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巴斯人像鏡王75mm F1.8試用報告

2021-02-15 西部光影戶外行攝

 對於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這支鏡頭,我本來想要認真的去拍攝一點評測樣張,然後來做一些對比圖/畸變測試圖/暗角測試圖什麼的。但是由於這兩天忙於公司半年總結和外地出差,始終沒有機會完成這些任務,心中不免有些著急。但一位朋友的話提醒了我:你覺得對一款標準人像頭有必要去做這種測試嗎?你只要告訴大家:這個頭能否全開光圈使用,是否有優美的焦外柔化,是否對焦迅速準確以及這支頭是否值得購買就可以了。恩恩,所謂一席話點醒夢中人啊,對於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我打算還是要用實例來證明它的優秀。簡單來說,就是「生命不息,放毒不止!」

    於是,我對於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工作立即就從「放毒」開始著手。先是請同事小星星帶著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與E-M5上公司靜物平臺拍了一組外觀圖,順帶著還要用E-P3和同樣昂貴的12mm F2鏡頭做陪襯;接著就是在連續幾天內拍人像拍汽車拍貓貓並接連不斷的在微博、博客上曬圖。好吧,相信等到大家看到這篇文字的時候,早已經對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流下滿地口水了吧?

    關於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產品美圖,請訪問: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524802.html

裝載了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E-M5機身

    和稍早之前發布的12mm F2鏡頭一樣,奧林巴斯也是把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作為旗艦鏡頭進行設計,因此在用料方面不遺餘力。我們很少能夠在一枚鏡頭當中連續看到三枚ED低色散鏡片以及兩片HR高折射鏡片。對於一枚10片9組的鏡頭來說,單單是在鏡片方面的投入已經讓人感受到奧林巴斯的誠意。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結構圖

    另外,和12mm F2一樣,該鏡頭也用上了奧林巴斯的Zuiko Extra-low Reflection Optical鍍膜,簡稱ZERO鍍膜。從目前得到的資料來看,該目前得到的資料來看,該鍍膜早期是應用在奧林巴斯的醫療光學設備上,用以消除鏡片的眩光和鬼影現象。特別是針對逆光環境確保成像質量。之前我們在評價奧林巴斯12mm F2時就曾經談到過該鏡頭的抗眩光能力相當不錯,理應也是與ZERO發揮功效有關。

帶有ZERO鍍膜的奧林巴斯鏡片

    然而,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吸引我們最重要的元素還是其近乎完美的焦外表現。下面這張圖片來自我第一次拿到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鏡頭後對準桌面上的飛機模型隨手拍攝了一張。大家可以觀察其極其醒目的淺景深效果,特別是焦外日光燈管柔美化開的表現。按照官方的解釋,該鏡頭為了獲得一個美麗的圓形焦外光斑,不光把光圈葉片做成圓形,而且對鏡片組也進行了特別設計,確保即使是在F1.8光圈全開的情況下,邊緣部分的光斑也是正圓型而非橢圓或者帶有稜角形狀。我們可以在其官方網站上看到奧林巴斯驕傲的宣稱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鏡頭能夠有效避免焦外模糊的二線性和邊緣雜色,而在我們的實際拍攝中也的確證實了這一點。

使用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拍攝的第一張畫面

    將這枚重量達到305克的人像鏡頭拿在手中觀察,58mm的口徑的確並不算大,但前組鏡片的尺寸卻顯得相當驚人。鏡頭上有一層顯眼的綠色鍍膜反光,無論是在燈光還是在日光下都顯得深邃神秘。

超大口徑的前組鏡片上有綠色鍍膜

    與之相對的是,金屬卡口包圍著的後組鏡片的開口也很大,這可以有效的保證鏡頭邊緣光線以較為垂直的角度射入,以避免鏡頭出現暗角。有媒體朋友測試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後認為該鏡頭在F1.8光圈全開時會有一定的暗角顯現,但我覺得這一點點暗角對於人像鏡頭而言影響微乎其微,甚至反而還有增加畫面視覺效果的作用在。

