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大致命內傷,上島咖啡輝煌不再!

2021-02-07 MBA

線上分享,線下圈子!敬請關注embaclub!

有一種說法是:成功的咖啡,會讓顧客提升逼格。失敗的咖啡,只能自己默默裝逼。

而最最失敗的,該是那些會讓消費者趨而避之,認為在此消費反而會自降身價、low成土鱉的咖啡。

上島咖啡由陳文敏於1968年在臺灣創立,歷經30年發展,它終於從不起眼的街角小店來到內地,在海南開出第一家內地店。搶灘大陸市場,它比星巴克和COSTA都要快一步。在這個絕佳的「空檔期」,2000年左右,很多人第一次去的咖啡廳就是上島咖啡。

它的打法簡單粗暴——開放加盟,不到10年,在大陸就有了3000家門店。

本來定位高端,先發制人,搶佔獨家市場,前景大好。怎料高開低走,後勁不足,盲目加盟擴張,質量下降。內憂外患,品牌形象一落千丈。寥寥數年,如此巨大的落差,除了自己作死的上島咖啡可能也是沒誰了。

上島咖啡沒落的案例,是為品牌商敲響的警鐘,也是對餐飲人的一個警示。

曾幾何時,上島咖啡是城市小資和商務人士最喜歡去消費的場所,沒有之一。

畢竟,上世紀末,在剛剛享受到改革開放成果進入經濟高速發展的大陸地區,「咖啡」這個洋玩意兒的普及率並不高,所以咖啡廳也自帶了一種新鮮和奢侈感。

上島咖啡就在這樣一個時機,於1997年進入了大陸這個廣袤的市場,遠遠早於星巴克或COSTA。缺少同行業競爭者的上島咖啡一家獨大,在最好的時機,搶佔了巨大的市場。

可以說,在九十年代時,許多人第一次進入咖啡館,踏進的就是上島咖啡的門檻。所以,短短七年時間,依靠拓展加盟店,掛著上島咖啡招牌的門店在大陸達到3000多家。

遺憾的是,如此的輝煌成績並沒能持續下去。

究其原因,幾大「致命傷」不可不說:

1、加盟模式簡單粗野,無後期服務;

2、管控體系不規範,加盟商各自為政;

3、股東內訌、缺乏長期戰略

4、醜聞纏身

上述幾大「內傷」致使品牌生命力消耗殆盡,失去了口碑的上島咖啡,又何以應對外部來自同行業競爭者的嚴峻挑戰?

上島咖啡的加盟模式很簡單,僅僅收取初次加盟費以及後期續約費。在短期「加盟費」的利益驅使下,股東們為了迅速獲取資金,大肆拓展加盟店數量。

在這樣的模式下,上島咖啡收取了加盟費用後就基本撒手不管,採取放養制度。那麼,既沒有開店選址的調研和指導,也沒有中期銷售的支持,甚至也沒有後期營銷數據分析,除了一塊上島咖啡的金字招牌,缺乏創業經驗的加盟商只能靠自己摸索前行。

例如,很多想要開咖啡店的創業者,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咖啡店要有「特色」——要有文化主題,要在環境、菜品、音樂、裝修等方面下功夫。的確,這些要素都很關鍵——做得好,會讓消費體驗更加舒適,增加黏性;無功無過不會扣分;但要是做得差了,輕則人氣流失重則砸了招牌關張撤店。

但是,你要知道,它們都是附加項。很多人似乎都會忘記一點,一個咖啡店,最重要的當然是做好咖啡。連咖啡都做不好?零分拿好,遠走不送。作為品牌商,上島咖啡當然積累了大量經驗,但是如果不將這樣的經驗分享給加盟者,創業者沒有人帶領,要摸爬滾打地走過多少彎路才能踏上康莊大道?

上島咖啡的加盟方式簡而言之就是:給錢就行!品牌收取初次加盟費和後期續約費,加盟門店獨立核算、自主經營。

早些年,初始加盟費20萬~30萬元/年,還有5~6萬元/年的加盟管理費。初期籌備,需從總部進貨,價格比市場上貴一半。總部也會派駐經理、廚師,工資又加盟店支付。經營中遇到問題,也可向總部求助。

很多老闆以為開這麼個店,逼格高、賺錢容易、經營也輕鬆。但是,事實情況呢?

