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魏延的這條計策之中,是否存在三個漏洞?

2020-12-28 騰訊網

諸葛亮伐魏,一直堅持出祁山而不聽從魏延的建議走子午谷。於是有人說諸葛亮根本就沒想過跟曹魏決戰,他數次出兵只是為以攻為守,同時也要化解蜀漢日益嚴重的內部矛盾——益州本土派一直蠢蠢欲動,如果大家沒有外敵可打,很可能會發生內訌。

但是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及當時地圖,就會發現子午谷奇謀是異想天開,魏延的才能遠不如諸葛亮,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是明智決策,魏延的一句話,讓諸葛亮發現了此計的三個巨大漏洞,他一眼就看出兵出子午谷,魏延和他的五千精兵必然有去無回。

為了便於讀者諸君參詳,咱們還是來看看《魏略》中的魏延子午谷奇謀:「夏侯楙(夏侯惇之子,時任安西將軍)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魏延也做了最壞打算,那就是拿不下長安而曹魏援兵到來,五千奇兵有被包餃子的危險,於是他進一步解釋以打消諸葛亮的顧慮:「夏侯楙一聽我來了,必然乘船逃跑,我就可以就地取糧,你從斜谷進兵,二十天也能到達(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那時候你外圍突擊我中心開花,鹹陽以西的地盤就都是咱們的了!」

諸葛亮毫不客氣地否決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很多人都以為這是「諸葛一生唯謹慎」,但是我們看了地圖就會知道,這不是諸葛亮謹慎,而是魏延太冒失了。

所謂子午谷,就是北起陝西省長安縣西南秦嶺山中,南起石泉縣,北至陝西省長安縣西南秦嶺山中一段長約三百三十公裡的不是路的路。

從這張地圖中,我們就發現了子午谷奇謀的第一個巨大的漏洞:走不是路的路,五千精兵的糧草和攻城器械難道要自己背著嗎?僅僅是那條二百三十公裡的子午谷,魏延能在十天之內走出去嗎?

登山愛好者可能知道,就是僅帶著一把工兵鏟,背著一天的飲食,頂多也就能走二三十裡——三國時期可沒有瓶裝水和壓縮乾糧,即使士兵連攻城器械和備用箭矢都不帶,甚至連鎧甲都不穿,有怎能保證在十天之內穿越子午谷?萬一遇到山洪暴發或山體滑坡,這五千人豈不是要餓死在子午谷?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實際是「圖上作業」,並沒有考慮到走蜀道難於上青天,兵兇戰危,一定要把不利因素都考慮進去,走子午谷,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佔,想憑僥倖成功,任何一個合格的將帥都不會如此冒險。

十天之內能否帶著乾糧走出子午谷,估計魏延自己也沒把握,所以魏延也拿不出說服諸葛亮的理由,可能他也發現了子午谷奇謀的第一個漏洞:十天之內達成戰略目標還好說,如果走不出子午谷,那豈不是要進退失據陷於絕境?

在第一個漏洞之後,第二個漏洞也緊跟著出現了:沒有攻城器械的五千輕裝蜀兵,能否拿下長安城?

魏延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奇兵突擊一路未遇抵抗,大家郊遊一樣來到了長安城,而夏侯楙已經坐船逃掉,魏延像回家一樣開進了不設防的長安城。

這當然是一廂情願的異想天開:長安城可不僅僅有一個夏侯楙,曹魏的智謀之士和悍勇之將,數量可能是蜀漢的十倍。

無論是曹丕還是曹叡,其能力都遠勝阿鬥劉禪,即使夏侯楙真的跑了,長安城也不是魏延能拿得下的——兵法上講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如果長安城只有五百守軍,魏延也難以拿下,這是因為他連一架雲梯都沒有,只要魏軍把城門一關,魏延就只能幹跳腳沒辦法——輕功只是個傳說,這些步兵騎兵也不可能飛上城牆。

如果魏延頓兵堅城之下,而魏軍四面合圍,本來就不想替劉家打仗的蜀軍,除了一鬨而散,就是斬了魏延的首級後棄甲倒戈:關羽荊州之敗、劉備夷陵之敗、馬謖街亭之敗,說明劉備集團只能打順風仗,一旦戰事不利,士兵們是不肯戰鬥到最後一息的。

魏延也不是一點頭腦都沒有,所以他做了最壞的打算:自己拿不下長安城而且有被包圍的危險,但是這時候諸葛亮已經親率蜀軍主力從斜谷殺過來了。

這就是第三個也是最大的一個漏洞了:孤立無援的魏延能否堅持十天?如果諸葛亮能用二十天打通斜谷之路,還用多次出祁山無功而返嗎?你魏文長真把曹魏精兵良將都當空氣了?

