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天主教修女的真實生活,她們說自己快樂很快樂你信嗎?

2020-12-28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天主教會的修女們,在世界的各個地方都有她們的身影,她們的足跡遍布世界上的每個角落,通過各種愛心服務和奉獻詮釋她們的信仰。

在傳教之餘,利用手中的相機,留下了許多照片,內容十分豐富,其中就有許多難得的的開心時刻,珍貴照片留下修女的笑容感動人心。

1931年,廣東蕉嶺一個開心的瑪利諾會的修女,載著一個女孩走在鄉間小路上。她們就像一大一小的兩隻燕子快樂地飛翔在鄉村田野。

修女們與女孩子快樂在一起,看她們的樣子一定是在分享一個剛剛得到的好消息。

民國時期麗水的天主教修女在孤兒院服務。

看到這些被遺棄的孤兒得到妥善照顧,修女們辛苦而快樂。

民國時期在中國雲南一個教堂前,老照片留下了幾個修女的開心記憶。

她們的家鄉都在萬裡之外的世界各地,為了一個共同的信仰走到了一起,來到了雲南。

安德肋姐妹在撫順——一個在中國東北服務的天主教修女

從她們的神情就知道,窗子外面一定發生了一件讓人十分開心的事情。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的時候,在中國的修女站在中國地圖前,喜樂之情溢於言表。

修女到教區去服務往往水陸兼程,辛苦匆忙但她們卻能常常喜樂。

教宗方濟各曾經強調修女給教會帶來的偉大價值。教宗說:「如果沒有修女,將會發生甚麼呢?沒有修女在醫院、去傳教、在慈善機構、在學校裡……你們能夠想像一個沒有修女的教會嗎?不,這是難以想像的。」

民國時期的外國修女

老照片留下了這位修女端莊秀麗、和藹可親的倩影。

滿面笑容的修女和一對鄉村母子在親切交談。

民國時期一位在中國服務的外國修女

公交車上微笑的修女,無論何時何地她們都把喜樂帶給大家。

慶祝普世獻身生活日的這一天,方濟各教宗說:修女們是偉大的女性,她們是一個恩賜,承載著基督信息的酵母。

拉瓦斯科修道院的修女們一起唱歌。

拉瓦斯科修道院的修女們在與年輕的天主教女孩聊天,她們被家人送到羅馬學習。

打籃球的修女們有時她們會與教會有關的其他人一起運動。

修女們有時參加由天主教會組織的世界青年周,在頻繁的禱告期間,修女們會利用這個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和修女們進行交流,進行體育活動和觀光遊覽。

修道院中修女們互助互愛,度虔誠信仰的生活。她們通常鬚髮三願,從事祈禱和協助主教神父進行各種工作。

為信仰,舉行身背十字架頭戴刺冠儀式的修女,痛苦而快樂

她們為自己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人生道路而高興。

耶穌聖心之慰修女會的三位見習修女, 舉行了發初願禮,另有兩位美籍見習候補人舉行了入門禮,她們還需要再學習幾年才能成為正式的修女。

特蕾莎修女面對的是苦難與貧窮,所以她通常是不苟言笑的,但當她看到苦命的孩子發出開心的笑聲時,她也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她已經安息了,但她因為這張照片,卻照亮了無數人黑暗,冰冷的心。

這位美麗的姑娘是一位天主教加爾默羅會修女,來自阿根廷,她笑的多美啊,可是你不知道,這張照片裡的她已經安息了,她因為這張照片,照亮了無數人的黑暗,冰冷的心,因為這笑容讓更多的人珍愛生命,珍惜生命。

修女得了肺癌離開了世界,她在病床上的笑容感動了全世界。

塞西莉亞修女不幸查出了肺癌,她積極的治療,和修會的修女們一起面對病魔。雖然手術失敗,她離開了世界,在臨終前,她卻把最美的信仰留給了世界、感動了世界,感染了世界。她在病床上的笑容在全世界傳播。

