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帝國曾威震四方,令鄰國膽寒,是什麼原因導致其瓦解的?

2020-12-20 大咖說史

西藏高原一帶在現在的人們看來,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雖然空氣好,但是並不宜居,所以總覺得這裡的一切都比較落後,可是大家不要忘了,千年前,這裡曾經可有一個威震四方的帝國。

在這裡興起的吐蕃族,是唯一一個能和唐朝長期抗衡的帝國,這個曾經用鐵騎讓唐朝頭疼,讓阿拉伯國家害怕的少數民族帝國,在經歷兩百多年的興旺之後,突然間在兩三年時間內瓦解,速度之快令世人詫異,吐蕃帝國到底經歷什麼?

圖片:吐蕃帝國資料截圖

一、贊普的能量

吐蕃最高首領被稱為贊普,這是雄強丈夫的意思,最早由一個犛牛部落統一了其他部落而興起,第一任贊普叫棄聶棄贊普。在各任贊普的努力下,吐蕃建立的部落越來越強大,在茫茫草原上建立起了奴隸制社會,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跨越,要知道,他們之前是以原始社會部落的形式生活著。

第三十三位贊普松贊幹布,大家就比較熟悉,他就是吐蕃帝國的創始人,可以說,松贊幹布經歷了吐蕃貴族傾軋爭奪皇權最激烈的時刻,在他十二歲那年,親生父親被舊貴族毒殺,十三歲臨危受命,登上了贊普寶座。

之後,松贊幹布評判舊貴族,收回他們曾經擁有的土地權利,並且遷都邏些,佔領西藏高原制高點,真正掌控了西藏高原命脈。

圖片:松贊幹布的父親被毒殺劇照

穩定了內部局勢之後,松贊幹布開始對外發展,強大的兵力在幾次和唐王朝的交戰中並沒有獲得實際好處,松贊幹布及時調轉風向,主動向唐王朝求親,這才有了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

後來在文成公主的影響下,松贊幹布對唐王朝的制度、文化、農業、科技有了相當大的了解,他複製了很多唐王朝的制度,比如建立大法制,限制貴族的行為,有效的削弱貴族勢力,大興農業,刺激經濟發展,這些都使得吐蕃帝國的發展跨越了一大步。

但是松贊幹布在34歲那年卻不幸逝世,戛然而止的生命是吐蕃帝國衰弱的一個轉折點,關於松贊幹布的死有許多說法,有說是尺尊公主染上瘟疫傳給了他,這種說法比較不靠譜,因為在歷史上,西藏雖然有發生過瘟疫,但是能夠傳染到松贊幹布,這麼大的疫情顯然沒有發生過。

另一種說法,則是被當時其他有野心的貴族暗殺,想想松贊幹布父親的死,這個說法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圖片:松贊幹布畫像劇照

二、由盛轉衰的原因

不管怎麼說,松贊幹布的死對於吐蕃帝國而言是一個很不好的兆頭,雖然從史書上看,吐蕃在公元877年左右迅速走向瓦解,但其實這個結局是長時間矛盾得不到和解,慢慢產生的結果。吐蕃的滅亡有很多原因,和他們的奴隸制度也息息相關。

1、信仰的謀殺

西藏佛教文化之濃厚到現在依然存在,地域原因,佛教深入西藏人民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虔誠的佛教徒也有利於部落首領的控制,因此,對於佛教,在赤德祖贊之前都是尊重發揚的態度,佛教的理念也讓處於水深火熱的平民和奴隸,在心理上得到了短暫的平和,雖然階級矛盾依然明顯,但不至於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可是這一切都被新上位的達磨贊普給打亂了,這個達摩並不是佛教徒,相反,他極其反對佛教,認為吐蕃政權太依賴於佛教,給了佛教教徒太多權力,所以達摩上位,可怕的禁佛行動開始了。

以達磨贊普為首的新政權到處鎮壓佛教,關閉了禮佛場所,宣揚佛教徒不虔誠,飲酒作樂無所不能,曾經香火極旺的大昭寺、小昭寺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一夜之間,人們曾經視為生命中最重要一部分的佛教就這樣被破壞掉了,甚至許多有著極高地位的僧人也都被暗殺,整個西藏佛教可以說是一片悽然,僧人們跌下佛堂,性命不保,而更為可恨的是,達磨贊普還逼迫僧人們改行為獵人,以打獵為生。

圖片:僧人們落難劇照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西藏僧人、信佛人數之多是無法估量的,達摩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再一次激化了社會矛盾,當僧人沒有生存空間的時候,反抗就自然發生了。

