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商鋪一直是街面市容管理的難點部位,其中的困難之一便是如何規範經營者的垃圾處理行為。對於反覆回潮的街面亂扔垃圾行為,許多基層單位往往只能採取「人海戰術」,派大量志願者上路巡街。而自從普陀區垃圾分類場景應用接入「一網統管」平臺後,這種現狀得以扭轉。
精準定位,乾濕垃圾去處可追溯
沿街商鋪的垃圾投放與收運一直以來都是在線下開展的操作,而通過「一網統管」平臺,不用挨家挨戶排查就能對沿街商鋪有沒有進行定時定點投放進行追溯。其中的一個重要「道具」就是店家提到的IC卡。
普陀區綠化環境事務管理中心質監科科長丁傑表示:「我們為每一家沿街商鋪定製了一張IC卡。這張卡涵蓋了商鋪的所有信息。當環衛車輛進入點位進行生活垃圾收集,環衛工作人員會攜帶一個類似於POS機的終端,商鋪在進行投放垃圾的同時,還會在POS機上打卡。商鋪投放的記錄便會馬上送到後臺。」
在「一網統管」平臺上,三天沒有投放記錄的商鋪會被系統自動標上一個小紅點,並被突出顯示。一份同樣的商鋪名單也會同步被推送至商家和管理人員的微信——既對商家進行提醒,也為管理人員精準督導提供便利。
真如鎮街道綠容所相關負責人沈曉婧介紹說:「原本管理沿街商鋪的垃圾亂投放,發現、核查、整改、反饋4個環節都需要人力參與。現在除了第三步整改有時候還需要人去督促一下,其餘都已實現線上化,既釋放了基層工作人員的壓力,又提升了業務的完成速度。」
有效激勵,可回收物來源多起來
除了對垃圾收運行為記錄外,商家們手中的IC卡還可幫助他們進行積分鼓勵。只要刷卡完成登陸,持卡人就可在箱體屏幕上根據不同的品類點擊相應的按鈕,分門別類進行投放後,智能回收箱將對可回收物的重量及數量進行後臺的結算並在帳戶上積分。
刷卡投入的可回收物還可在積分兌換機上兌換禮品。禮品有薯片、可樂等小零食,有阿姨媽媽們喜歡的牙膏、肥皂、洗衣粉,還有小朋友們需要的學習用品和常用的外用藥品等。任何時候都可以刷IC卡或者用手機APP掃描箱體上的二維碼投放可回收物,兌換禮品,讓可回收物投放回收變得「觸手可行」。
垃圾去處可追溯,資源回收有激勵,依託信息化技術,在普陀,依託「一網統管」平臺,沿街商鋪垃圾分類回收不僅更加規範,道路環境也正變得越來越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