 我原先用一組對比圖片來展現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鏡頭銳度,但後來發現從F2開始一直到F16都很難辨別畫面之間的銳度差異(無論是在畫面中心位置還是邊緣),而F1.8和F22下也僅僅是銳度稍有下降。

    我在奧林巴斯日本官網上找到了一張該鏡頭與相對廉價的45mm F1.8以及當年4/3時代的神鏡之一150mm F2的MTF對比圖,只能用無語來評價該鏡頭的MTF表現。即使撇開官方網站的「王婆」嫌疑,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在各檔光圈下的畫質表現也都可以用「卓越」來形容。

三款鏡頭的MTF圖

    下面我們來用一些實拍樣張來檢驗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真實畫質。儘管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沒有什麼機會獨立為這支鏡頭進行外拍,但我還是找各種機會讓這支人像鏡頭能夠儘可能的表現一下。以下所有照片都僅僅做縮小後期處理而沒有其他任何PS。畫面解析度長邊基本都在1200px,大家可以拖拽圖片到新窗口內觀看大圖。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對於畸變的抑制。作為一款等效焦長達到150mm的中長焦鏡頭,本鏡能夠在任何環境下保持橫平豎直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在虹橋機場等候飛往溫州的班機時,對著窗外虹橋開發區方向拍攝了這張照片。且不論畫面前景中的落地窗格,即使是畫面邊緣的建築物線條也完全都是筆直的。

觀察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畸變

    趁著其他客人在等候登機的時候拍攝了下面這張畫面。此時陽光正從鏡頭側前方射來,給正在登機口的旅客頭部描繪上一層淡淡金邊。得益於ZERO鍍膜的效力,整個畫面不但全無任何眩光鬼影出現,在直射光芒邊緣也幾乎看不到畫面反差有任何下降。

    事實上,我們根本不用擔心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鏡頭的銳度問題,特別是當我們在使用它開大光圈拍攝特寫的時候。該鏡頭中心部分的銳度近乎達到極致,即使只是收縮一檔光圈就可以達到銳度極限。這是我在某家五星級酒店自助餐廳中隨手抓拍的一幕,當時相機被設置在自動擋上,實際光圈為F2.2。

F2.2與局部切割

    這是畫面中食物裝飾的100%切割。好吧,麵包條(?)上的芝麻歷歷在目,質感十足。我發現在默認狀態下,奧林巴斯E-M5的畫面似乎還有一點過度銳化的傾向,特別是觀察麵包條與背景的交界邊緣。當然,這也與鏡頭中心部分本身銳度極高,將焦點物體與背景完全切割分離開所致。

F2.2局部切割

    那麼,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在全開光圈下畫質會達到怎樣的效果呢?既然是一款人像鏡頭,那麼我們請美麗的實習生同事Nina MM作為我的模特友情出鏡一下。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在光圈全開的條件下拍攝的。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後期處理空間,照片在拍攝時使用了人像色彩模式,因此看起來色彩略有些清淡。

F1.8人像與局部切割

    看到這張照片,我曾經擔心的問Nina MM,是不是會覺得鏡頭太銳利以至於MM應該再去補補妝?不過我們的漂亮妹紙表示自然的就是美的,我也覺得臉上帶一點點小雀斑同樣非常可愛啊!^_^ 好吧,我們還是把話題轉回到鏡頭本身——毫無疑問,如果說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作為一款人像鏡頭有什麼缺憾的話,我們只能怪它的銳度太高了——即使是全開F1.8光圈!