對於開店而言的第一個重要項目——選址,總部並沒有指導;員工培訓,老早就停了;經營支持,聊勝於無;食材採購,後來放任不管。

也就是說,你每年幾十萬買的就是一塊招牌。到底怎麼經營,基本全靠自己摸索。難怪劉強東曾說:「五年之內全國幾千家上島咖啡,加盟不用去選店、培訓,只收加盟費。這種商業模式有違消費者利益。」

總部光顧著自己收錢,對於門店不予運營支持,很多老闆連本錢都沒收回來,店就開不下去了。關店看起來虧的只是加盟商,畢竟品牌方該收的錢都拿到了,而且還有大批人在加盟的來路上。可是長遠看來,門店經營不好,品牌會受損,加盟商也就越來越少了。

由於領先於競爭對手進入大陸市場,上島咖啡順風順水地做大做強。

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能力參差不齊的加盟商們現在上了同一條名為上島咖啡的「船」。作為「船長」的品牌商,就該篩選一下「船員」的體格,培訓他們的「航海技能」。只有步調一致,動作統一,才能保證航行時大家的力量能用在一處,不至於跑偏。如果沒有一套標準而嚴格的加盟管控制度來實現「標準化」、「統一化」,那麼過度自由發揮的枝葉,只會白白浪費掉品牌這顆大樹的養分。

比如,上島咖啡的品牌定位在高端商務會談,而一些加盟商看到其他行業本土化做得風生水起,就蠢蠢欲動地想要進行嘗試。一個品牌,進行本土化經營的策略需要謹慎評估和制定,稍有不慎就會失之千裡。

然而,上島公司並沒有關注到這樣的「異動」,或者說,他們也沒打算「費心」來管這事。於是,上島咖啡慢慢變質——有的店,咖啡質量上乘,環境舒適;有的店面烏煙瘴氣,喧鬧嘈雜。原本「高端商務會談場所」變成了「地方炒菜」和「抽菸打牌聚會」的地方。甚至一些店面頗有「創意」地提供了麻將桌供客人搓麻……

Excuse me?

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而沒有管轄和約束,任由加盟商自由發展的品牌,又會出現多少顆老鼠屎呢?

畢竟,對於加盟商來說,上島咖啡的品牌只是他們抱的「大腿」——一塊藉以吸引消費者的招牌。因此加盟商們只關心自己的利潤,至於維持品牌口碑所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控制的咖啡質量、裝修風格、服務水平,那不在他們的關心範圍。

加盟商自掃門前雪,損害的其實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品牌的整體形象。當品牌形象下降,自然會帶來利益的損失。但上島咖啡的股東們正忙著打自己的小算盤,也無暇顧及為一些加盟商做培訓和後期指導。

特許加盟需要管控一個度,公司治理、組織架構及硬體、門店的精細化管理都要跟上。而上島咖啡始終在吃品牌的老本,沒有明確的品牌規劃和重新定位,呈現出的是末路態勢。

可能是因為生長在「和平年代」,上島咖啡並沒有產生憂患意識。鉑瀾咖啡學院創始人齊鳴則就曾指出,上島咖啡過於依賴成功的前期加盟模式。由於缺乏居安思危的戰略思想,公司股東並沒有齊心協力地為應對之後競爭者的挑戰做出準備,反而早早的為多分一杯羹打起自己的小算盤——這也直接導致了對加盟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足,使其成為一盤散沙。

另外,股東們在自己分管的商業區域內,藉助經營上島咖啡品牌的經驗上創立新品牌,升級加盟模式。專注叫板打擂和為自家拆臺的子品牌——兩岸咖啡、迪歐咖啡、歐索米蘿咖啡、法牧牛排咖啡和UBC咖啡等與上島咖啡在同一領域直接爭搶同樣的消費群和市場。

中國烹飪協會國際美食委員會秘書長許萌曾對媒體表示,股東紛紛自行創立咖啡品牌,可以理解為他們不再看好上島咖啡這個品牌。

忽略了「管理」這個品牌生存的核心,上島咖啡早晚會因為「目光短淺」、「髒亂差」的加盟把自己夾死。

品牌日漸西山,伴隨不少門店歇業,儲值卡無法兌現、消費者聲討現象在各地頻繁上演。如前所述,各門店自主經營,總部並未授權加盟店賣預付卡。一旦出現消費糾紛,總部和其他門店都沒有義務協助解決。

對於不明就裡的消費者而言,A店倒閉,成百上千的錢就這麼打水漂了?心有不甘,顧客只好找到掛著同樣招牌的其他門店。各加盟店與總部是「單線聯繫」,這個門店的卡都無法在另外一個門店消費,遑論幫其還債!

