同意呢?其實在以史為鑑看來,魏延子午谷奇謀的成功率極大,要是諸葛亮同意這一計策,極有可能佔據關中,在戰術上迎來一次大的勝利。但是在戰略上,蜀漢將面臨極大的困局,這一困局一個處理不好,極有可能危及剛剛平穩的蜀漢政權存亡。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局勢。
  • 「子午谷奇謀」是什麼?諸葛亮竟然用了它就能打勝仗?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長期駐守漢中的蜀漢大將魏延向諸葛亮獻計歷史上「子午谷奇謀」,此奇謀無論在《三國志》還是在裴松之的註裡都有記載,可見,「子午谷奇謀」歷史上的真實性比較大,其核心內容是: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可惜的是,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冒險而不採用。
  • 「子午谷奇謀」是什麼?諸葛亮如果用了它就能打勝仗?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長期駐守漢中的蜀漢大將魏延向諸葛亮獻計歷史上「子午谷奇謀」,此奇謀無論在《三國志》還是在裴松之的註裡都有記載,可見,「子午谷奇謀」歷史上的真實性比較大,其核心內容是: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可惜的是,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冒險而不採用。
  • 《三國演義》諸葛亮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雖然對歷史的三國時期描述有些虛構化,但依然會讓人熱血沸騰,其中的各種奇謀妙計也是被人交口稱讚。魏延是蜀漢的一位大將,僅次於五虎將的存在。在武藝高強的同時,他的小計謀也是不少,尤其是以子午谷奇謀為世人道哉。
  • 魏延子午谷奇謀真的有效?老玩家在《三國志11》中檢驗歷史真偽!
    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魏國卻久攻不下,蜀國大將魏延深知諸葛亮年事已高、不可長期據守,所以向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效仿名將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想讓諸葛亮率大軍從斜谷(大路)直擊長安,而魏延自己則率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山間小道)突襲。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為何不被採納?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熟讀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諸葛亮北伐之際,魏延向諸葛亮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謀劃,那就是歷史有名的子午谷奇謀。由魏延親五千精兵,由子午谷繞道長安,效仿韓信的「暗度陳倉」之計,攻下長安城。但是令後世可惜的是,諸葛亮並沒有採納這一建議。
  • 子午谷真假奇謀,揭露魏延和諸葛亮最大的戰術分歧!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的爭論點之一。贊同的人說,魏延奇謀可定關中,惜乎諸葛亮不用,錯失大好時機。
  • 幸好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否定了,要不然魏延會讓蜀國一敗塗地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令許多人扼腕嘆息。很多人除了聲討馬謖之外,更偏向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事件。一般的觀點是,蜀漢北伐宜急不宜緩,像是諸葛亮那樣慢騰騰穩紮穩打的套路,根本不是蜀國國力可以支撐的。只有像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那樣,來一場激進冒險的突襲,這樣就可以奪佔長安,北伐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 魏延作為諸葛亮的副帥,為何會提出看似荒誕的「子午谷奇謀」
    魏延作為諸葛亮的副帥,曾經提出奇襲長安的計劃,史上把這道計劃稱為"子午谷奇謀",因為太過天馬行空,再加上不被諸葛亮採納,這條計劃也被很多人認為荒誕,不切實際。但在魏延的角度來看,這條計劃的可能性確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