F1.8人像與局部切割

  下面有更多一些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拍攝的樣張。與其說是用來測試鏡頭的樣張,還不如直接了當的說是在放毒。這些照片同樣是拍攝於前幾天的幾次活動比如公司半年總結會,比如去嘉定試駕Volvo的C30EV電動車,比如說是去名貓體驗館給PEN系列的MM用戶們做講座,但我還是儘可能的選擇了一些此前沒有發出過的圖片。和前面一樣,請直接拖拽圖片到新窗口內觀看大圖。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由於鏡頭本身必須再80cm開外才能合焦,所以這枚鏡頭並不太適宜於在較近距離內拍攝物體特寫,好在較長的焦段本身補償了對焦距離。無論在哪一檔光圈下,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都表現出極其銳利的焦內和自然柔美的焦外畫面。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同時,由於本鏡頭也採用了奧林巴斯的MSC靜音馬達,所以無論在怎樣的光線環境下,該鏡頭都能配合E-M5的FASTAF在極短的時間內悄然無息的完成對焦工作,無需等待也不用擔心對焦失敗。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在這次對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試用過程中,我有機會拍攝到不少有關貓咪的場景,無論是自己家中可愛的「小剛度」還是在名貓體驗館中看到的各色貓貓,都成為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眼中的模特。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在拍攝這些貓咪的過程中,我始終採用簡單直接的對焦方式,將鏡頭對準貓咪們的眼睛。即使是在走動當中,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和E-M5也能較好的捕捉下貓咪們的動態。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雖然現在我們已經較少的關注畫面的紫邊問題(有不少相機都可以用機身內矯正的方式消除紫邊現象),不過我還是想看一下鏡頭在大光圈情況下是否有明顯的紫邊出現。下面這張照片採用的光圈是F2,在畫面中心的明暗交界處有較為輕微的紫邊情形出現,我個人覺得這樣一點紫邊應該不會對畫面能產生怎樣的影響,相信大家也能夠同意我的意見吧。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其實根本無需長篇大論,奧林巴斯的這款新高端人像鏡頭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相當出色的鏡頭。無論是在M43還是放眼整個可換鏡頭相機領域,該鏡頭從做工到對焦性能到最終畫質都不愧為「高端鏡頭」之名。我們把這枚鏡頭分別與奧林巴斯E-M5和E-P3機身配合,不管是在類SLR結構還是類旁軸結構上,這枚沉甸甸的全金屬大口徑(相對而言)鏡頭都表現非常出色,讓我們始終對其垂涎三尺。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與12mm F2

    我們把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裝在E-M5上,而把同樣銀色的12mm F2廣角配給E-P3。好了,這樣一來我們就得到了奧林巴斯M43陣中的頂尖組合,不管是從外觀還是從實用角度出發,這對組合的威力都足以讓其他微單對手們感到「鴨梨山大」。不過,這只是撇開價格因素來談的。

    無論是奧林巴斯E-M5還是索尼NEX-7,這兩款產品都被廠商賦予了與其他微單產品不同的定義。如果說我們把常規所見的微單產品看做是填補消費DC與DSLR之間空白,或者是用來替代入門級DSLR之用的話,那麼這兩款售價接近萬元級別的產品都是帶著「專業機種」面貌出現的。和索尼的那枚E卡口蔡司鏡頭一樣,不管是之前的12mm F2還是現在這支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奧林巴斯都極力把它們打造成可以與真正的高端DSLR鏡頭相媲美的產品,而它們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包括價格。

奧林巴斯M43目前的最強組合

    我們過去很難想像一支75mm的F1.8鏡頭可以賣到7000元人民幣的高價,儘管它的等效焦距達到了150mm,儘管它的做工和成像的確非常強大,但我們依然覺得這個價位的鏡頭光圈應該似乎應該是F1.4而非F1.8。所以,當朋友問我自己到底怎麼看待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時候,我只能說兩個字:「好。。。貴」!

