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這支鏡頭,我本來想要認真的去拍攝一點評測樣張,然後來做一些對比圖/畸變測試圖/暗角測試圖什麼的。但是由於這兩天忙於公司半年總結和外地出差,始終沒有機會完成這些任務,心中不免有些著急。但一位朋友的話提醒了我:你覺得對一款標準人像頭有必要去做這種測試嗎?你只要告訴大家:這個頭能否全開光圈使用,是否有優美的焦外柔化,是否對焦迅速準確以及這支頭是否值得購買就可以了。恩恩,所謂一席話點醒夢中人啊,對於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我打算還是要用實例來證明它的優秀。簡單來說,就是「生命不息,放毒不止!」
於是,我對於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工作立即就從「放毒」開始著手。先是請同事小星星帶著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與E-M5上公司靜物平臺拍了一組外觀圖,順帶著還要用E-P3和同樣昂貴的12mm F2鏡頭做陪襯;接著就是在連續幾天內拍人像拍汽車拍貓貓並接連不斷的在微博、博客上曬圖。好吧,相信等到大家看到這篇文字的時候,早已經對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流下滿地口水了吧?
關於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產品美圖,請訪問: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524802.html
裝載了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E-M5機身
和稍早之前發布的12mm F2鏡頭一樣,奧林巴斯也是把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作為旗艦鏡頭進行設計,因此在用料方面不遺餘力。我們很少能夠在一枚鏡頭當中連續看到三枚ED低色散鏡片以及兩片HR高折射鏡片。對於一枚10片9組的鏡頭來說,單單是在鏡片方面的投入已經讓人感受到奧林巴斯的誠意。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結構圖
另外,和12mm F2一樣,該鏡頭也用上了奧林巴斯的Zuiko Extra-low Reflection Optical鍍膜,簡稱ZERO鍍膜。從目前得到的資料來看,該目前得到的資料來看,該鍍膜早期是應用在奧林巴斯的醫療光學設備上,用以消除鏡片的眩光和鬼影現象。特別是針對逆光環境確保成像質量。之前我們在評價奧林巴斯12mm F2時就曾經談到過該鏡頭的抗眩光能力相當不錯,理應也是與ZERO發揮功效有關。
帶有ZERO鍍膜的奧林巴斯鏡片
然而,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吸引我們最重要的元素還是其近乎完美的焦外表現。下面這張圖片來自我第一次拿到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鏡頭後對準桌面上的飛機模型隨手拍攝了一張。大家可以觀察其極其醒目的淺景深效果,特別是焦外日光燈管柔美化開的表現。按照官方的解釋,該鏡頭為了獲得一個美麗的圓形焦外光斑,不光把光圈葉片做成圓形,而且對鏡片組也進行了特別設計,確保即使是在F1.8光圈全開的情況下,邊緣部分的光斑也是正圓型而非橢圓或者帶有稜角形狀。我們可以在其官方網站上看到奧林巴斯驕傲的宣稱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鏡頭能夠有效避免焦外模糊的二線性和邊緣雜色,而在我們的實際拍攝中也的確證實了這一點。
使用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拍攝的第一張畫面
將這枚重量達到305克的人像鏡頭拿在手中觀察,58mm的口徑的確並不算大,但前組鏡片的尺寸卻顯得相當驚人。鏡頭上有一層顯眼的綠色鍍膜反光,無論是在燈光還是在日光下都顯得深邃神秘。
超大口徑的前組鏡片上有綠色鍍膜
與之相對的是,金屬卡口包圍著的後組鏡片的開口也很大,這可以有效的保證鏡頭邊緣光線以較為垂直的角度射入,以避免鏡頭出現暗角。有媒體朋友測試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後認為該鏡頭在F1.8光圈全開時會有一定的暗角顯現,但我覺得這一點點暗角對於人像鏡頭而言影響微乎其微,甚至反而還有增加畫面視覺效果的作用在。
我原先用一組對比圖片來展現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鏡頭銳度,但後來發現從F2開始一直到F16都很難辨別畫面之間的銳度差異(無論是在畫面中心位置還是邊緣),而F1.8和F22下也僅僅是銳度稍有下降。
我在奧林巴斯日本官網上找到了一張該鏡頭與相對廉價的45mm F1.8以及當年4/3時代的神鏡之一150mm F2的MTF對比圖,只能用無語來評價該鏡頭的MTF表現。即使撇開官方網站的「王婆」嫌疑,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在各檔光圈下的畫質表現也都可以用「卓越」來形容。