公元842年,爆發了一場最為尖銳的刺殺,曾經是武將的高僧貝吉多傑在其他信佛人們的幫助下,趕到拉薩,在這裡用箭射殺了達磨贊普,自此,佛教也開始向吐蕃貴族宣戰。

曾經不可一世的吐蕃貴族又迎來了一方新的敵對勢力:佛教勢力,而佛教不再支持吐蕃貴族,也給吐蕃政權帶來了最沉重的打擊,可以說,和佛教翻臉,是吐蕃迅速瓦解的最大原因。

圖片:與佛教敵對劇照

2、貴族內部矛盾重重

為什麼吐蕃貴族會對佛教進行如此殘酷的打壓?其實這個問題由來已久,用宗教來控制人們的思想,這在許多國家都有使用過,但是過猶不及,當政權建立之後,如果不收回宗教的勢力,那麼也會產生新的矛盾,吐蕃帝國就是面對了這樣的問題。

吐蕃佛教興盛,高僧在嘗到了政權帶來的好處之後,自然會要求當權者給予自己更多的福利,於是,除了原來的貴族勢力,在吐蕃,佛教的掌管者其實也有著很大的權力和優待,這些都讓吐蕃貴族眼紅和不滿。

特別是赤祖德贊上位之後,發布了很多更加有利於佛教的措施之後,吐蕃貴族坐不住了,他們安排人暗殺了赤祖德贊,重新選了他們心儀的贊普。

這個過程看似是吐蕃貴族的重新洗牌,沒有多大的問題,實際上他們是瓦解了贊普在吐蕃的威嚴,贊普在吐蕃內部政權矛盾的競爭下成了傀儡。

一個國家的靈魂都沒有了,自然成為一盤散沙,只要外力稍微強大一些,就會分崩離析。

圖片:吐蕃贊普劇照

3、內戰激化

達磨贊普死後,由誰來繼承下一任贊普成了歷史性難題,達摩贊普的兩個兒子還有其他比較有實力的貴族形成了三股勢力,各自佔據一個山頭,開始了長期的內戰混戰。

他們在消耗吐蕃曾經輝煌的兵力,同時也在消耗著人們生的希望,最終內戰引起了人們的反抗,公元869年,平民反抗聲最厲害的一場內戰爆發,吐蕃政權名存實亡,一直處於無領袖狀態。

