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地震活動盤點

2021-01-08 騰訊網

我國地震活動特點

我國大陸受印度 - 澳大利亞板塊向北東方向的碰撞擠壓,同時也受到太平洋板塊向西偏北方向的俯衝推擠。印度 - 澳大利亞板塊向北東方向的碰撞擠壓強烈導致我國大陸西部直接劇烈隆起,形成世界屋脊 - 青藏高原,伴隨有強烈的地震活動,地震空間分布呈三角形,我們稱之為我國西部及鄰區強震活動的「大三角」地區。受太平洋板塊俯衝的影響,我國東部的地震活動也較強。

我國西部及鄰區「大三角」地區7級以上地震分布

我國大陸分為若干活動構造塊體,構造塊體邊界是地震集中發生的區域。我國大陸全部8級以上地震,超過80%的7級以上地震都發生在這些邊界地區。地震較為集中的區域稱為地震帶,我國大陸主要有位於中部縱貫我國南北的南北地震帶,位於新疆及境外地區的天山地震帶,位於東部的郯廬地震帶、山西地震帶、陰山 - 燕山 - 渤海地震帶和華南沿海地震帶等。

我國大陸構造與6級以上強震分布

上述我國大陸所處的構造環境決定了我國大陸地震活動呈現如下特點

1.地震多。我國大陸年平均發生24次5級以上地震,4次6級以上地震,0.6次7級以上地震。

2.強度大。21世紀以來全球共發生23次8級以上地震,絕大多數發生在海洋裡,僅有的3次大陸8級以上地震均發生在我國大陸地區及附近。

3.分布廣。我國有30個省份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19個省份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12個省份發生過8級以上地震。沒有記載過強震的地方,並不意味著以後就不發生,例如青海和四川歷史上就沒有發生8級以上地震的記載,2001年青海發生了崑崙山口西8.1級地震,2008年四川發生了汶川8.0級地震。

我國5級以上歷史地震分布(公元前780以來)

4.震源淺。我國大陸的地震94%以上都是淺源地震,易對地表的建築物造成較為嚴重的破壞。

2020年我國地震活動概況

2020年,我國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8次,其中大陸地區20次,最大為7月23日西藏尼瑪6.6級地震;臺灣及近海發生5級以上地震7次,最大為12月10日臺灣宜蘭海域5.8級地震;東海海域發生1次5.3級地震。

2019年和2020年我國5級以上地震分布圖

2020年我國5級以上地震目錄

2020年我國地震活動特點

我國大陸地區 5 級以上地震活動不均勻

2020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0次,5級以上地震頻次與2019年的頻次持平,但低於1950年以來年均24次的活動水平。從時間上看,5級以上地震均發生在1-7月,7月23日西藏尼瑪 6.6級地震後,大陸地區5級以上地震由活躍轉為顯著平靜;從空間上看,5級以上地震主要發生在新疆和西藏地區。

我國大陸地區5級以上地震年頻度分布圖(a)

和地震震級時序圖(b)

多震省份地震活動差異明顯

2020年我國大陸不同區域地震活動水平差異明顯。

新疆地區2020年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10次,其中6級以上地震2次,分別為1月19日伽師6.4級和6月26日于田6.4級地震。與2018年、2019年相比,地震頻次明顯增多,地震強度顯著增強。

新疆地區5級以上地震時序圖

西藏地區2020年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6次,其中6級以上地震1次,為7月23日尼瑪6.6級地震,該地震為 2020年我國大陸地區震級最大的地震。與2019年相比,地震頻次明顯增多,地震強度有所增強(2019年最大為墨脫6.3級地震)。

西藏地區5級以上地震時序圖

四川地區2020年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次,分別為2月3日成都青白江5.1級和4月1日石渠5.6級地震。與2019年相比,地震活動水平偏低,特別是川東南地區未發生5級以上地震(2019年該地區發生8次5級以上地震,最大為長寧6.0級地震)。

