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中國記者,他們經常要用英文提問

2021-03-01 外宣微記

前兩天,柯潔輸掉與AlphaGo的第二場比賽後,CGTN(央視打造的外宣旗艦媒體)記者用英文提問遭到柯潔怒懟:你是中國人的話就應該用中文向我提問題。

隨後,棋聖聶衛平發文批評這位記者是「裝酷」,是給柯潔、媒體記者、同聲翻譯們「添麻煩」,是「不厚道」的做法。

文刀君認為,在那個場合,現場大多數是中國聽眾,提問對象是中國人柯潔,用英文提問的確沒有必要。現場視頻顯示,這位記者語速略快,現場同傳翻譯得有些磕磕絆絆,聽起來令人略感吃力。當柯潔質問記者後,現場還想起了叫好聲與掌聲。

但是,大家要知道,在中國的記者圈裡,有這麼一隻隊伍,英語666是標配,不但要說得溜,還得能寫得一手好英文。

通常,他們潛伏在中文記者的茫茫人堆兒裡,每每舉手提問還略顯羞澀。他們可能用中文採訪,但最後交的稿子是英文。

在一些重大國際論壇等場合,必然少不了他們的身影。他們可能貓在某個角落,靜靜地捕捉需要的信息(同傳耳機是不屑戴的),也可能在圍堵操各種口音的外國人。

他們有一個閃亮的名字:外宣記者。他們的任務是,對外報導中國,講好中國故事。

這一行的記者有個特點:學歷普遍高、顏值越來越高。他們大多是名牌院校外語系或者新聞系的佼佼者,這兩個專業盛產系花、系草、校花、校草。

可是,他們的辛酸你不一定懂。

外宣記者要寫得一手好英文。注意,是寫,不是翻譯哦。此中區別,相隔萬裡。

他們要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新聞英語寫作的規律,開頭怎麼寫,圖說怎麼寫,標題怎麼起,都有一定的體例和規範,不是會寫四六級作文就能搞定的。他們時而寫新聞消息,時而用英文講故事。如何謀篇布局,如何遣詞造句,如何讓文章符合外國讀者的閱讀習慣,都需要在實踐中揣摩。美國的新聞學院基本上都開設news writing 與 feature writing這樣的課程,二者區別很大,專業的東西需要專業地學習。

外宣記者在採訪的預備和實施階段,都要時刻保持一顆「雙語腦袋」。就像律師要做盡職調查,一個負責任的記者採訪前也要做大量的功課。都說記者是萬金油,意思是,記者經常會涉獵不同的領域,而外宣記者不但涉獵廣泛,而且要掌握某些知識的英文表述。此中辛苦,非身臨其境無法探知。

外宣記者經常要面對的難題之一是,「中國特色話語」的對外轉換。比如,「命運共同體」(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為什麼用「future」不用「destiny」?比如,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態文明」、「精神文明」,怎麼翻譯才是恰當呢?還有一系列「口號式」政治話語,如「四個全面」、「五位一體」、「兩學一做」。

文刀君曾介紹過,新華社英文稿裡的「搞迷信活動(practice superstitious activities)」,從翻譯角度沒毛病,但老外反映說「看不懂」。甚至,精通中文的《紐約時報》駐華記者翻譯了「紅臉出汗」,很多外國讀者感到不知所云。原因為何?因為外宣,終究是跨文化的事業,不是翻譯的事業。外宣事業要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下功夫,方成其久遠。

所以,一個專業的外宣記者首先得是一個好翻譯,一個好翻譯未必能當好外宣記者。

如果哪天,你在某個會場看到一個嬌弱的美女,脖子上掛著沉重的單眼相機,手裡拿著錄音筆,在跟老外熱聊,那她八成是外宣記者。外宣記者一般是全能型記者,攝影、拍照、直播、社交、寫作一肩挑是常態。時間久了,嬌弱的美女也會變成女漢子。

如果哪天,記者席上突然有人站起來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向老外提問,不要羨慕,也不要以為他/她在耍酷,因為他/她需要更直接地與老外對話,不想中間隔著一層翻譯,這是工作需要。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外宣記者,請記住,千萬不要動不動請他幫忙翻譯個論文摘要或者修改個簡歷什麼的,因為他/她可能還有稿子沒寫完,你怎麼忍心去耗費他們所剩不多的腦細胞?

