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搞垮了京戲?!

2021-02-13 咚咚鏘

  「是人,就要聽戲!什麼豬啊,狗啊,它們就不聽戲,因為它們是畜生。俺們京戲從來就沒象現在這麼紅過!你們算是趕上啦!」《霸王別姬》的這段臺詞就是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期的火熱程度。之後它成了一個全國性的大劇種。北京、上海一南一北兩大城市,成了京劇流傳的兩大中心。到了30年代,京劇傳遍了全國。京劇演員的足跡甚至越過了國境線:在北面,京劇曾經到過前蘇聯的境內;東面到過日本;南面到過新加坡、馬來西亞。三四十年代,京劇就有了國劇的稱號。梅蘭芳先生的表演特點,被歸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中。不得不說這是咱民族的驕傲。

李少春(左)與李萬春

  京戲絕大多數的故事來源於中國古典小說,如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當然其中很多折子戲也源於崑曲。為了能唱更多的戲,賺更多的錢,過去的京戲演員是唱念做打,文、武、昆、亂不擋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先生和李萬春先生,當年在哈爾濱各搭臺唱戲,雖然二人是親戚,但玩意兒馬虎不得,兩個人連唱60天的對臺戲!每晚都不重樣,當時轟動了整個東北,你說這兩位李老闆會唱多少出戲?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貴妃醉酒》 梅蘭芳 飾 楊玉環

  不過,京戲演員唱的京戲故事是可以共享的。比如說《玉堂春》,幾乎所有的大青衣都唱過這齣戲。當然名角可以花重金聘請戲曲作家給名角單獨編戲。這樣,其他京劇演員就不敢貿然翻唱了。比如梅蘭芳大師的《天女散花》《貴妃醉酒》,幾乎沒有其他旦角翻唱,程硯秋的《鎖麟囊》也是如此。所以舊社會藝人很講究版權的。

  那麼為什麼京戲走了兩百年,在今天就嘎然休止了呢?看過黃安的《誰搞垮了演藝界》的朋友,可以用這個思考方式來審視這個現象。

  首先,遏制了京戲發展的是對京戲的政策。過去的戲班子是私有制的,不歸文化部門管。走南闖北就是為了賺錢。但政府打破了私有制,運用了公私合營的模式。當時除了梅蘭芳劇團沒被合營外,其他大戲班均未逃過公私合營的命運。當時的局面相當混亂,比如理髮的和磨刀的公私合營了,一些唱戲的藝人合營到了浴池,被迫放棄了演藝事業。

  1956年公私合營後,藝人收入是最大的問題,戲園子公私合營後,基本上斷了高金聘請京劇名角的政策,改為京劇文藝團體演出。這樣京劇名角的收入就大大降低了,一些給名角吊嗓、拉弦的著名琴師也殃及池魚,從社會的月收入上百塊大洋降到了月收入50個大枚(折合幾塊錢)。同工同酬,大大的降低了京戲從業人員的創作熱情和敬業態度。

  一個京劇表演藝術家曾對老饕說過:「要能看懂京戲、崑曲,能聽懂戲文,需要閱讀大量的詩詞,古典小說和古代故事、傳說、甚至野史……」這說明京戲需要濃厚的文化底蘊,但徹底顛覆並終結這種文化底蘊的,就是十年動亂弄出來的樣板戲!

《紅燈記》
錢浩梁 飾 李玉和
高玉倩 飾 李奶奶
劉長瑜 飾 李鐵梅

  對傳統的京戲進行大開刀是在1963年,讓全國人民觀看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已經遠遠不能夠達到革命需要了。在D的號召下,當時的戲劇界和文藝界於1963年下半年曾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過一場大討論,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個大規模編演現代戲的高潮。在這個高潮中,中國京劇院根據滬劇《紅燈記》編演了京劇《紅燈記》;北京京劇團根據滬劇《蘆蕩火種》編演了《沙家浜》;山東京劇團創作演出了《奇襲白虎團》;上海京劇院排演了《智取威虎山》和《海港》;中國芭蕾舞劇團則根據同名電影改編演出了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第一炮打響的是《智取威虎山》,當時造成了全國轟動。

