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思想文化人才風採】劉宏奎:做信陽民歌寶庫的守護者

2020-12-23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一本本厚厚的民歌唱詞,一張張滿是標註的曲譜,記錄了他多年來整理信陽民歌的成果。為了收集民歌、發揚民歌、傳承民歌,他走遍了信陽各個盛產民歌的村鎮,對國家級非遺項目信陽民歌進行挖掘、整理、提升,使古老的信陽民歌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他就是信陽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劉宏奎

  

  記者在市群眾藝術館見到劉宏奎時,他正在指導學生進行音樂創作。早已退休的劉宏奎依然奔波在教導學生、文藝創作、演出的一線,無怨無悔堅守在他所熱愛的音樂藝術上。

  

  

  在挖掘和整理信陽民歌的同時,劉宏奎也在思考著如何讓古老的信陽民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如何能更好地推廣信陽民歌。

  

  信陽市音樂家協會主席 劉宏奎

  「我從1977年開始音樂創作,在全國大範圍的收集整理民歌,參加工作第一件事就是介入這項工作。從那以後,我就對信陽民間音樂文化有一個高的認識。我覺得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這麼好的一個音樂寶庫保護好、整理好,推介出去,讓它影響更多的人,影響我們這一代,甚至下一代,一直到將來的子子孫孫。讓他們在腦海裡,對音樂的印象裡能傳承我們信陽豫南民間音樂文化。」

  

  劉宏奎不光注重對信陽民歌的收集整理,更致力於創新、發揚、升級。2016年,河南首部原創大型民族歌劇《八月桂花開》誕生,作為此劇的第一作曲,劉宏奎以信陽民歌為基調,寫了60多個音樂唱段,把以前流傳在信陽田間地頭的民間小調,通過改編、創新,以歌劇的形式將信陽民歌推上了更高、更廣的藝術殿堂。

  

  3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劉宏奎獲獎無數,在省級以上獲獎音樂作品有40多首,創作的舞蹈音樂和歌舞音樂有10多部分別在國家、省、市舞臺上演出或在媒體播出,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生命不息,藝術無涯。如今,劉宏奎仍在努力地創作中。

  

  信陽市音樂家協會主席 劉宏奎

  「下一步,我有幾個想法。用音樂講述大別山紅色故事,用音樂講述淮河岸民俗風情,用音樂去詠唱好山、好水、好人。通過這三個系列把所有故事講一遍,用大家容易接受的短平快的形式將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

  (來源:信陽廣播電視臺微信)