可是,吃了啞巴虧的消費者總歸心有怨恨,對於品牌失望透頂,甚至遷怒於其他門店,導致其他門店名譽受損,生意一落千丈,老闆真可謂無辜「躺槍」。


更有門店爆出強制消費,比如在西安一家上島咖啡,客人消費了38元的咖啡,結帳時被被告知收取50元,服務員解釋本店人均最低消費25元,而且當顧客要求開具發票時,店家以系統有問題拒絕了。

這樣接二連三的醜聞,不僅損害了品牌方,更是傷害到每一個加盟商家啊!

在一二線城市頹勢已然,上島咖啡似乎做了戰略調整,逐漸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不僅布局新疆地區,還在五六線的縣級城市開店。雖說一線城市的消費方式會影響二三線消費者,但品牌勢能漸弱的上島咖啡靠市場下沉,能否另闢新天地還有待觀望。

除了「下縣城」,上島咖啡集團還「加備胎」,推出法牧牛排咖啡和 UBC coffee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島咖啡店辦的儲值卡並不通用。之前曾有消費者因加盟店跑路儲值卡無法使用與上島公司發生糾紛。對此,甘先生解釋說:「合同裡面規定公司不約束加盟店的經營,儲值卡只能是單店自己辦,公司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他店是不能通用的。」但不少消費者表示,上島咖啡在辦卡前並未向消費者提示門店之間不能通用。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指出,加盟有兩個渠道盈利:一個是加盟費,另外一個是食材的採購。如果上島咖啡的加盟店有自行採購權而不是總部集採,說明其加盟體系已經失控。

近年來,星巴克、COSTA等外資咖啡品牌大舉進軍中國市場,數量紅海引申出了價格、運營以及門店管理等問題。在朱丹蓬看來,上島咖啡近幾年始終在吃品牌的老本,沒有明確的品牌規劃和重新定位。此外,上島咖啡的消費人群與星巴克、太平洋咖啡等出現重疊,當其他品牌不斷完善服務及店面管理的時候,更加凸顯了上島咖啡的管理短板。「咖啡行業高速擴張的年代已經過去,行業的替代者也有很多。上島咖啡走到今天,在中國市場已經呈現末路態勢了」,朱丹蓬說,「特許加盟是市場快速擴張的方式,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管控這個度,公司治理、組織架構及硬體、門店的精細化管理都要跟上。」咖啡業研究員、鉑瀾咖啡學院創始人齊鳴認為,前期加盟模式太過成功,讓上島咖啡過於依賴品牌加盟這一模式,從而陷入了「船大掉頭難」的窘境。

「上島咖啡並非沒有展開自救的機會。」咖啡時間創始人李偉此前表示,首先,商務模式或者休閒模式的定位需要清晰。其次,近年來國內咖啡消費持續上漲,加盟重心可以逐漸轉向三四線城市。