    是的,好雖好但真的太貴。

  本著不能把人民幣當橘子皮用的精神,我只能遺憾的表示除非你真的不差錢,否則似乎還是那支塑料材質但看起來同樣銀光閃閃的45mm F1.8鏡頭更值得推薦。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受其焦段設定的影響,相對於45mm F1.8在應用範圍方面略顯狹小,基本也只能在一定距離外拍攝半身或者大頭人像(拍拍貓咪特寫倒也不錯)。如果你想要拍攝MM全身的話,恐怕只能一退再退直到退無可退。當然了,你硬是要和我說150mm拍全身很正常我也表示理解,畢竟當年我也很彪悍的端著那支等效300mm的150 F2定拍妹紙來著。不過,從實際角度來看,目前2XXX元的45mm F1.8同樣能夠實現M43陣營中相對難得的淺景深效果外加焦段既可以大頭也可以全身,所以看起來似乎更容易讓人接受一點。當然,我們必須意識到45mm F1.8的成像品質與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相比還是有相當距離的(即使看官方MTF也能清晰的發現這點)。 不過,對於人像拍攝而言,畫面是否能達到極端銳利並非是第一要務,畫面邊角部分是否成像略微偏軟或暗角明顯一點,其實也可以接受。。。所以,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是給那些追求極致的高端用戶使用,我等普羅大眾還是拿著輕便靈便的45mm F1.8耍耍吧!

分享 點擊右上"•••"輕鬆分享到朋友圈

收藏 點擊右上"•••"幫你收藏這篇文章

關注 添加朋友,搜索"西部光影戶外俱樂部",或者長按以下二維碼掃描關注即可

微信號:xbgyhw
西部光影戶外行攝,您身邊的行攝專家。
電話:028-83222516

聯繫我們

行攝旅遊專家,專業自駕領航
劉先生:13981892845
祝先生:13980578923
電話:028-83222516
傳真:028-61077144QQ客服:1797303787官方活動QQ群:257991602電子郵箱:xbgyhw@foxmail.com