四川地區5級以上地震時序圖

雲南地區2020年僅發生1次5級以上地震,為5月18日巧家5.0級地震,該地震打破了雲南省內持續618天的5級以上地震平靜。但2014年10月7日景谷6.6級地震發生後,雲南地區連續6年未發生6級以上地震,並且7級以上地震平靜也近25年,超過1900年以來的最長平靜時間,雲南地區地震活動水平較低現象比較顯著。

雲南地區5級以上地震時序圖

華北地區 5 級以上地震長期平靜被打破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古冶發生5.1級地震,該地震位於1976年唐山7.8級地震老震區,打破了華北地區自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級地震後長達14年的5級以上地震平靜。

華北地區5級以上地震M-T圖

臺灣及近海地震活動強度偏低

2020年臺灣及近海僅發生5級以上地震7次,未發生6級以上地震,地震活動強度偏低。2006年12月26日臺灣恆春海域7.2級地震發生後,臺灣及近海7級以上地震平靜近14年,為1900年以來最長平靜時間。

臺灣5級以上地震時序圖

我國地震災害特點

我國是全球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大陸人口佔世界的1/4,但大陸地震次數佔全球大陸地震的1/3,而地震造成的人員死亡數量佔了全球的1/2。2000-2019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大陸因地震造成的人員死亡人數僅佔了全球的12%。

20世紀我國大陸人口、地震次數和死亡人數與全球對比

2000年-2020年全球因地震災害死亡人數統計

據史料記載,我國造成人員死亡超過20萬人的地震有4次:1303年山西洪洞8.0級地震為20萬人,1920年寧夏海源8.6級地震為23萬人,1976年河北唐山7.8級地震為24萬人,1556年陝西華縣8.6級地震為83萬人(含瘟疫、饑荒)。陝西華縣地震是目前世界上記載中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全球死亡人數超過20萬人的地震有8次,其中4次發生在我國,達1/2。

地震是我國造成人員死亡最多的自然災害。20世紀後半葉我國大陸自然災害死亡人數統計數據表明:地震災害佔54%,氣象災害佔40%,地質災害佔4%,海洋與林業災害佔1%,其他災害佔1%。

20世紀後50年我國大陸自然災害死亡人數統計

2020年我國地震災害概況

2020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地震災害事件5次, 造成5人死亡,30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18.47億元。其中,災害損失最嚴重的地震為1月19日新疆伽師6.4級地震,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5.26億元。人員傷亡最嚴重的地震是雲南巧家5.0級地震,造成4人死亡,2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1.04億元。

2020年我國地震災害一覽表

2020年我國地震災害特點

地震災害總體偏輕

2020年我國大陸共發生5次地震災害事件,低於2000年以來平均水平。

中國大陸地震災害年頻度分布圖

地震災害相對集中

5次地震災害事件中有3次發生在新疆自治區,共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5.5億元,分別佔全年各項損失的20%,6.7%和84%。雲南巧家縣5.0級地震雖未造成巨大直接經濟損失,但造成4人死亡,28人受傷,分別佔全年各項損失的80%和93.3%。

2020年各省份地震災害損失一覽表

地震次生災害突出

在2020年的地震災害中,次生災害多發,如新疆伽師地震造成震區一座水庫出現險情,當地政府緊急疏散安置受影響群眾;巧家地震次生地質災害造成2人死亡,數人受傷,震區交通等基礎設施受損等。這再次為各級政府敲響警鐘,對西部地區地震次生災害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根本上做到減輕地震災害。

#1月19日新疆伽師6.4級地震#

地震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共15.26億元。本次地震的極震區烈度為Ⅷ(8)度,農村安居房設防烈度也為8度,在地震中安居房主要的承重構建未發生明顯破壞,有效抵禦了本次地震災害。

#4月1日四川石渠5.6級地震#

此次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1.92億元。本次地震輕鋼結構民房的總體破壞情況較輕,填充牆體與柱、梁、基礎等連接處普遍出現輕微裂縫,新型複合牆體的外牆塗層局部脫落也較為普遍。土(石)木結構民房的破壞相對較重,少數房屋牆體歪閃、局部垮塌,柱頂梁連接處位錯,大多數房屋的牆體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框架、磚混和輕鋼結構的公用 房屋在本次地震中基本無震害。