最後,我們回到那位CGTN記者被怒懟這事上,外界的批評和指責應僅限於「在那個特定場合是否有必要用英文」,不要動不動貼標籤,更不要動不動上綱上線。

貼標籤,比如「是中國人就要怎樣怎樣」,容易把具體問題抽象化,不但無助於理性的討論,反而容易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走向非理性的謾罵和詆毀,最後無非證明了《烏合之眾》一書中的觀點:群體是容易激動的,群體的智商不會因為人數的疊加而疊加。

相關焦點

  • 中國記者用英文提問被柯潔懟,央視賣萌求原諒…
    事情是這樣的……在第二場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視旗下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用英文提問柯潔,但語速極快,從現場視頻可見,同聲傳譯無法跟上。在得知該提問者是中國人後柯潔表示:如果你是中國人的話就應該像中國人一樣向我提問題。柯潔說完這番話後,臺下一片掌聲雷動。
  • 中國記者英文提問柯潔被質疑「該用中文」,聶衛平也來幫腔,央視賣萌求原諒……
    事情是這樣的……在第二場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視旗下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用英文提問柯潔,但語速極快,從現場視頻可見,同聲傳譯無法跟上。在得知該提問者是中國人後柯潔表示:如果你是中國人的話就應該像中國人一樣向我提問題。柯潔說完這番話後,臺下一片掌聲雷動。
  • 央視記者用英語提問被柯潔懟:中國人就該用中文!電視臺:求原諒...
    賽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CGTN,央視籌備的新國際傳播機構)用英文提問柯潔,柯潔懟記者:「中國人就用中文提問。」CGTV的記者全程用英文提問,問題很長,語速很快,現場的翻譯甚至無法及時準確翻譯,一度卡殼。
  • 英文採訪袁老是要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
    在第三輪「走出去實戰」考核環節,鄒韻帶著他的團隊遠赴非洲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將目光對準了在這裡幫助非洲貧困朋友種植水稻的中國科研團隊。通過她的鏡頭,我們看到科研專家在這裡手把手教當地農民種中國的雜家水稻,為了能讓中國水稻適應非洲的自然條件他們實打實的下地插秧收割,缺水這一難題甚至都讓隨行的翻譯身上長滿了小疙瘩。
  • 央視記者英語提問裝酷!這員工留著幹啥?
    要說搞事,還是校長強!話題咱們轉回來,柯潔輸掉了比賽之後,照例要接受記者採訪。好戲這就上場了!一位來自央視的中國記者用著無比流利的英語向柯潔提問,而且語速極快。第二,你要說你是央視英文臺記者,英文是你們的工作語言。
  • 周總理巧妙機智化解外國記者的刁難提問!
    周總理巧妙機智化解外國記者的刁難提問!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出任新中國第一任總理。因為要經常向全世界展示新生的中國,所以會經常性地舉行記者招待會。但是,在記者招待會上總有一些國家的記者不懷好意地想通過記者提問環節刁難周總理。想看周總理被所提的問題難住後的窘迫。
  • 記者用韓語提問,張藝興8個字霸氣回應,網友:火的很有道理!
    記者用韓語提問,張藝興8個字霸氣回應,網友:火的很有道理!近日有網友更新微博:看到這個視頻,偶像練習生發布會有記者用韓語提問,張藝興臉部表情明顯感到不悅,完了才霸氣的說了一句:「這裡有中文翻譯嗎」,從而照顧到現場聽不懂的媒體觀眾。張藝興自己是懂韓語的,但畢竟是國內的節目,發布會國人居多,用韓語提問幾個人能聽得懂?藝興真棒,為張藝興打call!
  • 英文戲劇工坊外教帶小記者 解放天性
    只是那個動作就是這樣的罷了。」其次,就是「搶帽子」的遊戲。帽子放在我的身後,我一轉過身,他們紛紛跑了上來,搶我身後的帽子。我趕緊轉過身,他們馬上踩起了「剎車」,我再轉過身,他們又跑了過來。帽子被搶走了,我巡視四周,每個人的表情都是如此嚴肅鎮定,看不出一點兒破綻。忽然,我看見潘佳玥的身後有一點灰灰的東西,正是這帽子!我把手伸向她的背後,卻沒有摸到一點兒東西,真是奇怪。
  • 主持人全程用韓語提問,張藝興一臉不耐煩,回答道:有翻譯嗎?
    張藝興吳亦凡鹿晗黃子韜鹿晗選擇了《奔跑吧》,黃子韜也通過了《真正男子漢》證明了自己很man,吳亦凡也參加了《挑戰者聯盟》《中國有嘻哈》等多個綜藝,而張藝興則是在《極限挑戰》中跟著一群老戲骨組成了極限男人幫,受到了哥哥們的寵愛。鹿晗
  • ...兩國關係有什麼樣的意義?此外,該記者在提問中還提到,梵蒂岡與...
    【汪文斌糾正外媒記者對臺灣稱呼】9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外媒記者提問,有消息稱,中國和梵蒂岡將延長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這對兩國關係有什麼樣的意義?此外,該記者在提問中還提到,梵蒂岡與臺灣地區有所謂「邦交關係」。
  • 李小鵬妻子李安琪好奇葩,微博只回復英文提問,發中文還要帶翻譯