  但由於全國「革命」的風起雲湧,樣板戲的題材不得不隨著瞬息萬變的革命形勢而改變。很多樣板戲還沒排完,就被「革命旗手」江青給槍斃了,樣板戲《紅巖》就是很這個結局。所以導致了文革十年「八億人民看八個樣板戲」的局面。

  就這樣,一個講究唱念做打、良辰美景、無歌不舞、忠孝節義、追求意境、甚至完美到連行頭要用金絲縫製的傳統京戲,被「三突出」、「高大全」、假大空的正面形象,一個個泥胎木雕似地昂頭腆胸,渾身補丁衣服,濃眉大眼、怒瞪圓睛,聲音時刻正氣凜然的苦大仇深形象的現代革命京戲攻擊的體無完膚!

  文革後的京戲事業,真可謂百廢待興。但劇團演員斷代嚴重,缺乏創作經費,演員的生活也都難以得到保證。看過電視劇《青衣》的觀眾都能看得出現在京劇抓襟見肘的窘相。京劇演員都紛紛演電視劇、下海、唱歌去了……

  創作很成問題,原來創作傳統京戲的大師都早已作古,剩下來的都是後來培養出來的創作過「革命樣板戲」的,京劇還要改革,那麼這批人坐在一起,也不管觀眾願不願意,就搞出來個「現代歷史新編劇」。傳統的京劇行頭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話劇的演出服,交響樂團的伴奏,和隱藏在演出服內的迷你麥克風。華麗而又傻實在的舞臺背景讓你覺得看的是話劇。

《霸王別姬》 梅蘭芳 飾 虞姬

  京劇完了!老祖宗傳下來的戲曲文化,最後終於演變成為穿著西服、旗袍在春節晚會上限唱幾分鐘的一門湊數藝術!

  京戲,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在清朝沒亡,民國沒亡,一路踉踉蹌蹌的走到了今天,算是亡了!悲壯的京戲,就像是無可奈何拔出霸王寶劍的虞姬。此時,老饕的耳邊不由又響起了梅老闆扮演虞姬的千古絕唱:「漢兵已入境,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摘自 《中國京劇》雜誌  2005年第8期)


咚咚鏘微信公眾號由「咚咚鏘—中華戲曲網」為更加廣泛地宣傳梨園行的新鮮資訊而搭建的平臺,我們會將網站中的熱帖以及本站 原創 精華不定期更新至本公眾號。以優質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傳播戲曲界的大事小情,期待朋友們的關注和支持!(長按下方二維碼可關注本公眾號、也可搜索帳號:ddq9999)想了解更多梨園動態請登陸:www.dongdongqiang.com

聯繫我們:

郵箱:sunjuefei@vip.sina.com

相關焦點

  • 事業一片大好因「作死」把自己搞垮的6大明星,誰最可惜?
    曹穎當初進入央視之後,事業可謂是一片大好,可她卻在事業高峰期的時候,選擇了走出央視進入影視圈發展,幾年時間下來,曹穎雖然出演了一些影視劇,但卻未能在影視圈站穩腳,生生把自己的事業搞垮了雖然一直都在出演一些劇,但就是未能大紅大紫,真是自己「作死」把自己搞垮啊!
  • 漲姿勢:昆明京戲歲月(四)
    1939年4月某日,雲南大學法國教授邵可侶在北門街私宅舉行法文談話會,「會中北大諸男女生唱京戲」 。1940年8月某日,又有聯大若干師生在南通街( 俗稱羊市口,連接順城街與東寺街 )某宅樓上聚會唱京戲,操琴的是外文系畢業留校的楊周翰(後來任北大西語系教授 ,主編《歐洲文學史》),中央電工器材廠的頡某與著名女票友嘯天館主清唱。1941 年7月某日,若干聯大師生在北門街張維翰的私宅螺翠山莊舉行茶話會。
  • 《霸王別姬》:從敬畏心到匠心,成就了「痴人」程蝶衣的京戲人生
    在法庭上,他不願違心地承認日本人打了自己,逼迫自己唱戲,反而充滿遺憾地說:「若青木還活著,京戲就傳到日本去了。」程蝶衣對京戲的執著,不止體現在自己對事業的敬畏心上,還體現在他希望有更多懂戲的人一起欣賞,把京戲這門藝術發揚光大。哪怕對方是侵略者,是我們的敵人,他也因為對方的尊重和欣賞而感激,為我們的文化沒有成功傳播開去而痛心。
  • 《霸王別姬》:從敬畏心到匠心,成就了「痴人」程蝶衣的京戲人生
    即便沒有觀眾,程蝶衣仍舊沉浸在京戲角色中,沒有一丁點兒的含糊和怠慢。普通戲子為了麵包、為了生存而唱,程蝶衣則為了成全自己對京戲的敬畏心、為了滿足自己的職業信仰而唱。因此,每一場戲他都全情投入,力求呈現出最好的表演。段小樓卻和他截然相反。當他收到師弟送來的寶劍,第一反應竟然是「又不上臺」。
  • 漲姿勢:昆明京戲歲月(三)
    昆明 京戲歲月(三)接著說京戲的票友和戲迷。他們是京戲賴以生存和盛行的土壤。想當年,昆明京戲的戲迷和票友實在是多。過遠的情形就不說了,只講 抗戰前後。京戲票友組織習稱票房。參加票房的多為軍政人士和社會公教人員。當時最有名的票房是公餘雅集社,人員以軍政上層偏多,他們在「公餘」之際也要「雅集」一下。這些「雅集」 之士中有好些都是廳長、師長什麼的。
  • 一位「京戲迷」的故事:80餘年,迷戀絲毫未減
    我是不折不扣的京戲迷,從8歲開始接觸京戲,進而喜歡、痴迷上京戲,至今八十多年了。作者:仲園我出生於原察哈爾省宣化縣城(現河北張家口宣化區)。雖然它距離北京(當時稱北平)只一百多公裡且有平綏鐵路相通,然而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也即我的童年,縣城相當閉塞。
  • 《霸王別姬》:一段京戲興衰史,一場關於程蝶衣的人格畸變
    《霸王別姬》以上個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的北京城為背景,以動蕩不安的時代,京戲的興衰變化為輔線這樣既能滿足本我的願望,同時又有合理的理由通過超我的道德審查——傳播京戲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這些全部的過程,都是在自我潛意識中完成的。
  • 京戲、武打樣樣行,讓患癌父親喝酒,用一個謊言讓其多活了7年
    他究竟是誰呢?原來他就是上個世紀90年代,經常在武打電影裡出演一些配角的——于榮光。出身京劇世家,童子功苦練十幾年。都知道學京戲是要從童子功練起的。每一個學京劇的童子功選手都在背後都默默地流下了無數的汗水和淚水。一開始在劇團只能拿到十幾塊錢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工資也翻了幾倍。京戲和演戲只能二選一?他會怎麼選?
  • 臺灣屏風表演班首次攜大戲 《京戲啟示錄》上演
    「一輩子一定要看的戲」——屏風表演班代表力作 《京戲啟示錄》,將於12月15日至18日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這也是臺灣地區屏風表演班第一次將這齣看家大戲搬來內地,並以此歡慶屏風25周年坎坷歡笑來時路。
