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榜 | 《八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來了,各個都驚悚!

2021-02-13 中國好網民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謠言1:有誰認識家住在XX地方一位名叫鄭曉銀的同學,請告訴她,她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落在今天乘坐的車上,師傅電話為17******207,肯定很著急,求轉發。

言2:有誰認識楊貴蘭這個孩子 ,麻煩告知一聲,錄取通知書掉在104路818公交車上的 ,放在新西站調度亭自己去拿,請轉發,日行一善 讓更多的人看到,希望能找到這位同學。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調查發現:關於「鄭曉銀丟失大學錄取通知書」一事,實為虛假消息。

類似的信息,朋友圈還曾有「白婭倩、楊雷雷、楊貴蘭同學的準考證丟了,請撥打某電話」等。後經證實,信息多數為犯罪分子用來實施詐騙的假信息,其中的電話號碼多為詐騙吸費電話。

 

此消息有多個不同地點的變種版本,除了在海南東方丟了錄取通知書外,也分別在雲南騰衝、湖南郴州等地丟了通知書,類似謠言在各地出現,除了更換姓名、地名外,其他內容大致相同,然而這些均為虛假信息。

實際上,媒體是有一篇關於「某某大學錄取通知書丟了」的真實報導,只是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撿到通知書的司機因怕失主著急,將通知書上的「劉曉銀」誤認成了「鄭曉銀」,就把信息發布在網絡平臺上,而後就演變成了這些到處流竄的虛假消息。本來找到通知書就該圓滿結束,卻不料有好事者將原貼的基本信息進行篡改後傳播。

所以,在轉發此類消息前,應先進行辨識再行動,謹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友善心進行詐騙。

點評:

「丟準考證」的謠言大面積集中在六月份,到了八月份的時候,「丟錄取通知書」的謠言也會再次出現。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藿香正氣不能與頭孢一起吃,今天學校有學生中毒,雖有驚無險,但真是驚心動魄!醫生說,藿香正氣水與頭孢一起服用,會馬上喪命。科普知識!傳播也是一種美德!也能救人一命!馬上夏天了,難免中暑,中暑了,要注意。轉發者功德無量……

真相:

對於這種說法,專家表示過於誇大。

藿香不論是作為植物還是藥材,對人體總體沒啥危害。藿香和頭孢沒有禁忌,二者在一起使用完全可以「兼容」。並不是說上面的言論就是完全無憑無據的。這裡面的問題,主要出在頭孢和藿香正氣水中的酒精當中。

藿香正氣水和一部分頭孢類藥物的確不能同服,平時應該避免,但後果也並沒有網傳的「馬上喪命」那麼誇張。

藿香正氣水中約40%~50%是酒精,進入人體後,在肝臟內氧化成乙醛,繼而氧化成乙酸,乙酸很容易進一步代謝而排出體外。但部分頭孢藥物會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如果同時服用,藥物會使乙醛產生後不能進一步氧化成乙酸,造成服藥者體內乙醛聚集,引起人體不適,嚴重的情況下,可能誘發胸痛、驚厥、低血壓、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心動過速甚至心肌梗死等中毒反應,也就是「雙硫侖樣反應」。

但即便同服了頭孢類藥物和藿香正氣水,也無需太恐慌。只有在大量飲酒並大量服藥的極端情況下,才有可能會導致死亡。而每支藿香正氣水只有10毫升,酒精含量也只有四五毫升,一般不會引起毒性反應,即使有輕微的「雙硫侖樣反應」,也不會「馬上喪命」。

點評:

藿香正氣水還有因為其他謠言登上頭條的時候,如足癬、小兒消化不良,好像就沒有什麼是它不能治的。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好消息:經國務院批准,全國正式推出所有互助平臺,不管你做任何互助平臺,都是合法的,小投資,人民致富,所謂傳銷也正式取消!央視財經頻道每晚播出扶貧致富,籠統中國市場,資金儘量不流入外國公司!

