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種種跡象表明,港劇的好時候又回來了。雖然比不得90年代的黃金時代,以2017年為界,港劇正在進入一個目測不少於5年的鍍金時代。
市場狹小、套路陳舊、藝人老化嚴重,很長一段時間裡,港劇式微已是老生常談。但這兩年明顯峰迴路轉:這邊廂群眾看著佘詩曼的演技怎麼看怎麼入戲;那邊《無雙》復原經典港片審美,又讓95後都愛上了周潤發;更不用說以《使徒行者2》、《反黑》《飛虎之潛行極戰》《蝕日風暴》《再創世紀》為代表的新港劇節節攀升,成為視頻網站類型劇中表現最穩定的一支力量。
2017年,TVB迎來了50周年臺慶,撫今追昔之際,TVB也明顯加快了和內地市場的合作。2018年3月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優酷與TVB、TVBC共同推出「全球同步劇系列」,首次實現TVB劇內地、香港同步播出。
10月16日,優酷港劇場嘉年華重點發布優酷與TVB同步播出三大臺慶劇《跳躍生命線》《兄弟》《是咁的,法官閣下》以及年底壓軸大戲《大帥哥》,同時為港劇迷打造福利滿滿的吹水社群玩法。
對於80、90後一代,港劇可能就是我們的情懷稅,要一直交下去那種。這兩日《珠光寶氣》首播十周年,賀峰扮演者嶽華駕鶴而去,令人不勝唏噓。硬糖君心中最有腔調的富豪,就當是賀峰的樣子,儒雅外表下對一切盡在掌握的強大。
時至今日,內地經濟早已騰飛,但硬糖君對職場和豪門、對都市生活方式的想像,仍然是以少年時看的港劇為藍本。
誰曾在,華麗國浮蕩流盡冷汗。港劇曾經在內地娛樂生活甚至是精神世界裡,扮演最關鍵的啟蒙者角色。如今,時移世易,從TVB到BAT,視頻網站正在通過新港劇完成一種反向啟蒙。
類型港劇,為何總看不膩
由於版權壁壘,硬糖君經歷了追港劇的三個時代:碟片時代,網絡下載時代,視頻網站時代。
幼年是碟片機裡的警匪槍戰,青少年則是網絡資源的四處追隨,這幾年各大視頻網站爭相和TVB合作,購買部分劇的同時也有過合拍劇的嘗試。總體來看,內地觀眾追港劇的「時差」不斷被縮小,但真正意義上的「同步」卻顯得近在咫尺,又觸不可及。
以臺慶劇為例,一般的內地觀眾可能要等翡翠臺播小一半的時候,才開始追劇。而普遍的口碑發酵,甚至要等到臺慶典禮的時候,才會恍然「咦,這部劇我怎麼沒發現?」更不用說對於港劇的路人粉和潛在受眾的輻射性微乎其微,渠道的限制和時差的阻隔,導致優秀港劇無法走出固有圈層。
此次優酷同步播出TVB四大重點劇目,意味著TVB不再遙遠,內地港劇迷被消滅的「時差」是網劇時代的新紅利。近年來一直甚囂塵上的「港劇沒落」論調,也可以得到網播數據的「實錘」考驗,試看今日之大陸港劇粉,能否再造TVB的新盛世?
確實,老戲骨的相繼離散,帶走了TVB黃金時代的榮耀。但港劇再式微,內地劇再崛起,港劇也有內地劇拍不出的味道,比如商戰劇和職業劇。對於這點,最近看了《創業時代》的同學肯定深有體會。
此次優酷同步播出的四部港劇,仍是職業劇的全面勝利。正在熱播的《跳躍生命線》,聚焦急救隊生死營救,目前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成績和口碑反響。取材真實社會事件,將救護人員徘徊生死之間的經歷呈現在熒幕上,帶給觀眾尊重與謙卑的生命哲思,正視人生無常的勇氣與平和。
律政劇則是硬糖君自童年以來最愛港劇題材,至今內地都沒有同類作品能一較高下。臺慶劇《是咁的,法官閣下》講的是黃智賢、關禮傑飾演的大狀帶著六位新紮律師的成長故事。環境艱難但是新人們依舊要在職場一步步升級,這對於內地觀眾也頗具現實意義。「是咁的」即粵語中的「是的」,俏皮的劇名彰顯著港味濃鬱的自豪。
新晉視帝王浩信主演《兄弟》,與伍允龍、楊明組成的「現代桃園」組合,文戲步步揭開真相,動作戲則是拳拳到肉的精彩。
《大帥哥》是張衛健的重磅回歸,講述大時代下小人物龍奇的勵志故事。時隔二十年重回TVB,還是50周年臺慶劇,對於雙方都是意義非凡。「涼風有性秋月無邊」的那個少年,又要再次上演新的傳奇。
相比於更關注情感世界的內地劇,港劇對商業、職業的關注是他們最大強項,似乎是其骨子裡的東西。不管內地的職業劇、商業劇最初有怎樣大的噱頭,最終仍不免成為情感劇。這也是港劇最不可替代的一面:不管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其在職業中努力打拼、實現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是硬糖君在劇集裡看到過的最強正能量。
老港劇有味,新港劇有趣
香港人和港劇,是幾代內地人記憶中不可替代的部分。這種「香港人」的概念,很大程度上並非基於正面直接的接觸,而是藉助於文化產品的二次傳播。那些曾經稀有,如今不再遙遠的港劇,在影像生活還不豐富的當初,填滿了內地人對香港以及更遠地方的想像。
