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麻雀雖小,目標願景不能少

2020-12-24 首輔企服

A君創業了。

他跟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做電商的小公司。

兩人都是電商行業出身,此前在各自公司也做的風生水起,成為老闆頗為倚重的電商操盤手,此番出來單幹,自然是意氣風發,躊躇滿志。不曾想,不到一年時間,兩人的公司便經營不善,黯然關門,留下堆成小山的一屋子庫存和不大不小的一身債務。

A君終有一天,跑來跟我訴苦,言談之間頗有悔意。

「終究,不是創業的那塊料啊!」

是不是創業的那塊料另說,但對於A君,他顯然是低估了創業這件事,可以說,從一開始,他就沒有真正的為創業做好準備,充其量,就是一次衝動型創業!

就理性的創業而言,創業初期,確立公司的目標和願景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一)

從字面上。

目標是企業要實現的預期成果,是一個企業發展的終極方向,圍繞目標,企業有計劃,有規劃,能明確短期和長期要做的是什麼,以及進一步具體到怎麼做。

願景則是企業家的立場和信仰,是企業最高管理者頭腦中的一種概念,是這些最高管理者對企業未來的設想,是對「我們代表什麼」「我們希望成為怎樣的企業?」的持久性回答和承諾。

總的來說,目標具體,願景籠統,目標就像馬首富說的,我們要做一家跨越102年的公司,而願景也像馬首富說的,我們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樣子一說,應該更好理解了吧。

目標是即將實現,能夠通過努力實現的規劃,願景是一幅前景,能夠指引員工前進的理想。願景有助於確定發展目標,發展目標為實現願景服務。

這裡,為了更有說服力,我們請出一位大咖——彼得·德魯克。

德魯克認為企業要思考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們的企業是什麼?第二個問題,我們的企業將是什麼?第三個問題,我們的企業應該是什麼?這也是思考我們企業文化的三個原點,這三個問題集中起來體現了一個企業的願景,即企業願景需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ü 1、我們要到哪裡去?

ü 2、我們未來是什麼樣的?

ü 3、目標是什麼?

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現代管理學之父,1909年生於維也納,祖籍為荷蘭,後移居美國,其著作和理念影響了數代追求創新以及最佳管理實踐的學者和企業家們,各類商業管理課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魯克思想的影響。

(二)

明確目標和短期目標的區別

目標的制定必須是創始人的事,並且必須是清晰且符合邏輯的。因此,創始人在創業初期,第二年,或第三年都要定出一個明確目標,這個目標,通常比之前的目標小很多。因為那時,他們已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公司將走向何處,對於一切的預估都有據可查,可供分析預測。

而與此相反,如果創始人只談小範圍目標,比如因為我只想談談明年計劃,不想憧憬太多不切實際的東西。實際很好,但如果你這麼做,一旦達到目標,你很可能就會停下,然後很困惑,不知該往哪裡去。

也就是說:設定一個容易達到的目標,有時對公司不好,因為你經歷完這個過程後就會想,現在,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

而如果你沒法做出一些新東西,你就無法繼續增長,很快你的公司可能銷聲匿跡,即使這是 1 億美金的生意,如果公司沒什麼能讓它繼續增長的業務出現,公司也很快會衰落,員工離開,然後公司死亡。

作為企業的創始人,還要做的一點是,將公司的目標與願景和員工明確,讓員工也都明白,深深的印在腦海裡,只有這樣,員工才會被綁在公司的大船上,主動的,拼命的,一起划船。

作為創始人,你一部分工作是融資,其他則包括問問員工,你為什麼要做這個?你現在在做的東西,如何能達到我們目標?因為優秀員工需要一塊「大餅」,這塊大餅不是吃的,而是看的,每時每刻,他們都需要清醒的認識:我們將要走向何方。久而久之,大餅將不再是大餅,漸漸變成圖騰一般的存在,誰都不會想去吃它,但誰都知道那裡就是方向,只要抵達了,一千個一萬個大餅都有的吃,這樣,創始人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所以儘可能和員工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對話,讓所有人齊心協力,更保證大家都是在朝著正確方向努力。甚至員工每周都該被提醒,公司遠景目標是什麼,特別是在公司快速增長期,每個人都該齊頭並進。

(三)

創業型公司有必要制定戰略嗎?

問題一:成員才幾個的時候,有必要就制定戰略嗎?還是先悶頭做好產品系列,等有一定規模後在去考慮呢?

問題二:那些牛逼的企業,是一開始就制定戰略的嗎?還是後期不斷形成的?

當然有必要。

在肯定這一點的同時,要承認我們的無知,我們不可能完全想清楚未來如何,如果我們現在認為自己完全想清楚了,那一定是出問題了。這就像走路,我們走的越近,看的越清楚,以前的判斷可能是錯的,我們不斷修正方向。但要知道自己在往什麼方向走,一直低著頭走路不對,得隨時看著遠方,只是不要停下來發呆。原地思考戰略往往是最大的錯誤,在這個基礎上,戰略是隨時迭代的,每到一個新的點,都可能對於戰略有新的想法。

具體的步驟如下——

制訂戰略 -> 快速推進 -> 修正戰略 -> 繼續推進 -> ...