相關焦點

  • 歌曲《愛的誓言》——致敬戰鬥在一線的守護者
    信陽音樂人始終與逆行者同呼吸,與堅守者共命運,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逆行者致敬!向堅守者加油!信陽錄音棚一個個關閉,通往外面的道路也被封鎖。咋辦?信陽歌手何哲銘恁是用手機,一遍又一遍的錄製。曲作者:劉宏奎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河南省音樂家協會理事 信陽市音樂家協會主席 信陽市民歌研究會會長 國家一級作曲。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和專業音樂創作近40年,長期堅持民間音樂理論研究和音樂創作。
  • 【宣傳思想文化人才風採】溫青:本色不改 詩傳溫情
    上世紀80年代,一位家庭貧窮、不到20歲的農村青年,從息縣鄉村走進城市,做過泥瓦匠、赤腳醫生,代過課、挖過煤……歷經了生活艱辛。雖吃盡苦頭,但憑著對寫作的鐘愛,他把苦難煉成悲憫,把思考嵌入筆端,所有的坎坷便有了詩意。
  • 物言非遺|旋律以民族五聲調式為主,剛柔並濟——河南信陽民歌
    信陽民歌·印象信陽民歌廣泛流傳於河南省信陽市境內各縣區,而以商城、潢川、固始、新縣、光山、羅山等縣為主。作為中國漢族民歌的一朵奇葩,信陽民歌與中國民歌的發展歷史同步。《遊春》為信陽民歌的代表性作品原始的信陽民歌源於勞動生活和祭祀等活動,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至清末民國時期達到成熟和興盛。
  • 【「最美」風採錄】苗苗:做好居民的「守護者」
    【「最美」風採錄】苗苗:做好居民的「守護者」 2020-12-27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丨蒙古族傳統民歌
     在蒙古族民歌中,有很多長篇敘事的歌,如著名的《嘎達梅林》,它敘述了英雄嘎達為了蒙古人民的牧場,為了牧人的生存,同達爾罕王和反動軍閥張作霖鬥爭的故事。  在我國民族民間藝術寶庫中,蒙古族民歌以其豐富的內容、獨特的草原風格大放異彩,深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很多藝術家在草原的歌海裡採風,使蒙古族民歌得到進一步的整理、保護、傳播。
  • 信陽師範學院舉辦第三屆「魅力之星」青春風採大賽
    12月3日晚七點,由信陽師範學院團委主辦,大學生禮儀隊、校學生會志願服務部承辦的「魅力之星」青春風採大賽於藝術樓音樂廳隆重舉辦。信陽市青少年藝術中心星光模特學院執行校長張慧聰,中國第一屆褲模大賽中國總冠軍、星光學院明星導師李暢,信陽師院團委陳一正,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團委王絲雨等受邀出席並擔任評委,與百餘名學生共同觀看了此次大賽。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豐富思想寶庫科學行動指南...
    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豐富思想寶庫科學行動指南雄偉理論高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明確提出推進全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任務,為黨的理論武裝和理論建設賦予新的重大使命。
  • 把陝西的民歌唱出來傳下去
    彭光琴從小就開始唱陝南民歌,但她在唱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將陝南民歌更好地進行挖掘保護、傳播和推廣。 「陝南民歌種類很多,但影響力很小,目前還處在被挖掘、原生態的一個狀態,在宣傳和保護上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金牌專業第九屆團隊風採展示大賽圓滿落幕!
    12月12日,為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給同學們一個展現團隊風採的舞臺,並讓新年級同學們互相認識,相互團結,增強班級凝聚力。格萊科技合作院校-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格萊金牌專業舉辦了第九屆團隊風採展示大賽。弘揚抗疫精神,培育時代新人本次團隊風採展示大賽以「弘揚抗疫精神,培育時代新人」為主題,為學習戰「疫」英雄勇於擔當、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的崇高品質,弘揚戰「疫」偉大力量,展現新時代的中國精神,激勵全體師生汲取英雄正能量,爭做時代先鋒。
  • 關於對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按照有關工作部署安排,在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推薦的基礎上,經過資格審核、組織專家通訊評審、會議評審等程序,中央宣傳部研究產生了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320名擬入選人選、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475名擬入選人選。根據有關規定,現予公示,公示期7天,從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6日。
  • 民歌人物展風採|貳·石佔明
    中國首屆原生態南北民歌賽歌王獎、山西黃土風情農民歌手大賽一等獎獲得者,他演唱技巧高超,音域寬廣、高亢嘹亮、民族韻味濃鬱,能給人以觸動心靈的震撼,許多歌曲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經典演唱曲目有《打酸棗》、《桃花紅杏花白》、《道秧歌》等。石佔明是太行山裡的牧羊人,因為一種學術觀點的支持,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舞臺,引發了全社會的思考,於是,中國原生態民歌進入大眾視野。
  • ...當好大山森林的守護者——記2017年度縣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蘇江慧
    【平山人才風採】當好大山森林的守護者——記2017年度縣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蘇江慧 2020-09-15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匯聚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的磅礴偉力——2017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全黨全社會文化自信大大增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全黨全國人民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
  • 中國民歌表演藝術中青年人才高級研修班在長壽開班
    10月26日,中國民歌表演藝術中青年人才高級研修班在長壽開班。中國民協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邱雲華,中央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民間音樂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朱志忠,重慶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陳若愚,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師明萌參加開班儀式。
  • 信陽農林學院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2013年是信陽農林學院的開局之年,也是學院發展的關鍵之年。在這一年裡,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主題,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院師生圍繞「樹立本科辦學理念、全力辦好本科教育」,發揚「艱苦創業、負重奮進、團結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以昂揚的精神風貌,在探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升華,邁出了本科教育的堅實一步。
  •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1975-2015》
    華語流行音樂教父李宗盛,是給民歌手寫歌、當製作人才入行,終成樂壇一代傳奇。羅大佑、方文山、阿信、陳綺貞、萬芳……此後的華語音樂人,多多少少都有受到民歌的影響。如同方文山所說:「我是聽著這些歌長大的一代人。它們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是開啟過去的鑰匙。
  • 守正創新又一年——2020年崆峒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2020年,崆峒區切實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不斷提升宣傳思想工作質效,堅持守正創新,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探索宣傳思想新的工作路徑,從中心組學習到理論宣講面對面,理論宣傳氣象一新;從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到媒體融合全面發展,對外宣傳有聲有色;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到志願服務廣泛開展,「公筷公勺」文明用餐行動落地生根,精神文明之花處處綻放。
  • 信陽毛尖的「三種顏色」......
    ▲固始武廟皇姑山茶場也許,一個對信陽不了解的人會說:不就是賣個小小的茶葉嗎,你非要整啥文化呀!但是我想說的是,只有強大的文化支撐,信陽茶才能夠飛得更高、走的更遠。而信陽的茶葉節,之所以從12屆之後,在茶葉節的名稱上加上了「文化」兩個字,也是表明了我們依靠文化推動信陽茶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下面,就說說現在的信陽茶文化。
  • 「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百科式珍藏檔案
    華語流行音樂教父李宗盛,是給民歌手寫歌、當製作人才入行,終成樂壇一代傳奇。羅大佑、方文山、阿信、陳綺貞、萬芳……此後的華語音樂人,多多少少都有受到民歌的影響。如同方文山所說:「我是聽著這些歌長大的一代人。它們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是開啟過去的鑰匙。長大以後,我寫的那些所謂'中國風'的歌曲很多都是受這些民歌的影響。」
  • 桑植民歌,又又又又上中央電視臺了
    郝丹丹為探訪和感受桑植民歌,跟隨中國人民大學金鐵霖中國聲樂藝術研究院院長趙方教授數次到訪桑植,先後到人潮溪、劉家坪、馬合口、白石、長譚坪等地感受桑植民歌。郝丹丹表示,「唱民歌,真的是要到民歌的發源地,採採風,體會體會,再唱出來,才富有感情……」。節目中,郝丹丹還與三位主持人一起朗誦了歌曲背後的紅色故事,現場主持人和觀眾都被桑植的精神感動而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