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靠侄子還是靠兒女

2020-12-28 齊魯海風

作者:徐俊霞

每個女人都貼娘家,六十多歲的老媽偏向侄子,薄待自己生養的兒女……

養老,靠侄子還是靠兒女?

舅舅家的表哥生了二胎,我媽和幾個姨媽商量著隨多少禮。

原打算隨100元。

我媽和幾個姨媽都是老農民,都六十多歲了,沒有收入。

舅舅說:小五回來孝敬你們一人100元。

我媽和幾個姨媽一聽,那就隨200元,總不能佔侄子的便宜。

我家小弟剛生完二胎,剛給孩子過完十二晌。

舅媽和幾個姨媽各拎了一兜雞蛋來吃酒席。

侄子和外甥怎麼差那麼多?

我媽疼侄子勝過疼自己的孩子,真不知道她老了,是兒女給她養老還是侄子給她養老?

我媽這一輩女多男少,姥姥姥爺生養了五個女兒一個兒子。

到了表哥這一代,舅舅舅媽生養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

我和舅舅家的表哥同一年考上大學,我媽給表哥100元禮錢,舅舅舅媽一分錢沒給我,還在外面散布我沒考上大學的謠言!

我兩個弟弟結婚,舅舅舅媽給20元禮錢,他們的兒子結婚,我媽給她侄子100元禮錢。

表哥和他老婆回我們老家辦婚禮,他老婆娘家在外地,來回太遠不方便,從我們家出嫁的,當時說得好聽:以後把小姑家當娘家!