事實上別說二十天,就是給諸葛亮兩年時間,他也沒能力從蜀中殺到長安城下——如果能的話,豈不早就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了?

戰爭不是兒戲,一招失措,就會讓成千上萬的人丟掉性命,如果諸葛亮真讓魏延出子午谷而自己走斜谷,不顧一切地攻擊前進,可能三國爭霸早就提前結束了:魏延領著餓得半死的殘兵趕到長安城下,夏侯楙一看送上門的軟柿子,不但不會跑,反而會衝出城來一通狂捏,把魏延吃的連個渣兒都不剩。

諸葛亮不顧一切地攻擊前進,損失慘重來到曹魏腹地,只能看見魏延丟下的斷刀殘槍,救援不及而後路又被曹魏切斷,那麼諸葛亮不學黃權,就得學項羽了。

我們沒有生活在三國時期,無法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做出更深入的分析,但是連司馬懿都承認諸葛亮「天下奇才」,如果子午谷真的可以作為奇兵突襲通道,那麼曹魏就不可能不派兵堵住口子,如果進入子午谷十死無生,魏延也不可能奇襲成功,所以綜合來看,還是諸葛亮技高一籌,他的戰略眼光,還真不是魏延所能理解的。

當然,說子午谷奇謀不靠譜,只是筆者一家之言,畢竟魏延也是當世名將,他提出子午谷奇謀也不可能是放空炮,所以最後還得請教讀者諸君:如果諸葛亮真的給了魏延五千或一萬精兵,能夠直搗長安畢其功於一役嗎?

