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師被困鷹峰山,師長鄭其貴是如何成功突圍的?後來結局怎樣?

2020-11-30 騰訊網

1951年5月26日,180師在駕德山陷入敵人的重圍當中。師長鄭其貴和代政委吳成德把營以上幹部召集起來開會,商議對策,大家一致認為應該突圍。當天下午,軍長韋傑批准了180師的突圍計劃,並說會派部隊在鷹峰山接應。26日黃昏,180師開始突圍,經過一晝夜苦戰,於27日拂曉時分來到了鷹峰山下,此時全師已經不足2000人。

但韋傑派出的接應部隊途中遭到敵人阻擊,未能按時趕到鷹峰山,此時鷹峰山已經被敵人佔領。副師長段龍章當機立斷,命令538團和539團合力向敵人發起攻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終於將敵人趕了下去。然而,還沒等戰士們喘口氣,後面的追兵又湧了上來。是就地堅守還是繼續突圍?鄭其貴拿不定主意,又把團以上幹部召集起來開會,最後決定堅持到天黑,然後向史倉裡方向突圍。

在敵人瘋狂的圍攻下,180師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終于堅持到了天黑,此時全師還能戰鬥的人員僅剩下了400人。在鄭其貴和吳成德等人的帶領下,突圍行動開始了。然而敵人早已做好了防止我軍突圍的準備,照明彈和探照燈把黑夜變成了白晝。400人的突圍隊伍,最終沒能衝出敵人的包圍圈,又返回了鷹峰。28日清晨,敵人的進攻又開始了,180師彈盡糧絕,已經無法繼續堅守,鄭其貴決定發起最後的突圍。

突圍行動開始後,為了吸引敵人的火力,給師指揮所減輕壓力,538團和539團先行出發,從正面向敵人發起了攻擊。師長鄭其貴和副師長段龍章等人乘著敵人注意力分散的時機,帶著指揮所和警衛分隊沿懸崖邊的小路向史倉裡方向衝去。翻過幾座山嶺後,一處突兀的絕壁擋住了去路,戰士們把背包帶解下來,擰成繩子往下溜,由於坡度太陡,摔傷了不少人。

鄭其貴被警衛員蔡德榮保護著安全下到了懸崖底,崖底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深溝,快到溝口的時候,警衛分隊與一小股敵人遭遇,戰士們猛衝猛打,很快就將敵人擊退,一行人繼續向前走。「老王,叫後面的快趕上來!你看,師長已經走遠了!」副師長段龍章望著後面一步一拐的幾個指揮所人員對身後的參謀長王振邦說道。

段龍章和王振邦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在一起打仗,段龍章是山西洪洞縣的遊擊大隊長,王振邦是山西浮山縣的遊擊大隊長,兩個縣經常在一起打遊擊,很熟悉,互相配合得也很好。這次又同在180師共事,因此無話不談。「這仗打得太憋屈了」王振邦一邊回應段龍章一邊對身後的人大喊「大家快跟上,越過前面的公路就到史倉裡了!」

拂曉前,180師指揮所一行人出了溝口,不遠處有一條小河。大家正準備過河時,幾輛美軍坦克突然衝了過來,此時戰士們手中連手榴彈都沒有了,面對橫衝直撞的敵軍坦克只能返身往回跑。鄭其貴等人被幾個警衛員和偵察員保護著衝入附近一片茂密的灌木叢,借著灌木叢的掩護奔向小河邊,鄭其貴在右邊,段龍章和王振邦在左邊。

剛走幾步,河對岸的敵人就開火了,為了掩護師首長突圍,警衛員蔡德榮帶著十幾個戰士向敵人撲去。鄭其貴等人乘機趟過小河,越過公路後回到了我軍的陣地上。在這次突圍行動中,180師共損失了7000多人。戰後,鄭其貴被撤職,調任第三兵團管理處處長(正團級),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擔任過吉林省軍區白城軍分區司令員,1990年病逝,享年70歲。