兩個加盟品牌,定位精緻、高端,但門店數量還很少。

薦文:宣潔 | 光谷創業咖啡

相關焦點

  • 【上島咖啡海光寺店】逆天啦~有一種驚豔叫做5.8折起!
    編輯: 肉肉  攝影:久本映像有一種驚豔叫做六裡臺的上島環境煥然一新,菜品獨具創意無論品味和顏值都高逼格這樣的上島,天天去都樂意現關注"天津美食推薦官微"回復關鍵詞"海光寺上島"按照規則參加活動即可得到
  • 香港四大天王的輝煌時代
    香港四大天王的輝煌時代86至1996年間的香港影壇,可謂是電影的十年黃金歲月,的確,在這10年中,香港影壇為觀眾締造了太多的電影佳話,留下了無數光輝璀璨的記憶。同時,在這10年中,香港娛樂圈最大的成就是捧出了以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為首的「四大天王」,並由此進入了一個異常活躍的時期。
  • 輝煌不再!曾經的香港四大富豪如今只有2位在世,李兆基已難說話
    輝煌不再!曾經的香港四大富豪如今只有2位在世,李兆基已難說話推薦語:香港自1997年回歸以來,經濟得以高效快速發展,與新加坡、臺灣和韓國並稱「亞洲四小龍」。而今天,筆者就帶著大家來盤點一下我國香港四大富豪家族的現狀,看看大家是否在江湖上聽說過他們的名號。那麼,香港富豪具體指的是哪幾位呢?事實上,「香港四大家族」是指在香港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四大豪門,包括主要以房地產發家的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四家。
  • 五大咖啡昆明閉店潮 水土不服?瘋狂加盟的詬病?
    編者按:在城市進階的進程中,昆明始終保持著前進的步伐,吸引著全國各大連鎖品牌進駐。然而在快速更迭中,一部分品牌開始出現水土不服的跡象,另一部分則由於大環境和模式原因開始紛紛收緊拓展,出現了閉店甚至撤離昆明的現象。為此,贏商網將盤點、解析這些「敗走昆明」的品牌,以示警醒,盲目擴張帶來的陣痛。
  • 內傷認定工傷,何時不再是難題
    信報近日報導的《內傷,算不算工傷?》有了新進展。工人許建設所在的工廠一個車間起火,他在參與救火過程中暈倒,8月1日,記者跟隨許的家屬去城陽區行政服務中心向社保部門遞交了工傷申請材料。8月4日,青島市城陽區人社局工傷處工作人員將家屬和廠方召集在一起表示,目前所提交的材料尚不滿足工傷認定,建議家屬再去搜集證據。許建設的工傷認定再一次懸了起來。
  • 喧囂過後,輝煌不再 | 香港流行音樂簡史
    ,這樣的競爭局面給兩大巨星的名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譚張兩人在許冠傑退隱典禮上的合影(上圖)於是,譚詠麟在1987年宣布不再領取競爭性獎項,兩年後,張國榮也宣布退出樂壇,專注於影視領域。就這樣,風靡整個八十年代的兩大天王紛紛退隱,隨後的1992年,香港流行樂祖師許冠傑也步兩大巨星的後塵宣布退隱樂壇大佬們的下野,使香港流行樂壇一時群龍無首,但這種局面僅僅維持了不久,九十年代後,一批新興的優秀人才進入樂壇並嶄露頭角,這批人才中尤以四人為重,於是,「四大天王」乘著樂壇領袖的真空期從而接過領導香港流行音樂的大旗1990年,黎明作為偶像派火速走紅,同時,香港樂壇的樂隊勢力開始被偶像派取代
  • 音樂劇《致命咖啡》| 就算全世界放棄你,我也會站在你身後擁抱你
    2016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大型原創音樂劇《致命咖啡》癮藏者系列5月12日鹽城市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精彩上演如果說張然是青春道路上脫胎換骨的餘罪,趙冰冰就是化身溫柔年少可愛的大胸姐。故事講述了一個為愛救贖的迷幻世界。當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每個人解壓方式不同。有的人選擇與朋友吃喝遊行,而有的人卻選擇了一種錯誤的方式。他們或許是一時好奇,或許是經受不住誘惑,亦或是一些別的原因。
  • 「時運不濟」的李克勤:四大天王最心酸的陪襯,港樂輝煌的遺珠
    1987年,譚詠麟宣布不再領取競爭性獎項,並說:「我的接班人是李克勤。」這看起來就是一句不起眼的話,或許是給粉絲的慰籍,但卻成為譚校長的心結,因為,那個李克勤確實有點「生不逢時」。很多人經常感慨的說:「若是沒有四大天王,李克勤肯定比現在還要好,還要火。」感慨不過是感慨,不必要去當真,星光再黯淡也是光,既然李克勤遇上四大天王,只能說是「時運不濟、生不逢時」。
  • 七情內傷
    七情過度內傷臟腑,可造成各種內傷性疾病。《陰陽應象大論》曰:「喜怒傷氣, 寒暑傷形。」七情內傷與六淫外感的發病規律不同。七情屬於「神」的範疇, 「神」雖以「氣」運動的形式而存在, 但又主導著「氣」的運動, 故云:「神即氣也。」 (《類經圖翼· 大寶論》) 七情動神首先影響氣, 雖然「喜則氣和志達, 榮衛通利」, 但七情過度則可導致氣機失調而百病皆由乎生。
  • 咖啡零售業態門店咖啡+外送咖啡+自助咖啡,你更PICK誰?
