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整理了一堆家裡的卡片,從果果幾個月大時用的黑白卡到英語啟蒙的各類卡片,
然後將這些卡片寄給家裡的一個親戚,她家娃不到一歲,正在找各類卡片產品。
電話裡,親戚滔滔不絕,
她說,我給你講奧,我準備去給毛豆報個開發大腦的班,他們也是用的閃卡,說是早教利器,能開發大腦,培養天才寶寶。。。。
果然,少有媽媽在娃一歲之前能逃得過閃卡的誘惑,今天這一篇,我們就來聊一聊【閃卡】,究竟是真的有神奇作用,還是智商稅呢?
閃卡(Flash Cards),最早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美國格連·杜曼(GLENN DOMAN)發明的一種視覺刺激卡片,最初的臨床是用來改善和加速大腦受損兒童的身心發展。
我研究了杜曼的官網以及他的幾本著作,關於閃卡的基本信息如下:
閃卡最初是從數字點數開始的,
在杜曼的研究中,他覺得每個剛出生的孩子都有極大的天賦,都應該從出生就開始學習,
他的閃卡教學年齡也是基於此:越早越好,從3個月就可以開始,
杜曼的文中寫到數字閃卡的應用時這樣講,
當孩子看下方點數的時候,
他們是可以直接看到數字的,而不是像我們成年人一樣,最先看到並且非常依賴數字符號,
於是他建議父母使用帶有紅點,圖片和文字的認知卡,
用這些卡片在孩子眼前迅速閃過,一天進行多次,並且數量的卡片逐漸增加。
這樣長久堅持,對孩子的智力和大腦開發,有很大的益處。
在他的書中,他對閃卡的閃過速度是這樣解釋的,
嬰兒學習內容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閃卡刷的太慢,嬰兒會表現出不耐煩,進而失去興趣,所以閃卡的閃過速度很重要。
同時他提出了應用閃卡時的幾個附加條件:
杜曼提出這套理論之後,引起了不同觀點的討論,
支持者自然不必說,他們以左右腦思維訓練為出發點,認為大腦有90%待開發,而六歲前是右腦最活躍的階段,所以要儘早對孩子進行感官訓練,促進右腦開發。
不過,關於全腦開發的理論,質疑也是非常多的。
而反對者的理由也極其充分, 因為閃卡最開始就是針對大腦受損的智障兒童設計的,用這種方法放在正常兒童身上進行「訓練」可能得不償失。
而且閃卡一張不到一秒的快速閃動時,對孩子的視覺是否造成損傷,也未可知。
曾任馬塞諸薩大學和萊斯利大學教授、美國孤獨症研究所創辦人Kathleen Ann Quill在她的書中則寫到:
「數以千計的家庭在跟隨杜曼方法的過程中浪費著時間和精力」
「從業者從杜曼的偽科學的方法中學不到什麼,但是從他的市場影響策略中可以學到很多」,這個策略「瞄準了父母們的希望和幻想」。
如果說杜曼學習法只是小範圍內的推廣,右腦開發和閃卡的廣泛流傳,源自一位叫七*真的日本人, 他出版了一系列關於右腦開發的書籍, 並且把他的理論和閃卡的作用推廣到亞洲的角角落落(但其學歷和資質,也飽受質疑)
他的書和理論中,都是提倡和推崇右腦開發。
但是這麼多年,右腦開發的理論也一直飽受批判, 多個學者在反覆的實驗中統一認可並且論證的是:
人的大腦有兩個腦半球,雖然各有所司,卻是相輔相成,正常人左右腦半球是聯結在一起,無論我們在做什麼,左右腦都會被用到,只有極少數的病患左右腦中間的聯結被剪開,
不可否認的是,左腦對數字文字的識別、認知、記憶要比右腦好一些,而右腦在圖像圖形處理上,則要優於左腦一些。
但是並不存在,只用半邊腦的理論。
但這似乎並不影響右腦開發的火熱以及閃卡的全方位應用,閃卡也從初級的點數,逐漸發展為了量子波動速讀、蒙眼識字、照相記憶、第六感、超強計算能力。。。
而量子波動速讀在搜狗百科中,也被定性為騙人的把戲和鬧劇,
我們接下來聊聊閃卡本身,
閃卡作為一種卡片,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值得我們存疑和思考的是:
速閃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我把文中知識點從正反面來總結,給大家思考和參考:
一: 速閃確實能夠讓孩子短期內達到記憶的目的,
但是速閃知識量之大,複習有難度,但是知識長時間不複習會不會又會忘得一乾二淨?
二:速閃記住的大量的字和字形,
但是閱讀的基石是理解,想像和興趣,不理解文字背後的含義,速閃的意義又到底有多大?
三: 在家/機構運用閃卡教學,是父母樂在其中,還是孩子樂在其中?
速閃是由成人操控在閃,掌控權不在孩子,孩子如果不能從中得到真正的樂趣,只是被動接受,這對學齡前的娃來說,算不算掉進了焦慮的陷阱?
四: 假設閃卡和右腦開發的益處是有的,比如杜曼一開始提倡的圓點卡和使用方法,並非全無道理, 一無是處,
但是在焦慮的大背景下,我們父母,亦或是機構,有幾個能完全正確使用它?
我在查找杜曼的閃卡資料時,發現杜曼學習法使用手冊中附加條件特別多,如果使用不當,如果它變成了急功近利的表演,或者拔苗助長的手段,
咱們當初的初衷,就完全變味了。
寫到最後,竟然不知道如何下筆結尾了,
一個事物的蓬勃發展,除了他們極其厲害的營銷手段,社會的焦慮,是否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孩子的養育,是順應自然的生長,在自然的生長中,我們是施肥者,不是拔苗助長者。
而施什麼肥,在什麼時候施肥,量的把控,則需要我們終身學習。
那麼不妨,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
參考文獻:
rightbraineducationlibrary
百度百科,搜狗百科
人類潛能開發研究所.維基百科詞條
① 雖然最近公眾號又改版,但好內容值得被看到,大家多多星標,轉發,你的每一個點擊,都是對我莫大的鼓勵! 如需進英語啟蒙交流群,請微信果媽(gymmb8), 備註「公眾號進群」。 ② 我們往期所有乾貨,大家在公眾號後臺回覆:乾貨 即可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