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就要聽戲!什麼豬啊,狗啊,它們就不聽戲,因為它們是畜生。俺們京戲從來就沒象現在這麼紅過!你們算是趕上啦!」《霸王別姬》的這段臺詞就是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期的火熱程度。之後它成了一個全國性的大劇種。北京、上海一南一北兩大城市,成了京劇流傳的兩大中心。到了30年代,京劇傳遍了全國。京劇演員的足跡甚至越過了國境線:在北面,京劇曾經到過前蘇聯的境內;東面到過日本;南面到過新加坡、馬來西亞。三四十年代,京劇就有了國劇的稱號。梅蘭芳先生的表演特點,被歸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中。不得不說這是咱民族的驕傲。
李少春(左)與李萬春
京戲絕大多數的故事來源於中國古典小說,如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當然其中很多折子戲也源於崑曲。為了能唱更多的戲,賺更多的錢,過去的京戲演員是唱念做打,文、武、昆、亂不擋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先生和李萬春先生,當年在哈爾濱各搭臺唱戲,雖然二人是親戚,但玩意兒馬虎不得,兩個人連唱60天的對臺戲!每晚都不重樣,當時轟動了整個東北,你說這兩位李老闆會唱多少出戲?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貴妃醉酒》 梅蘭芳 飾 楊玉環
不過,京戲演員唱的京戲故事是可以共享的。比如說《玉堂春》,幾乎所有的大青衣都唱過這齣戲。當然名角可以花重金聘請戲曲作家給名角單獨編戲。這樣,其他京劇演員就不敢貿然翻唱了。比如梅蘭芳大師的《天女散花》《貴妃醉酒》,幾乎沒有其他旦角翻唱,程硯秋的《鎖麟囊》也是如此。所以舊社會藝人很講究版權的。
那麼為什麼京戲走了兩百年,在今天就嘎然休止了呢?看過黃安的《誰搞垮了演藝界》的朋友,可以用這個思考方式來審視這個現象。
首先,遏制了京戲發展的是對京戲的政策。過去的戲班子是私有制的,不歸文化部門管。走南闖北就是為了賺錢。但政府打破了私有制,運用了公私合營的模式。當時除了梅蘭芳劇團沒被合營外,其他大戲班均未逃過公私合營的命運。當時的局面相當混亂,比如理髮的和磨刀的公私合營了,一些唱戲的藝人合營到了浴池,被迫放棄了演藝事業。
1956年公私合營後,藝人收入是最大的問題,戲園子公私合營後,基本上斷了高金聘請京劇名角的政策,改為京劇文藝團體演出。這樣京劇名角的收入就大大降低了,一些給名角吊嗓、拉弦的著名琴師也殃及池魚,從社會的月收入上百塊大洋降到了月收入50個大枚(折合幾塊錢)。同工同酬,大大的降低了京戲從業人員的創作熱情和敬業態度。
一個京劇表演藝術家曾對老饕說過:「要能看懂京戲、崑曲,能聽懂戲文,需要閱讀大量的詩詞,古典小說和古代故事、傳說、甚至野史……」這說明京戲需要濃厚的文化底蘊,但徹底顛覆並終結這種文化底蘊的,就是十年動亂弄出來的樣板戲!
《紅燈記》
錢浩梁 飾 李玉和
高玉倩 飾 李奶奶
劉長瑜 飾 李鐵梅
對傳統的京戲進行大開刀是在1963年,讓全國人民觀看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已經遠遠不能夠達到革命需要了。在D的號召下,當時的戲劇界和文藝界於1963年下半年曾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過一場大討論,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個大規模編演現代戲的高潮。在這個高潮中,中國京劇院根據滬劇《紅燈記》編演了京劇《紅燈記》;北京京劇團根據滬劇《蘆蕩火種》編演了《沙家浜》;山東京劇團創作演出了《奇襲白虎團》;上海京劇院排演了《智取威虎山》和《海港》;中國芭蕾舞劇團則根據同名電影改編演出了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第一炮打響的是《智取威虎山》,當時造成了全國轟動。
但由於全國「革命」的風起雲湧,樣板戲的題材不得不隨著瞬息萬變的革命形勢而改變。很多樣板戲還沒排完,就被「革命旗手」江青給槍斃了,樣板戲《紅巖》就是很這個結局。所以導致了文革十年「八億人民看八個樣板戲」的局面。
就這樣,一個講究唱念做打、良辰美景、無歌不舞、忠孝節義、追求意境、甚至完美到連行頭要用金絲縫製的傳統京戲,被「三突出」、「高大全」、假大空的正面形象,一個個泥胎木雕似地昂頭腆胸,渾身補丁衣服,濃眉大眼、怒瞪圓睛,聲音時刻正氣凜然的苦大仇深形象的現代革命京戲攻擊的體無完膚!
文革後的京戲事業,真可謂百廢待興。但劇團演員斷代嚴重,缺乏創作經費,演員的生活也都難以得到保證。看過電視劇《青衣》的觀眾都能看得出現在京劇抓襟見肘的窘相。京劇演員都紛紛演電視劇、下海、唱歌去了……
創作很成問題,原來創作傳統京戲的大師都早已作古,剩下來的都是後來培養出來的創作過「革命樣板戲」的,京劇還要改革,那麼這批人坐在一起,也不管觀眾願不願意,就搞出來個「現代歷史新編劇」。傳統的京劇行頭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話劇的演出服,交響樂團的伴奏,和隱藏在演出服內的迷你麥克風。華麗而又傻實在的舞臺背景讓你覺得看的是話劇。
《霸王別姬》 梅蘭芳 飾 虞姬
京劇完了!老祖宗傳下來的戲曲文化,最後終於演變成為穿著西服、旗袍在春節晚會上限唱幾分鐘的一門湊數藝術!
京戲,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在清朝沒亡,民國沒亡,一路踉踉蹌蹌的走到了今天,算是亡了!悲壯的京戲,就像是無可奈何拔出霸王寶劍的虞姬。此時,老饕的耳邊不由又響起了梅老闆扮演虞姬的千古絕唱:「漢兵已入境,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摘自 《中國京劇》雜誌 2005年第8期)
咚咚鏘微信公眾號由「咚咚鏘—中華戲曲網」為更加廣泛地宣傳梨園行的新鮮資訊而搭建的平臺,我們會將網站中的熱帖以及本站 原創 精華不定期更新至本公眾號。以優質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傳播戲曲界的大事小情,期待朋友們的關注和支持!(長按下方二維碼可關注本公眾號、也可搜索帳號:ddq9999)想了解更多梨園動態請登陸:www.dongdongqiang.com
聯繫我們:
郵箱:sunjuefei@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