真相:

經核實,這些網傳文章是不折不扣的謠言。網文雖聲稱「傳銷正式取消」一事是由「國務院批准」,但這個「重磅」消息的發布時間、背景和詳細信息等,卻全都語焉不詳。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這些文章全文充滿各種語病,甚至連「所謂傳銷也正式取消」這句簡單的話都有嚴重歧義。很難讓人相信,相關消息是由「國務院批准」的。

 

查閱多家權威媒體,沒有發現任何與此「新政策」相關的新聞。登錄中國政府網,亦未發現有相關「新政策」出臺。相反,近期有關警方打擊非法傳銷活動的報導屢見不鮮。可見,網傳文章提及的「新政策」根本不存在,而警方也仍在打擊非法傳銷組織。

點評:

傳銷已經成為危害社會的一顆「毒瘤」,輕則錢財損失,重則家破人亡,合法是不可能合法的,切勿輕信不法分子為了謀利製造出的洗腦謠言。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人社部2019年知青補償政策 下鄉工齡退休金規定

知青有社保補貼:知青下鄉期間視同繳費年限,在辦理退休手續時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併計算,插隊和兵團一樣待遇。目前退休金不足每月4000元的,每月補600元;不足6000元的,每月補300元;不足8000元的,每月補100元;超過8000元的,每月補50元。


下鄉時間不足三年的,按上述檔次的百分之80補償;不足六年的,百分之百,超過六年不滿十年的,百分之120;十年以上的,百分之150。各省市可以根據本地區的財政狀況,提高此比例,但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50。

真相:

這是一則徹頭徹尾的假消息。

社保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從未聽過類似「知青養老補償金」方案。目前該局沒有接到此方面的任何文件。經省人力社保廳向國家人力社保部核實,人力社保部門沒有專門針對知青制定出臺增加養老金補貼的政策。

因為從未收到關於2019年企業養老金調整的相關文件,所以現在仍然執行2015年出臺的企業養老金調整辦法。一切消息還是要以官方網站發布為準。

國內其他地方也有類似假消息,針對以上老知青補貼方案,青島市人社局闢謠網傳消息不實,老知青補貼方案系謠言。廣州市民政局表示未收到文件。廣大網友切勿信謠傳謠造謠。

點評:

如果遇到假的「官宣」,別輕信,可以先向有關部門求證。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8月15日起禁止所有居民赴臺旅遊,9月1日起撤離所有在臺大陸居民,9月10日撤離完畢。10月1日起,所有符合條件的臺灣居民有序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特此公告。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

真相:

此圖片加入了新謠言,與原公告不相符,官方原公告為,「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公告裡並無傳言提到的其他政策。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臺北辦事處指出,政策內容一切都以官網公告為主,非公告的內容都不屬於真實。

謠言圖片可以分為上中下三部分,第一段為暫發自由行籤證的公告原文,第二段為公告的官網截圖,第三段為"新增傳言"原官網並未有這段公告,這一段內容與原公告並不相符。

點評:

有圖未必有真相,辨別謠言要理性。涉及到重要消息的,更要耐心嚴謹求證,決不能以訛傳訛。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以下三種隔夜菜,真的應該扔掉!一種可怕的致癌物「亞硝酸鹽」,遠比你想像的危險!

海鮮煮熟了吃不完放在冰箱,建議隔夜後就不要再吃了!

第一,隔夜的綠葉類蔬菜:相對於肉類,隔夜的綠葉蔬菜更加危險,由於部分綠葉類蔬菜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煮熟後如果放置的時間過久,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便會還原成亞硝酸鹽,有致癌作用;研究顯示,放置六個小時以後,這蔬菜裡的硝酸鹽含量就會明顯升高,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內,如果進一步與蛋白質結合,就形成了亞硝胺,這是一種強致癌物,是誘發胃癌,食管癌的元兇。

第二,隔夜的海鮮:魚、蝦、螃蟹、貝殼等海鮮,煮熟了吃不完放在冰箱,建議隔夜後就不要再吃了!隔夜之後的海鮮,不僅硝酸鹽含量升高,還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腎功能。且海鮮放久了,也容易滋生細菌。

第三,隔夜的銀耳和蘑菇:銀耳湯是一種高級營養補品,熬了銀耳蓮子湯或者蘑菇湯,一旦過夜營養成分就會減少並產生有害成分;同樣的道理,不僅硝酸鹽含量升高,細菌也會超標。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成為致癌物。

蔬菜水果海鮮都是好東西,但要吃出健康,一定要吃新鮮的;所以份量的拿捏很重要,根據家人的數量及食量,不要一次煮太多,有些食物煮過吃不完再放冰箱過夜,不僅養份都流失了,還會產生有害物質;另外,很多人都知道,亞硝酸鹽會致癌,卻不知道,一次攝入過多的亞硝酸鹽,還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亞硝酸鹽攝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嚴重的話會發生休克甚至死亡,不可不慎!