相關焦點

  • 180師失去電臺、燒掉密碼本,友軍無接應,部隊陷入困境難突圍
    27日早晨,經過血戰的一八〇師兩路突圍部隊終於在鷹峰山下會合了。這支經過惡戰的部隊已不到2000人了。 然而,正當突圍部隊埋葬了烈士的遺體,包紮好流血的傷口,擦乾了仇恨的淚水準備出發時,鷹峰山上突然又響起了激烈的槍炮聲。
  • 長津湖戰役結束後,志願軍第88師為何被撤了番號?師長結局如何
    但也有個別指揮員在作戰中出現了嚴重失誤,給部隊造成了巨大損失,比如180師的鄭其貴和88師的吳大林。 鄭其貴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180師孤懸敵後,面對險境,鄭其貴優柔寡斷,指揮失誤,多次喪失突圍良機
  • 180師遭重挫代政委被俘,彭德懷大怒,軍長韋傑:哪能全怪我們
    圖|180師師長鄭其貴舊照說起來,此時180師要是及時回撤還來得及。可是當時在180師的「怪圈會議」上,180師長鄭其貴和代政委吳成德並沒有明確站在撤退一方,這就導致了180師撤又撤不了,打又無法迅速凝聚所有戰力,在絕望中求得那一絲生機。180師在陷入「開會決議」怪圈的時候,師組織不是沒有向第三兵團指揮部說明情況,以爭取到一個更加妥帖的對應辦法。可是這時候王近山的電臺卻正巧被敵軍給炸壞了,王近山也被敵人追擊得正在運動轉移。
  • 碾莊戰役讓華野損失巨大,並成功突圍的兩位軍長,最後結局如何?
    碾莊戰役是發生在華東地區江蘇省邳州市碾莊鎮的一場決定性戰役,這場戰役還是淮海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碾莊戰役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淮海戰役的走勢和結局。
  • 180師遭重創,張祖諒披掛出徵雪恥,主席接見:番號不用撤
    一、第五次戰役,一戰折戟 志願軍180師隸屬於三兵團60軍,入朝第一戰就遭遇折戟沉沙。 60軍下轄三個師:179師前身是光榮的「臨汾旅」,181師是中原突圍一戰成名的「皮旅」。
  • 血染北漢江:第五次戰役志願軍180師遭受重大挫折始末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從師到軍,從兵團到志願軍總部對180師的受挫,都作了認真的檢討和自我批評,彭德懷司令員主動承擔了責任。但在人妖顛倒的歲月,有人把180師的失利當成打倒彭總的「鐵證」之一。後來,雖然澄清了這段歷史,但180師受挫的始末和原因至今仍鮮為人知。遭遇險阻,孤軍奮戰北漢江1950年韓戰全面爆發。
  • 韓戰「全軍覆沒」180師榮辱六十年
    在這樣的樂觀氛圍中,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打響,雙方共80萬人相持於北緯38度線附近。美軍不斷後撤的磁性戰術推高著中國軍隊的信心。180師領到的任務是從中線直插敵陣,割裂美軍和東線韓軍的聯繫。在五天的進攻中,180師前突了一百多公裡,順利割開美軍陣地。此時第一個危險信號出現了——180師的乾糧和彈藥已告罄,突進也過遠。
  • 1949年郭汝瑰通電起義,手下的兩位師長分別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1949年郭汝瑰通電起義,手下的兩位師長分別是誰?後來結局如何1949年12月11日,郭汝瑰經過周密部署,在四川宜賓起義成功,為解放事業立下了重要的一功。在當時,起義不是一件小事,因為稍微出現一個失誤就容易滿盤皆輸,所以郭汝瑰耐心做了手下兩位師長的思想工作,他們都同意起義,於是才有了後來的起義壯舉。那麼這兩位師長是誰?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 1948年淮海戰役,發動起義的110師師長廖運周,後來的結局如何?
    於是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中,他身為第110師的師長,毅然決然地帶領自己的部隊發動起義。那麼這位曾經的師長最後是什麼結局? 廖運周:一腔熱血,報國青年 廖運周於1903年出生於安徽,他與所有的熱血青年一樣,渴望成就一番建設。恰逢此時外敵入侵,國內形勢迫在眉睫,他積極投身於革命事業,為了國家的未來而奮鬥。然而,不久後他驚訝地發現,自己所處的軍隊並非如同自己想像的那樣一心為民。
  • 長徵初期,紅1軍團3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結局分別如何?
    而當時紅1軍團下轄的3個師,即紅1師、紅2師和紅15師,每個師的師長和政委也都是非常優秀的名將。他們都是誰?結局分別如何?先介紹一下知名度不高的紅15師,因為其建制在長徵開始不久後就撤銷了。紅15師前身就是1933年8月成立的少共國際師,由清一色的十七八歲的少年組成,當時名氣非常大,時任政委蕭華只有17歲。