(四)

目標和願景,合起來其實就是公司的戰略規劃。

戰略是航海圖和望遠鏡,沒戰略當然也能出海,就是撞冰山的可能性變大了。最好是先準備好再出發,已經出發了,路上邊走邊定戰略也行,但不能老沒有。沒有的時候要慢一點,逐漸摸索自己的戰略,有了就可以開足馬力。

正確的戰略的確是一個過程的結果,跟做產品一樣,是迭代出來的,可能中間還有轉型。但不能因為一開始做不對就不做了。

戰略是用來回答為什麼的:

1. 你創辦這項事業為了什麼?

2. 用戶、上下遊、合作者為什麼買你的帳?

3. 把產品做好剛好是創業公司最大的戰略。

(五)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明白,那麼我問你一句,沒願景沒目標你創立公司做什麼?

單純為了賺錢的話,那願景就是賺錢,目標就是多長時間賺多少錢!

相關焦點

  • 如何提煉使命願景價值觀
    在企業提出自己願景的時候,不宜太好高騖遠。華為在發展早期的目標是要和國外通信設備巨頭「三分天下」。現在成為全球領先者之後,願景也隨之發生升級,面向未來的數字世界,面向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從願景上可以看到華為的業務重心從原來的B端市場轉移到C端市場。
  • 目標總是實現不了?因為你根本沒搞清楚計劃、目標和願景的關係
    當然不是這樣的,顧客是為了享受產品或服務所以才願意掏錢給公司,所以雖然公司賺錢很重要,但它不能成為目標,因為沒有人(顧客)會理你,所以公司會喊出一些口號,而這些口號隱含的價值是顧客願意買單的,那我們就會說這些口號是公司的願景,所以為了達成這個願景,公司設立了什麼樣的具體目標來做,因為這個願景是顧客願意買單的,所以他們就會願意掏錢給公司幫助公司達成賺錢的目的。
  • 「馬雲旋風」登陸底特律 給力中小企業「Sold Out」
    馬雲說:「阿里巴巴的目標是幫助每個中小企業與亞馬遜、IBM這樣的行業巨頭競爭。我們相信每個商家都能成為亞馬遜。」  阿里巴巴幫助美國中小企業實現「搭上阿里巴巴就能Sold Out」的夢想,而卸任CEO的馬雲並未去沙灘度假,馬雲說,為了推動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化,「去年飛了870個小時,今年可能要飛1000個小時」。
  • 商務部:APEC新願景將為亞太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題:APEC新願景將為亞太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解讀《2040年亞太經合組織布特拉加亞願景》  新華社記者於佳欣  11月20日晚,亞太經合組織
  • 如何實現個人願景?明確你的人生目標,你就能發現成功的鑰匙
    哈佛大學曾對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客觀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做過一個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調查內容為目標對人生的影響。當時的調查結果表明:那些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能安穩地工作與生活,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
  • 宋江如何通過願景型領導風格凝聚團隊
    願景領導Visionary LeadershipNanus(1992)認為所謂的願景領導是指組織可靠的、真實的、具吸引力的未來,它代表所有目標努力的方向,能使組織更成功、更美好。願景比管控更重要 在吉姆·柯林斯著名的《基業長青》一書中,作者指出,那些真正能夠留名千古的宏偉基業都有一個共同點:有令人振奮、並可以幫助員工做重要決定的「願景」。阿里巴巴的馬雲就屬於願景型領導,他提出了三個目標:1.
  • 2020年過半,46萬家公司倒閉,今年的中小企業還能活多久
    儘管針對疫情影響,國家已經出臺了不少的抗疫紓困政策幫助中小企業。但不可否認的是,擺在中小企業面前的巨大危機依然存在。 大量中小企業在完全不了解直播,沒有專業直播人才的前提下,迅速進場。 原本以為,只要跟上主流,企業就能起死回生。然而隨著下半年直播熱的逐漸降溫,人們才發現,看似火爆的直播背後,實則是犧牲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小企業血條。直播數據逐漸走低,甚至直播3小時,賣貨300元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 使命-願景-目標-戰術-戰略-組織-結構-規則-法則-價值觀-行動!
    而這篇文章的標題呢,其實就是羅列, 羅列了一堆的概念:使命-願景-目標-戰術-戰略-組織-結構-規則-法則-價值觀-行動!這些概念,它們的關係如何;這些概念,有沒有先後之序呢;個人認為是有的,是有先後之序的,使命是要擺在前邊的,它是根源。那使命的媽媽又是誰呢,是外部的環境,是我們所寓居的這個外部世界。
  • 聚焦數位化願景 共創企業新未來
    「慧聚共贏」數位化營銷創新論壇開幕盛況眾所周知,近五年我國To B市場發展快速,逐步成為新經濟體系中越來越關鍵的一環,這萬億市場空間的動力之源正是其中的千萬中小企業。並有效推動和賦能了全國千萬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
  • 創新成中小企業逆勢增長關鍵驅動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素潔)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中小企業如何逆勢增長?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給出的答案是:創新驅動逆勢增長。在陳勁看來,創新是中小企業天生的基因,未來中小企業逆勢增長的要點在於四個層面:從歷史到未來;從模仿到顛覆;從封閉到開放;從盈利到改變。具體來說,未來企業發展更應關注長遠思考,更加關注人類的未來、組織的願景以及社會與環境效益。