真相:

「一種可怕的致癌物亞硝酸鹽」是錯誤的,亞硝酸鹽不是致癌物,亞硝胺才是。以每日攝取蔬菜的量來說,都不會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攝取量。顏宗海醫師也表示:蔬菜中含有的硝酸鹽非常微量,人體也能自然代謝,要一路形成亞硝胺,其實非常困難,不必過度恐慌。

醫生建議熟食沒吃完要趕緊放冰箱保存,最好在未開動前就將飯菜保存在保鮮盒內,能避免沾到口水降低微生物滋生。

多吃含維生素C的新鮮青菜及水果、以及多酚類與維生素E的食物,可抑制亞硝酸鹽在腸胃直接合成亞硝胺外,多攝取富含纖維類食物及單獨多喝優酪乳或養樂多,可促進腸道蠕動,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減少這些腸道細菌合成亞硝胺致癌物質;「隔夜菜亞硝酸鹽含量大幅上升、長期吃致癌」的說法也是子虛烏有。

經中國食品安全檢測消費者體驗中心的檢測,從六個對照組的隔夜菜實驗觀察亞硝酸鹽含量,並沒有顯著上升,而且遠低於國家標準中的最低限量4mg/ kg;銀耳生長几乎不接觸土壤,更別說從土壤中吸收硝酸鹽了,而且銀耳中並不含硝酸鹽還原菌,加上在泡發之後,其中的硝酸鹽含量為原先的1/10 了,遠低於許多葉菜類中的含量。

點評:

亞硝酸鹽又雙叒叕來「謠鹽」惑眾。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北京大醫院醫生忠告:天太熱,以下內容好好看一看

在40度的溫度下,如果瞬間喝冰水,微血管會爆掉。我的一個病人,就只是進了家門洗個冷水腳,他的眼睛就看不清楚了,然後就昏倒,只有耳朵聽得到聲音,他嚇壞了,來就診,是毛細血管突然收縮引起的。天氣熱,喝冰水需要在室內溫度適應30分鐘以後,才可以慢慢喝冷水,或是喝與體溫36度一樣的溫水。

我見過一個身體非常壯碩的男性,遇見他也來做體檢,我驚訝發現他中風了。他告訴我說:「不久前大熱天的中午,回到家為了快速消暑,馬上就到浴室內淋冷水澡,當下覺得嘴巴合不起來,立刻叫救護車送醫才撿回一命,但一手一腳不聽使喚」,大熱天忌衝冷水消暑,會引起血管急速收縮,轉知家裡的小孩、大人都要注意一下!

最近天氣異常,太熱喝冷水/飲料,也不適合大口狂飲,宜用吸管慢慢飲用降溫,愛家人,請傳遞出去。

真相:

不管是人體皮膚還是血管,都適用於熱脹冷縮的原理。當我們身處高溫時,如果突然受到冷的刺激,血管確實會收縮。」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但人體內環境是相對穩定的,具備強大的調節機能,健康人群在高溫天氣喝冷飲,基本不可能導致血管爆裂。

儘管傳言過於誇張,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酷暑天突然喝冷飲,可能會引起局部痙攣和不適,如胃腸痙攣、頭疼等現象,但症狀較輕可以很快緩解或改善。專家建議,天氣炎熱最好喝溫開水,因為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於擴張狀態,突然攝入大量冷飲,血管會迅速收縮,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朱毅提醒,尤其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以及年老體弱者,血管彈性和具體調節適應能力差,要儘量避免突然、急劇的溫度變化,不要大口喝或者吃冷飲,可以選擇細嚼慢咽,從而減少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病風險。

點評:

夏天又可以放心吃冰棍雪糕了,美滋滋。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寧可「蹲下」也不「彎腰低頭」這是一條安全警訊。前不久,臺灣海基會前主席江丙坤先生不幸逝世,原因是"主動脈剝離"。當時是他的手機掉落地上,在彎腰揀取時,突然昏倒,就這樣走了。美國芝加哥市長Washington也是在新聞採訪中,彎下身去揀掉在地上的籤字筆,出現主動脈剝離,當場斷氣,一時震驚了美國政界與社會。為此,我們上了年紀的人,務必小心!拾落地的東西時,應避免習慣性地彎腰,改用「下蹲的姿勢"較為安全!一定要重視這一經驗!生命是寶貴的。 

真相:

寧可「蹲下」也不「彎腰低頭」的說法與事實不符,主動脈剝離目前在臨床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可以判斷。

多家媒體都有報導,江丙坤先生本身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病史且心臟裝有支架,推測事發當晚氣溫驟降,造成心臟血管再次堵塞,導致身體不適、突然昏迷而送醫急救;雖然已動手術急救加裝葉克膜,但因為江丙坤先生年事已高,心臟血管脆弱出現主動脈剝離,且血管堵塞嚴重,心肌出現大面積壞死,經搶救後仍辭世。江丙坤先生發生主動脈剝離,是結合了身體健康狀況、病史、氣溫驟降、年事已高等等因素,不是彎腰揀取手機這因素造成的。

謠言提到的「美國芝加哥市長Washington」確實真有此人,他是Harold Lee Washington,在1983年至1987年間擔任芝加哥市長,是該市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的市長。市長確切死因為心臟病發,和他本身的高血壓、高膽固醇有關。

點評:

忽略前因後果、誇大其詞可不是一個好習慣,多鍛鍊保持健康才是珍愛生命的表現。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因為太陽的高溫會讓塑料分解,裡面的有毒物質會融入到水裡。如果喝了這樣的水,對身體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更有致癌的風險,是萬萬不能喝的。

真相:

抗酸抗鹼還抗熱,塑料其實很強大。

隨手拿起一瓶礦泉水,會發現在瓶底有一個三角形符號,裡面還有一個數字「1」,在符號下方標著「PET」三個字母。這個PET就代表著製作礦泉水瓶的材料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

這種材料是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在日常中的化學性質相對是比較穩定的,不僅抗酸抗鹼耐油脂,還能經受住大多數溶劑的腐蝕,是一種國際上通用的用來裝水和飲料等液體的食品級塑料。而它的熔點更是在250攝氏度以上,要發生化學變化也要在100攝氏度以上。有時候我們往礦泉水瓶裡倒熱水,礦泉水瓶只是會發生形變,但不會產生有毒的化學物質,更不會溶解到水中。

所以在太陽下暴曬後的水,喝起來是沒有問題的。

點評:

放心喝水,安心喝水,塑料瓶沒有你想的那麼脆弱~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我們總是經常聽到人們在洗澡時摔倒後中風,為什麼不會摔在其他地方?一位國家體育理事會教授告訴我,在洗澡時不要先洗頭,理應先清洗身體其他部位。這是因為當頭部潮溼和寒冷時,血液將流向頭部取暖。如果血管收窄,很可能會導致血管破裂。請務必提高警覺,以避免這種情況再發生。

淋溼先從腳底開始,再是小腿、大腿、腹部和肩膀。

就像一個裝滿熱水的玻璃杯,然後用冷水填充。發生了什麼事?玻璃會破裂!!!

我們的體溫很熱,水很冷,所以如果我們直接淋浴身體或頭部,由於血管破裂,導致致命。由於錯誤的沐浴方法,我們可能會中風,或導致偏頭痛。

真相:

中風、偏頭痛和對體溫的影響,跟洗澡順序、洗澡時不要先洗頭都沒有關係。

洗澡暈倒的病人還是很常見的,每年都會遇到,跟先洗哪個部位無關。有些專家認為,一般情況下,不論洗澡順序如何,都不會誘發猝死,除非身體本身有基礎性問題。水溫、浴室內外巨大的溫差,都能讓人體血管突然急劇地收縮或者擴張,如果個體血壓調節能力跟不上,就可能導致暈倒。一般健康人群或年輕群體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通常都發生在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或老年人、長期臥床者等群體身上。

