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後組建的家。
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原生家庭,後來組成的家庭稱為再生家庭。
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
這正是古人所說的,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原生家庭,造就了武則天善於忍耐、頗有城府、冷酷無情、偏於理性的性格。
又是什麼樣的的生活環境,讓武則天如此不擇手段的追求權力,感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女子身份登基為帝。
武則天的原生家庭關係比較複雜,她的父親和母親是典型的半路夫妻。其父親武士彠在和武則天母親成親前,已經與原配妻子相裡氏生育了四子。
當年,武士彠本是個農民,後來依靠做木材生意發了家。但是野心勃勃的武士彠,不滿足於只當一個富家翁。
於是其拿出其全部身價押寶李淵,企圖改變自己和整個家族的命運。
不得不說,武士彠的眼光確實不錯,而他的付出也得到了深厚的回報,李唐建立後,他也成為了工部尚書,一舉成為朝廷重臣。
但是,當年武士彠在外為李唐反隋建唐事業奔波時,原配相裡氏及其中二子先後在家中病死,而武士彠卻根本顧不得回家探望。
可見武士彠將政治事業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家中妻子和兩個兒子相繼死去,他都無暇回去探望。
而其女兒武則天為了政治事業也極少顧及骨肉親情,甚至不惜傷害、殺戮自己的孫子、孫女、孫女婿、外甥、外甥女等,這種作風,真是與他父親一脈相承。
唐王朝建立後,高祖體恤功臣,撮合武士護與隋朝宗室之女楊氏完婚。雖然隋已經亡國了,但是因為隋唐之間千絲萬縷的親戚關係,楊氏依舊是當時一等一的名門望族。
而農民出身的武士彠,對於自己能取到當時的名門之女,自然十分的滿意,因此對楊氏也是十分的寵愛。
婚後武士彠與楊氏育有三個女兒。在楊氏所生的三個女兒中,排行第二的就是武則天。
正所謂愛屋及烏,武士彠對出身皇室的楊氏十分寵愛,故而對楊氏的幾個女兒也是疼愛有加,但是這種疼愛卻也讓其同父異母的兩個哥哥武元慶、武元爽,對其十分嫉恨。
其實,站在武元慶、武元爽的立場上想像也能理解,若是你的父親天天忙於事業不回家,自己的老婆孩子死了都不回來看一眼。
好不容易天下太平了,富貴了,你以為能過上好日子了,結果,你父親卻帶回來一個出身高貴的繼母。你的父親似乎完全忘了你的親生母親,對你繼母言聽計從,寵愛有加。
試問,若是你的話,你能心平氣和的對待你的繼母,你能將你的繼母所生的妹妹,當成親妹妹看待嗎?
所以,有時候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而且,武士彠每次調任地方,都是帶著楊氏和其女兒們赴任,童年的武則天跟著父親走南闖北,遊歷了幾乎小半個中國。
不僅開闊了眼界,也因此比一般貴族少女多了不少地方生活經驗。這樣豐富的童年經歷對她的個性塑造無疑是有巨大作用的,對她日後不出深宮執掌天下也是很有益處的。
但是這也加重了武士彠其子女之間的矛盾,年幼的武則天又分外的聰慧機敏,格外受父親的寵愛,這讓哥哥們格外嫉恨。
不過武元慶、武元爽雖然對父親的十分不滿,對繼母楊氏也十分怨恨。但是,礙於父親的權威,卻也不敢有什麼過分的舉動。
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至少有一位精神父親。作為家庭的頂梁柱,父親對子女的影響巨大兒無可替代的。
孩子們人生中的第一位偶像,大部分都是自己的父親。而精明能幹的武士彠,也確實對武則天產生了長久而深遠的影響。
尤其是武士彠的成功經歷,更是深深的刺激了武則天。
武士彠出身農民,但是善於經營,喜歡交際,更是有著孤注一擲的勇氣。