#5月18日雲南巧家5.0級地震#

地震造成4人死亡,28人受傷,直接經濟總損失約1.04億元。災區地形起伏大,地質結構破碎,地質災害隱患點量多面廣,震中附近崩塌、滑坡比較常見,死亡人員中2人因滾石致死。災區居住房屋80%以上為新建或加固改造過的磚混結構,地震中少數輕微破壞,多數基本完好,破壞較重的房屋是已改為生產用房的少數老舊房屋。

來源:中國地震臺網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球地震活動盤點
    全球兩大地震帶分布 2020年全球地震活動概況 2020年,全球共發生 2019與2020年全球7級以上地震分布圖 2020年全球地震活動特點
  • 探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2022年將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
    7月27日下午4點16分,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博發布了最新的地震速報信息。 每一天,中國地震臺網都會發送若干條類似的速報。只要震級超過3級,網民就可以在幾分鐘之內通過臺網的官方微博獲悉。地震速報制度發展至今,我國已經實現了全國2分鐘內、全球10分鐘內有影響地震的自動速報,速報能力居世界前列。同時還將於2022年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系統。
  • 2020年全國512防災減災專題活動答案大全 中小學防災減災活動題庫
    512是全國的防災減災日,為了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在這一天不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高中學生都需要進入防災減災專題入口進行安全答題,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2020年全國512防災減災專題答案大全。
  • 2020年全球動蕩大事件全盤點!
    加之部分無良媒體唯恐天下不亂,對疫情和其他自然災害的報導,造成了民眾覺得2020年多災多難的既視感。但事實上每年的災害病亂都不少,只是沒有那麼多報導集中性聚集性的出現而已。
  • 中國將完成2021-203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工作
    孫自法攝中新網北京1月7日消息,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7日透露,2020年,該局將強化全國震情監視跟蹤與趨勢研判,充分吸收中外先進理論和新技術,聯合地震系統內外相關單位,完成2021-203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工作。2020年全國地震局局長會議當天下午在北京舉行,鄭國光在工作報告中部署2020年重點任務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 山東2020年實現地震烈度速報 2022年全面實現地震預警
    央廣網濟南6月19日消息(記者桂園)記者從山東省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山東省正在開展「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地震預警工程山東省子項目」,預計2022年建成。山東將建設1468個臺站,其中基準站點90個、基本站點148個、一般站點1230個,預計2020年實現地震烈度速報,2022年全面實現地震預警。據介紹,按照規劃,項目建成時,山東省將形成在地震發生後5-10秒內即可發出地震預警的能力,供大家「搶」得黃金時間有針對性地避險,減輕直接地震災害及次生災害。
  • 來,一起來看2020年寧夏及周邊地區地震權威數據
    1月5日寧夏地震臺網官方發布2020年寧夏及周邊地區震情簡報,從:地震概況、特點概述到災情概況介紹了寧夏及周邊地區在2020年的相關地震情況,從而使得廣大市民更理解地震知識、熟悉地震特點、了解地震情況。
  • 2020年地震頻發,日本九州島海域又發生地震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除了新冠病毒之外還有山火等一系列事情發生。就在不久前,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5月03日19時54分在日本九州島附近海域(北緯31.37度,東經128.7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唐山1976年大地震後為何地震起伏活動不斷?專家解讀
    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今天(7月12日)6時38分,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分析認為,此次地震發生在1976年唐山7.8級地震的老震區內,是唐山地震老震區繼1995年10月6日唐山古冶5.0級地震後的又一次正常起伏活動。
  • 麥子禾:衛浴品牌2020年度盤點!
    衛浴品牌1月盤點樂家:ROCA全國經銷商大會惠達:2020年經銷商年會箭牌:2020年全國經銷商會議惠達:與華為合作打造智能衛浴標杆安華:2020年經銷商年會浪鯨:2020年品牌營銷峰會暨新品發布會衛浴品牌2月盤點浪鯨:足不出戶 春季煥新家恆潔:衛浴24小時免費遠程排憂服務
  • 上周我國發生三級以上地震8次,最大一次地震在這裡
    上周,我國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8次,其中3.0到3.9級7次,4.0到4.9級1次,5.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021年1月2日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的4.4級地震。上周,全球共發生六級以上地震3次,其中6.0級到6.9級3次,7.0級到7.9級0次,8.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020年12月28日在智利中部沿岸近海發生的6.7級地震。國內地震活動情況上周,我國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8次,其中3.0到3.9級7次,4.0到4.9級1次,5.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021年1月2日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的4.4級地震。