相關焦點

  • 魏延獻子午谷奇謀,為何遭到諸葛亮否決?只是因為忌憚其才華?
    三國蜀國諸葛亮北伐曹魏時,魏延曾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卻被諸葛亮拒絕,後世很多人常以為憾,批評諸葛亮用兵過于謹慎,導致錯失良機,當代也有人將這一案例運用於職場,認為魏延不懂職場潛規則,所以其計劃才不被採用,對此,六甲番人認為,子午谷奇謀被否決只是一次決策而已,與決策者諸葛亮生性謹慎關係不大,更與什麼職場潛規則沒半點關係。
  • 三國時期,魏延獻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為何嚴令否決?
    論子午谷奇謀成功的可能性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蜀中丞相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趙子龍力斬五將,諸葛亮智取三城」中提到,蜀國大將魏延提出與諸葛亮分兵進軍,其具體計略是:諸葛亮率軍兵出斜谷,進攻長安及潼關,而魏延親自帶萬餘精兵,兵出子午谷
  • 不存在的子午谷奇謀
    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亦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危計,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資治通鑑》大唐和阿拉伯帝國到底誰厲害?突騎施的蘇祿可汗告訴你這裡面有個明顯的漏洞,那就是魏延不可能用十天時間由子午谷抵達長安。雖然諸葛丞相沒讓魏延走子午谷,但是曹真後來替魏延實踐了一把。
  • 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真的是因為他「不善奇謀」嗎?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陳壽認為諸葛亮連年徵戰,卻未能成功,是因為將略應變,非諸葛亮所長。後世很多人也十分認可這種說法,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諸葛亮否決了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計謀。「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 司馬懿也贊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為什麼不用魏延之計?
    對於諸葛亮其人,歷來眾說紛紜,尤其是關於他親自率軍北伐是否可取、對於魏延的任用方面的爭論,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劉備白帝城託孤以後,善於理政的諸葛亮可以說沒有讓死去的劉備失望,諸葛亮制定了「賞罰必信、科教嚴明;獎勵農桑,與民生息」的政策,使得蜀國恢復了元氣,並開創了一個「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積蓄饒」的局面。
  • 《三國演義》諸葛亮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雖然對歷史的三國時期描述有些虛構化,但依然會讓人熱血沸騰,其中的各種奇謀妙計也是被人交口稱讚。魏延是蜀漢的一位大將,僅次於五虎將的存在。在武藝高強的同時,他的小計謀也是不少,尤其是以子午谷奇謀為世人道哉。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1400年後,他用5萬條性命解開了謎團
    大意是已經兵抵漢中首府南鄭的諸葛亮召集蜀軍諸將商議北伐事宜,魏延向諸葛亮請兵萬人沿子午谷奔襲長安。他認為鎮守長安的主將膽怯無謀,聽聞蜀軍從天而降,必將乘船沿渭水東逃洛陽。屆時,諸葛亮率領的主力部隊北出斜谷。
  • 如果諸葛亮採用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能否成功拿下長安?
    眾所周知,在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延向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聞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簡而言之就是他帶領一萬人從子午谷急行軍十日到達長安,採用閃電戰攻佔長安。最後考慮過後諸葛亮並沒有採用。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爭執1000多年,諸葛亮真的是走了一步臭棋嗎?
    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 論歷史上三國時期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就是魏延,魏延是一代名將,在五虎上將亡故以後,當時人才匱乏的蜀漢可謂是擎天之柱,他的武力雖然比不上五虎上將,但是他的謀略和統兵之才與五虎上將有過之而無不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就曾提出子午谷奇謀,由於這個計劃過於冒險,被諸葛亮否決,歷史上對於這個計劃說法不一樣,本人今天說說對這個計劃的看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的計劃是:聲東擊西。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為何不被採納?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熟讀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諸葛亮北伐之際,魏延向諸葛亮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謀劃,那就是歷史有名的子午谷奇謀。由魏延親五千精兵,由子午谷繞道長安,效仿韓信的「暗度陳倉」之計,攻下長安城。但是令後世可惜的是,諸葛亮並沒有採納這一建議。
  • 幸好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否定了,要不然魏延會讓蜀國一敗塗地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令許多人扼腕嘆息。很多人除了聲討馬謖之外,更偏向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事件。一般的觀點是,蜀漢北伐宜急不宜緩,像是諸葛亮那樣慢騰騰穩紮穩打的套路,根本不是蜀國國力可以支撐的。只有像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那樣,來一場激進冒險的突襲,這樣就可以奪佔長安,北伐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 子午谷真假奇謀,揭露魏延和諸葛亮最大的戰術分歧!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的爭論點之一。贊同的人說,魏延奇謀可定關中,惜乎諸葛亮不用,錯失大好時機。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如此精妙,為何得不到諸葛亮的認可?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率師北伐,令馬稷為前鋒,前去鎮守街亭。後來,由於馬稷的剛愎自用,丟掉六盤山的重要關隘街亭,諸葛亮只能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以失敗而告終。據《資治通鑑》記載,在諸葛亮制定北伐方案時,魏延曾獻上子午谷奇謀。然而卻沒有得到諸葛亮的認可,世人多為魏延扼腕嘆息,以為諸葛亮因此錯失關中,更有甚者認為諸葛亮並不擅長用兵。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此人用慘重的代價,告訴世人答案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說法,魏延天生反骨,且被諸葛亮一眼識破,一直提防著他,其實這根本就是瞎掰。正史中的魏延沒有反骨,諸葛亮死前也沒有留下錦囊殺他。相反,諸葛亮認為魏延堪當大用,除了性格略微孤傲,不擅長搞人際關係,其他方面都挺好。身為三國時期出色將領,魏延具有不錯的軍事才能,提出的建議或意見,基本都會被採納,卻也有例外,比如子午谷奇謀。歷史上有沒有這回事呢?
  • 從子午谷奇謀看司馬懿諸葛亮軍事水平:誰指揮魏延,能攻取長安?
    魏延和馬謖的軍事水平誰高誰低,那是不言而喻的,咱們要聊的,是從子午谷奇謀看司馬懿諸葛亮軍事水平:誰指揮魏延,能攻取長安?  如果司馬懿跟諸葛亮互換角色,能夠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取勝嗎?咱們還是來看看《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中的描述。
  • 「子午谷奇謀」是什麼?諸葛亮竟然用了它就能打勝仗?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長期駐守漢中的蜀漢大將魏延向諸葛亮獻計歷史上「子午谷奇謀」,此奇謀無論在《三國志》還是在裴松之的註裡都有記載,可見,「子午谷奇謀」歷史上的真實性比較大,其核心內容是: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可惜的是,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冒險而不採用。
  • 「子午谷奇謀」是什麼?諸葛亮如果用了它就能打勝仗?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長期駐守漢中的蜀漢大將魏延向諸葛亮獻計歷史上「子午谷奇謀」,此奇謀無論在《三國志》還是在裴松之的註裡都有記載,可見,「子午谷奇謀」歷史上的真實性比較大,其核心內容是: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可惜的是,諸葛亮認為此計過於冒險而不採用。
  • 魏延「子午谷奇謀」只需要向諸葛亮要幾千兵馬,為何被拒絕了?
    魏延「子午谷奇謀」的核心在於出奇制勝,頗有點韓信暗度陳倉的味道。但是,三國時期的天下大勢與楚漢爭霸時截然不同。韓信時代的關中有雍、塞、翟三秦,天下諸侯並立互不統屬,而魏延時代,整個北方為曹魏所有。
  • 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其實只是司馬懿,給諸葛亮下的套而已
    諸葛亮應該不是怕魏延投敵,他對魏延很不錯,魏延在諸葛亮時代地位極高,主要應該是這個子午谷奇謀本身就不靠譜。蜀漢兵少,並不像演義裡一樣動輒出動十萬大軍,除去各地駐軍和都城留守以外諸葛亮每次出徵手頭可用的兵力可能也就五萬上下,就這個軍力而言,五千精兵實在不是可以隨隨便便拿出去賭一把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