    當下生活工作中咖啡已經不再局限為一杯提神飲品,更成了一種社交方式。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這種飲品,咖啡也正在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咖啡廳、外送咖啡和自助咖啡機是我們日常購買咖啡的主要渠道,咖啡廳提供現磨咖啡和舒適的環境,相對的需要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外送咖啡主要滿足工作場景以及各種臨時的咖啡需求,更自由靈活但是需要犧牲一部分咖啡的口感和味道;而自助咖啡機則專注於方便快捷的為消費者提供最新鮮的高性價比現磨咖啡,距離消費者最近,場景相對另外兩種也更豐富。這三種方式各自有哪些亮點,又存在怎樣的限制?讓實際體驗來給你答案。
  • 《橫衝直撞20歲》火箭少女上島露營笑點密集
    從小被爺爺帶大的段奧娟,追求音樂道路始於爺爺的鼓勵和支持,但因爺爺年事已高一直沒有機會親臨現場看孫女表演,此番行程大娟終於和姐妹們為爺爺帶來了現場表演,祖孫間的濃濃親情相當感人。除了享受爺爺精心準備的美食,火箭少女們也在段奧娟的安排下開啟「上島自助遊」,搭帳篷、挖蚯蚓、釣魚、做飯,玩得不亦樂乎。
  • 綠城上島——「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 !
    綠城上島——「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 !後悔以前出手太猶豫,糾結現在買房又太大壓力。 生活在如今日漸繁華的璧山,難道就真的再找不到當年彩虹橋邊暢飲冷酒,肆意無拘的快意人生了嗎?
  • 咖啡行業深度解析(第四篇:加盟的艱辛)
    咖啡陪你採用非常激進的單店加盟策略,為了快速擴店幾乎不篩選加盟者,只要有錢就行。如此一來擴張雖然快了,但配套體系跟不上,出品的質量差,以至於對品牌的影響非常大,最終導致跨臺。其實不止咖啡陪你在加盟體系上存在問題,其他韓系做得也不好。動物園咖啡同樣採用單店加盟策略,同樣對加盟者的管控很不嚴格。
  • 愛喝咖啡的你,一定想不到,中國近一半喝咖啡的人喜歡喝這種咖啡
    在我國,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喝咖啡,咖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飲品之一。咖啡的種類有很多,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咖啡口味。有一種咖啡,佔據了47%的咖啡市場份額,其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暫時還不能被撼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咖啡這個讓我們精神倍爽的好東西吧!
  • 全球第四大咖啡生產國:薩爾瓦多的咖啡歷史,了解一下!
    最近凌凌給大家介紹的國家都有點兒小眾,但是看看經緯度就知道,這些國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了這可都是出產咖啡的好地方!今天給大家介紹的薩爾瓦多處於北美洲的中部,緊鄰太平洋,面積不大,也可以算作中美洲地區。19世紀50年代,薩爾瓦多的咖啡開始商業種植,很快成為了非常受歡迎的作物。後來,咖啡成為了當地重要的經濟來源和主要外銷農產品。
  • 肯德基、喜茶和盒馬紛紛「上島」,品牌扎堆《動物森友會》
    在社交媒體中你一定見過有朋友說自己「上島了」(意為開始玩遊戲了),不少原本從未接觸主機遊戲的玩家也因此入手了一臺任天堂Switch。而現在,標誌著動物之森正式「出圈」的或許是越來越多品牌的品牌的自發入駐。從肯德基、喜茶、盒馬、網易考拉等餐飲或零售電商,到MLB、Net-A-Porter等時尚相關的品牌,都在近期陸續「開島」。
  • 2019最受歡迎咖啡品牌榜發布,瑞幸與星巴克成咖啡市場「雙寡頭」
    日前,NCBD(餐寶典)發布了「2019中國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咖啡品牌排行榜TOP15」,星巴克、瑞幸咖啡、魚眼咖啡、貓屎咖啡、太平洋咖啡、Costa、麥隆咖啡、雕刻時光、漫咖啡、麥咖啡、咖啡之翼、湃客咖啡、上島咖啡、兩岸咖啡和連咖啡等15個品牌上榜。
  • 抗美援朝:美國打出內傷,世界在他的「治療」中解放!
    萬幸的是中國志願軍的犧牲是有回報的,1953年中國將美國打敗,一個被視為西方大國的國家被剛剛崛起的中國打敗,這對中國來說是無比的輝煌,但是美國確實顏面掃地!除了顏面掃地之外,抗美援朝將美國打出內傷,而在美國「治療」期間,世界更是迎來了解放!美國的內傷主要從這三方面說起,第一美國的國際地位有所下降。
  • 咖啡知識 | 影響拉花四大因素
    今天和大家分享影響咖啡拉花的四大因素。 一 Espresso意式濃縮 Espresso是咖啡拉花的關鍵,因此需把咖啡豆變做Espresso,而在這個過程中,咖啡豆的萃取量、萃取方式、萃取流速、粉量、研磨以及咖啡的油脂對咖啡拉花過程都會產生影響。
  • 鬥魚一姐不再,再見了四大歌姬時代
    出現在陳少傑身邊的四大主播不是曾風光無限的鬥魚四大歌姬,而是分別代表主機遊戲板塊的女流、代表dnf板塊的旭旭寶寶、代表dota板塊的YYF、代表lol板塊的PDD四位主播。而這剛好與鬥魚遊戲直播平臺的定位相符。從這個角度來看,隨著鬥魚上市,曾經屬於四大歌姬的時代將成為歷史。而這意味著直播平臺將逐漸擺脫對頭部大主播的強依賴性,整個直播行業在經歷過資本的風口之後,終將回歸商業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