「有錢」大抵是香港人給內地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這個被割給英國的土地,惴惴不安地當著別人的養子,又沒有可依傍的至親。除了自己囤積物質求安全感,的確再找不到他法。所以,我們看到人人趨之若鶩的《大時代》。方展博(劉青雲飾)和丁蟹(鄭少秋飾),代表了價值觀上的正邪兩立。
而當這最初一代的打拼努力之後,則是一個高端洋氣講究品質的香港人。港劇在90年代的各行各業裡,將職業精英生活勾勒得格外清楚。《陀槍師姐》、《律政先鋒》、《妙手仁心》、《大狀師》......各種高端洋氣的活法,西餐、名牌、出國遊、有車有屋,他們過著富足生活。
當香港人告別了為錢拼強的老時代,東方好萊塢的鏡像也已經養成。影像裡更多出現了是往真的好萊塢走的香港人,和往香港奔的內地人。電影《老港正傳》將上一代的埋頭實幹,與新一代的鑽營滑頭都拎到檯面上。雙雙都青筋暴頭,和對方喊叫「你不懂」。
如果說老港劇有味,新港劇則是有趣。優酷與TVB的合拍定製劇《飛虎之潛行極戰》突破了傳統警匪劇的類型範式,在人物形象設置上敢於打破常規、推陳出新,是港劇在內地市場破冰回暖的背景下探尋新出路的典型範例。
黑幫組織U384成員Kenny 是心理近乎變態的殺人狂魔,但卻能對愛人文洛用情至深,打破了以往對「殺人狂」冷血無情的普遍定式;物慾薰心的變節警察高逸泰,該人物形象向我們傳達了一個十惡不赦的犯罪者也可以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多元。
新港劇崛起的過程中,優酷港劇場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機動部隊》、《蝕日風暴》、《反黑》、《飛虎之潛行極戰》等優酷與香港老牌製作公司的合拍定製劇,既優先滿足內地觀眾口味,卻又是如此熟悉未變的港味。
「我們也可以拍一些非常不港味的題材,有一些題材,比如《兄弟》,它本身是非常架空的,它說的是另外一個世界觀,把它的故事放在香港可以發生,放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可以發生。」TVB節目及製作副總經理杜之克這樣看待新港劇和老港味。
而當新舊港味都匯聚在優酷港劇場,百餘部3000多集的TVB港劇:《尋秦記》、《金枝欲孽》、《宮心計》、《使徒行者》、《衝上雲霄》、《法證先鋒》……回味與嘗新,或許港味一直都沒有怎麼改變,變的是我們看它們的距離。
曾經買版權,如今共吹水
少年時的趣味,經常決定人一生的品位。70、80、甚至90後一代的觀影習慣和觀影審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港劇培養起來的。那些熟悉的港劇元素,不僅是「生活在別處」的另一個世界,也是我們的青春本身。對於內地觀眾,港劇不僅意味著成熟的類型劇,更是50年的情懷陪伴。
內地的資本和市場,無疑給了香港同行們一次再造TVB的機會。事實上,作為生態型平臺,優酷對於內容多維消化、多層消費的能力和玩法,可能帶來我們此前從未有過的TVB體驗。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除了觀看優質港劇,優酷港劇場還致力於為粉絲打造「吹水社群」。「吹水」來自粵語俗語,意思是侃侃而談,比起單純聊天更具聯絡感情、交流思想的意味。
港劇迷不再孤立,基於優酷星球:可以享受劇中主演明星彈幕陪聊陪看劇、被愛豆親自翻牌錄製一對一視頻進行互動問答,更有線下的獨家明星見面會、超前觀影會、港劇片場探班等港劇迷VIP會員專屬活動和籤名照片港劇周邊專屬福利,通過吹水社群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社交互動,共同感受港劇魅力。
從早年引進版權的經典港劇,到近年合拍定製的《反黑》《飛虎之潛行極戰》《蝕日風暴》《機動部隊》,再到如今線上吹水社群的深度互動、線下港劇嘉年華的沉浸體驗,優酷將港劇合作模式和用戶觀劇體驗再次升級。而與TVB的合作,也進一步倒逼TVB提升劇集質量,開發新港劇IP。杜之克就表示,同步播出的最大意義,是發揮更多網絡開發的可能性。
在TVB的天命之年,內地觀眾終於擺脫了追劇的「時差」。內地的廣闊市場和強大資本,視頻網站的海量用戶和豐富玩法,讓港劇迎來了新世紀以來最好的時期。
而其中最可喜的或許是,那個曾經令我們無比嚮往的香港烏託邦,依然是迷人的舊時模樣。新港劇並沒有走上香港電影人剛剛北上時的「蹩腳本土化」之路。果然,還是網際網路最了解內地人——我們好的就是這口「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