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共有養老床位63198張 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46.63張

2020-12-28 安徽網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今天舉行的「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獲悉,合肥市民政局通報了十三五期間合肥市社會救助體系、養老體系建設等情況。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合肥市共發放臨時救助金13830.6萬元,救助貧困群眾5.27萬人次。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合肥市以低保、特困、受災、醫療、教育、住房、就業、臨時救助等8項基本救助為主要內容,健全完善覆蓋城鄉、託底保障的社會救助體系。其中,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從2016年戶月人均551元、300元,提高至2020年戶月人均686元、646元,年增速分別為6.1%、29.8%。五年來,合肥共發放臨時救助金13830.6萬元,救助貧困群眾5.27萬人次。此外,合肥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和重度殘疾人護理"兩類補貼",五年來,為296707名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23657.11萬元;為387498名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27406.1萬元。

養老方面,合肥市目前共有養老床位63198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床位46.63張。截至2020年11月,全市已建成縣(區)級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2家、街道養老服務指導中心59家、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站452家,覆蓋率均達100%。已建成鄉鎮養老服務指導中心82家, 覆蓋率達100%。

目前,合肥為全市1.8萬名三類困難老年人每月提供價值600元的政府居家養老服務;給予縣(市)城關鎮以外地區70周歲以上的低保、建檔立卡貧困老年人每月50元養老服務補貼;為全市3.65萬名特困供養對象購買醫療護理保險;全市20.6萬名80周歲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齡津貼;全市4087名農村留守老年人全部建立信息臺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相關焦點

