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前,影視獨舌發布了「網劇新勢力盤點」的上篇。這份復盤引來了一些關注,也收到了一些討論性的反饋。
被提及最多的問題,便是何為「新勢力」?畢竟,上篇選中的六家公司,無論從作品質量、數量,還是紮根國產網劇的時間,都算得上網生內容創作領域的頂流、前輩。
今天趁下篇發布的機會,再次明確一下我們的選擇標準。
第一,所謂新,是相對於電視劇頭部製作公司而言。從《暗黑者》《匆匆那年》誕生的2014年算起,網劇規模化發展不過5、6年的時間。與之對應,專注網絡劇集的公司,發展軌跡也較短。
相對於新麗、華策、慈文這些電視劇「老炮兒」而言,這些公司的確新且勢頭強勁,是為新勢力。
第二,網劇公司新秀很多。為了保證所盤點的公司既有鋒芒又非曇花一現,至少有兩部以上成功網劇作品的公司,才會被納入盤點視野。
當然,我們對網劇製作領域的關注,也將是持續性的。
兩篇盤點之後,我們將陸續對網劇公司當家人們進行深度專訪,算是對網劇創作前沿的探尋,也將會有對網劇發展曲線的描畫,敬請期待。
回到今天的盤點,本篇將梳理五家網劇新勢力公司,分別是:留白影視、新聖堂、曼荼羅影視、南派泛娛和青春你好。
它們都是在近1-2年間有強勢網劇作品輸出的公司,但代表作大多並不在青春、懸疑這兩大網劇優選類型上。它們在類型和模式上的探索,拓寬了網劇的內容圖譜,也影響著網劇的未來樣貌。
留白影視:「攢局」的門道
去年夏天,《長安十二時辰》的播出與飄紅讓留白影視成功「出圈」。
但對於關注影視財經新聞的圈內人來說,在此之前留白影視的名字就並不陌生。
這家2014年成立的公司,是典型的資本+內容的組合。創始人徐康是資深文娛行業投資人,另一位創始人毛攀鋒則出身於知名電視劇製作公司,浸淫影視行業多年。
有了這樣的開局,關於留白的場外故事便少不了。
很長一段時間內,與戚薇綁定、1年3輪融資、微影(前票務平臺「微票兒」)系……這些話題遠超過作品,成為留白的標籤。留白影視也從來沒有掩飾自己以資源調配和組局見長的公司特性。
但是從作品序列來看,留白影視對內容運營並不缺章法。
僅就網劇條線而言,2016年上線的搜狐定製劇《親愛的,公主病》和一年後播出的《親愛的王子大人》不僅較早佔領了小甜劇的賽道,還形成了人氣頗旺的系列開發。2017年上線的《端腦》則較早地進行了科幻網劇的探索,雖然體量不大,但腦洞卻足夠大。
與娛躍傳媒(微影時代旗下獨立內容品牌)聯合開發的《長安十二時辰》,體量大、難度高,播出時又遭遇古裝劇的冷處理期,可謂一波三折。
最終作品的成功,要歸功於製作團隊的創新膽識和「強迫症」,也要歸功於留白影視給予前線人員的巨大決策空間。
今年4月,留白影視開發的男頻玄幻《天醒之路》低調上線,在疫情壓城的氛圍下平穩播出,反響不錯。
鬆緊有尺度,攢局有門道。留白影視的創作歷程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
不過,在視頻網站打通產業上下遊的發展態勢下,平臺對合作公司的要求也有所變化。作為資源調配型公司的代表,留白影視如何適應這個變化,將決定著它未來的發展潛能。
新聖堂:分帳劇先鋒
2017年《花間提壺方大廚》(以下簡稱《方大廚》)上線,兩年累計分帳收益超過7200萬元。
2020年《人間煙火花小廚》(以下簡稱《花小廚》)上線,兩個月分帳收益破億。
作為一家以電影為主業的公司,新聖堂在網劇上分配的精力並不多。自2016年新聖堂影業在「編年史」戰略發布會上宣布開發網劇以來,《方大廚》和《花小廚》是唯二的兩部作品。
但就是這兩部作品,都成為了分帳劇發展歷程上的裡程碑。
如今回頭看《方大廚》成功的原因很複雜,有可控的,有不可複製的。但要說這種敢於直接跳過平臺與觀眾對話的勇氣,與新聖堂聯合創始人朱先慶不無關係。
早年投身樂視,主導過最早一批原創網劇開發的他,對所謂「網感」有自己的判斷,對網劇有信念。
在投拍《方大廚》的時候,他堅信這種治癒的反套路是觀眾所想看的,儘管當時平臺的反饋大多是節奏慢、情節平、人物淡。選擇分帳模式是一招險棋,但卻是《方大廚》當時最好的選擇。
相比《方大廚》的黑馬之勢,《花小廚》的成功更值得說道。
因為這是一部不太像續集的續集。《方大廚》是甜寵劇,《花小廚》是種田劇。兩部劇的故事不相關、風格不相似、演員也不相同,唯一貫穿的是「美食」主題和治癒味道。