    而有一個人的人設凹的非常奇怪,她就是李小鵬的妻子李安琪。看過《爸爸回來了》這一檔綜藝節目的觀眾們大概不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是最近她的微博卻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因為她永遠都只回復那些英文的提問,似乎一定要強調自己是一個美籍華人。
  • 央視最帥記者,就南海仲裁用流利英文舌戰美國專家!太精彩了!
    我那些條件都不要了,只要這麼個有智慧的酷炫男子就行@小小小粉葛:流利得搞到我以為王冠的英語是母語,那位專家的英語是外語@十分佩服王冠的口才和反應能力,如果我面對這樣的人恐怕是要氣的砸東西了,在政治節目中總能表現出極大的風度和自信,真了不起@肉肉蛋:丹尼爾是米國派來的逗比嗎,發言簡直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我說_喜歡橙子:辯論到最後主持人發現hold
  • 日本記者用英語提問,川普先是沒聽懂,後還對日本表示不爽
    雖然只是一句調侃的話,但是也從另一個層面上說明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畢竟如此廣闊的領土,不同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都各不相同,要接受一種新的語言方式自然需要時間的洗禮。然而這種現象也並不出現在我們中國,這不,近日在美國的新聞發布會上,一位日本記者用英語向川普提問之後,川普就沒太聽懂。
  • 王俊凱全英文視頻提問霍金,霍金教授不僅表示稱讚還回應了~這個英文水平真的可以!
    視頻中,王俊凱用英文向霍金提問,引來眾多網友關注。他向霍金討教了一個有關人類未來的問題:"霍金教授對未來人類將移居到外星球做出了多次的預言和演講。 霍金教授當天很快就發了一條微博和視頻回應了王俊凱,並表示「他的提問讓我看到了中國千禧一代的年輕人對未來的思考和好奇心」。 ↓↓↓
  • 在徐州,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既走心又給力!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業務精湛,服務周到,數十載奮鬥在一線。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不僅在所處崗位上創造自身價值,還義無反顧承擔起社會責任。剛剛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的董青、自學成才成為電信系統蘇北裝維「第一人」的趙洋,就是這樣一群人的代表,是中國電信徐州分公司(以下簡稱「徐州電信」)廣大員工的傑出代表。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幹出不平凡的業績,憑藉著對工作的滿腔熱情,實現著人生的價值。
  • 合影時遭記者不斷提問 川普翻白眼:安靜點!(附視頻)
    中國日報網電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美國總統川普7月24日在白宮與實習生合影時,一名記者上前詢問有關司法部長傑夫·塞申斯是否辭職及共和黨醫保法案的問題
  • 央視記者王冠流利英文舌戰哈佛博士-附英語學習心得
    RT在美國頗具影響力,其社交媒體和網站新聞點擊次數和訂閱人數目前位於全美外國新聞臺第二,僅次於老牌的英國廣播公司美洲臺(BBC America)。本次辯論視頻於11月9日播出當天即被RT Youtube官網轉載,一日內點擊量數萬。今年6月,RT黃金時段播出的《Boom Bust》節目中也邀請要了王冠。
  • 瞭望|總有這樣一群人,讓人眼含熱淚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劉娟 吳劍鋒 實習生 孟健這是一群凡人英雄。平日裡,他們穿梭在城鄉間,是白領、學生,是含飴弄孫的退休老人、平凡的打工者……但他們卻選擇放下了自己的利益,無償為他人服務,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志願者。
  • 中西合璧 用英文詮釋中國文化之美
    王芷祺告訴記者:她一直有一個習慣,就是用手機記錄下生活中遇到的小美好。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學生 王芷祺:然後剛好碰上學校有這麼一個作業,說要用英語來傳播一下中國傳統文化,剛好家裡長輩又在忙著包餃子包餛飩蠻熱鬧,就把它拍下來了,剪出來感覺效果還蠻好的。
  •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臺灣人為什麼要這樣吐槽記者?
    題主表示,跟一個臺灣留學生聊天時,聽對方說:在他們那,不好好學習的就去當記者。呃……媒記君只聽說過不好好學習只能去搬磚,臺灣的記者地位有這麼慘嗎? 雖然語言毒舌,但看下來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要找到這麼多槽點,天天得看多少新聞?那麼對於「少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的言論,臺灣的媒體人是怎麼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