自此,吐蕃帝國消失在了世界版圖之上,變成了曾經。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歷史課本只提苟且偏安的南宋,不提威震中亞的西遼?
    不過,這個北遼政府,北邊面對金國的威脅,西邊面對天祚帝的威脅;南邊面對大宋的威脅,可謂是風雨飄搖;關鍵時候,耶律淳不久又突然病逝,致使北遼很快瓦解,耶律大石也在與金軍的作戰中被俘,後逃脫投奔天祚帝。
  • 三國有一幼童,張飛殺其父,曹操關羽奪其母,成年後卻威震魏國
    曹操與關羽爭奪同一個女子,這事看上去有些荒謬。不過,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也曾引用《獻帝紀》和《蜀記》,證明了這件事的真實性。可見杜夫人美貌的確異於常人,不然曹操也不會出爾反爾,還要將其納為侍妾。就這樣,秦朗成為了曹操的養子。「子憑母貴」,杜夫人受曹操寵幸,秦朗的待遇也非常不錯。他不僅被曹操收養在了自家府邸,還被給予和世子曹丕、曹植一樣的待遇,這包括衣食、住行和教育方面。
  • 蒙古人徵戰四方,為何元朝不足百年就崩潰?專家:忽必烈做的好事
    可以說他們為忽必烈徵戰四方、統一天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259年,蒙古帝國的大汗蒙哥在戰爭中意外逝世,忽必烈得知後便日夜兼程馬地趕回了漠南,並單方面宣布自己繼承蒙古的汗位。忽必烈繼位後,蒙古人在他的帶領下一路徵戰,不僅佔據了中原大地,還不斷地開疆拓土,把西藏、滿洲、中西亞聯為一體,促進了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
  • 中俄聯合策反土耳其,英語民族的霸權陸續瓦解,追隨者越來越少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土耳其投靠西方對中國不利,如果能夠勝利崛起,成為獨立大國,對中國而言是好事。假如土耳其能夠崛起,控制歐亞大陸橋,甚至控制歐亞交流的關鍵要道,那麼歐美對土耳其的防範力度會持續加大。俄羅斯和土耳其算是鄰國,在黑海甚至接壤。
  • 關羽威震華夏的5點原因,他曾一度成為掌控著天下局勢走向的人
    但是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圍困曹仁,大破于禁,一度把曹操打的想把漢獻帝從許都遷走,歷史記載中用「羽威震華夏」來形容,那麼襄樊之戰為何會成為威震華夏的存在,可以這是在《三國志》中對於武將的最高評價了,當時關羽對於全局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個人認為的,關羽兵鋒之勝,的確有改變天下格局的態勢。
  • 品劇 《大秦帝國之縱橫》:布衣將相們遺留的歷史啟示
    從這個意義上,無論小說《大秦帝國》還是電視劇《大秦帝國》,其意義都超越了小說與電視劇本身。小說與電視劇在重述這段遙遠的歷史中做出的嘗試和探索,使我們更看重它的精神理念——它要喚醒我們靈魂中失去的東西。「很多讀者通過《大秦帝國》驀然發現,我們還有過那樣一個輝煌壯麗的時代,還有過那樣高尚、樸實、壯勇的祖先。」小說《大秦帝國》的作者孫皓暉這樣說。
  • 萬裡江山皆王土,漢朝皇帝重視出巡四方,目的究竟是什麼?
    真正第一個做到「普天之下,王土王臣」的王朝,是秦帝國。遺憾的是,作為一統天下的封建王朝,秦帝國迷信法術,急於求成,頻繁役使民眾,立國十五載而亡。將國家一統思想深入民心的則是立國四百餘年的漢朝。治國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身為皇帝也不容易,為了鞏固江山,強化統治,漢朝的皇帝經常出巡四方。
  • 原大秦帝國滅亡五大原因,猜對四個即是「治國之良才」!
    所謂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間必然導致王朝政權的分割與建立。在漫漫的歷史長河當中,那些曾經強盛一時的王朝也不過成為了滄海一粟。而我們現在再回首,看看導致大秦帝國邁入滅亡的問題都有哪些吧。一個帝國的價值觀反映的應該是,百姓在長久的歷史積累沉澱下來的認識標準,而國法須得建立在百姓認同的基礎上。秦國的嚴刑酷法致使六國百姓怨聲載道,國家政策也沒有給他們帶來實惠,任何一點動亂,都有可能把六國遺民變為秦朝的掘墓人,使得秦朝走向滅亡之路。其二,權力太集中在秦朝中央權力上,皇帝將人事、司法與財政的權利收於一身,在地方組織上,地方宗族被極力瓦解。
  • 「大英帝國」的紅衣軍
    提起英國軍隊,大家首先就會想到頭戴三角帽,身穿白色鑲邊,主色為「威尼斯紅」軍服的紅衣軍,又因其外觀顏色和煮熟的龍蝦一樣,因而又被戲稱為「龍蝦兵」。這支「龍蝦兵」曾威震四方,制霸天下,徵戰殺伐的鐵蹄踏遍大半個世界,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曾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在英王統治下的土地,永遠都會有太陽升起,因此奪得「日不落」帝國的威名。
  • 李筠 :瓦解羅馬的致命誥令
    其次,飽受帝國迫害的基督教,幾乎對帝國的所有政策法令都嗤之以鼻,卻對這個誥令發出由衷的讚美。因為它和基督教倡導的平等、博愛、人道主義是高度吻合的。所以,由基督教主導的中世紀很自然地就把誥令當作法律典範。然後,到近代,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人權越來越成為核心政治價值,人權就是實現自由、平等、博愛的法律載體。誥令被當成了普惠人權的典型。
  • 令宋太宗膽寒的契丹皇后蕭燕燕:十七歲步入朝!