也就是說,在不依賴IP、演員延續性的前提下,新聖堂依然具備複製「爆款」的能力。在容錯率較低的分帳劇市場,這是一種極為可貴的能力。
曼荼羅影視:把握後發優勢
曼荼羅影視成立於2017年,是知名製片人張語芯離開平臺後自主創業的成果。
2018年5月,12集公路愛情劇《假如沒有遇見你》在優酷上線,曼荼羅影視才算是交上第一份主控作品的答卷。
從時間點上看,在行業熱錢出清、稅務自查的當口揚帆起航,曼荼羅影視確實沒有趕上最好的時機。但從片單兌現和作品輸出來看,逆流而上的曼荼羅證明了自己的原創力和穩定性。
上文提到的《假如沒有遇見你》,取材自罕見絕症「企鵝病」患者賴敏和丈夫的真實愛情故事,風格清新、溫暖。沒有IP、控制體量、節制篇幅,這部作品的每一個關鍵詞,都與當下的創作訴求契合。
今年夏天,一部只有3集的女性密室懸疑劇在優酷上線,引起了不少討論。這就是曼荼羅打磨了許久的《女孩們在那年夏天》(以下簡稱《女孩們》)。
3集,這是英劇迷你劇的體量。在國產網劇中,這即便不是獨一份,也絕對是頭一桌吃螃蟹的。在兩個多小時的片長中,這部劇探索了時空交錯的敘事可能,復現了女性心理的幽微與細膩。
這部劇確實不完美,但從這種對複雜敘事的迷戀,對迷你劇模式的探索中,我們不難看到一個內容人的熱情。
今年4月底,曼荼羅與愛奇藝、稻草熊聯合出品的中國首部援外醫療群像劇《一起深呼吸》(原名《白色生死線》)殺青。這也是2017年公司成立發布片單時的一部重頭戲。
從題材和殺青時機來看,這部劇算得上恰逢其時。期待播出相見。
南派泛娛:探路IP管理
從南派投資到南派泛娛的轉折點是2016年。
那一年,三叔重新拿回版權後開發的網劇《老九門》與觀眾見面。真正符合原著和作者原意的改編,扭轉了「盜墓」IP影視化拍一部爛一部的局面。
接下來,南派泛娛承擔起了把控改編調性和質量的任務——2018年上線的《沙海》便以人物立體、場面宏大受到了書粉的認可。
而南派三叔則以「盜墓」系列為核心,構建起了龐大的「盜墓宇宙」。《盜墓筆記重啟》的更新和影視化便是其中重要一環。
在目前南派三叔對「盜墓宇宙」的勾畫中,至少有四個類型。
第一類是以《盜墓筆記》和《盜墓筆記重啟》為代表的當代冒險;第二類是民國傳奇,也就是《老九門》《新月飯店》這些前傳故事;第三類是古裝傳奇,以《藏海戲麟》《藏海迷航》為代表的明朝探案;第四類則是以《沙海》為代表的少年冒險。
這樣,一個人物有關聯,時序與地理空間清晰,同時又可以無限外延的故事世界就形成了。
今年暑期檔上線的《盜墓筆記重啟之極海聽雷》由南派泛娛主控,這標著這家圍繞一個IP構建的運營型公司,具備了網劇項目的操盤能力。
在國內IP系列化開發還不甚成熟的情況下,南派泛娛以合拍、主控的方式把控改編品質的模式,具有借鑑意義。
青春你好:網劇選擇了它
青春你好傳媒2015年成立,以著名編劇、製片人梁振華為核心,是一家以編劇能力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2017年,青春你好主投主控的第一部電視劇《思美人》在湖南衛視黃金檔播出。此後,便緊接著進入到了以清末民初為背景的青春勵志劇《熱血同行》的籌備和製作中。
《熱血同行》由黃子韜、易烊千璽主演,共58集。無論從體量還是篇幅來說,都不是一部為網絡量身打造的劇集。但是因為種種排播變動,這部劇最終選擇了今年初在優酷上線獨播。好在播出成績可觀,口碑也不錯。
今年6月,由青春你好主控並製作的都市劇《怪你過分美麗》在愛奇藝上線播出。憑藉對娛樂行業入木三分的刻畫和對女性成長的細膩表現,這部劇自開播以來便熱議不斷,成就了純網行業劇的新標杆。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還有一部青春你好參與的網劇播出,那就是由青春你好負責劇本創作的仙俠IP劇《三生三世枕上書》。
半年內密集上新三部網劇,對於青春你好來說是個全新體驗——畢竟,這是個骨子裡帶著濃鬱電視劇基因的新公司。
但在如今的行業生態下,對於有能力把控項目的電視劇公司而言,選擇網劇只是早晚的事。青春你好在網劇創作上的無心插柳柳成蔭,恰巧說明了這一點。
【文/鐵皮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