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6日,180師在駕德山陷入敵人的重圍當中。師長鄭其貴和代政委吳成德把營以上幹部召集起來開會,商議對策,大家一致認為應該突圍。當天下午,軍長韋傑批准了180師的突圍計劃,並說會派部隊在鷹峰山接應。26日黃昏,180師開始突圍,經過一晝夜苦戰,於27日拂曉時分來到了鷹峰山下,此時全師已經不足2000人。
但韋傑派出的接應部隊途中遭到敵人阻擊,未能按時趕到鷹峰山,此時鷹峰山已經被敵人佔領。副師長段龍章當機立斷,命令538團和539團合力向敵人發起攻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終於將敵人趕了下去。然而,還沒等戰士們喘口氣,後面的追兵又湧了上來。是就地堅守還是繼續突圍?鄭其貴拿不定主意,又把團以上幹部召集起來開會,最後決定堅持到天黑,然後向史倉裡方向突圍。
在敵人瘋狂的圍攻下,180師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終于堅持到了天黑,此時全師還能戰鬥的人員僅剩下了400人。在鄭其貴和吳成德等人的帶領下,突圍行動開始了。然而敵人早已做好了防止我軍突圍的準備,照明彈和探照燈把黑夜變成了白晝。400人的突圍隊伍,最終沒能衝出敵人的包圍圈,又返回了鷹峰。28日清晨,敵人的進攻又開始了,180師彈盡糧絕,已經無法繼續堅守,鄭其貴決定發起最後的突圍。
突圍行動開始後,為了吸引敵人的火力,給師指揮所減輕壓力,538團和539團先行出發,從正面向敵人發起了攻擊。師長鄭其貴和副師長段龍章等人乘著敵人注意力分散的時機,帶著指揮所和警衛分隊沿懸崖邊的小路向史倉裡方向衝去。翻過幾座山嶺後,一處突兀的絕壁擋住了去路,戰士們把背包帶解下來,擰成繩子往下溜,由於坡度太陡,摔傷了不少人。
鄭其貴被警衛員蔡德榮保護著安全下到了懸崖底,崖底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深溝,快到溝口的時候,警衛分隊與一小股敵人遭遇,戰士們猛衝猛打,很快就將敵人擊退,一行人繼續向前走。「老王,叫後面的快趕上來!你看,師長已經走遠了!」副師長段龍章望著後面一步一拐的幾個指揮所人員對身後的參謀長王振邦說道。
段龍章和王振邦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在一起打仗,段龍章是山西洪洞縣的遊擊大隊長,王振邦是山西浮山縣的遊擊大隊長,兩個縣經常在一起打遊擊,很熟悉,互相配合得也很好。這次又同在180師共事,因此無話不談。「這仗打得太憋屈了」王振邦一邊回應段龍章一邊對身後的人大喊「大家快跟上,越過前面的公路就到史倉裡了!」
拂曉前,180師指揮所一行人出了溝口,不遠處有一條小河。大家正準備過河時,幾輛美軍坦克突然衝了過來,此時戰士們手中連手榴彈都沒有了,面對橫衝直撞的敵軍坦克只能返身往回跑。鄭其貴等人被幾個警衛員和偵察員保護著衝入附近一片茂密的灌木叢,借著灌木叢的掩護奔向小河邊,鄭其貴在右邊,段龍章和王振邦在左邊。
剛走幾步,河對岸的敵人就開火了,為了掩護師首長突圍,警衛員蔡德榮帶著十幾個戰士向敵人撲去。鄭其貴等人乘機趟過小河,越過公路後回到了我軍的陣地上。在這次突圍行動中,180師共損失了7000多人。戰後,鄭其貴被撤職,調任第三兵團管理處處長(正團級),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擔任過吉林省軍區白城軍分區司令員,1990年病逝,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