    據說,「燕燕」之名,就是來源於她母親有燕國公主的封號,而其父也曾在燕地做官的緣故。  燕國公主沒有為蕭思溫生下傳宗接代的兒子,但蕭思溫並不像別的契丹貴族那樣,納妾生子,只是過繼了自己的族侄為子。夫妻倆鶼鰈情深,蕭思溫經常親手給妻子梳頭畫眉,羨煞旁人。這樣的家庭,對於蕭燕燕的成長自然是極有好處。  三個女兒被蕭思溫視若掌上明珠,從小就讓她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 1945年日本投降曾提出一個要求,需宣布日本天皇無罪,原因為何?
    而二戰的爆發,幾乎是這發展數百年的資本世界所有矛盾的總和:日本和德意志自歐亞大陸兩端,因極其複雜的歷史殘餘和極不穩定的民粹主義,導致了這兩大法西斯帝國構建起了邪惡軸心。 由於德日法西斯擁有較其鄰國遠為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大戰初期,兩國都是一路勢如破竹,傳統殖民地強國一潰千裡
  • 鄰國中僅有的三個英語國家,為何個個窮困潦倒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尤其是英語,隨著大英帝國和美國的強大,更是傳播到了全世界。即使到二戰後,殖民體系崩潰,但是依舊有很多國家,那是英語作為母語。最典型下面這三個國家,堪稱中國鄰國中僅有的三個英語國家,為何個個窮困潦倒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 人類歷史上那些盛極一時的世界帝國,最終哪些共同因素導致其衰落
    以法國一國的國力是無法長時間維持與整個歐洲戰爭的,這個短板光憑拿破崙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也是彌補不了的。拿破崙能做的就是儘量避戰休戰,徐徐圖之,搞各個擊破的戰術。我算了一下,從拿破崙1804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到1815年滅亡,不算帝國建立前歐洲國家組建的兩次反法同盟,拿破崙建立帝國後總共應對了五次反法同盟的集體討伐,這段時間總計徵集了280萬法國人在陸上作戰,15萬人在海上作戰,合計近300萬法國戰士在為法蘭西而戰。如果以當時法國2700萬的人口來算,平均下來每9個法國人就有一人上前線拼殺,這個徵兵比例是非常恐怖的了。
  • 曾是清朝藩屬國的「琉球」,為何會變成了日本的「衝繩縣」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讓琉球變成了「衝繩」?想要了解事情經過,還是要簡單了解一下琉球國的地理位置與鄰國的關係史。琉球國乃是一個島嶼群組成的小國,地理上位於我國東海東方,介於日本本土與我國臺灣島之間。這樣的地理位置,註定了琉球國要與臨近的中日兩國有著密切的來往並從中獲取生存利益。
  •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秦王朝的帝國大廈驟然坍塌?
    原標題:過秦新論 自表達完歷史劇《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的觀後感已有些時日。然而,似乎餘感未盡,近來一種新的思緒在我心頭縈繞,讓我對大起大落的秦帝國命運有了新的疑問與思考。歷經560餘年沉澱和鑄就的鐵血文明、帝國大廈為何卻在短短14年而轟然坍塌。
  • 《金錢帝國》的優缺點之我見
    應該說在香港那點並不長的歷史中,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這段故事是很值得津津樂道的,全港警察在這十多年裡有95%的都貪汙受賄索賄,政府的腐敗程度達到了巔峰,社會越亂就越容易出故事,而且這個故事在目前我們所處的社會裡又有著諷刺的意義。《金錢帝國》是一部由王晶執導,梁家輝 / 陳奕迅 / 黃秋生主演的一部犯罪類型的電影。
  • 世界改名最「後悔」國家,原本名字威震世界,改名後毫無存在感!
    導語:「世界改名最「後悔」國家,原本名字威震世界,改名後毫無存在感!」一個國家的名字很少會發生改變,即使它的政體和政權有著劇烈的動蕩也同樣如此,不過在世界上,卻有一些國家因為種種原因而改換了自己的名字,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個改名之後特別後悔的國家,原本名字威震世界,改名後毫無存在感!它就是位於亞洲的伊朗。伊朗這個國家,如今是亞洲地區地緣局勢最為惡劣的國家,而它在古代,卻曾經是一個幅員遼闊的超級大國,它的名字叫做波斯。
  • 論國民士氣12章25節:拿破崙窮追猛打重創俄軍,法國威震歐洲
    第四次反法同盟又告瓦解。隨著第四次反法聯盟灰飛煙滅,一個威震歐陸的法蘭西大帝國呈現在世人的面前:拿破崙本人除了是法蘭西帝國皇帝外,還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他的3位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分別擔任那不勒斯、荷蘭與威斯特伐利亞的國王。他的軍隊佔領了歐洲北部沿海地區的漢堡、不萊梅、盧卑克、但澤、科尼希斯貝格等重要港口。
  • 蘇聯最獨特的加盟共和國,專為鄰國領土設立,改頭換面後延續至今
    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過不少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故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在眾多的加盟共和國中,卡累利阿共和國無疑是最特別的,因為蘇聯之所以設立這個加盟共和國,其動機乃是為了侵佔鄰國領土。不過在推翻沙俄帝國後,蘇聯也繼承了斯拉夫民族的傳統基因,依舊對周邊鄰國的土地充滿興趣,為順利搶奪其土地並予以有效管理,蘇聯還專門建立了幾個加盟共和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