三款鏡頭的MTF圖
下面我們來用一些實拍樣張來檢驗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真實畫質。儘管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沒有什麼機會獨立為這支鏡頭進行外拍,但我還是找各種機會讓這支人像鏡頭能夠儘可能的表現一下。以下所有照片都僅僅做縮小後期處理而沒有其他任何PS。畫面解析度長邊基本都在1200px,大家可以拖拽圖片到新窗口內觀看大圖。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對於畸變的抑制。作為一款等效焦長達到150mm的中長焦鏡頭,本鏡能夠在任何環境下保持橫平豎直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在虹橋機場等候飛往溫州的班機時,對著窗外虹橋開發區方向拍攝了這張照片。且不論畫面前景中的落地窗格,即使是畫面邊緣的建築物線條也完全都是筆直的。
觀察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畸變
趁著其他客人在等候登機的時候拍攝了下面這張畫面。此時陽光正從鏡頭側前方射來,給正在登機口的旅客頭部描繪上一層淡淡金邊。得益於ZERO鍍膜的效力,整個畫面不但全無任何眩光鬼影出現,在直射光芒邊緣也幾乎看不到畫面反差有任何下降。
事實上,我們根本不用擔心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鏡頭的銳度問題,特別是當我們在使用它開大光圈拍攝特寫的時候。該鏡頭中心部分的銳度近乎達到極致,即使只是收縮一檔光圈就可以達到銳度極限。這是我在某家五星級酒店自助餐廳中隨手抓拍的一幕,當時相機被設置在自動擋上,實際光圈為F2.2。
F2.2與局部切割
這是畫面中食物裝飾的100%切割。好吧,麵包條(?)上的芝麻歷歷在目,質感十足。我發現在默認狀態下,奧林巴斯E-M5的畫面似乎還有一點過度銳化的傾向,特別是觀察麵包條與背景的交界邊緣。當然,這也與鏡頭中心部分本身銳度極高,將焦點物體與背景完全切割分離開所致。
F2.2局部切割
那麼,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在全開光圈下畫質會達到怎樣的效果呢?既然是一款人像鏡頭,那麼我們請美麗的實習生同事Nina MM作為我的模特友情出鏡一下。下面這張照片就是在光圈全開的條件下拍攝的。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後期處理空間,照片在拍攝時使用了人像色彩模式,因此看起來色彩略有些清淡。
F1.8人像與局部切割
看到這張照片,我曾經擔心的問Nina MM,是不是會覺得鏡頭太銳利以至於MM應該再去補補妝?不過我們的漂亮妹紙表示自然的就是美的,我也覺得臉上帶一點點小雀斑同樣非常可愛啊!^_^ 好吧,我們還是把話題轉回到鏡頭本身——毫無疑問,如果說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作為一款人像鏡頭有什麼缺憾的話,我們只能怪它的銳度太高了——即使是全開F1.8光圈!
F1.8人像與局部切割
下面有更多一些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拍攝的樣張。與其說是用來測試鏡頭的樣張,還不如直接了當的說是在放毒。這些照片同樣是拍攝於前幾天的幾次活動比如公司半年總結會,比如去嘉定試駕Volvo的C30EV電動車,比如說是去名貓體驗館給PEN系列的MM用戶們做講座,但我還是儘可能的選擇了一些此前沒有發出過的圖片。和前面一樣,請直接拖拽圖片到新窗口內觀看大圖。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由於鏡頭本身必須再80cm開外才能合焦,所以這枚鏡頭並不太適宜於在較近距離內拍攝物體特寫,好在較長的焦段本身補償了對焦距離。無論在哪一檔光圈下,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都表現出極其銳利的焦內和自然柔美的焦外畫面。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同時,由於本鏡頭也採用了奧林巴斯的MSC靜音馬達,所以無論在怎樣的光線環境下,該鏡頭都能配合E-M5的FASTAF在極短的時間內悄然無息的完成對焦工作,無需等待也不用擔心對焦失敗。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在這次對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試用過程中,我有機會拍攝到不少有關貓咪的場景,無論是自己家中可愛的「小剛度」還是在名貓體驗館中看到的各色貓貓,都成為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眼中的模特。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在拍攝這些貓咪的過程中,我始終採用簡單直接的對焦方式,將鏡頭對準貓咪們的眼睛。即使是在走動當中,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和E-M5也能較好的捕捉下貓咪們的動態。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雖然現在我們已經較少的關注畫面的紫邊問題(有不少相機都可以用機身內矯正的方式消除紫邊現象),不過我還是想看一下鏡頭在大光圈情況下是否有明顯的紫邊出現。下面這張照片採用的光圈是F2,在畫面中心的明暗交界處有較為輕微的紫邊情形出現,我個人覺得這樣一點紫邊應該不會對畫面能產生怎樣的影響,相信大家也能夠同意我的意見吧。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樣張