  • 楊伯濤整編第11師,手下的三個鐵血團長都是誰,後來的結局如何
    楊伯濤整編第11師,手下的三個鐵血團長都是誰,後來的結局如何在國民黨第18軍編制系列裡,第11師永遠居於核心地位,是該軍擁有較高戰鬥力與獨立特色的具體體現者。所以,第11師擔負的任務,該師的一舉一動,最能體現該軍特點。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長徵時,紅一方面軍共有1、3、5、8、9五個軍團,共下轄十二個師。在長徵中,他們浴血搏殺,與反動軍隊展開了一幕幕生死較量,為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偉大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那麼這十二位師長都是何人?在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陳光:紅四軍第12師師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戰鬥中林總的指揮所被突圍之敵所圍困,在此緊要關頭陳光帶領本支隊拼死突入前沿將林總安全的救護下來。自己卻在戰鬥中掛了彩事。後不善言談的林總跑到救護所看望陳光時一再表示感謝,並主動為他請了功,戰後陳光受到了嘉獎。
  • 新四軍共八位師長,他們分別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在代軍長陳毅的帶領下,新四軍迅速發展壯大,共下設七個師,它們分別是:由蘇中地區部隊整編而成的第一師,由淮南地區部隊整編而成的第二師,由八路軍第5縱隊整編而成的第三師,由八路軍第4縱隊整編而成的第四師,由豫鄂挺進縱隊整編而成的第五師,由江南地區所屬部隊整編而成的第六師,由無為遊擊隊、第3支隊挺進團和皖南事變突圍出來的部隊整編而成的第七師,由豫鄂挺進縱隊整編而成的第七師
  • 憤怒的88師官兵申請槍斃逃跑師長,為什麼蔣介石拒絕了?
    1937年12月的南京保衛戰期間,當雨花臺陣地陷落,日軍居高臨下攻擊中華門陣地時,88師262旅官兵不顧日軍炮火,堅守城垣,但時任88師師長的孫元良卻被指責為臨陣脫逃,甚至有人指出孫元良需要為之後部分國軍官兵被日軍屠殺負責。真相究竟如何?日軍那種極端殘暴的行為外,在我國方面,參加保衛南京戰役的高級幹部,都是有責任的。
  • 抗戰初期八路軍129師9位團長,後來都發展如何?
    769團團長陳錫聯 陳錫聯出生在中國最大的將軍縣紅安縣,很早就參加了家鄉的遊擊隊,後來成了鄂豫皖紅四方面軍一員。在土地革命時期,陳錫聯的職位還不高,一直到後期才擔任四方面軍紅4軍第10師副師長、政委等職務,不過也參加了開闢川陝蘇區、反田頌堯三路圍攻,反劉湘六路圍攻等諸多大戰役,為四方面軍在川陝站穩腳跟立下汗馬功勞。
  • 紅20師戰史:蔣軍1個師突圍,軍團政委肖勁光被撤職判刑
    >20師師長李聚奎,政委黃開湘,下轄第58、59、60三個團,58團長黃立貴(1937年犧牲),59團長賓同梅,60團長不詳。紅7軍團20師首任師長李聚奎、政委黃開湘 1933年10月,紅7軍團宣告成立,下轄紅19、20和34師,由於缺幹部,此時紅20師師長只能暫時空缺。
  • 紅22師戰史:湘江戰役,李德想槍斃師長,被主席阻止
    程子華,1905年出生於山西運城,1927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六期)學習,參加過廣州起義和大冶兵暴,曾任紅35軍307團團長、獨立3師師長、紅14軍40師政委、紅9軍團14師師長。上級原計劃派程子華去鄂豫皖蘇區,但由於交通一時受阻,便讓他暫代紅22師師長一職,原師長龔楚則因犯錯,被調到紅軍大學學習。
  • 紅軍時期,兩人同在一個師,後來師長成為上將,政委成為開國大將
    在紅軍歷史上,我們都知道紅一軍團 ,紅二軍團,對於紅三軍團很少有人知道,可殊不知這支軍團在土地革命時期可是非常厲害的部隊,他是由紅軍第5、第8軍組成的,由彭德懷擔任總指揮,在長徵時期,紅三軍團主要負責右路前衛,後來在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紅三軍團改編為紅3軍,劃入紅一方面軍。
  • 四野13兵團的第38軍,在成立之初,各師的師長都是誰?結局如何?
    第38軍在成立之初,下轄四個師: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和第151師,有近5萬人。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成立之初的各師長都是誰?結局如何?第112師師長是江擁輝。江擁輝是江西瑞金人,1917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