敢於拿自己全部的的身家押寶李淵,這種抓住一次機會,壓上全部的賭徒心態,也遺傳給了武則天。
武家早年寒微,而武士彠之所以能得到這一切,全是因為當年的孤注一擲。要知道,武士彠舉家投資高祖起兵與以往經商不同。
一旦失敗就是誅滅九族之罪,他的大膽冒險精神可見一斑。也是因為投資早,作為原始股,即便武士彠沒有立下赫赫大功,卻依然幸運的成為了開國勳貴。
此舉作為武家的發家史,難免被自家人引以為豪地傳授於子孫後代。耳讀目染之下,父親這種孤注一擲、投機鑽營、務實功利等實千家精神,對幼年的武則天無疑是有啟蒙作用的。
在太宗晚年武則天不懼宮規森嚴,不顧倫理、不失時機地與年輕的太子李治搭上了關係,出家為尼後還與之來往不斷,後得以重返皇宮,可謂深得其父真傳。
而武士彠雖然依靠投資髙祖建國大業一躍成為新貴,但從傳統的門第觀來看,仍屬政治暴發戶行列,武氏家族也確實瀰漫著一股濃鬱的暴發戶。
武則天的母親楊氏雖然出身高貴,但是當時的門第多是按照父系。因此,武則天仍被視作政治暴發戶的女兒。
寒微的父系門第給武則天的心理帶來了影響,使她有一種天然的門第自卑感。由於自卑感總是造成緊張,所以爭取優越感的補償動作必然會同時出現。
武則天立後不久就鼓動高宗修改《氏族志》,將武家門第列為第一等。她還不斷地追封父親,直至為王侯、皇帝,為其建造廟宇,乃是以此抬高武家的門第。
同時,她還對母親楊氏極為推崇,與其說是提高婦女地位,倒不如說是以此來炫耀母親的出身,強調自己血統中的高貴成分。
同時,父系的寒族背景也使武則天對寒門子弟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
武則天從貞觀十一年入宮,到神龍元年下臺,一直都和宮中僕役關係不錯,並多次藉助宮僕的力量贏得了宮廷鬥爭的勝利。
另外,由於她出身不高,在朝中缺乏根基,故而她掌權後十分注意提拔獎掖寒門士子。
在唐王朝其重視門閥的社會風氣下,雖然武家家境富裕,但卻門第寒微。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武則天自然不必為生計奔波。
但是,與其他顯貴之家的少女相比,她缺少一種天然的門第優越感。除門第外,能使人產生優越感的莫過於權力了。
也就是說,武家的這種家境很容易培養出嗜好權力的孩子。武則天就是這種情況。她
—生都對權力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熱愛。
這也是為什麼在現代中國,很多商人富裕之後,就開始謀求政治權力,和財富相比,權力帶來的快感,是財富所難以比擬的,古今相同。
尤其是在武則天十二歲那年,五十九歲的武士彠因病去世。武則天的生活從天堂墜入地獄。
親去世後,兄長襲父親爵位,兩個哥哥為了爭奪家庭門戶權和財產繼承權與繼母、妹妹產生了激烈的矛盾。
生活環境的變化,也讓武則天的心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深刻見識到了權力的威力。
在其父活著的時候,兄長們哪怕心生怨恨,卻也不敢有所表露,而其他堂哥因為自己被父親所寵愛,也紛紛逢迎自己。
而父親一死,所有人卻一夜之間都變了臉,開始逢迎襲爵的哥哥,這就是權力的魅力啊。再加上父親之前的言傳身教,武則天開始了對權力的追求。
所以在在因受到哥哥們欺凌,武則天和母親搬家到長安後,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武則天選擇了進宮。
而武則天的母親出身弘農楊氏,其在太宗後宮都有一些親戚關係。
比如陰妃楊氏、德妃燕氏,德妃即武則天母親的伯父楊雄之外孫女,而陰妃是楊雄的孫女輩。
陰妃當年也一度受寵,還差一點被立為皇后。
可見長孫皇后去世後,楊氏家族在後宮勢力之大,楊氏的母族關係對武則天也有一定幫助。
所以,武則天才會選擇這條最容易成功的投機之路,孤注一擲進宮,由此開啟了自己的至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