  • 再推25000張異地養老床位供給! 長三角深化養老服務合作年開啟
    今天(1月6日),記者從在上海召開的「2021長三角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研討會」上獲悉,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民政部門決定,將2021年作為「深化長三角養老合作年」,三省一市將圍繞「拓展合作城市數量」「異地養老床位供給翻番」等十項任務全面推進養老服務合作。
  • 把「養老院」搬進老年人家中 成都13個行政區試點「家庭照護床位」
    全市現有養老機構546家(其中公辦218個、民辦328個),養老總床位12.5萬張(含籌建),每千名戶籍老年人擁有床位39張;城鄉社區養老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97%、65%。據調查,成都民辦養老機構服務每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平均成本在3000元/月以上,而2019年成都城鎮企業退休職工月平均養老金為2325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老年人月平均養老金僅為567元。老年人現有收入水平難以覆蓋養老服務成本。此外,受傳統養老觀念影響,目前居家養老仍然是絕大數老年人首選的養老方式。
  • 廣東省收治床位共有8095張,床位充足
    有2680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醫學觀察。周紫霄指出,廣東在最新疫情防控方面,一是全省建立了網格化的立體的疫情防控體系,全省聚焦基層管理末梢,對三類重點人群開展咽拭子樣本採集篩查。社區防控力量方面,注重推動鎮、村、社區第一書記參與農村的疫情防控,做好返程高峰後社區的防控工作。二是成立了應急科研攻關專項,全力開展疫情防控所需疫苗、藥品、醫療器械的科研攻關。
  • 2.5億人養老之困:5年來20省份人均床位減少 高額護理費難題待解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近5年以來,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人均養老床位從2015年的30.31張/千人,小幅上漲到2019年的30.5張/千人,但31個省區市中,有20個地區人均床位下降,其中5個地區降幅超過25%。  對不少家庭來說,讓家中老人獲得一張滿意的養老床位,是一個難題。
  • 補貼跟人走床位翻一番 三省一市聚焦異地養老
    今年,滬、蘇、浙、皖將全面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合作,推動區域資源共享,異地養老床位在現有逾2.5萬張的基礎上實現供給翻番……昨天舉行的「2021長三角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研討會」上,三省一市民政部門表示,今年將聚焦異地養老、行業人才和市場要素自由流動等十項重點任務,推進長三角養老一體化高質量合作與發展。
  • 免費享受家庭養老照護床位 杭州市困難老人有新福利
    家住杭州市上城區小營街道的張奶奶高興地說。今年4月,張奶奶遭遇意外腿骨骨折,不得不臥床了近一個月。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何況已經是85歲高齡的她。最近,她從社區了解到「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便提出了申請。更讓她驚喜的是,上個月,上城區進一步升級了「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可為轄區內困難老年人免費提供該項服務。
  • 北京:養老床位「搬進」家老人享「升級」版居家服務
    養老不離家,是大多數老年人的願望。讓居家老年人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保障他們的幸福晚年生活,是考量養老服務「溫度」的關鍵指標,也是養老服務工作的「必答題」。西城區民政局通過近一年的探索試點,創建了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模式,為居家老人提供了專業、優質的服務。
  • 養老周刊丨國常會鼓勵保險公司提供養老服務;京東推出首款老年5G...
    據統計,目前重慶市現有養老機構1427所,養老床位22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0.5張,較全國平均水平高27.9%。其中,我市公辦養老機構908所,擁有床位8.2萬張;社會辦養老機構519所,擁有床位6.8萬張,城鄉日間照料床位7萬張。全市社會運營養老床位已超過50%。
  • 湖北又增加一座新三甲醫院,將增設2200張床位,預計20223年初建成
    在疫情的推動之下,之前就已經規劃好的項目正在全力建設當中,湖北又增加一座新三甲醫院,將增設2200張床位,預計20223年初建成,新項目選擇的建造地址在東津新區,它就是這個區域冉冉升起的一顆醫療新星,東津院區。
  • 廣州市《民辦養老機構資助辦法》,新增床位每張床位補貼高達15000元!
    第二章 護理補貼 第四條養老機構收住本市戶籍老年人,且老年人一次性入住期限不低於15天的,根據實際入住天數按照下列標準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給予護理補貼: (一)收住重度失能老年人(一級護理)的,每人每月補貼500元;
  • 養老床位「搬進」家!滿足失能老人居家養老需求
    據了解,這次上門為何婆婆提供的「適老化改造入戶」其實是家庭養老床位其中的一項服務。自2019年開始,廣州市民政局就在荔灣區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工作,試點期間,60周歲及以上戶籍居家老年人,如有養老專業服務需求但因各種原因無法入住養老機構的,或目前家庭有一定的照料條件暫時不需要入住養老機構的,經廣州市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定評估為照顧等級2-5級,就可申請家庭養老床位服務。
  • 各地試點「家庭養老床位」 滿足失能老人居家養老需求
    對於健康老人來說,社區養老解決餐飲、醫療、照護等服務需求相對比較容易。而失能老人由於需要專業的照護,社區養老服務難以滿足照護需求。為了解決失能老人的社區養老需求,近年來,各地試點「家庭養老床位」,滿足失能老人的居家養老需求。
  • 蚌山區:試點建設家庭照護床位,提升養老服務滿意度
    為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讓廣大老年人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保障居家特殊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蚌山區燕山鄉民政事務所在轄區城市居民範圍內開展家庭照護床位建設試點工作。試點期間由龍湖生態老年公寓(燕山鄉養老服務中心)承接全鄉家庭照護床位上門服務工作,試點老人將享受每周定期上門服務,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個人護理、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為做好家庭照護床位試點的前期摸底工作,鄉民政所聯合龍湖生態老年公寓專業護理人員走訪失能失智獨居老人家庭,摸清老人的意願和需求。
  • 解困獨居老人養老難題:「養老床位」搬進家,可實時監測
    想去機構養老可惜「一床難求」,選擇居家養老又怕出現意外……長期以來,高齡獨居老人普遍面臨這樣的養老困境。而在朝陽區酒仙橋街道,試點推出的家庭養老床位項目正在嘗試尋找突破口。「作為老電子工業區和舊城改建區,酒仙橋呈現出『老年人多、低收入人群多、殘疾人多』等特點,目前轄區內只有一家養老機構,僅69張床位,再加上6家社區養老驛站,滿足不了轄區需求。」
  • 「養老床位」搬進家智能監護都有啥 青島獨居養老難這樣破題
    目前,他們已經摸排完服務轄區的老年人情況,家庭養老床位項目正在逐步推進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內容事無巨細,因為要隨時響應老人的緊急呼叫,所以必須24小時值班。畢竟家庭養老床位等於將護老設施、標準化服務「搬」進老人家中,為居家養老模式帶來更多可能性,更好滿足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需求。政策解讀把養老床位搬進更多老人家裡所有年滿60周歲的老人都可以籤約家庭養老床位嗎?籤約家庭養老床位,老年人需要承擔多少費用?
  • 煙臺市醫養結合機構達241個 醫療床位2.2萬多張
    目前,全市醫養結合服務機構達到241處,醫養結合床位2.2萬多張,創建了8個省級醫養結合示範先行縣(市、區)、7個省級醫養結合示範單位。在工作推動上,突出需求導向,圍繞從「養」到「醫」、由「醫」轉「養」雙向互通,打通「四個通道」:一是著力打通醫療機構進入養老的通道,讓優質醫療資源在養老中發揮更大作用。
  • 合肥將耗資63億元打造安醫大新醫科中心
    提供更多醫學人才支撐大健康產業發展安徽醫科大學新醫科中心(新校區)項目建設地點位於肥西,項目投資估算約 63 億元,本次展開的是設計招標。該項目通過全生命周期學科和專業布局,將加緊醫理工交叉融合的新醫科人才培養,為健康安徽事業提供更多優質的醫學人才,為構建起全省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智力支持。
  • 住進農家小院養老,醫生每天「查房」:這家田園養老院新增30張床位可照顧失智老人
    記者了解到,江蘇省老年病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老年醫院、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攜手谷裡街道開辦的谷裡田園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康養小院,一期已有34人入住,如今新增「田園頤康之家」,可提供床位30張,主要為專業醫護組織入住居民,教授保健操新增30張床位,可照顧失智半失能老人為了繼續深入實踐探索「
  • 民政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秀案例...
    9.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愛祺樂牧民養老園區經驗做法:錫林浩特市愛祺樂牧民養老園區是一所「集中居住、養老育幼、政府扶持、多元運作」的牧區老年人集中居家養老園區,2014年投入運營,實施「公建民營」。現有床位990張,入住495戶、636名老年人,服務覆蓋該市70%的蘇木(鄉鎮)。
  • 濱海新區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多種養老模式「各顯其能」
    ,到「十三五」末,養老服務床位達8000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覆蓋率大幅提升。  濱海新區政府主導建設的第一、二、三老年養護院和貽芳託老所等重點民生項目以及一批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先後建成投入使用,使養老服務床位總量達8000張,平均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23張,全區現已備案運營的養老機構達到24家、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133家,老人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就近自由選擇,多元發展的養老服務格局在濱海新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