西部光影戶外俱樂部
微信號:xbgyhw

關注西部光影網站,了解更多行攝線路
http://www.xbgyw.net 

關注西部光影論壇
http://bbs.xbgyw.net

相關焦點

  • 「美人鏡「 | FE 85mm F1.8的試用與驚喜!
    對於喜歡定焦,或者常拍攝人像的朋友來說,35mm/50mm/85mm都是各有特色的經典焦段,特別是85焦段鏡頭,我覺得對於喜歡夢幻大虛化,大壓縮背景的朋友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利器
  • 森養AF 75mm F1.8 FE 簡單測評!
    這次到重慶江津中山古鎮,參加文旅委一個攝影活動,朋友拿了一個未上市銷售的鏡頭給我試用
  • 奧林巴斯 ED 12-200mm f/3.5-6.3現場試用 | CP+2019
    35mm相機的24-400mm焦段,基本上是覆蓋到了廣角到超長焦,也可以說這樣的焦距一鏡走天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了。奧林巴斯M.Zuiko Digital ED 12-200mm f/3.5-6.3鏡頭奧林巴斯EM1 Mark II搭載M.Zuiko Digital ED 12-200mm f/3.5-6.3鏡頭
  • 大光圈的誘惑 | 我的奧林巴斯新F1.2鏡頭試用體驗
    這一次,試用了奧林巴斯日前發布的 f/1.2系列鏡頭的全新產品:M.Zuiko Digital ED 17mm f/1.2 PRO鏡頭(以下簡稱17mm f/1.2)M.Zuiko Digital ED 45mm f/1.2 PRO鏡頭(以下簡稱45mm f/1.2)
  • 細數美人鏡:11支大光圈人像定焦鏡頭對全面對比(一)
    M.ZUIKO DIGITAL 45mm F1.8奧林巴斯 M.ZUIKO DIGITAL 75mm F1.8松下 DG NOCTICRON 42.5mm F1.2 ASPH.作為奧林巴斯傾力打造的人像鏡頭,M.ZUIKODIGITAL 75mm F1.8比起M.ZUIKO DIGITAL45mm
  • 三陽發布全畫幅索尼75mm F1.8 FE人像鏡頭
    4月20日,三陽SAMYANG正式上市了為索尼全畫幅微單設計的AF 75mm F1.8 FE大光圈定焦鏡頭。這款鏡頭小巧輕便,主打人像拍攝。目前國行售價3199元。這款輕量型的三陽AF 75mm F1.8 FE鏡頭, 重量僅為230g,高度為69mm,體積小巧,是目前市面上最輕便的AF 75mm鏡頭。鏡頭搭載了STM步進式馬達,採用9組10片光學結構,其中包含2片高折射鏡片,3片ED超低色散鏡片,濾鏡接口58mm,最近對焦距離0.69米。
  • 奧林巴斯M.Z 17mm F1.8鏡頭國內正式發布
    儘管呈現出了足夠懷舊的視覺效果,但M.Z 17mm F1.8卻採用了影像界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和領先工藝,帶來了微單用戶們夢寐以求的F1.8超大光圈,在奧林巴斯M.ZUIKO DIGITAL 鏡頭家族中,M.Z 17mm F1.8並不是第一款17mm定焦鏡頭,和此前經濟型「餅乾頭」 M.ZUIKO DIGITAL 17mm F2.8相比, M.Z 17mm F1.8結構更為複雜,對工藝和製造技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 尼康50mmF1.8的鏡頭拍人像好嗎
    在尼康鏡頭品牌中也是有一款50mm的定焦鏡頭,那就是50mmF1.8的鏡頭,它的光圈值是1.8,那麼尼康50mmF1.8的鏡頭拍人像好嗎?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尼康50mmF1.8的鏡頭在尼康鏡頭中屬於一款大眾化的入門級鏡頭,不管是入門初學者還是專業攝影師都是可以使用的,因為這款鏡頭的光學結構簡單,所以格外的輕巧便攜,它還提供了最大F1.8的大光圈,並且內置支持平滑AF的SWM馬達,對於這樣的一款鏡頭都是很好入門的。
  • 奧林巴斯40-150 F2.8 PRO首批樣張(多圖警報)
    這個時候倒是可以很好的體現出被陽光照亮的髮絲細節(請看100%的截圖),奧林巴斯方面宣稱新鏡頭畫質是有史以來最強水準,這一點應該不是吹牛;而稍後的三張則是採用人像色彩模式,儘可能的保留環境中的細節。請觀察人像背景的虛化部分光斑,整體顯得相當柔美。雖然這支鏡頭並沒有像75mm F1.8那樣直接作為人像頭出現,但實際上其光圈和焦段也的確很適合做為M43陣營的最強人像頭出現。
  • 5000元人像搭配 尼康Z 85mm f/1.8鏡頭
