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三重奏》第二季,最吸引我的不是他們夫妻的甜蜜,而是已經37歲的陳意涵的身材。
果然應了那句話,明星生孩子都跟假懷孕一樣,完全沒有孕後痕跡。
陳意涵可以算圈內運動達人,沉醉於跑步,即便孕期也沒有斷過,被網友稱為:「地表最強孕婦」。
在《幸福三重奏》裡,陳意涵穿著短褲,那雙腿滿滿少女感,練瑜伽的時候也超美。
自律真的是能改變年齡的限制。
其實,自律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總有那麼些因素阻撓著我們。
一、不得不提的「貪吃基因」
《人類簡史》中提到人類為了生存,大口吃掉高熱量的食物是本能,且已深深植入在我們的基因裡。
so不是我們的問題,是基因在作祟。
大腦一直提醒我們這是為了活著。
所以,面對卡路裡很高的食物,本能的選擇儲存。
YES or NO 的時候我們總是選擇了YES,站在了欲望的那邊。
自律不了,只是欲望比堅持少了一分。
張天愛在參加綜藝節目《哎呀!好身材》期間頻上熱搜,因為好身材以及她極端的自律。
節目中,她利用一切碎片時間鍛鍊身體。
為了減肥,她吃了一年的水煮菜。嚴格的控制飲食再加上鍛鍊讓她從126斤瘦到90斤。
明星難道就不是正常人了?就不想吃東西了?
在節目裡,張天愛給劇組人員點了炸雞,自己幾經掙扎,最後還是吃了(但是是把皮撕了,吃的純雞肉且只有一小口)。
我當時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不經意間照了下鏡子,果然有差距不是沒有原因的。
是我的話,那塊炸雞早沒有了,即使我在減肥。
陳意涵在《幸福三重奏》裡咖喱飯一碗一碗的吃,平時也不拒絕高熱量食物。
可是她運動量超大,節目裡她講自己根本不可能一直在家裡待著,一定要出去跑步。
長期的自律,等於給自己加了buff,給「貪吃基因」帶了個緊箍咒。
什麼是自律?
自製是一種秩序,一種對於快樂與欲望的控制。——柏拉圖
二、擋箭牌二:「我不行」
減肥是女人一輩子的事業,也是一個又一個的輪迴。
我減肥成功之後,朋友問我減肥的訣竅是什麼。我說:管住嘴,邁開腿,戒掉奶茶,飲食清淡,晚飯吃少或者不吃。朋友一聽:要控制飲食啊,不行,這個我不行,我管不住嘴。
果然朋友都是臭味相投的,減肥前的我也是同樣的想法。
即使所有方法都呈現我在面前了,第一個念頭「這個不行」「這個太難了」「這個不適合我」。
不相信自己能控制住飲食,不相信自己能早起,不相信自己能堅持每天運動。
陳意涵懷孕五個月的時候,在微博發過一張跑步的照片,當時引起了廣泛熱議,很多人覺得這樣不行,孕婦不能跑步。
但是專業醫生說,陳意涵有運動基礎,只要沒有任何不適,是可以跑步的。
不是「我不行」,而是「我覺得我不行」。
自律的第一步真的很難邁開,但凡邁開了這一步,就等於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根本停不下來。
我在健身房遇到過一個退休的大叔,身材健碩,比一些年輕人都好。他說他從40歲開始健身,一開始快走,然後跑步,再之後到健身房練器械,慢慢的有了現在的身材。
他的同齡人在打麻將遛鳥,他在健身房,他是所有朋友中狀態最好的。
自律第一步找到自我,設立一個目標。
像王健林說的:先設立一個小目標,賺一個億!
三、內心OS:「這個不重要」
覺得人生苦短,何必苦行僧一樣過一生。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沒有認知到自律的重要性,或者在認知中沒有自律一詞。
抖音裡有一段時間很流行這樣一個段子:人生就這麼幾十年,我是吃不起飯嗎?要減肥,減什麼肥!
就是他們寧願負重前行一輩子,也不願意忍一時,然後漂亮一輩子。
自律真的不重要嗎?
如果沒有自律,國民老公彭于晏就還是那個小胖墩。
也沒有「現男友」。
本人,自律受益者,曾經是重度奶茶患者。
朋友形容我:都說女人是水做的,你不一樣,你是奶茶做的。別人流著的是血,你流著的是奶茶。
但是,幾個月前,我戒掉了奶茶,沒有愛恨情仇,只是突然的自我。看到一張集體照,裡面的自己—月半,非常的臃腫,不好看。
當時,腦子裡有一個聲音,難道我要繼續這樣「負重」嗎?
之後的日子裡,我最驕傲的時候是,同事喊我喝下午茶的時候,我說「不喝」。
不喝奶茶的日子裡,我迷上了健身,和朋友一起瑜伽,打球,跳舞,做著一切讓自己變美好的事情,而且停不下了。
因為經歷之後,發現自律真的太美好了。
想要像陳意涵一樣元氣少女感,漫畫腿,只有自律。
知乎熱榜有這樣一個話題,女生瘦了30斤是怎樣的體驗?
很多網友回復自己瘦身後的心情,總結為一點:自律=整容。
不信?你試試就能知道那種感受。
作者簡介:西瓜不甜,一個熱愛旅遊和健身的雞湯菇涼。人生夢想:在跑步機上喝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