關於玻璃杯的比喻也不合理,玻璃杯是突然間的熱脹冷縮,而我們人體內的溫度都是恆定的,只有皮膚上的溫度會有些微的變化,大約在1~2℃之間,並不是像玻璃杯會有這樣的劇烈溫差。

點評:

洗澡時,保持浴室通風,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患者,洗澡時用溫水,冬季別貪熱,夏季別圖涼。

相關焦點

  • 【微聚焦】《八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來了,各個都驚悚!
    類似的信息,朋友圈還曾有「白婭倩、楊雷雷、楊貴蘭同學的準考證丟了,請撥打某電話」等。後經證實,信息多數為犯罪分子用來實施詐騙的假信息,其中的電話號碼多為詐騙吸費電話。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好消息:經國務院批准,全國正式推出所有互助平臺,不管你做任何互助平臺,都是合法的,小投資,人民致富,所謂傳銷也正式取消!央視財經頻道每晚播出扶貧致富,籠統中國市場,資金儘量不流入外國公司!
  • 謠言止於智者 2020年8月微信朋友圈十大謠言
    八月,伏天過去了,九月來啦!但過去的一個月,有的謠言還是過不去。近日,微信安全中心對外公布了八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新冠疫苗開賣、微信群聊涉及色情內容群主將被處以行政拘留以及海霸王冷凍海鮮是日本核汙染海域產品等等,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 城區網警丨八月朋友圈十大謠言
    《八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拿走,不謝。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緊急通知!!!4、地震局發布預警信息,一般都是通過官方網站和權威媒體等渠道,不會直接在微信群或朋友圈進行發布。點評:九寨溝的7.0級地震又震出了這則謠言。但從目前的科技手段和成果來看,我們還無法做到地震預測,最多可以在地震發生後到達地面的期間,根據地震橫波縱波的傳播速度不同提前幾秒到幾十秒預警。
  • 2020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中招過嗎?
    2020年朋友圈流傳最廣的十大謠言 今天就來回顧一下吧 2020年度朋友圈十大謠言 1 糧食短缺,趕緊屯米搶油 典型謠言樣本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十大謠言榜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類謠言及其熱度,騰訊新聞較真平臺與騰訊指數、騰訊公益聯合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十大謠言榜」。面對疫情,不信謠不傳謠,科學防控,從你我做起。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人心,社會各界紛紛投入到了抗擊疫情的行動中,然而各種「據說」「網傳」的不實信息也在此時趁虛而入,刺激著大家的緊張情緒。
  •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轉眼2020進入倒數,可還沒等來新年,卻率先迎來了一波新的謠言:「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貧困人口人均月入9057元」、「新疆和田急需舊衣捐贈」……十一月朋友圈的這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 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出爐!
    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招了嗎? 轉眼2020進入倒數,可還沒等來新年,卻率先迎來了一波新的謠言:「高中納入義務教育」、「貧困人口人均月入9057元」、「新疆和田急需舊衣捐贈」……十一月朋友圈的這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九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中招了嗎?
    來源:微信安全中心(ID:weixinsrc)最近,一些新老謠言又開始傳播起來,微信安全團隊整理出九月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並為大家逐一擊破。真相全國銀行系統近期並未發布此類通知,銀行網點也沒有能力提供相關服務,上述信息為謠言。實際上,早在今年五月份,網絡上就流傳起了各種兒童守護點的版本,比如公交車站、某連鎖企業門店、書店、藥店等,然而最終都被證實為謠言。點評 在兒童走失之後,最可靠的力量就是警方。
  • 闢謠 十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中招了嗎?
    謠言不止,闢謠不歇。本編已為大家整理出十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月的謠言有哪些:
  • 微信公布朋友圈9月十大謠言 包括新型手機病毒出現等