相關焦點

  • 電影《修女也瘋狂》:如果敢於活出自己,修女也會瘋狂
    整部電影,貫穿始終且最具吸引力的是音樂,但給我觸動更大的是,主角迪勞麗絲敢於活出自己的勇氣。我們都知道,真實的人都有兩面性,哪怕是修女,如果她們敢於活出自己,也會展現出瘋狂的那一面。今天的文章,我就結合這部電影,來談談我們如何活出真實的自己。
  • 天主教多才多藝的修女們——你也許不會想到修女院還是一個藏龍...
    多才多藝的修女們把她們的青春獻給了教會,你也許不會想到修女院還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她們的酷酷的表現能驚掉你的下巴。 一,講故事的修女 如果不是為了服務這群孩子,不是為了福傳事業,她很可能是一位演說家。
  • 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對話戎利娜修女
    她是中國天主教第一位聖經學博士,在河北、北京、吉林等多個修院教授舊約。她有多個身份,然而最吸引我的還是修女身份。對於中國的絕大部分人而言,包括基督徒,修女是神秘的,她們過著與世隔絕、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生活。真是這樣嗎? 我與戎修女第一次相遇,是在2019年的冬天,我們在佘山天主教堂的一個會議室相識。
  • 你好「瘦皮猴」,收信快樂!
    不知道你是否記得電視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中,男主母親看話劇中「瘦皮猴」的表演潸然淚下?▲ 電影《我可能不會再愛你》劇照,金士傑老師出演《收信快樂》這話劇的情節並非編劇虛構,而是現實存在的話劇中的片段——它就是臺灣經典治癒系名劇《收信快樂》。
  • 劇本 | 收信快樂
    我覺得你太聽你爸媽的話,你的人生不應該只是你爸媽的魁儡,老是做你爸媽要你做的事,我知道你是一個孝順的小孩,「孝順」真是我們中國人的美德,你總不會連談戀愛也要問你爸媽吧﹗我媽管不到我,她自己的生活都已經一團亂了,我退學的事,她氣得在家發瘋,難道我不能表達我對那個地方的感受嗎?
  • 為別人帶來快樂的李雪琴,自己快樂嗎?
    可見,她天然地有著一種讓人快樂的能力,在這個高壓的社會,能讓人笑起來、快樂起來,確實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有人說,李雪琴最大的特點是,她總是慢悠悠地說著搞笑的段子,給人一種很「喪」的感覺,但「喪喪的」的段子說完後,她又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好像在說:「我知道我很無奈,但還是要積極面對的感覺。」
  • 修女不為人知的秘密生活(圖集)
    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希望和你分享少部分人的秘密的喜樂生活,而這喜樂的生活卻很少有人知曉。這是把自己完全獻給基督的整個生命的喜樂,雖然每一個虔誠的基督徒都會經歷這種喜樂,但是這些人被上主召喚來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奉獻她們的生命,我相信她們獲享的是更為真貴的喜樂。讓我們永遠記住為這些選擇去度奉獻生活的修女們祈禱!
  • 信不信不由你,錢真的能買到「快樂」
    如果你認為中彩票屬於特例。那讓我們來看看,靠努力工作賺取財富的人,他們的收入與快樂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美國心理學家的一個研究表明,即使是《福布斯》雜誌上排名前100的富豪也只比一般的美國人快樂一點點。當人們已經能夠支付生活必需品的時候,收入的增加並不會明顯地帶來快樂的增加。
  • 本該「無欲無求」的修女,為何中世紀卻頻頻破戒,「試探」越軌行為?
    對於家庭生活不美滿,深受丈夫折磨,而自己又有點錢和地位的貴族婦女來說,入修道院是個好選擇。她們希望遠離世俗世界,體驗一種貧窮簡單的生活,以自己的宗教生活來轉移其俗世的痛苦。在12世紀以前,入修女院的大多是貴族女性,因為進修道院必須要繳納一定的錢財,普通的婦女沒法承擔這筆費用。
  • 修女被魔鬼附身寫下「惡魔之信」,300多年後被破解軟體翻譯破解
    修女與「惡魔之信」這位修女名叫瑪麗亞·克魯西菲薩,出生於1630年,她在自己15歲的時候就加入了義大利天主教的本篤會,原本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信徒,可是自從1676年8月11日之後,一切都變了。她在醒來之後,發現自己的房間變得很亂,自己身上還有臉上都是墨水,自己手中握著那封神秘的書信,但是她卻根本看不懂信中的內容。後來她對別人說,自己被魔鬼附身了,她將自己的夢告訴了周圍的人,說在夢裡魔鬼要她背叛上帝,出賣自己的靈魂,服侍惡魔撒旦,並且讓她寫下了書信用來聯繫魔鬼。
  • 《收信快樂》經典再現深圳,擁抱溫暖