  • 張勇發表致股東信:阿里創新的原點是為中小企業創造價值
    為幫助中小企業更好地經營發展,阿里巴巴逐漸搭建起一套服務於全社會的數字基礎設施,同時為商業、金融、算力、物流等服務賦予了新的內涵。在20年來的投入和創造中,淘寶、支付寶、天貓、阿里雲、菜鳥、釘釘、盒馬陸續破土而出,使全球超10億人、數以千萬計來自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從數字經濟的發展紅利中受益,也讓阿里巴巴具備了穿越波動和周期的能力。
  • Sold out,朋友遍天下的馬雲要帶中小企業搞事情
    但是,正如馬雲所說,中小企業在與大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弱勢,特別是在跨國貿易方面很難有所作為,面對全球化的浪潮,甚至成為了跨國公司大發展的犧牲品。有分析顯示,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每個國家的就業、居民收入增長、稅收等大多靠中小企業提供。中小企業發展遇阻甚至出現問題,經濟社會發展勢必受到影響。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經濟表現較好的國家,大多是中小企業發展不錯的國家。
  • 2018乘風大會石家莊站 助力中小企業智能營銷
    河北省是我國重視中小企業發展的省份之一,近兩年來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突飛猛進,省政府通過資金支持,優化環境,改進服務等多種渠道促進河北省小企業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此次大會落地石家莊,順應河北省重視中小企業發展的趨勢,同時也為當地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 臺胞陳品諒:精耕大陸市場 「貼地」服務中小企業
    臺胞陳品諒:精耕大陸市場 「貼地」服務中小企業 2020-12-19 15:29:27 作者:白嘉懿 責任編輯:白嘉懿   中新網金華12月19日電(奚金燕)融資租賃,是中小企業破解資金難的解決方式之一
  • 周天勇:中小企業是就業—收入—消費內循環的關鍵
    網易研究局專欄作家)周天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說明中提出:在徵求意見過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門建議,明確提出「十四五」經濟增長速度目標,明確提出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標。
  • 淺析企業願景、使命與核心價值觀
    二、企業願景願景回答的是企業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企業,實質是對企業定位的深遠思索,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將起到重要指導作用。企業願景具有超越性與開創性,它可以超乎企業現時所處在的狀態,並提出一種可以通過奮鬥可以實現目標的可能性。願景是企業的「理想」,是企業的導航明燈,缺乏理想的企業註定不能獲得大的成功。
  • 教練要創建團隊願景,看看阿森納的願景
    在《 領 導 力》(Leadership) 一 書 中, 德 裡 克· 斯 坦 扎(Derek Stanza)斷言,「任何優秀的領導者只要有一個清晰的願景,並且準備 付諸實施,就能擁有正確的道路」。斯坦扎接著表示,「一旦你有了一 個清晰的願景,你的團隊就會熱情地追隨你。」
  • 如何用「電梯演講」表述你的產品願景?
    願景不是既定不變的,他也會隨著時間的發展做出調整。二、什麼是電梯演講電梯演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乘電梯的30秒內清晰準確的向客戶解釋清楚解決方案,這是麥肯錫公司檢驗其陳述報告的方法之一。在這麼短時間內,你可以告訴你的老闆你的解決方案嗎?你能不能把自己的解決方案推銷給他?當然,電梯演講也發展出一套模板。
  •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麻雀雖小也有明天!
    麻雀雖小也有明天,我們也是。只要生命尚存,就有責任為自己、為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所愛的人作出莊嚴的承諾:活好當下,保重身體,且行且珍惜!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無數為生活奔波勞碌而又無人問津之人的心。麻雀雖然沒有鳳凰的美麗,但是它卻有一雙屬於自己的翅膀,有一顆堅強不屈頑強拼搏的心,他可以用他小小的翅膀慢慢地飛翔,用頑強去戰勝一切。無愛也能讓他成長,因為他有理想與堅強,麻雀也會輝煌。願生活中所有的打拼者一切安好,願你們的明天能夠幸福快樂!
  • 【創騏管理】中小企業如何 「專而精,精而強」 ——臺灣中小企業的啟示
    搜索微信號:『NLP1588』創騏管理諮詢——分享最實用的企業管理、銷售、溝通、談判,包括婚姻、親子知識。例如,生產家用濾水器的布裡塔公司佔據全球同類產品市場份額的85%;豪尼公司製造的捲菸機械在世界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90%;專門運送葡萄酒的希拉布蘭德公司佔有60%的全球份額。日本一橋大學教授古川一郎也提出,日本中小企業具有「小而專、專而精、精而強」的特點。同時,日本大企業的競爭力也離不開日本中小企業的「專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