    尼康Z 85mm f/1.8 S這枚鏡頭,繼承了尼康Z系列鏡頭的典型風格,鏡筒筆直修長,設計簡約富有金屬質感。鏡頭的體積並不大,而且鏡頭重量僅有470g,搭配Z系列機身非常輕巧。現在,尼康Z 85mm f/1.8 S在京東商城的售價僅有5480元,價格非常合適,喜歡的抓緊入手。
  • 國產唯卓仕FE 85mm f1.8鏡頭上手試玩
    【唯卓仕FE 85mm f1.8鏡頭上手試玩】前不久唯卓仕發布FE 85mm f1.8鏡頭,並正式開售。
  • 索尼FE 135mm f/1.8 GM現場試用 | CP+2019
    在CP+2019年開展的前一天,索尼正式全球發布了第49支索尼E卡口鏡頭:索尼FE 135mm f/1.8 GM,扛著G大師鏡頭的旗號,再加上135mm和f/1.8的光環,這支鏡頭一經發布就吸引了很多用戶的眼球,作為索尼E卡口鏡頭的一支新生人像鏡皇,這支鏡頭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鏡頭之一。
  • 尼康Z 85mm f/1.8鏡頭 玩轉高端人像攝影
    尼康Z 85mm f/1.8 S是一枚尼康Z卡口的鏡頭,由於是全新的卡口系統,因此鏡頭的畫質表現和性能會更加出色。現在,尼康Z 85mm f/1.8 S在京東商城的售價僅有5699元,價格非常合適。
  • CP+2019:索尼FE 135mm f/1.8 GM現場試用
    在CP+2019年開展的前一天,索尼正式全球發布了第49支索尼E卡口鏡頭:索尼FE 135mm f/1.8 GM,扛著G大師鏡頭的旗號,再加上135mm和f/1.8的光環,這支鏡頭一經發布就吸引了很多用戶的眼球,作為索尼E卡口鏡頭的一支新生人像鏡皇,這支鏡頭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鏡頭之一。
  • 心得丨試用18-35/1.8mm 弱光變焦之王
    搭配在機身上的效果,鑲嵌在鏡身左側的亮銀色金屬LOGO是ART系列鏡頭的專屬的,鏡身的亞光黑色更顯質感。鏡身上的對焦距離窗顯示最近對焦距離為28cm,加上F/1.8的大光圈,能夠實現一個不錯的近攝效果。----成像體驗----前面說過了,這個鏡頭的焦段是一個非常常用的焦段,也可以說是涵蓋風光、人文、環境人像、小品等的非常全面的鏡頭。
  • 被大眾冷落的焦段,談徠卡的75mm鏡頭
    35mm和50mm這兩個焦段選擇,等購買第二支鏡頭,且不說風光攝影會選擇廣角鏡頭,就算考慮長焦拍人像時,第一考慮的也是90mm焦段的鏡頭(當然90的確是經典人像頭),很少有人會推薦75mm焦段的鏡頭。每當提及75mm鏡頭時,大家都會考慮到是不是和50mm焦段距離太近,還不如咬咬牙直接入90/2AA吧;其實成功入手75mm焦段的朋友,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反饋75mm端拍半身人像太棒了。
  • 奧林巴斯PEN-F相機規格參數以及全新真機照片曝光
    即將於本月27日發布的奧林巴斯PEN-F相機規格參數以及全新真機照片曝光:日媒digicame-info曝光的奧林巴斯PEN-F相機規格參數:將會採用全新的2000萬像素 Live MOS傳感器;5000
  • 小巧的全畫幅無反85mm定焦 松下85mm f/1.8評測
    ·Panasonic LUMIX S 85mm F1.8鏡頭規格: ·鏡頭焦距:85mm; ·鏡頭光圈範圍:f/1.8-f/22; ·光圈葉片:9片圓形光圈; ·鏡頭結構:8組9片(其中包含2個ED鏡片); ·最近對焦距離:0.8m; ·最大放大倍率:0.13×; ·濾鏡尺寸:φ67mm;
  • 【器材】人像空間切割機:Sigma 105mm f/1.4 ART挑戰Nikon 105mm f/1.4E
    原本在這篇文章只打算做Sigma與Nikon的105mm f/1.4比較,結果網友私訊來想一起看其他人像鏡的表現,在散景的部分,我們會拿四顆鏡頭來做比較,四顆都是著名的大光圈人像鏡,依序是:除了兩顆105mm f/1.4以外,也加入了Sigma 85mm f/1.4與135mm f/1.8這兩顆鏡頭,需要注意的是拍攝物體時我是在完全相同的位置拍攝,但拍人的時候我是以相同的主體跟畫面比例來構圖,目的是要看主體佔畫面相同比例時,散景的差異,特別是85mm f/1.4與135mm f/1.8與兩顆105mm f/1.4的差異。因為我知道這些都是想要入手人像鏡的朋友們有可能會考慮到的選項。
  • 騰龍FE鏡頭28-75mm宣布開發,圖麗FE 20mm f2發布,今年FE鏡頭還有誰?
    【騰龍FE鏡頭28-75mm宣布開發,圖麗FE 20mm f2發布,今年FE鏡頭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