表哥結婚後,這十多年,他大女兒都上高中了,那個表嫂一次也沒有來我家裡給我爸媽拜過年。

相關焦點

  • 侄子外甥可繼承親戚遺產:單身丁克失獨人群排首位,兒女不孝可代理...
    侄子外甥可繼承親戚遺產:單身丁克失獨人群排首位,兒女不孝可代理養老!2021年1月1日民法典規定侄子外甥可以可以繼承親戚的遺產,有效繼承人範圍包括三代內的外甥侄兒,不分男女,在得到當事人的認可後,可以依法繼承當事人的房產和財務了。
  • 沒存款沒退休金,兒女不富裕還遠在他鄉的農民靠什麼養老?
    沒有存款沒有退休金,兒女不富裕還是在他鄉的農民靠啥養老?自己的父母愛情在哪裡?生恩養恩又在何處?現在的農村比以前好多少倍呢?許多人的生活都在改變,難道你還是9o年前的日子嗎?自己的父母不能供養,說沒有存款和退休金,80年前許多人對父母還孝敬有加,哪個時候有多少人有存款呢,有誰領到了養老金或退休金。說句狠心話,純粹是不想贍養父母的老來生活,純屬不孝子。
  • 靠什麼養老?
    2009開始,國家給農村60歲以上老人發放基礎養老金,現在每人每月平均一百六十多元,60歲以下農民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60歲以後可以領取更多養老金。除此以外還有高齡補貼、低保、困難戶補助等多項補助。無論吃的穿的住地用的都比過去好了很多。總之,過去,農村老人只能靠兒女贍養,現在,有了養老金、各種補助、土地、兒女贍養等養老保障。
  • 當你老了,幹不動了,你會選擇靠誰?靠自己還是靠兒女
    你會選擇靠誰?這話要是以前,我會理直氣壯拍著胸脯說「當然靠自己,或者去養老院」。傲慢的婆婆但是經過一些事以後,我不會這麼說了:我會說老伴在,就和老伴相互依靠,老伴不在了,只剩我一個人了,我還是要靠兒子兒媳婦。
  • 有關養老,「有積蓄」和「靠子女」哪個更實際?三位老人說出實情
    人們常說「養兒防老」可真到養老的時候兒子就一定能夠指望得上嗎?人們也常說年輕的時候要攢「養老錢」,那麼有了養老積蓄晚年真的就不用發愁了嗎? 有關養老這個問題,「有積蓄」和「靠子女」到底哪個更實際呢?三位老人說出了實情。
  • 3位老人的獨白,人老了以後,靠子女不如靠自己
    就現在這個社會現狀,人老了還能靠兒女嗎?3位老人的獨白,人老了以後,靠兒女不如靠自己。 又過了一段時間,兒子找到我,說又欠債了,問我拿錢,我說我養老的錢都給你完了,你叫我現在怎麼給你錢。 兒子沒在說什麼,之後就再也沒來找過我,包括他現在有所成就了,也還是沒來找我。 我很慶幸,當初留下一部分錢是正確的選擇,如果沒有那部分錢,我現在養老都是一個問題。
  • 老了靠誰養?(心酸)
    其實將來的養老問題,最可靠的還是自己的老伴!因為老伴才是陪著你一直走下去的人。就算你兒女雙全,子女又孝順懂事,但誰又能保證女婿或者兒媳婦也對自己孝順呢?在現在的社會中,很多家庭因為老人們的養老問題,而導致家庭不和睦,夫妻吵架,矛盾也慢慢多了,嚴重的導致夫妻感情破滅,鬧離婚。作為父母,如果因為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而導致自己子女的家庭變得如此不和睦,也是很自責和傷心的。
  • 當你老了,靠誰養?實在話
    還是學學西方人老了靠自己養老吧!在不太老的時候一定保養好身體,積攢好用於養老的財富!至於以前對孩子的付出不要計較,想一想當年孩子還給你帶來了很多快樂呢。趕上孝子那是你福分,趕上逆子只能是福報不夠,誰也別怨,該怎麼活就怎麼活。
  • 盤點娛樂圈靠關係還是靠演技混圈的明星:張一山韓紅、陳凱歌陳赫!
    誰是誰的兒子,誰是誰的乾女兒,誰又是誰的侄子、侄女,沒人沒關係真的很難混,當然也有很多是有真本事的。今天就來數一數娛樂圈都有哪些人有哪些關係,你更認同他們是憑藉自己的才能走紅的,還是靠關係混圈的。
  • 靠機器人養老冰冷?機器人的冰冷和人類的偽溫情,哪個更冰冷?
    片中「等我老了之後會有人工智慧程序來照顧我」的計劃,被調侃成老了要靠一堆橡膠來照顧,而十分替中國獨立女性悲哀的觀點,不敢苟同。首先,機器人不全是橡膠,然後,機器人保姆進入老齡社會,必將成為養老模式之一,這只是各種養老模式的一種選擇,有必要揶揄嗎?
  • 「這是你親侄子,房不給他給誰」丁克夫妻:血緣算啥,對我好才行
    (這對夫妻工作都不錯,居住在省會城市,有房有車,這些年又沒孩子,所以攢了不少積蓄,家境也算小康了)哥嫂說話時,明裡暗裡地各種試探,各種暗示:以後侄子可以幫他們養老,但前提是要把財產過繼給侄子。侄子受父母離婚打擊很大,現在很叛逆,不搭理媽媽,也不親近爸爸。生活真的充滿未知的意外,誰也不知道,將來自己老了,孩子到底靠不靠得住。整天費勁心思惦記別人財產,想不勞而獲,大可不必。因為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人算不如天算。過好當下,才是最重要的。1、丁克夫妻,晚年到底要怎麼辦?