  • 又又又地震了!2020年,天津人就能收到實時地震預警了!
    該項目建成後,天津的地震預警能力將進一步提升,除了電視、廣播等方式外,地震預警信息還將直接推送到手機上,實現地震預警信息「秒」級發布。2020年,天津將先期完成本地區地震預警技術系統建設。在地震到達前提前10秒甚至是一分鐘預警就能有效的減輕地震帶來的人員傷亡但是不能因為有預警措施就以為能夠高枕無憂而喪失警惕性因為地震預警不等於地震預報!
  • 包頭市首家地震體驗館 開啟地震科普體驗活動
    包頭市首家地震體驗館 開啟地震科普體驗活動 2020-03-10 17:02:43來源: 中國金融信息網  地震,帶給人們不僅是傷害,更有對生命的認知,地震雖然屬於天災,不可完全避免,但是當災難來臨時,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學會自救救人的措施,會大大降低災難帶來的損傷。
  • 關於印發《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桂林活動方案》的通知
    各相關單位:現將《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桂林活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各相關單位結合工作實際,認真組織落實。桂林市科學技術局2020年5月15日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桂林活動方案為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促進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協調發展,使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普及活動真正惠及廣大公眾,為推動我市基層科普服務常態化、精準化和多樣化,圍繞服務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和助力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科學普及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 加拿大2020發生3329次地震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全國在2020年錄得3329次地震,不過沒有發生超過5.3級的地震。地震學家John Cassidy說,只有6級以上的地震才能夠釋放出由地塊互相磨擦所累積的能量,這意味現時地塊之間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 招聘信息(11)——中國地震臺網中心2020年度公開招聘公告
    主要承擔著全國地震監測、地震中短期預測和地震速報;中國地震局應急響應和指揮決策技術系統的建設和運行;全國各級地震臺網的業務指導和管理;各類地震監測數據的匯集、處理與服務;牽頭全國防震減災工作信息化工作;承擔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運行管理法人職能;負責地殼運動觀測臺網監控、維護、數據產出和共享服務;履行地震信息網絡和通訊服務以及地震科技情報研究與地震科技期刊管理等職責。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
    與近5年均值相比,2020年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43%,其中因洪澇災害死亡失蹤279人、下降53%,均為歷史新低。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主要特點有:一、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洪澇災害影響範圍廣,人員傷亡較近年顯著下降2020年,全國共出現33次大範圍強降水過程,平均降水量689.2毫米,較常年偏多11.2%,為1961年以來第三多。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以森林火災...
    中國氣象網訊來自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氣象局等部門和單位對2020年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總體災情較近5年同期均值偏輕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今年一季度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24%、50%和40%。與去年同期相比,死亡失蹤人數下降52%,直接經濟損失有所增加。
  • 2020年全國憲法宣傳周活動拉開帷幕
    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11月30日在京舉行2020年全國「憲法宣傳周」啟動儀式。今年全國「憲法宣傳周」的主題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第2次即2019年「憲法宣傳周」活動主題是: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時間為12月1日至7日。Q19我國現行憲法是何時通過的?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即現行憲法。
  • 2020年高考英語作文預測一:汶川地震
    2020年高考英語作文預測一:汶川地震 高考微信   汶川地震十二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