  • 誰搞垮了「佐羅」的事業?
    誰搞垮了「佐羅
  • 【獨家專訪】李苦禪:不懂京戲你就別畫寫意畫!
    他不叫踩塊西瓜皮,叫來塊西瓜皮;出門不叫開門,叫開門亮相,京戲不是沒門一抓就一門嘛?「剛一開門亮相嘿,來塊西瓜皮,噌」他不說摔一跟頭,他叫來一倒插虎,一個身段。過去舞臺上來一遼兵,打打著,一下扎死了,京戲死也得美,翻一倒插虎,後翻進到後頭去了。歇工三天,過去生旦淨醜四工,後來末就不說了,一般沒戲了,不吉利,說歇也算一工,說這歇工三天,特別的簡練。這叫北京話,這都是聽戲聽出來的。
  • 上海早期京戲館「案目」的那點事
    圖1:戲園案目年終拉局之鬧(《圖畫日報》1909 年第149期 ) 所謂「案目」(又稱「按碼」、「案馬」),說得通俗點,即早期京戲館「接生意的人
  • 秦海璐毛不易首次合作《鳳凰于飛》,默契十足,女方京戲唱腔亮了
    秦海璐毛不易首次合作《鳳凰于飛》,默契十足,女方京戲唱腔亮了據相關媒體報導稱,6月16日晚上,江蘇衛視618超級晚在大家的期待下,終於到來了,在今晚,秦海璐和毛不易的首次合作獲得了大家的認可,雖說是首次搭檔,但這對前後輩之間卻有著十足的默契
  • 程硯秋和恩師羅癭公:他死了之後,他一個人,把京戲唱了下去
    ——康有為 《程硯秋與羅癭公》一九六四年的北平,京戲作為響噹噹的國粹,尋常百姓街頭巷尾無人不曉,這當中被傳為佳話的,有馮六爺為梅蘭芳燒了《梅蘭芳》的義氣,有羅師公為程硯秋譜《青霜劍》的才情,也有三樂科班尚小雲調侃荀慧生的逗趣。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的一段梨園佳話,卻時常被人忽略,只因那時候,他已成了一個故事、一段傳奇、一場念想。
  • 他要搞垮秦國!
    【前言】 掩日是誰? 青玄?青玄已死。 逍遙子?逍遙子:我要是掩日,很多人恐怕都死了「八百次」了。 那掩日是誰?
  • 曾經風靡全球的香港風月片,最終走向沒落,是被何人搞垮?
    曾經風靡全球的香港風月片,最終走向沒落,是被何人搞垮?大家都知道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是影視劇興起的一個時期,也隨著出現了很多的明星,像舒淇、溫碧霞等人,而且那時候香港也流行著一種影視劇類型,那就是風月片。
  • 2019新春第五話︱重溫同光年間京戲百花爭豔的盛景
    2014年春晚,同光間京戲百花爭豔的盛景被搬上舞臺,精絕名伶一個個從畫上走下來,眼波流轉間,水袖舞動中,咿咿呀呀或高亢或低婉、或激昂或清麗的唱腔,讓觀眾也恍如置身百多年前那似淡又濃、似輕柔又厚重的京華煙雲間。春節系列不僅有好戲看,還有無數好禮等你來拿!!!參與虎豆哥徵集活動,優秀的答案以及連續8天持續參與回答的老粉們就有超大機率獲得新年禮物!
  • 如何搞垮一家百億公司?生意場上講義氣,譚魚頭:我太傻了
    但是輝煌時刻好景不長,這家餐飲公司最後也被創始人自己搞垮了。譚魚頭這家餐飲公司相信還是有很多人耳熟的,而今年8月份,最後一家譚魚頭門店也關閉了,也意味著這家餐飲公司徹底告別了餐飲行業。譚魚頭的創始人譚長安卻沒有因為公司倒閉自怨自艾,反而心態好的跟沒事人一樣。
  • 靠肉體連續搞垮華納NBC環球老闆
    夏綠蒂寇克接連搞垮兩位影視集團重量級高層,魔力無法擋。令各方訝異的重點在這位女性被指就是英國出生的澳洲女星夏綠蒂寇克,她去年才爆出用身體交換演出機會,讓華納兄弟CEO辻原凱文下臺,現在又搞垮另一家影視集團的重量級高層,堪稱好萊塢殺傷力最驚人的魔女小三。
  • 島內經濟停滯政治惡鬥 網友直指搞垮臺灣的居然是他!
    對此,有網友在論壇上提問,徹底搞垮臺灣的會不會就是已經退出民進黨的林義雄?  該名網友表示,林義雄大力推動「立法院」席次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讓臺灣小黨永遠無法真正崛起、永遠被藍綠綁架,陷入非藍即綠的思維,這是從制度上毀滅臺灣;大力推動廢核,讓臺灣陷入缺電、分區跳電的窘境;企業對電力供給信心不足,這是從物理上毀滅臺灣……從以上幾點來看,網友問為何林義雄這麼想搞垮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