    不過,便捷的網絡和平臺也成為一些謠言高發地,尤其是我們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危言聳聽的消息。日前,微信官方對外公布了九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包括新型手機病毒出現、颳風下雨會加速新冠病毒的傳播以及吹風機熱風可以治鼻炎等。
  • 2018 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信了幾個?(二)
    最近,微信總結出2018年度在朋友圈流傳最廣的十大謠言。快來看看,都有哪些謠言上榜吧。
  • 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中招了嗎?
    這期間,「謠言」還是時常出現。而且還多了一種新的常見傳播形式,就是用視頻來傳謠。今天,小編就整理出了這半年中的十大朋友圈謠言,一起來看看吧。每天各個表情每天被點播多少次?而日本鬼子會賺了多少人民幣多少?我們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在給日本鬼子錢呢。從現在起我一個表情都不點播啦。希望家人們看看吧?希望中華兒女門儘量不要再發這些表情,中央一臺播放的才知道。希望各群轉發,功德無量!」
  • 闢謠 九月朋友圈的十大謠言,你中招了幾個?
    最近,一些新老謠言又開始傳播起來微信安全團隊整理出九月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並為大家逐一擊破跟日報哥一起來看看吧——
  • 【擴散】七月朋友圈最易相信的十大謠言,八月可別再當真了哦!
    這期間,「謠言」還是時常出現。今天,闢謠君整理出7月份的十大朋友圈謠言,一起來看看吧。而通過網際網路傳播來尋找失主的方法,不僅效率低,且很有可能在傳播過程中被人篡改信息而無從求證,如篡改手機號碼聯繫方式,會對手機號主造成生活騷擾,也有可能出現吸費電話等詐騙形式。點評:小時候我們都唱過這首兒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
  • 【注意】十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信過哪個
    今天為大家梳理了十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在朋友圈看到過幾個呢?你能識別幾個呢?十月朋友圈十大謠言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  我是甘肅的一位老師,叫格桑加,我們這裡很窮,學校的孩子們真的很需要衣服,因為太窮了都買不起衣服和鞋子,特別是秋冬了孩子們還是那麼單薄
  • 微信朋友圈2月謠言TOP10:用顏文字要給日本付錢
    今日微信公布了2月份朋友圈十大謠言,這其中包括點「開順豐上市的紅包會中病毒」、「紫菜是廢舊塑膠袋做的」、「表情包是日本人發明,使用要付款」、「大米是塑料做的」等等。看看你見過哪些?真相類似所謂的「緊急通知」以前也時有出現,其內容和格式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主角在變,有著「《女人必看》、《釣魚島開戰啦》、《工資調整方案》」等各個不同的版本,這些都是借公安網監「緊急通知」名義來傳播的不實信息。首先,公安部門並未發布此內容的通知,若有需要,往往會以單位名義發布,而不會以個人名義。其次,對不明的陌生連結、可疑紅包請不要點開,以免感染木馬和上當受騙。
  • 本周朋友圈十大謠言,很多人都中招了
    為了博取關注度偽造事實為提升銷量濫用網絡圖片哭窮賣慘……10月將末一些老舊謠言又「改頭換面重出江湖」看看下面這些你都眼熟嗎?上海警方表示,該通知純屬謠言,警方將持續開展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力度不減。謠言:南京一男子吸毒後從4樓墜落,遭後方車輛碾壓,送醫搶救無效後身亡。法院最終認定,墜樓和開車推擠都是造成死亡的原因,一審判決車主承擔70%主責。
  • 微信年度十大謠言盤點 最愛用致癌致死嚇人
    早報訊 近日,微信謠言過濾器、微信安全中心發布報告盤點2015年度十大謠言,「微信朋友圈降權」、「打隱翅蟲會致命」、「倒著輸入銀行卡密碼能自動報警」等謠言上榜。而「兒童牛奶飲料致病」這條謠言排名健康類謠言榜首,「小龍蝦處理屍體」連續上榜多年。
  • 天津爆炸事件中的十大謠言
    天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牽動萬千網友,和每次重大災難一樣,各種謠言滿天飛。我們選取了傳播最廣泛的十大謠言,列出真相,為您一一鑑別。
  • 2017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你中槍了幾個?
    這期間,「謠言」還是時常出現。這半年中的十大朋友圈謠言,一起來看看吧。每天各個表情每天被點播多少次?而日本人會賺了多少人民幣多少?我們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在給日本人錢呢。從現在起我一個表情都不點播啦。希望家人們看看吧?希望中華兒女門儘量不要再發這些表情,中央一臺播放的才知道。希望各群轉發,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