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5 16:18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村民閒置物品可換生活用品
龍潭街道村民垃圾分類因地制宜美了村居環境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馮興) 藍天下,白色的村莊、金黃的稻田、路邊彩色的小花與閃閃發光的池塘共同「繪製」出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這是23日記者在棲霞區龍潭街道靖安村蔣橋組村莊看到的一幕。自今年4月南京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2020年度實施方案》印發以來,龍潭街道在垃圾治理、公廁革命、村莊清潔等方面整治想了不少妙招,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在蔣橋組村的活動廣場門口,村民蔣大媽將兩大包衣服拿到垃圾分類點,村委的工作人員為其進行稱重和積分。看到積分兌換區有不少居家用品,蔣大媽用積分兌換了兩塊肥皂。蔣大媽對記者說:「以前衣服舊了,沒人穿又不捨得扔,就堆在那裡,現在可以直接兌換生活用品,挺划算的。」
棲霞城管大隊龍潭中隊指導員範家琦告訴記者,自從實施垃圾分類兌換機制後,村子裡面乾淨清爽多了。據介紹,龍潭街道各村共建立垃圾分類收集房17座和41座垃圾分類收集亭,購置兩分類入戶垃圾桶9015組、四分類垃圾桶925隻、電動密閉垃圾收運車58輛。龍潭街道13個村204個村民小組(共10267戶),實行垃圾分類市場化運作和村民自治兩種垃圾分類運作模式,實現農村垃圾分類覆蓋率、知曉率、參與率均達100%,回收利用率達到38.6%。
記者看到,村北的一個荷塘旁邊是一片健身區和兒童遊樂區,旁邊還有一座公廁和汙水處理中心。目前,龍潭街道已經消滅了所有旱廁,做到村內公廁100%覆蓋。汙水處理中心的管網覆蓋通聯了村內77戶人家。過去,村裡所有的生活汙水都直接排入旁邊的河流,現在則匯集在這個小小的汙水處理中心,每天可以處理20噸汙水,通過一系列處理,達到排放標準。截至目前,汙水處理已完成73個自然村的建設任務,安裝了70套一體汙水處理裝置。原計劃年內完成的第一批項目涉及5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的建設任務正在走招投標程序,預計12月20日基本完工,實現村莊覆蓋率達到70%。
龍潭街道城市治理公眾委員韓濤表示,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提升,實實在在為轄區居民百姓帶來實惠。作為公眾委員,他將進一步深入群眾,收集訴求,及時反饋,發揮好政府和群眾之間的紐帶橋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