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本厚厚的民歌唱詞,一張張滿是標註的曲譜,記錄了他多年來整理信陽民歌的成果。為了收集民歌、發揚民歌、傳承民歌,他走遍了信陽各個盛產民歌的村鎮,對國家級非遺項目信陽民歌進行挖掘、整理、提升,使古老的信陽民歌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他就是信陽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劉宏奎。
記者在市群眾藝術館見到劉宏奎時,他正在指導學生進行音樂創作。早已退休的劉宏奎依然奔波在教導學生、文藝創作、演出的一線,無怨無悔堅守在他所熱愛的音樂藝術上。
在挖掘和整理信陽民歌的同時,劉宏奎也在思考著如何讓古老的信陽民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如何能更好地推廣信陽民歌。
信陽市音樂家協會主席 劉宏奎
「我從1977年開始音樂創作,在全國大範圍的收集整理民歌,參加工作第一件事就是介入這項工作。從那以後,我就對信陽民間音樂文化有一個高的認識。我覺得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這麼好的一個音樂寶庫保護好、整理好,推介出去,讓它影響更多的人,影響我們這一代,甚至下一代,一直到將來的子子孫孫。讓他們在腦海裡,對音樂的印象裡能傳承我們信陽豫南民間音樂文化。」
劉宏奎不光注重對信陽民歌的收集整理,更致力於創新、發揚、升級。2016年,河南首部原創大型民族歌劇《八月桂花開》誕生,作為此劇的第一作曲,劉宏奎以信陽民歌為基調,寫了60多個音樂唱段,把以前流傳在信陽田間地頭的民間小調,通過改編、創新,以歌劇的形式將信陽民歌推上了更高、更廣的藝術殿堂。
3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劉宏奎獲獎無數,在省級以上獲獎音樂作品有40多首,創作的舞蹈音樂和歌舞音樂有10多部分別在國家、省、市舞臺上演出或在媒體播出,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生命不息,藝術無涯。如今,劉宏奎仍在努力地創作中。
信陽市音樂家協會主席 劉宏奎
「下一步,我有幾個想法。用音樂講述大別山紅色故事,用音樂講述淮河岸民俗風情,用音樂去詠唱好山、好水、好人。通過這三個系列把所有故事講一遍,用大家容易接受的短平快的形式將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
(來源:信陽廣播電視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