  • 養老有三寶,有了晚年好
    人老了,到底靠誰養老,養老有三寶,有了晚年好,是哪三寶呢?把擔子交出去,交給兒女,兒女一定會做得比你好,多管閒事,惹來的是兒女的閒氣。該享清福的時候,就要學會放手,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漫畫界的泰鬥方成老先生,退休後每天仍舊讀書、畫畫、練太極,沒事時騎自行車到處逛悠,他一直保持一個好心情。九旬高齡還能爬山登頂、參加第16屆亞運火炬的傳遞,活到100歲才與世長辭。
  • 他活了117歲,一生無兒女由侄子養活,臨終前說:侄子不比兒子差
    無兒無女,以真心對家人楊明運是中國最長壽的老人,也許許多人都以為他的子嗣無數,可事實上楊明運卻是沒有任何的兒女。所以楊明運對自己的妻子,侄子,侄子的孩子都溫柔相待,全心全意的付出,後面才有了侄子全心全意的回報。幸福的晚年雖然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但從小被楊明運撫養大的楊玉興對楊明運有著勝似父親的感情。人間真情,在楊明運的家裡有著淋漓盡致的展現。
  • 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父母晚年靠誰養老?3位60歲老人說出實話
    那麼,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父母晚年要靠誰養老呢?以下3位只生一個女兒的老人將說出實話。 03、"女兒和女婿為我們找了一所不錯的養老院,讓我們在養老院養老" 來自北京的吳奶奶和李爺爺在當時也只生了一個女兒,他們表示道:"當時我們只生一個女兒,家家戶戶都為我們感到可惜,覺得生女兒並不能防老。"
  • 說真的,養老真的只能靠自己: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
    在臺灣有一位夫人,早年喪偶,她在臺灣靠教書賺錢撫養兒子,將兒子撫養成人。這個兒子小時候非常聽話,她把兒子教育成人之後,送他到美國來留學。兒子畢業之後留在美國上班賺錢買房子,娶了一個妻子,生了一個孩子,建立了美滿的家庭。
  • 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雖說生兒育女能防老,但是人活一世,往往還是自己最可靠。01人生,一晃就老了。沒有錢,會過得很悽涼人老了,如果口袋裡沒有錢,那麼晚年生活就會有諸多不便。人老了,要有所保留,多留一些積蓄養老。不必過於擔心後生們,他們可以自力更生,還沒到非要啃老的地步。給自己留一些,遇到困難時也好抵擋一陣風雨,不至於落個晚年悽涼的下場。換個角度分析,你過得好了,後生們擔心也少了,家庭越來越和睦。
  • 【養老看海外1】中國式養老:攢夠養老錢,需要60年
    我們算過買一輛車要花多少個月的工資,算過供一間房子要熬多少年,算過把孩子拉扯長大要準備多少積蓄,卻很少算過讓退休後的自己過上舒心的生活需要多少養老錢。沒有人能避免老去,我們真的不需要好好想想自己老了之後靠什麼維繫生活麼?
  • 「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大量老年人的養老生活……
    如果對老人的孝敬只是靠給錢、買東西,一味提供物質,而忽視心理需求,只會加速他們死亡。生孩子是任務,養孩子是義務,靠孩子是錯誤。」 凡事都圍著兒女轉,不僅自己活的不舒心,有時還會惹兒女嫌棄。 為兒女操勞了一輩子,到老了也該擁有自己的人生,彼此成全,不要活成子女的附屬品。
  • 指望兒孫養老?靠兒孫良心和能力,還不如自我抱團來得溫暖
    最近近,一篇5個50歲單身閨蜜買房抱團養老的文章上了熱搜榜,讓很多人眼前一亮,原來我們還可以這麼養老。中華民族的傳統——養兒防老。然而,指望兒孫養老,真的是老來最好的歸宿嗎?我們含辛茹苦的把孩子養育成人,只是為了把他們拴住,為我們養老送終嗎?這一傳統,讓我們不得不深思。
  • 農村七十歲老年人還下地幹活,是他們的兒女不孝,還是老人閒不住
    農村七十歲的老年人他們還下地幹活,這是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因為七十歲的農村老年人,他們沒有退休養老金 ,他們只能種地維持自己的生活 現在種地都是掙不多少錢 ,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了,家裡留下一些留守的老年人 ,這些老年人就開始在家裡種地 ,幫助孩子們在家裡照看自己的孫子 ,這也是給孩子們減輕負擔 ,現在的孩子們負擔挺重的 ,所以這些七十歲的農村老年人,他們還是努力在勞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