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晴圓缺月,且看古人何待之
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那你知道宋朝的文人墨客是如何看待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著
這首詞以月起興,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問天反映執著人生,下片問月表現善處人生。落筆瀟灑,舒捲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詞的典範之作。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著
此詞通篇都寫賞月。上片開頭寫詞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下片轉寫室內宴飲賞月。暗含希望人間消除黑暗和汙濁,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看玉做人間,素鞦韆頃」作豪放之語,兩句包舉八荒,麗而且壯,使通篇為之增色。將月之色、光、形、神,人對月之憐愛迷戀,寫得極為生動入微。
《一剪梅·中秋元月》
辛棄疾著
這是一首描寫中秋賞月未得的詞。上片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今宵中秋無月的遺憾,詞的下片寫賞月不得的愁緒。表達了詞人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陳廷焯曾評價:稼軒詞如:重陽節近多風雨,皆於悲壯中見渾厚。
《水調歌頭·中秋》
米芾著
米芾寫中秋賞月,卻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開月亮,先寫自己晚來的秋意感受。借中秋賞月之機,表白了詞人為人的高潔,也流露了他對「從仕數困」的些許幽恨。全篇用筆空靈迴蕩,而自有清景無限,清趣無窮,表現出米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的特有風格。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陳著詞作
該詞描寫的是中秋時,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給人一種雨後天晴的中秋之夜。上片「中秋佳月最端圓」寫起,早上下起了雨,雨也將止了,一點都不妨礙高興的事,表現出了一種風雨無阻的心態。下片寫了傍晚時分雨停止了,天晴朗了,中秋的月亮是多麼的皎潔無暇,與首句相對應
《醉落魄·丙寅中秋》
郭應祥著
這首詞上片寫景,借用月夜之間,描寫普天下人渴望的團圓。下片聯想,由曲子想到人,是對人的一種思念。
作者:天天的小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