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遇故知!本來就是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在馬雲激情飛揚的給3000多美國中小企業主演講完之後,又意外的見到了來自底特律本地的一位老朋友。這位名叫Bruce Thelen的美國律師在會場舉著歡迎牌找馬雲,「馬雲,還記得1980年你在西湖邊給我做過導遊嗎?歡迎你來底特律!」
這位老人曾經在1980年赴中國杭州旅行,28歲的美國青年見到了少年馬雲,一起待了半天,一起逛了西湖。馬雲說,當年在西湖邊至少接待了2000位外國遊客,Bruce是他在美國重逢的第一位。
如今的馬雲是享譽世界的企業家,如今更是肩負重大使命,幫著美國的中小企業主重新發現中國市場,而「朋友遍天下」這個世人都有的夢想,卻被馬雲輕鬆的實現了。
我們還記得,2017年2月,馬雲到訪澳大利亞,在紐卡斯爾大學建立了Ma-Morley獎學金,就是為了紀念被澳大利亞總理稱為「偉大」的往事。
1980年,16歲的馬雲在杭州西湖邊偶遇來華旅遊的澳大利亞人Ken Morley一家,從此,馬雲與Ken以及Ken的兒子David成為筆友,而Ken則在回信中為馬雲細心修改英文。保持通信5年後,Ken在1985年邀請馬雲前往澳大利亞旅行,這也是年輕的馬雲第一次出國。馬雲回憶說,儘管當時7次申請籤證才最終成行,但正是年輕時期赴澳渡過的這段時光,當地的文化、景色以及人民,徹底改變了自己對於世界的看法。
馬雲在40年前就結交的這些異國朋友,如今都成為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也成為了阿里巴巴世界市場拓展的紐帶。人脈和視野從來都是中小企業的發展瓶頸,馬雲40年搭建的這些橋梁如今已經成為eWTP的宏偉藍圖,正在改變著全世界的經濟版圖。
更重要的是,這些老朋友當年是帶著馬雲接觸了外面的英語世界,現在,馬雲開始讓國外的中小企業重新發現中國。
中小企業是一個社會的基石,也是整個社會經濟繁榮的根本所在。但是,正如馬雲所說,中小企業在與大企業的競爭中處於弱勢,特別是在跨國貿易方面很難有所作為,面對全球化的浪潮,甚至成為了跨國公司大發展的犧牲品。
有分析顯示,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每個國家的就業、居民收入增長、稅收等大多靠中小企業提供。中小企業發展遇阻甚至出現問題,經濟社會發展勢必受到影響。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經濟表現較好的國家,大多是中小企業發展不錯的國家。
在去年的G20峰會上,eWTP被寫入公報,得到了各方面的一致認可,馬雲在2016年更是用800多個小時飛飛行來世界範圍內推進中小企業的全球化進程。所謂eWTP,是指電子世界貿易平臺,目的是通過這一平臺,為中小企業、為年輕人解決問題,實現全球買、全球賣的目標。
其實,阿里巴巴最開始也只是個小公司,利用電子商務技術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市場連接起來,建立之初也是為了完成中小企業「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夢想。
這樣一種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模式在國外找不著成功的樣板,但通過長期的創新與堅持,終於發展到今天的成熟。隨著阿里巴巴成為市值3000億美元之上的世界科技巨頭,更有了幫助中小企業跨國發展的能力。
馬雲說,阿里巴巴的願景就是幫助更多中小企業和年輕人參與國際貿易並從中受益。中美貿易互動的加速,既有利於美國企業更好地觸達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也有助於中國優質特色產品進入美國市場。
網際網路正是中小企業參與全球貿易的機遇。「讓法國人為你做前端設計、中國人負責製造、非洲人採購原料,過去20年只有跨國公司能夠擁有這樣跨境營商的生態系統,但今天有網際網路我們就能做到。」馬雲這樣給美國的中小企業主打氣。
在馬雲看來,未來AI(人工智慧)可能拿走很多工作,如果不研發讓中小企業發展的應用,他們就可能生存不了。在今後5-10年,如果中小企不參與網際網路全球化就會失去機遇。馬雲認為,通過搭建商業基礎設施,讓中小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是解決方案。
在活動現場,有一位在位於紐約曼哈頓SOHO商業區開了一家運動鞋店StadiumGood的店主,大約18個月以前,這家店的店主馬克菲特與合伙人決定讓StadiumGoods進駐中國的電商平臺天貓,之後公司的銷售額得到「指數級」增長,如今正在雄心勃勃的開拓中國市場,完成「Sold out」夢想。
中小企業在網際網路時代終於有了全球化發展的新工具新機遇,無論中國還是美國,不管是歐洲還是世界,貨通天下的夢想正在實現。面對美國3000中小企業主,馬雲說:「我們不是讓阿里巴巴全球化,而是讓中小企業全球化,讓大家可以和亞馬遜、IBM、微軟競爭。我們旨在賦能中小企業,我們相信每一個公司都可以是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