其實根本無需長篇大論,奧林巴斯的這款新高端人像鏡頭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相當出色的鏡頭。無論是在M43還是放眼整個可換鏡頭相機領域,該鏡頭從做工到對焦性能到最終畫質都不愧為「高端鏡頭」之名。我們把這枚鏡頭分別與奧林巴斯E-M5和E-P3機身配合,不管是在類SLR結構還是類旁軸結構上,這枚沉甸甸的全金屬大口徑(相對而言)鏡頭都表現非常出色,讓我們始終對其垂涎三尺。
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與12mm F2
我們把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裝在E-M5上,而把同樣銀色的12mm F2廣角配給E-P3。好了,這樣一來我們就得到了奧林巴斯M43陣中的頂尖組合,不管是從外觀還是從實用角度出發,這對組合的威力都足以讓其他微單對手們感到「鴨梨山大」。不過,這只是撇開價格因素來談的。
無論是奧林巴斯E-M5還是索尼NEX-7,這兩款產品都被廠商賦予了與其他微單產品不同的定義。如果說我們把常規所見的微單產品看做是填補消費DC與DSLR之間空白,或者是用來替代入門級DSLR之用的話,那麼這兩款售價接近萬元級別的產品都是帶著「專業機種」面貌出現的。和索尼的那枚E卡口蔡司鏡頭一樣,不管是之前的12mm F2還是現在這支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奧林巴斯都極力把它們打造成可以與真正的高端DSLR鏡頭相媲美的產品,而它們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包括價格。
奧林巴斯M43目前的最強組合
我們過去很難想像一支75mm的F1.8鏡頭可以賣到7000元人民幣的高價,儘管它的等效焦距達到了150mm,儘管它的做工和成像的確非常強大,但我們依然覺得這個價位的鏡頭光圈應該似乎應該是F1.4而非F1.8。所以,當朋友問我自己到底怎麼看待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的時候,我只能說兩個字:「好。。。貴」!
是的,好雖好但真的太貴。
本著不能把人民幣當橘子皮用的精神,我只能遺憾的表示除非你真的不差錢,否則似乎還是那支塑料材質但看起來同樣銀光閃閃的45mm F1.8鏡頭更值得推薦。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受其焦段設定的影響,相對於45mm F1.8在應用範圍方面略顯狹小,基本也只能在一定距離外拍攝半身或者大頭人像(拍拍貓咪特寫倒也不錯)。如果你想要拍攝MM全身的話,恐怕只能一退再退直到退無可退。當然了,你硬是要和我說150mm拍全身很正常我也表示理解,畢竟當年我也很彪悍的端著那支等效300mm的150 F2定拍妹紙來著。不過,從實際角度來看,目前2XXX元的45mm F1.8同樣能夠實現M43陣營中相對難得的淺景深效果外加焦段既可以大頭也可以全身,所以看起來似乎更容易讓人接受一點。當然,我們必須意識到45mm F1.8的成像品質與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相比還是有相當距離的(即使看官方MTF也能清晰的發現這點)。 不過,對於人像拍攝而言,畫面是否能達到極端銳利並非是第一要務,畫面邊角部分是否成像略微偏軟或暗角明顯一點,其實也可以接受。。。所以,M.Zuiko Digital ED 75mm F1.8是給那些追求極致的高端用戶使用,我等普羅大眾還是拿著輕便靈便的45mm F1.8耍耍吧!
分享 點擊右上"•••"輕鬆分享到朋友圈
收藏 點擊右上"•••"幫你收藏這篇文章
關注 添加朋友,搜索"西部光影戶外俱樂部",或者長按以下二維碼掃描關注即可
微信號:xbgyhw
西部光影戶外行攝,您身邊的行攝專家。
電話:028-83222516
聯繫我們
行攝旅遊專家,專業自駕領航
劉先生:13981892845
祝先生:13980578923
電話:028-83222516
傳真:028-61077144QQ客服:1797303787官方活動QQ群:257991602電子郵箱:xbgyhw@foxmail.com
西部光影戶外俱樂部
微信號:xbgyhw
關注西部光影網站,了解更多行攝線路
http://www.xbgyw.net
關注西部光影論壇
http://bbs.xbgy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