    七十六封信,四十多年的情感守護,當這樣一段「慢」情感,重新登上舞臺。在當前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你還願意走進劇場「慢慢」品味嗎?2011年,由老戲骨金士傑與歌手萬芳演繹的「收信快樂」,以戲中戲的方式,亮相臺灣經典偶戲劇《我可能不會愛你》。雖然只是一個片段,卻依然讓觀眾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愛情的無奈與遺憾。而早在2005年,《收信快樂》初登北京,就俘獲了萬千觀眾的「芳心」,收穫了無數眼淚。這樣的戲劇經典,誰不盼著演了又演呢?
  • 特蕾莎修女的家庭生活
    答:特裡薩修女做多很多事,但不被人知。如果你注視她的眼睛,你就會覺得她看到了你的內在,你的心。在家裡時她很謹慎:比方說,他們的會規十分嚴厲,她很喜歡吃巧克力,但她從來不吃,因為這是一種奢侈的食物。她說:「因為我認識的大部分人都吃不起巧克力,所以我也不吃了。」後來,糖果也成了奢侈品,有人不斷地送給她糖果、巧克力等,她就把這些東西分給大家吃,自己什麼都不留。她一生中收到的禮物統統送給了其他人。她還把義大利裔美國人送給她的曼陀林,轉送給我。
  • 人生的快樂在於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快樂是自己的事情,活在當下!
    人生的快樂在於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快樂是自己的事情,活在當下!我羨慕兩種人,一種是物質主義者,金錢是一切安全感的來源者,只要能掙到錢的事,都讓他感到快樂無比。一種是欲求極小、安於天命的人,錢夠用就行,工作馬馬虎虎就行,貧窮不會讓他自卑,懶散不會讓他內疚。我的快樂,極難獲得。因為我跟大部分人一樣,很貪心。
  • 聖公會弟兄談天主教——不要盲從附和一些人說天主教是異端
    如果一路以來,有人不斷告訴你天主教是「異端」,或者說天主教徒鼓勵人拜聖母、教皇無誤等,我以一個信了十多年福音派(浸信會)信徒的身份告訴大家,就算你不認同天主教,也不要參與這個用謊言和誣衊說話攻擊其它人的卑鄙汙穢行動。比如大家都知道摩門教是天主教和新教都公認的異端,大家會不會捏造謊言,說他們摩門教內部是「亂倫」、「殺人作獻祭」(以上全部是假設)?
  • 【影視】電影《德肋撒修女》全集【96分鐘無刪除版】
    家中說阿爾巴尼亞語,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鎮上多為穆斯林和新教徒,僅有少數的天主教徒。12歲加入一個天主教的兒童慈善會,並預感自己未來的職業是要幫助貧寒人士。15歲時,她和姐姐決定到印度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18歲時,她進了愛爾蘭羅雷託修會,並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嶺開始接受傳教士訓練工作。
  • 德肋撒修女的故事
    這位修女既不參予政治,也不管國家大事,她只是默默的奉獻自己,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正說明了她那種為愛而奉獻,為和平而服務的偉大情操,值得世人敬佩和讚頌。這位修女就是有「世界最偉大的乞丐」之稱的德肋撒姆姆。提起德肋撒姆姆 (對年長修女的尊稱)的大名,舉世皆知。當年,她知道自己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說:「我本入不配,我是幫窮苦的人代領這個獎。
  • 邪教不是宗教 ——天主教人士專訪
    我曾出過一本書《結婚,你準備好了嗎?》,目的就是要引起世人重視家庭婚姻的穩固。我們天主教不贊成也不主張離婚。我們主張人們交流和對話。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維護家庭的穩固,讓人人享受天倫之樂。我認為,真正的信仰是維護家庭幸福的。宗教信仰不光是為來生,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享受今生每一天的生活。因為社會生活、人類生活是上帝賜予的。真正的宗教是維護家庭幸福和睦的。而法輪功使家庭破裂、妻離子散。
  • 車票 ——一個真實的故事
    等到我吃飽了奶,安詳睡去,這些警察伯伯輕手輕腳地將我送到了新竹縣寶山鄉的德蘭中心,讓那些成天笑 嘻嘻的天主教修女傷腦筋。等到我吃飽了奶,安詳睡去,這些警察伯伯輕手輕腳地將我送到了新竹縣寶山鄉的德蘭中心,讓那些成天笑 嘻嘻的天主教修女傷腦筋。 我沒有見過我的母親,小時候只知道修女們帶我長大。
  • 破碎的修女夢,寧滬雙城故事,一位年近九旬女教友的青年時代
    但天有不測風雲,後來我父親突然生病去世了,母親她們在西安舉目無親,生活遇到了很大困難,這時候她們的一個鄰居給了她們及時的幫助,並且向她們介紹天主教的信仰,沒想到母親對天主教感覺挺好,還和她一起參加教會活動加深了印象。母親後來回到南京後,我們經常在一起討論信仰問題,也參加教會組織的教理學習,我逐漸對天主教有了進一步了解,對歸向天主充滿了希望。
  • 修女是皮條客,福利院是妓院?德國天主教會再起重大醜聞!
    修女是皮條客,福利院是妓院?!德國天主教會再起重大醜聞!1963年3月,5歲半的本·科尼格(Ben Konig)被送到德國斯派爾市的兒童之家生活。和大部分兒童之家一樣,這個福利院是天主教會的機構,它由神聖救世修女會經營。它看上去很正常,很普通,但是,惡魔隱藏在平靜的表面下。幾乎是一進入兒童之家,科尼格就遭到了性侵。